教学反思4(相反数)

教学反思(相反数)

本节课我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一个操作、三个讨论。

相反数这节课实在数轴一节课后学习的,而数轴又是初中数形结合的一个重要图形, 所以我重点利用数轴对相反数进行理解。我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数轴,并将数轴沿原点对着折,感受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对称性。通过对这还比较容易的解决了0的相反数是0这一难点。(因为对折后远点与本身重合)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地方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讨论是通过观察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讨论它们的异同点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第二次讨论是让学生讨论是否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第三次讨论是让学生讨论化简双重符号的数的规律。通过参与其中某些组的讨论,我感觉到学生通过讨论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增强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对0是否有相反数的讨论,同学们都很投入,讨论得很激烈,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无,他们都各持己见,最后 在我的引导下得出0的相反数是0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觉得有不足的地方。 我设置的三次讨论的时间都比较短,每次都只有2——3分钟,学生讨论得不够深入。可能设置少一两次讨论,而讨论的时间长一点会更好。最后就是这节课针对中考的练习少了一点。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强的。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文昌市冯坡镇昌里小学 云天日

9月18日,上了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结合领导的点评,为了纠正不足,总结经验,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服务,特对本节课做个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考虑较多的是: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始,通过谈话引出一些数据,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重视近似数的学习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本节课例6主要是求地球和太阳的直径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考虑到三年级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

因此,我先从“希望小学的人数大约是光明小学的几倍?”问题入手,让学生知道省略千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讨论希望小学的人数1105人大约是几千人,为何大约是1千而不是2千,还有对光明小学的人数2920人大约是几千人,为何不是2千而是3千。

然后我再介绍求一个数的方法:根据要求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这些尾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最高位满5或大于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唤醒学生三年级时学习省略百位后尾数的相关知识。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6,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独立作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又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

最后通过15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3位同学没有信心汇报,

(三)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结合文昌的土地、人口以及文昌获得的荣誉称号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后面的练习题中也结合人口的数据让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计划生育的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没有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理解“尾数”的含义

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磁铁,应该适时把数位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应着数位表理解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指哪些,要是借助数位表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尾数的理解。

(二)小组的设立

在课堂上,学生都是单人单座,而在场还有几位听课老师,前中后座的学生可能会有些拘谨,不利小组的交流。

(三)学生的合作交流不够深入

我没有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巡视后我发现如果大多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就认为他们学会,没有给足机会让他们分享学会的喜悦或是成就感。特别是在讨论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我把小黑板的概括出示早了点。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切实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对于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而难度居中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互帮解决;难度较大的,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结果。

(二)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有效的教学,课堂活动是丰富多彩。有游戏猜谜,有抢答,有接龙……而我这节课的课堂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全班性的互动。

(三)除了重视“自主探究”,也要重视“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主要是发挥个人的才能,而“合作交流”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这需要时团结的团体,而不是松散的团体;需教师注意性别的搭配,空间的位置等等因素来划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领导为我指出课堂上的不足,我会不断努力去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

《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2011-11-15 16:22:16|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教学心得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

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渗入一些准确数,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评论这张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转发至微博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转发至微博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0人 |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