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反思%20

一副对联带活一堂课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中学 薛业忠

今天下午我们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语文教师在我的班级高一(19)班听了我的一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看,我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我的这节课是《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了王羲之这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教大家读了三遍文章,又帮助大家梳理了生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可以说第一课时大家学习很充实。这样的课很实在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当然也是最保险的课,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闪失。那么,第二课时我仍然这么上吗?我也知道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我带着大家分析一下文章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但我总觉得这样上太乏味,缺少创新。第二课时应该体现一下新课改的精神。怎么上呢?我在思考之时突然大脑的屏幕上仿佛有一个闪电闪过──对联。对呀,这篇文章能不能用对联带动起来呢?我还记得我在上一届教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曾撰写一副对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对这副对联也很感兴趣,都纷纷抄在书上。如果我也用这副对联带动文章的讲解可以吗?我在心里默默地设计起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来。很快我的第二课时就设计出来了。

现在想一想,我的这节课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课堂上,我首先给同学们卖了个关子:“今天这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要作一副对联!”同学们一听就慌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拟过对联。“这副对联很好拟,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于是我边带着学生读文章边分析文章的精邃,边拟出如下对联:

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薛业忠

这副对联上联很好地概括了一二两段的内容,下联又揭示了三四两段的思想精华,确实应该说很精当。

同学们纷纷为我鼓掌。我很高兴,说:“那么我的学生能不能也学老师的样拟副对联呢?”有的同学开始摩拳擦掌,有的同学却说不知怎么拟。我于是在黑板上为大家讲解“对联创作四原则”: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通过这一分析,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拟对联了。剩下的时间就看同学们的了。就见我的学生一个个潜心地读文,潜心地思考,在作业本上勾勾划划。大约五分钟的时间,我见每个同学的作业本上都留下了两行清晰的字迹。我知道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下面是展示成果的时候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将自己的大作展示出来,有的还写了两副,不简单!我适时地进行点评。同学们展示完,我的点评也展示完。还剩下三分钟,全班同学齐背文章,这节课完成了。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节课应该有个好的评价,我欣慰地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语。

下面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

高一(16)班学生作品:

览昔人之佳作,临文嗟悼;感斯文之所述,世殊事异。

──李光明

妙趣横生山和水;触景生情乐与悲。

──程莉莉

品山林趣味;叹人生喜悲。

──程莉莉

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

──魏本雪

喝美酒,作美诗,留于后人;谈抱负,叹人生,传为佳话。

──姜军

把酒畅情怀,观世间之美景;幽室谈抱负,悟人生之悲欢。

──何远齐

群贤毕至,流觞吟咏兰亭华章;少长咸集,临文嗟悼人生哲理。

──汪立东

兰亭集会赏美景;幽室畅谈悟哲理。 ──李运 兰亭之下成华章,流传百世;曲水之上叹忧怀,咏唱千秋。 ──张金倩 群贤毕至成佳作;少长咸集悟人生。 ──张金倩 群贤毕至修禊事;少长咸集叙幽情。 ──曾凡涛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畅人生乐事,乐也;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悟死生哲理,悲乎? ──吴伟 观兰亭风貌,畅叙幽情;品人生百态,感慨万千。 ──顾春 群贤毕至吟诗赋;少长咸集赏文章。 ──程守军 永和癸丑之暮春,山阴兰亭聚群贤;峻岭修竹映清流,一觞一咏叙幽情。 ──余龙丽 千古华章英名留;兰亭佳作世代传。 ──沙先丽 高一(19)班学生作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赏兰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叙幽情。

──薛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 ──关雪勤 癸丑年,会稽山阴修禊事,其乐无穷; 暮春初,兰亭美景叙幽情,感慨万千。 ──张建 流觞曲水叙幽情;兰亭群贤孕佳作。 ──闵兴国 惠风和畅,畅叙幽情;情随事迁,感悟人生。 ──田永昆 群贤毕至于兰亭,修禊事;少长咸集至峻岭,畅幽情。 ──王敬龙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少长咸集,茂林修竹,几俯几仰,感悟人生。 ──何方 依山傍水叙幽情;乐尽悲来叹人生。 ──陈远光 一觞一咏,叙幽情,乐在其景中;几俯几仰,叹人生,奈人生几何。 ──李新师 天朗气清群贤至,可乐也;惠风和畅悟人生,岂悲哉。 ──史登娟 英才聚兰亭,畅叙幽情;群贤咏华章,世代永存。

──薛浩 流觞曲水,三月三,群贤集聚会稽山,饮酒作赋齐欢颜; 崇山峻岭,情中情,少长列坐清流边,谈古论今共悲叹。 ──冯波,罗运宝 三月三,兰亭会,群贤至,畅幽情; 是日也,天朗明,惠风畅,信可乐。 ──李文君 会稽山上,相聚兰亭,修禊事;清流水边,共赏华章,品人生。 ──张茜茜 天朗气清兰亭集会咏华章;惠风和畅幽室畅谈悟人生。 ──焦中杰 仰观宇宙之大,物华天宝;俯察品类之盛,人杰地灵。 ──薛业静 群贤毕至,观兰亭幽雅美景;少长咸集,论人生起伏跌宕。 ──尹蕊 今日读兰亭华章;明朝立人生目标。 ──朱荣华 一觞一咏,畅叙兰亭幽情;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 ──高统亭 观兰亭之崇山峻岭清流急湍;叹人生之俯仰一世趣舍万殊。 ──盛玉平 群贤广聚山阴,饮酒作赋成华章;少长皆至兰亭,谈古论今悟人生。

──何理

乐游崇山峻岭幽情甚款;忧思情随事迁感慨万千。

──谢连庆

交上来的学生对联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大多数同学是初次拟对联,不尽人如意之处肯定很多,但我对学生说只要能做到四原则中的1、3、4就行了,至于平仄可不作要求。所以上面的学生作品只能视作宽对,平仄的要求难以达到。当然,我也很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本身就说明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

 

第二篇:20兰亭集序

20.兰亭集序

王羲之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二、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加强预习,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个故事。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将军李广,一日与军士夜行,忽见前有猛虎当道,状如欲搏人,李广大惊,急掣雕弓,搭羽箭,一箭射去,正中老虎,箭杆深深地没入虎身。待近前细看,那老虎原来不过是一块大石头。松一口气之后再射,再也无法射进去分毫。 再说一个书圣王羲之的故事。353年,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亲朋戚友(其中包括当代的书法家和诗人),在绍兴西南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这是一次名人高士的集会,他们列坐在溪水两旁,把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依次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大家兴致勃勃,喝了不少酒,做了不少诗。这些诗,被编成一个集子,就是《兰亭集》。王羲之带着醉意,乘兴挥毫,为这些诗集作序,写成《兰亭序》。这就是被历代书家推为“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帖。(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艺术中的艺术,精品中的精品。其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美。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高雅,清新,华美,蕴藉。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古人形容它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游如惊凤”,是王羲之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 唐太宗生前十分喜爱,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我们只能从唐人的摹本中约略领会其神采了。奇怪的是,几天之后,王羲之重新书写本序,却总也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原因何在?事过境迁,缺少了彼时的那一份“情”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求了。

简介作家作品,看注释(1),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1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

1.听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文言知识归纳

见课件

五、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板书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提问: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地胜: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环境优美之乐

事趣: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相聚诗酒之乐

时美: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人杰: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之乐

兴雅: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生活美好之乐

3.提题: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

痛之一: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 (所遇既倦)

痛之二: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 (所欣已陈)

痛之三: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毋容抗拒 (终期于尽)

4.提问: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三、讨论第三段

1.提题:第三段俯仰古今,其“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悲”什么?

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2.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3 王羲之逸事二则

4.全班齐读(背诵)。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聚焦》练习。

3.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生死的看法。

六、教后记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