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刘军建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富县城关小学 刘军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进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放手不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规律,学会利用学过的加法结合律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详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详案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

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 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 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 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 教具准备

一些小长方体

五、 教学过程

(一) 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2×5 5×14 25×4 125×8 36×25

2、 谈话引入

师:他们怎么计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3、 板书课题。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 动手操作

师生共同用小长方体搭一个和教材上一样的大长方体。

2、 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搭成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

3、 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4、 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汇报,师板书:(3×5)×4=60 3×(5×4)=60

5、 比一比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三) 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 提出假设

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 学生举例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 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生:…

(四) 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反馈。

师: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多)能举完吗?(不能)

师:那么我们就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生:…

生说师板书:(a × b) ×c=a ×(b × c)叫做乘法结合律

(五)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 3×(5×4)=60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哪个更简便? 师: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 出示38×25×4

师:能用乘法结合律使这道题计算简便吗?

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3、 独立计算:42×125×8

(六) 探索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一组数据

4×5=5×4 12×10=10×12 6×7=7×6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2、 学生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3、 用字母来表示,生说师板书:a×b=b×a

(七) 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评比。

(八)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