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课之我见

反思课之我见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一中 马琴霞 048000

摘要:反思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反思课才要反思,而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反思。对学生来讲,反思课在为课堂做反思,又在为新的课堂做准备;对教师来讲,反思就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进行研究。因此,反思应该成为师生生活的一种常态。

我喜欢在学生的反思本后写一两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高三学生的斗志。这是一个教师分内的事。学生却对我这个小小的举动给了巨大的回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和我聊天谈心,诉说自己高三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其实他们有时并不需要答案,只是想找一个认真倾听的对象而已。但是,这对我这个高三才开始接班、对学情一无所知的代课教师来讲,是多么大的一种鼓励啊!因为能和学生交心、能在学生需要时提供绵薄之力,这是一个高三教师送走学生后最温馨的回忆。

关键词:反思课 思维导图 知识树 常态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一是速度快,一个课时覆盖必修和选修2—3课的内容;二是“粗枝大叶”,因为在高一高二学生们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精细地梳理过课本知识,高三只要能回忆起来即可;三是深化知识的需要,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次显然不够,深化、理解、再认知识是赢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四是配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每周六、周日是学生反思、梳理一周所学知识的时间,任何教师不准随意侵占。基于以上四点认识,我觉得复习完一个专题后,1—2节的反思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尝试,希望和大家分享。

一、明确高考大纲的要求。从教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学生做学道前要求学生必须通读“学习目标”这一栏的内容,并且写在书上对应的章节,这样对高考要考的内容就会了然于心,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注意这些内容。在反思课上,我要求学生把一个专题的多个学道收集整理起来,重新研读“学习目标”中的高考考纲,及时落实相关的知识点,深化对考纲的理解,以便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明确反思的具体的内容,使学生的反思具有针对性。最初,我觉得高三的学生应该知道自己反思什么,所以每次我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把学过的专题作个反思总结了事。在我批阅反思本时,我发现问题还是挺多的。其一有的同学敷衍应付,草草写了半页就交了过来;其二有的同学倒是挺认真的,写得也不少,但是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 1

同学总结得不错,即全面又能突出重难点,这些反思本我就要求在我所带的班级中进行传阅,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这些情况促使我统一给学生布置任务,规范对反思本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补充深化学道。把空着的内容、老师批阅时明确标识问号、错号的内容进行补足。然后把学道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摘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进行专题思维导图构建。梳理每个学道上的思维导图,重新进行整合盘点,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零散的历史知识体系化。第三,把本专题做过的练习题进行整理,把易错的、典型的例题进行收集,可以裁剪,也可以摘抄。关键是写清注解,以点带面,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学生知道自己该具体完成什么任务,总结的内容比较全面,而且深化理解了本专题或本周所学的重难点知识,使反思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第二,老师判阅起来也方便易行,谁完成谁没有完成一目了然。第三,能进行传阅示范的反思本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能进行中外、古今联系对比的同学越来越多。

第三,困惑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我们常常说提出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确如此。反思过后如果没有问题那就不叫反思。因此我要求学生反思课零问题。反思过程中遇到了“拦路虎”,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或上网查找,绝不“姑息”,因为只有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第四,教师要及时进行收发批阅。反思本需要和学道一样进行精批细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生都是有惰性并且喜欢走捷径的,老师对学生必须有要求并且及时检查,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功亏一篑。收起反思本后,我觉得专题的思维导图是检查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最能反映学生的历史知识是否形成了体系,是否能够融会贯通,这是其一。其二,我喜欢在学生的反思本后写一两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高三学生的斗志。这是一个教师分内的事。学生却对我这个小小的举动给了巨大的回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和我聊天谈心,诉说自己高三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其实他们有时并不需要答案,只是想找一个认真倾听的对象而已。但是,这对我这个高三才开始接班、对学情一无所知的代课教师来讲,是多么大的一种鼓励啊!因为能和学生交心、能在学生需要时提供绵薄之力,这是一个高三教师送走学生后最温馨的回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是否符合课前的初衷,是我在独处时的一个习惯。反思课真的落到实处了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怎样上反思课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反思效率最大化?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

2

一、教师心疼课堂时间,把反思的任务留成课后作业。许多教师都这样做,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但我现在绝不这样做了,因为学生最终是通过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这是其一。其二,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没有消化吸收,就不会有成长进步,给学生一个指定的时间,完成指定的任务,更能强化学生反思的习惯。

二、反思课是不是必须在周六、周日上呢?我觉得不必模式化,需要时就及时进行反思,最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比如,一个专题复习完了,相关的练习也完成了,专门留出一节课或自主自习让学生进整理,比紧接着复习下一个专题的内容,而专门等到周六、周日再反思效果要好的多。

第三,复习进度与反思时间有时会发生冲突。教师要想让学生的反思真正有实效,至少得留出2—3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这是我和许多同行的共识。但每个专题复习过后,再留出2—3节课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

反思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反思课才要反思,而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反思。对学生来讲,反思课在为课堂做反思,又在为新的课堂做准备;对教师来讲,反思就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进行研究。因此,反思应该成为师生生活的一种常态。 注释:反思课是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的一种课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参考文献:张海晨、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3

 

第二篇:课改之教案与反思

课改——教案与反思

问题导入: 老师们都在备课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备课,怎样来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写教案又有什么作用?教案反思有什么作用和价值?教案反思会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以至于影响教师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案作为备课的直接结果,对于衡量备课的质量和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后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而课后反思主要是围绕教案及其相关内容而展开的。因而,开展教案反思与研究,就显得重要而迫切。

一、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老师们都在备课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备课,怎样来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写教案又有什么作用?

备课就是教师独立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并与课程内容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再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给教案的定义:“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其实也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老师将备课结果展示在教案本上就形成了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怎么备写好一节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形式上来看,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的差异,因而,教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其形成的显性的教学设计计划就是显性教案,他的内容具体地体现在文本上,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加以设计。一位有充分准备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地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他应当早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就已经着手准备这次课程,收集与这次课程相关的资料,查考有关资料,并且预备适当教具等。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有时也被称为广义的备课。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这些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能使教师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履行其职责和使命。正所谓一生备一课,“十年磨一课”。于此相对应,就有隐性教案之说。事实上,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含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即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其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及其课堂物化水平在发生作用。不仅如此,隐性教案还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隐含着教师的情感、情绪,隐含着教师对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的理解和潜在把握的可能性,所谓课堂生成的拍案叫绝,正是优秀教师隐性教案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课堂上的信手拈来,并非一日之功。

总之,不论是显性教案,还是隐性教案,都是备课的集中表现,备课是形成教案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至于这个教学计划是以显性的文本出现,还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需要根据实际而定。一般来说,业已形成个人风格的教师,比较适合于采用隐性教案。而青年教

师,“主要应先把显性教案研究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好,再思考隐性教案的经验(及其)积累,最终走进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因为隐性教案的经验积累,毕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教案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对教学的反思。教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其内容也是以教案为线索,涉及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过程、环境氛围和自我成长感悟的历程等,其关键要素在于目标、实施、效果三个方面。

针对教案展开的反思研究,究竟有哪些内容?

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教案反思集中围绕教案及其相关内容而展开,目的是为了检测效果,找到差距,提升经验和体验,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研究内容以追求实效、倡导实践价值为价值取向。针对教案展开的反思研究,集中反思这些方面:

1、反思教科书处理的得失。正如有关教科书研究的专门著作中指出的,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科书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作为教案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科书优点、缺点的教学处理,把握的程度的反思,构成了反思教科书处理得失的基本内容。

2、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既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3、反思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

有成功之处,也会有遗憾甚至败笔,这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把握火候——无论是有效的课堂组织、高超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独创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方法、默契的师生配合、精彩的教学片断、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教学启示、突发的教学灵感、经典的师生对话、典型的教学案例、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传神的体态眼神等等,还是教科书处理不当、课堂组织欠妥、教学方法不良、学法指导不力、语言表达不准、教学设计与实际脱节、解答不了的问题等等,都是教案反思的重要内容。

4、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人指出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个衡量指标。其中,师生的积极互动、高质量的课堂参与,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活动时间,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其核心要素。寻找师生互动的默契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

5、反思教学得失。课堂教学永远是含有美丽遗憾的艺术,无论多么完美的一节课,总会有一些遗憾。从教案的角度来说,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得失,可以促进自我反省,提升认识。

6、反思教学机智与课堂生成。作为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教案反思不仅是教师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更是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的历程。因为,有意识地反思

课堂中教学机智、课堂随机生成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智慧的积淀和升华。

那么,这些反思研究内容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我们也许更方便在课后反思。笔者建议在教案后反思这样的内容:1、记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2、记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3、记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4、记学生存在的问题。5、记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6、记教案的改进。

三、教学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名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教学反思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改进教学,促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化,另一方面则是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懂得反思并拥有反思的时间、空间和反思能力的教师,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位好教师。因而,反思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学反思的作用不可估量: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诚如克尔德希德所言:“成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在任教的最初几年,在适应角色转换的同时,要反思教学技能的掌握;

在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并对其加以更新;而在经历一段停滞期后,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反思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之,通过自觉的教学反思,教师在成长中获得了实践性知识与智慧,进而促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其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过程,即不断的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过程。首先,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教学反思是教学观念的重构,是教学智慧得以生成的“源头活水”,科学的教学反思过程将有助于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其次,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重构,教学反思应该作为信仰、态度和德性来追求。教师学无止境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有思想,有学识,必须敢于质疑自己,改造自己。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客观中立性,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改造和更新教学观念,拥有思想和卓识,发挥理性思维之优势。而思想和卓识正得益于日常学习和教学反思中积累的知识与智慧。

总之,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专业理性、专业技能、专业情感得到持续提升和进一步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多年,高效课堂实施也有几年,对教案与放肆存在种种疑惑,甚至盲点,这篇研究虽简短,但也初步给我们理清了教案备写的作用与方法,教案反思的价值与必然。希望同仁能继续从这方面展开研究,

让教案反思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肖川.名师备课经验〃数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 王惠东.课堂教学的隐性教案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7

(1):75-76.

孔凡哲.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孔凡哲等.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