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及摩擦力教学反思

第五周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二力平衡

这节课,是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延伸,要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对于这一点,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得出的。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所有,让学生掌握好二力平衡的条件至关重要。

我认为,关于得出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要想效果好,应分为三部分进行:

1、用手按住小车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看到:小车向砝码多的一边运动;

用手按住小车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看到:小车静止不动(是平衡状态)。

2、用手按住小车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到同一侧,两盘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看到:小车向受力的方向运动。

3、两盘各加相等的砝码,小车静止,用手扭转小车至一个角度,放手后看到:小车转动,不能平衡。

第七课时——摩擦力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与弊;认识增大与减小擦的方法。

在“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学习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一步一个脚印,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凡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第二篇: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物理组 王彧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和分类、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课程标准和教材给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对于摩擦力的概念的要求可以不明确点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名称,也可以点出名称并做简要说明。但是考虑到学生在举例说明摩擦力的事例时会提到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我就在课堂上对摩擦力的分类做了较为详细地说明。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实验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评估、合作。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可许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作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

这也是我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为此我准备了一些演示实验和一些实验器材。

为了使学生熟悉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我意图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个路线走:首先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其次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后做演示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在教授的过程中,并没有象预想中的那样师生互动起来。我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结果导致整节课,我几乎在满堂灌,这也反映了我在组织课堂上的经验不足。

(2)在复习引入时 ,应该复习一些本节课要用到的知识点如:什么是相对运动。这样在讲解摩擦力的定义时,学生能接受的快一些,而不至于再用更多的时间复习相对运动的指示。(3)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没有发挥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是一切包办,尽管实验让学生动手去做了,可是我担心学生做的时候想不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

素,于是给学生先提示并讲解,这样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太少,一直强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赶。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让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