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即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我认为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由课题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伏笔。至于“左抵右挡和难以招架”这一组词,教师又通过让学生闭眼想像,创设课文情境,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从而形象地理解词的含义。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本课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字词的方法策略。在课堂上我重视研读感悟,重视对语文文字的表达方式的探究,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共振。这节课,教师重点抓住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心理历程,让学生潜心会文,找出写发明家想法的几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读读议议。通过预习填写表格,课堂上对表格进行补充的形式,对发明坦克的过程进一步地了解。另外,我及时发现学生表格中的矛没加双引号,经过引导,我让学生及时发现与书中的区别,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引号的用法。我觉得以下这几点可以做得更好些:1、板书写得再工整些、有条理些。2、教师在决学生问题过程中,过于着急,应充分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要怕浪费时间。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草阳小学 蒋尊谊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矛”、“盾”两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运用字理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体会坦克发明所体现出来的深刻道理。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课,今天上课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古代兵器,你们想看吗?

2、 接下来出场的是两位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长有络腮胡子的是张飞,披头散发的是马超。他们所使用的兵器在外形上虽然略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让我们看看是什么吧!(师播放课件)

3、

4、

5、 他们手中所拿的兵器是什么?矛是用来做什么的? 刺杀,那就是进攻呀!(师板书“进攻”) 古人就是根据矛的外形创造了“矛”这个字(师出示图片),上面是锋利的枪头,侧有耳,下面是矛身。

6、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与老师一起书写“矛”字。“横撇”是枪头,一“点”是銎孔,“横勾”是侧耳,“竖勾”是矛身,一“撇”刺敌人。

7、 (课件出示盾的图片)同学们,谁知道这个兵器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抵挡别人的攻击,这就是“自卫”呀!(师板书“自卫”) 8、

9、 根据“盾”的外形和作用,古人是这样创造出“盾”字。 (出示“盾”的象形字)这个“盾”字画的是什么?(出示“盾”的楷体字)两撇是从侧面看到的盾的形状,“十”像盾的把手,“目”其实是人体的简化。

10、 教师板书并说写法。

二、 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己认认真真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

2、

3、

4、

5、 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看看同学们生字是不是都会读。(出示课件) 指名读“矛、盾”。 猜谜认读生字:剩下的生字我要换一个方式考,用猜字谜的方式,请同学们竖起耳朵仔细听。

6、 矛和盾的集合,集合造出了什么?(生:坦克)哪个字是“坦克”的“坦”?(师领读)谁能用“坦”字再组一个词?(师根据学生所组词语说词义)

7、 有一个字与手的动作有关,是哪个字?(课件出示:发明家手

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把“持”放在句子里,你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持是什么意思?此时,你手拿话筒,也可以说是——(生:手持话筒)。

8、 有一个字是动物的名称,它是?蜗牛的蜗为什么会是“虫”字旁?(生:蜗牛是一种昆虫)蜗牛有什么特点?(生:蜗牛是爬行动物,背上有壳)对呀,蜗牛是一种昆虫,所以它是虫字旁,“口”就像蜗牛的壳,它一遇到危险,就会钻进自己的壳里,“内”就是里的意思。

9、 有一个字和“船”长得特别像,猜猜会是哪个字?

10、 (出示“船”、“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生:“船”里是个“口”,“般”字里是个“又”)

11、 (课件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把这个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吗?(指名读。)

12、 (课件出示句子:①绿色的湖水像镜子一样平静。②枫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翩翩起舞。)“般”放在句子中,与“如”连用,表示“像??一样”的意思,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第一个句子,谁能用“如??般”来说说这个句子?(生:绿色的湖水如镜子般平静。)老师给大家读读第二个句子,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个句子用“如??般”怎么说?(生齐说:枫叶如蝴蝶般在林间翩翩起舞。)

三、 研读课文。

1、 老师说一个比喻句同学们听一听,我说的对吗?(师:坦克像蜗牛一样。)(生:不对)为什么?(生:蜗牛只会自卫,不会进攻。)是呀,找出坦克既可以自卫,又可以进攻的句子。

2、 (课件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词语与课题中的“集合”是一个意思,是哪个呢?(生:合二为一)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生:大显神威)(板书:大显神威。)

3、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坦克的“大显神威”?(生: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

4、 (播放坦克视频,师讲解)

19xx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

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5、 为什么只有发明家根据矛和盾想到发明坦克,而其他人没有想到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读一读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看看你会有怎样的启示。(生汇报)

6、 (课件出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发明家想的和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描写发明家想法的句子。(生汇报,课件出示填空内容)

7、 请同学们看屏幕,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通过分析“忽然”“固然”“当然”,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

8、

9、 学生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师生引读。)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10、 (课件出示坦克图片)那里是坦克的“矛”?(生:炮口。)有什么作用?(生:进攻)哪里是坦克的“盾”?(生:坦克身体的钢板)有什么作用?(生:自卫)是呀,坦克把进攻与自卫集合起来,在战场上——(生:大显神威)

11、 (课件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请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12、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发明家?(生自由说。)

13、 教师总结: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们,就是将来的创造者。

四、 拓展。

1、 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

候,我们也能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2、 (课件出示图片)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

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收益终身。 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坦 克

进攻 + 自卫 → 大显神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