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时,我在导入设计上能从学生佩带的红领巾这一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我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做到乐读趣学。本文的教学设计始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

 

第二篇:2.3《城市化》的教学反思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教学反思

其实,在第八周上公开课之前,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备好了课,并且做成课件。在上公开课前,我在其他平行班试讲过,可每回试讲,都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得修改。因此,教案和课件可以说是三易其稿。

1、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什么城市比农村更吸引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否都能如愿?会不会产生些什么问题?随着老师逐一的引导,就自然的进入了教学。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我找了漫画、城市化相关数据等说明问题。

2、 学生对于城市化应该说不陌生。但是确切让学生说出具体城市化包含的涵义及特征,则

有些困难。因此,我用事实和数据来引导学生掌握。例如,川沙镇城区的扩展就是说明城市化特点之一——“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的最好的事实。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川沙镇及附近的学生,因此我自己制作了川沙镇城区在不同年代扩展图,展示给大家看时,学生非常兴奋,也就达到了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达到教学目的这一目标。

存在不足:

1、 课后看了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件,真正觉得多外出听课,能集思广益,肯定对自己的教学

有帮助,可以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样一节课,虽然是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内容,但由于立足点可能会不同,因此在选材及上课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我觉得我在这节课上对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就相对少些,没有提及目前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情况: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也算是一个遗憾。

2、在讨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时,时间稍嫌仓促,再加上我引导上的逊色,学生讨论的不够积极,面不广,只集中在常见的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