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属于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学生对面积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容易将面积和周长混淆。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做好铺垫。所以这节课我从以下几点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让学生大量地摸一摸物体的表面。并让学生说一说,面的大小就是面积。从 这两方面区分面积和周长。

二、用面积单位去摆一摆。在巩固面积的概念的同时,为第二个信息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做好铺垫。

三、在认识面积单位时,我制作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用手比划,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脑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模型。

本节课教学亮点:

一、学具制作比较精细,能够促进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二、自学环节设计较好。因为面积单位是人为规定的,没有探究讨论的必要,而三年级的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面积单位的学习让学生进行自学,既节省了间,又提高了效率。

本节课教学不足:

一、小组合作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4种学具,因为怕学生不会操作,所以我提前在课件上用小正方形的学具为学生展示了操作方法。这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大部分的小组都选择了用小正方形。另外这种展示没有必要,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操作。

二、有的小组操作较迅速,可以让这样的小组用其他学具试一试。

三、小组合作的要求写得有些复杂,一些学生可能没看明白要求。可以将其提炼得简练些。

四、小组展示时,最好将摆的过程也展示出来,这样其他的学生会更有兴趣。

五、自学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流。

六、老师的引导语有时候可以更灵活一些。如孩子们都没有用圆形学具时,我当时是这样引导的“老师用圆形学具摆了摆。你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更准确呢?”其实老师完全可以问学生“老师刚刚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圆形学具,为什么呢?”这样更自然更有效。

七、在小组合作操作时耽误时间较多,所以本节课没有讲完。时间处理得不太合适。

 

第二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尽在生命活动中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祁晓霞

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我看见《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个课题时,便会想起自己曾经在临洮二中的阶梯教室里讲过的那一节课,至今都觉得是一种遗憾。遗憾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透,把握不够;遗憾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不够。总觉得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所以我没有使学生插上思维想象的翅膀,没有将这节课上“活”。这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了改进,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把教材中陈述性的内容创造性地重组或整合成富有思维空间、启发性强、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的研究性素材,大胆、开放的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它们有大小之分吗? 1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

(一)“面积”的教学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封闭”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其中“封闭”和以前旧教材中的“围成”一样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封闭图形”呢?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平面图形,分别给它们涂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图形的涂色范围是固定的,另一个图形的涂色则是没完没了的。使学生理解“封闭”就是“首尾相接”的,没有“缺口”的。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用4根指头紧紧相连,围成一个“◇”形,有的4人小组合作,手拉着手围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来体验“封闭”。为了使学生自己悟出“面积”的含义,我设计了“看看”、“摸摸”、“变变”、“讲讲”四个小环节,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最后自己总结出“面积”的含义。

(二)“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面积单位的教学,它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如下:1、自学——提出疑问。2、在画画、剪剪、找找、估算中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画1平方厘米;找找身上的1平方厘米;估算邮票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剪1平方分米,找找身上的1平方分米;估算课桌桌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组合作造1平方米。(以小组为单位,先想象一平方米有多大, 2

再用彩带、旧报纸、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出1平方米。其中一个小组没有给任何工具,让他们想法子围出1平方米。)4、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人?再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正确构建“1平方米”的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应用——在游戏中进行。

学习的关键是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到动态的生活实际中。这节课的巩固应用部分,我参考了电视上智力竞赛的形式,把练习题设计成竞赛题,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我终于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高兴之余,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我的成功

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这次我大胆的放开思想,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 3

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虽然释放了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但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等等,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教学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比如,可让学生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并且根据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估算。

三、我的感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蹲,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活,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灵,灵活调节控制每个环节;个,凸现自己个性展现风格。

每节课,教师不应该只留下一个句号,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

“?”、“!”、“……”等一些符号,让我们在“遗憾”中继续去探讨、反思、总结。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