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20xx年11月我在阜新市第四中学接受跟岗培训,在八年二班上了一节研修课。很高兴也很紧张。高兴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为了上好本次开放周的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先是选课题,张萍老师根据实际教学进展情况,让我讲《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三读课文,理解成诵。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 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 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 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师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一、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闲人”这个词向学生解释透彻,如果能解释得更到位,相信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深。

二、 可能是自己出于紧张的原因,自己没有掌握好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提前了几分钟下课。

总的感觉,本次教学开放周让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对我而言,我要说的是:想收获一缕清风,而你却给了我整个夏天!最后衷心地感谢初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

 

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家口下花园中学 冯占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读准字音。

能力目标: 1.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能结合文本说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3.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并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体会苏轼的心情,感受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方法:自主朗读、合作讨论、赏析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媒体应用: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由《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的歌曲引入,学生简介苏轼生平,教师补充 。

(幻灯展示)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他同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澄澈透明,如诗似画。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幻灯展示)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柏bǎi

(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自渎,指名朗读,互相评价

要求:教师指导(读出文言的味道)“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读出夜的宁静)语速缓一点,音调低一点。

(读出夜游的兴致)哪些地方读的快乐一点?欣然 盖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4、学生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分组竞赛。(学生翻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幻灯出示:抢答题(一):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是缺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5、梳理作者写作思路(可以多种)

明确:叙事(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写景→抒情。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缘由、同游者。

(两个部分)叙事、抒情 (三个部分)记叙、描写、抒情 (四个部分)起、承、转、合

再读课文: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教师点评。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试着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幻灯展示:

1、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找出这句话来品味一下。

(3)面对美丽的月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末句中的“闲人”指的是什么人? ..

2、师生互动,解决上面问题

幻灯展示: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张怀民同时被贬黄州,但心胸坦然,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4)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①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

②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有贬谪的悲凉,心情的落寞,还有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

(四)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心境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内心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的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学习苏轼在逆境中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你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五)小结,背诵课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