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为我们撩开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面纱,那么第二课时又该怎样呈现在学生面前,怎样上才能使第二课时更具有实效呢?为此,我想通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来探寻第二课时的佳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xx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出示李博士奔波的路线图,体会他无私奉献,急人之所急得

医德高尚医德。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比如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桥教案

《桥》教学设计

洋县洋州镇中小 淡 静

【教材依据】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感。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 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 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激发兴趣;以读为本,以悟为根──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读写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思想,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在朗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品读感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领学生由能说到会说再到想说;坚持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创设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情朗读、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老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感悟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感受共 产 党员为人民群众敢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现代技术手段:

1.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看洪水图片、视频充分感知洪水的可怕无情。

1

2. 预设课堂,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前导入,课堂上可以通过看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 产 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进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桥》,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你能列举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了台湾青年为杭州的青年小钱捐献骨髓,用爱架起了海峡两岸的生命桥,那课文中的“桥”又会为我们介绍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预设:介绍桥的特点,桥的作用,关于桥的故事等)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二、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分组列举词语: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豹子 胸膛

●乱哄哄 跌跌撞撞

(1)纠正字音:势不可当的“当”读dāng,不读dǎng,提醒学生“势不可当”与“势不可挡”意思相同,“挡”读dǎng,和“当”都是“阻挡”的意思。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描写洪水的,第二组是描写老汉的,第三组是描写村民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3.同学们,课文写的与你刚才的猜测一样吗?(不完全一样,有区别)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吗?提示:可以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把主要人物的活动叙述出来。

(黎明,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指挥一百多号乱哄哄的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师小结:我们平时在读文章时,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的很快。

4.是狂奔而来的洪水使人们身处险境,请同学们在描写洪水的词语前面加上“洪水”再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咆哮 洪水狂奔 洪水狞笑 洪水放肆 洪水势不可当

(洪水可怕,来势凶猛)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洪水的词语,积累。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受险情

1.过渡: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可怕的一幕。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做批注。

2. 指名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五个句子:

3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①指导体会:“像泼。像倒。”这是怎样的雨?这样的雨在小村庄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倾盆大雨来势凶猛,会导致山洪暴发,会摧毁村庄,会危及村民的生命。) ②指导朗读。读出雨大,来势凶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什么是“势不可当”?(联系上下文理解山洪像野马一样狂奔而来,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更能体现洪水来势凶猛,让人无法阻挡。)

③指导朗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这三句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跳舞、舔着”给人什么感觉?可是用在洪水身上让你感受到什么?

②“狞笑、放肆”是什么意思?(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洪水像魔鬼一样疯狂,肆虐,露着狰狞的面目无情地淹没着人们,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③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疯狂,肆无忌惮。

3.课件出示洪水肆虐的图片,无情的洪水摧毁人们家园的视频。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感受村民的紧张:在这样魔鬼般的洪水面前,村庄的人们有什么反应?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你能想象男女老少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象,体验险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小练笔: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请把你看到的写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

4

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四、课堂小结,讨论写法

过渡: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老汉)课文要赞颂老汉无私无畏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环境。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小组合作,讨论)

(渲染紧张的气氛,更加突出老支书在危急面前冷静应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自我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五、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环境描写是为了更好的烘托人物形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积累描写洪水的词句。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村民:乱哄哄 跌跌撞撞

【教学反思】

《桥》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本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 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让学生在粗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来体会当时的险情,感受村民的慌乱在危险中尽力逃生,而只有老汉除外,更加体现出老汉无私无畏、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描写洪水和雨水句子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找自划,自读自悟做批注,抓

5

住“像泼。像倒。”关键句,“像一群野马”的比喻修辞,“跳舞、狞笑、舔”的拟人修辞,让学生展开想象,读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充分感悟了当时的危急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地更深刻了。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疯狂、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结尾时我在学生充分感受情况危急的基础上分析对洪水险情描写的作用,思考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不过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字词教学中忽略了写字教学,在教学描写洪水的句子时,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分析句子后让学生仿写句子,但课堂上忽略了这一点,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研读课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