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改革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视“三基”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虽希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总被统一、规范所淹没。随着我校创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新模式的实施,要求我们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怎样学上,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体育教学变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课的特殊性,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先学”就是教之前练,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练习;“后教”就是指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教互学,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点拨、分层施教、个别辅导。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双边活动变成了多边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内化的质量。依据体育与保健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其独特性。先学后教,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目标的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暴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启发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动作,或解答学生疑惑问题。个别教师的观念里,过于迷信“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作用,以为它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要用此方法,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理解到学生的先学,结合教师的后教要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

的效果。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学后教”,如低年级的兔跳等,有的教学内容就不能采用,只能教师先教,否则就会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者错误动作的定型,很难改进,教师必须将正确的教学生方法,保护措施做好,如高年级的跳箱、篮球的投篮动作等。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策略而非简单的教学模式,它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自主发展,绝不是简单的看成是学生先学结合教师的后教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先学”和教师的“后教”都应该是经过巧妙设计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不能脱节,学生先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学习现象,面对学生掌握的不规范的动作,要恰到好处的进行“教”,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应该牢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充分理解教材、教学内容、体育器材,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现有的技术、技能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换队形、场地、组别、器械等进行教学。

二、“先学后教”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原中国女排六连冠主教练袁伟民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运动队,三分训练,七分管理”。同样在教学课堂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

效教学的保障,尤其是体育课堂,具有很多的特殊性,体育课堂纪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室外空间大,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管理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容易发生危险。教师的经历过多的用在组织课堂纪律上,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我们经常在开学初期,狠抓课堂纪律,经常会看到我们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缜密的教学组织

体育教学中,教学组织严密,利用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合理的运用场地,科学的调动学生,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减少教学环节转换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贯彻“以学为主”,“多学少教”的有效策略,教学环节少,分段合理,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清晰,方法多样,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在愉快的练习中,学生掌握技能、技术,完成教学目标。

4、教学中的及时评价: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及时评价,运用赞美、点拨、鼓励、批评等方法,促进情感的生成,及时评价应用得当,有时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有时运用更多的语言进行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勇气和信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如在学生练习中,我会经常用“好的,不错,”等语言,有时会用“在

怎么这么样就更好了,还差一点点”等,在不影响学生练习的情况下评价学生。

三、出现的问题

1、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2、 教师没能发展小组长,做自己的助手。

四、今后的发展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先学后教”遵循的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基本原则,即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先学”与“后教”的关系,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的“先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教”,让学生学得更实效,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下,掌握技术、技能,健康快乐成长。

体育“二二四”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郭永帅 20xx年11月9日

 

第二篇:小学体育道德课堂反思

体育道德课堂反思

体育与健康课一般都是在运动场上授课的,由于教学过程是开放式的,同时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较好的课堂纪律保证。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的圆满完成,与课堂纪律的好坏是分不开的。作为体育与健康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与练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学生的各种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同时也能破坏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可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进度。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也有可能诱发到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有可能把问题延伸到课堂中,从而诱发到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它也会蔓及全班,打乱课堂秩序,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会产生危险。类似这样的课堂纪律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纪律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前在本人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违反纪律

的现象。经过这两年的不断反思与总结把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做一些有违规章制度的事情。(如:迟到、早退,穿一些奇装异服,带耳环,穿拖鞋,听录音笔,不认真听讲,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听从老师的指挥等)。(二)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能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以上违纪现象从性质上可划分为:中性行为与消极行为两种。中性行为是指:既不学与练,也不进行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示范动作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消极行为是指:在体育课堂中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在体育课堂中故意干扰教师所进行的讲解示范、安排学生练习内容与方法)。

因此我认为本人往后要进一步纠正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就必须要认真摸清出现以上违纪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长期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查阅资料、跟老教师的谈心交流意见事实表明学生违纪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客观原因:1、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项目过多或过于单调,练习形式枯燥,使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对本课有了反感的心理;教学内容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或内容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很乏味。2、教师讲解的声音较低,不清楚。教师的示范不够规范,情绪低落,授课时不负责,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时不恰当不公平。3、有些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够重视,体育教学场地不平整,器材偏少,不配套。场地布局不合理,风沙较大。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互相干扰同时也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二、主观原因: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够

端正。对学校有成见;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教师有成见;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赃、怕累,同学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等。

作为体育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应用控制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体育课的纪律管理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调整、精心处理,及时制定好课堂行为管理策略,把学生违纪现象控制到最小程度,实现良好的课堂秩序。

体育游戏与道德课堂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与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道德课堂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我想小学低年级队形队列一直是让体育教师颇感头痛的教学任务,可又不得不完成,因为只有完成队列队形的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队形队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好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若要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用来提高练习效果,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进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学中。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不是练习次数多了,学生厌烦。就是方法不适合学生,总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针对学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状况,引导学生从左右脚的交替时开始数数。此方法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踏步走、立定的动作方法。我又通过卷起裤脚的形式(一只脚卷起裤脚),来检查学生的整齐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动作质量。

通过以上实践,我体会到: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乐学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知识、技能的乐趣和自信心。

体育道德课堂反思

不少新教师对体育课的量、密度以及课堂的组织教学抓得较紧,但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人重视追求课堂组织的严密性,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心境和情绪的变化,造成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高。

体育课上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和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当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收效也大。为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示范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富有明显的节奏性。此外,还应注意两点: 首先,教师的口令要富有感染力。教师的口令是体育课上的一种组织手段,根据课上的内容要求和目的的不同,教师口令声音大小、强弱可灵活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控制课堂气氛。

其次,教学要有启发性。教师在课上精炼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无疑地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在教原地侧向推铅球这一动作技术时,由于最后用力环节语言叙述比较多,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以归纳为六个字:蹬、转、送、挺、推、拨,这不但形象地叙述了用力顺序,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牢,兴趣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