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

课题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山水画的赏析,认识画家的思想境界,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理解,提高鉴赏水平,以达到自身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 3、情感目标

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热情和愿望。

内容结构

1、通过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介绍给学生,也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2、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景的审美特点。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上,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力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原型,经画家内心,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认真地写生完成学习全过程,必须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学法指导 历史法,知识讲授法,发现法,小组共同讨论、探究法,展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山水名家作品图片,西方风景油画,山水画家作画视频、个人作品图片。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上网搜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有名的山水画家,由小组长整理,并写一份简介名家山水画的技法和艺术风格的报告。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天道 人道 意境

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1、2、3‘

教学过程

1、复习。

2、引入:

观看国画大师张登堂的作画视频

思考: (1)、大师使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画?

(2)、大师是否根据写生对象去摹写?

(3)、你觉得大师此刻的作画心情如何?

3、新课

(1)、出示题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出示学习目标,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

(3)、教师导语: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隋唐以来,名家辈出,画风多变,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雅小品,名作遍于画史。高中阶段研习山水画,目的是要提高同学们的基本美术素养,不求全面的把握,重在了解、感受、认识中国山水画,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节课,第一:我们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哪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第二:通过分析作品,获得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第三:比较中西绘画的不同方法。

(一)、经典作品赏析: 出示《雪景寒林图》 读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1) 画中有什么景物?观后有什么感觉?

(2) 从画中的高山、峻岭、积雪、重林、建筑,猜猜画家当时作画的心境?

(3)、范宽为什么能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4)、出示《雪景寒林图》作品分析 ,教师简介画家背景。 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画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诸物”不如“师诸心”。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的情思。此画为绢本水墨。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人称宽“善与山传神”。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面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5)、教师小结

赏析《六君子图》倪瓒 (元),这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读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 作品中主要画了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涵意?

(2)、画中主要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

(3)、画家用“六君子”去命名他的作品有什么意义?

(4)、出示《六君子图》作品分析

(5)、谈一谈:

(6)、教师阐述:

画家本来出身在富裕的家庭,战乱废了他的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生与笔墨为伴。借画抒情,从画面构图布局上,萧疏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的情感,无语地传达了画家的心声。画家黄公望在题画诗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画的主题:“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将画家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通过赏析了这两幅典型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画在审美上,表现上,是不是很特别?你能感受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吗?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表见解,得出:

(1)、画法不同,工具材料不同;

(2)、山水画在构图上用散点透视,西方风景画用焦点透视;

(3)、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4)、山水画重在写意,喜欢“搜尽奇峰打草稿”在构图上讲究景物呼应、 留白,布局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5)、西画大多次重在写实,包括光影、空间、体积的处理。

归纳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原则:

(1)、造型传神、气韵生动;

(2)、以水墨为主;

(3)、构图上用散点透视;

(4)、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5)、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4、学生自我评价:

(1)、我学到了什么?

(2)、我知道了什么?

(3)、我了解了什么?

5、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课堂学习气氛较好,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各抒已见;特别对古代中国画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兴趣,

同时对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表示理解,认识了中国山水画与别不同的绘画形式。基本学会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存在问题: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志趣的联系认识夫浅,对中国山水画如何用色用墨接触比较少,影响山水画的鉴赏,对如何创作山水画更是没有什么认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回答。一少部分学生缺乏兴趣。

改进方法:

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写写感想,或多观看中国山水画家的作画视频,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老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一些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联系个人感想,借实景画一些意笔山水,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篇: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摘要:凡山水画,意在笔先,所以在谈用笔时,我们不得不同时了解一下毛笔的特点和性能。中国画毛笔呈圆锥形,分笔头、笔杆两部分,而笔头又分为笔锋、笔腹和笔根三部分,这三个部分变化不同地接触纸面,就会产生不同的笔法效果,由于笔锋有弹性,可有可放,可弹跳回旋,可逆可顺,再通过手腕压力的轻重和笔锋在纸上行走的徐疾转换,就能画出变化不同的线条,使画出的线(点、面),有细、粗、刚、柔、方、圆、流畅、厚实、明确、简练、古朴、苍莽等笔墨效果。“笔”它代表着“文房四宝”之一,是重要的书画用具,郭璞曾以诗赞扬毛笔的巨大作用;“上古结线,易以书契。经纬天地,错综群艺。日用不知,功盖万世。”说明自有书契以来,毛笔就应运而生,毛笔是生产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山水画用笔的发展和毛笔的使用是分不开的,用笔问题不是一个单一一体,是由笔和用笔体系组成,据考古发现,毛笔在殷商书写到甲骨文中就已经应用了。

关键词:山水用笔、笔锋、书法用笔、创作、用笔方法

前 言

中国山水画自五代以来就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它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景物,表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美,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以我为一,万物以我为体的天人合一观,以及心源说、畅神说、意境说等。东方美学的思想等。山魂水魄铸就了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范宽、马远、夏圭开始??又经过明清四王对山水程式化的突破,以及黄宾虹、傅抱石等人的创新,时至今日已名家辈出,蔚为壮观。

凡山水画,意在笔先,所以在谈用笔时,我们不得不同时了解一下毛笔的特点和性能。中国画毛笔呈圆锥形,分笔头、笔杆两部分,而笔头又分为笔锋、笔腹和笔根三部分,这三个部分变化不同地接触纸面,就会产生不同的笔法效果,由于笔锋有弹性,可有可放,可弹跳回旋,可逆可顺,再通过手腕压力的轻重和笔锋在纸上行走的徐疾转换,就能画出变化不同的线条,使画出的线(点、面),有细、粗、 1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表着“文房四宝”之一,是重要的书画用具,郭璞曾以诗赞扬毛笔的巨大作用;“上古结线,易以书契。经纬天地,错综群艺。日用不知,功盖万世。”说明自有书契以来,毛笔就应运而生,毛笔是生产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山水画用笔的发展和毛笔的使用是分不开的,用笔问题不是一个单一一体,是由笔和用笔体系组成,据考古发现,毛笔在殷商书写到甲骨文中就已经应用了。

一、各种丰富多变的笔锋特点

中国山水中的所谓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式方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代书画家不断艺术实践,对用笔的认识及其运用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创造出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表现技法,民族的书法,绘画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工具。从中不难看出用笔在中国山水中的运用和特点,笔有锋法及其特点之分,所谓锋法就是笔锋的不同运动状态,山水画中常用的锋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回锋与藏锋、拖锋等等,在笔锋的使用过程中,中锋与侧锋是指运用笔头部位的不同。逆锋、回锋与藏锋是指运笔的方向的不同,用笔锋的方向,部位不同,所得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中锋用笔讲究执笔端正、浑厚、沉重,力透纸背,如屋漏痕,折钗股,锥划沙等。清代龚贤在《柴文画说、笔法》中说:“笔要中锋为一,唯中锋可以学大家”。又曰:“中锋乃藏、藏锋笔乃圆,笔圆气乃厚。”因此,中锋是中国画用笔的笔一要法,无论是人物中十八描,或山水中三十二皴,大部分均用中锋入笔,欲上先下,反之亦然,下笔收笔均有回收之势。笔锋在运行时与纸面始终保持基本的竖立状态。中锋均属于藏锋,笔锋不能裹成一团,过偏或过歪都不好。中锋用笔在书法中很重要,要求用笔时笔尖直下,藏锋内转,以有利益笔锋自由转动,随时调整,不至于笔扭结,确保墨水畅流八面,达到点画圆润而有力的目的。中锋用笔时,在绘画中主要是以各种不同的“线”勾勒各种物体的轮廓,塑造各种物体的不同形象,质感、量感及其空间感等。笔法中具有圆润、浑厚、匀整、流畅、质朴的艺术效果,山水画中的“皴”也是用笔的一种,主要是刻画山石的结构。中锋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粗细变化。用笔时,要以笔锋竖行纸上为 2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要有变化,笔锋的确疾徐转换要适中,千万不要太疾或太慢,这时笔法的运行中转折变化关系.

侧锋用笔有时也叫偏锋,它是指用笔过程中,使之斜向一方甚至横卧,有时要笔锋或者笔身乃至笔根也同时着纸,使笔锋常常偏向一边,露而不藏,此锋,笔道偏平而较宽,峭崛劲健,雄壮有力,大面积的确刮笔山水,写意人物多用此笔法.清.王学浩<<山南论画>>说"正锋.侧锋各有家数,倪高士.黄大痴俱用侧锋,仲圭俱用正锋,然用侧者亦间用正,用正者间用侧,所谓意外巧妙也".明清以后,山水画多用侧锋来皴,是大写意不可缺少之法,侧锋笔路可宽可窄.显得活跃轻快刚强流畅,但因笔锋在线的一边,如速度太快侧锋芒毕露,未免显得有些光滑而浮薄.一定要运用得灵活多变方能扬长避短.侧锋主要弥补中锋的不足,感觉钝重.浑厚.丰润,笔画中间富有明显的虚实多变墨色或"飞白",还可以出现一边齐,一边毛的效果.如黄宾虹先生说:"用侧锋之特点,在于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余与雁荡,武夷景色,多用此笔"这就证明侧锋的重要性,侧锋因线粗而宽,稳重而单纯,所以它比较适用于表现坚实而又粗重的物体或景物.如山水画中的皴法,就多用侧锋用笔,它的每一笔都可以表现出一个不同的面,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变化,水分的多少,行笔的快慢及腕力的轻重等等,都需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加深理解体味,才能日臻纯熟,得心应手.

逆锋用笔指笔锋习惯的确运笔方向相反进行,上面论述的确正、侧锋的行笔方向,按照习惯的笔顺,横画由左至右,竖画由上至下,逆锋行笔恰巧相反,横画由右至左,竖画由下而上推进,这种逆锋用笔就是传统中的“逆锋笔”。逆锋笔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而散开,因此也会自然地出现多变的“飞白”效果。此锋法的笔画泼辣,遒劲,与其它用笔方法相结合。用法效果变化多端,富有表现力,除此而外,山水中皴、擦、点也运用甚多,回锋与藏锋是用笔和书法中的收放、起讫的分别、放是起、而收是讫。起笔时,需要欲放先收、欲顺先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等。用笔必须讲究逆势,逆入逆收,笔笔有宗,才能笔划苍劲有力、圆润、浑厚、不至于漂浮,拖笔时要注意行笔轻快灵活,不可造作,握笔不宜太紧,手指距笔头不宜过近,要在用笔实践中加以体会。

3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腕活,小幅山水画可执笔杆下部,多用指力、腕力。中幅执笔中部,提腕运臂力,大幅执笔上部,提腕沉肩,要利用腰部发力,要气沉丹田,力贯笔锋 。下笔才能风驰电掣,气贯长虹。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特别强调里中锋入笔,中锋收笔,这是他用笔的特点。他曾说:“如果竖笔有了功夫,做到中锋而圆,否则拖来拖去笔皆扁,失去中锋,笔墨单薄,索然无味,用笔要做到挺健刚劲、藏而不露、转折自如、潇洒自然、一丝不苟、严谨准确、巧拙并用、变化统一”。

二、书法用笔对山水用笔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的用笔与书法本身就有很大的关系。笔法与书法的趣味,众所周知书法和中国绘画是一对孪生艺术,它们之间有着十分亲密的历史深渊。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书法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冶熔一炉。在历史上书比画早,书法和山水绘画中使用的工具,如笔、墨、纸、绢、砚都是完全一样的。后来许多文人画家把他们相互加以对比,找出用笔上的共同点,并加以发挥,从而把中国书法书体的技巧用于绘画,加强了笔法的精练和独特风格的发展,这就使书与画在结构上都具备共同的美感。从而提出“书画同源”之说。就是基于这两者之间紧密联系而提出来的。对绘画艺术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在用笔的发展方法上有了更大的联系。笔与书法用笔的锋法及其刚柔、曲直、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等节奏变化,都和山水绘画用笔是息息相通的。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国画绘画者,想要使自己的作品瑧于化镜,就必须在用笔上狠下功夫。 中国山水画中“骨法用笔”是造型技巧的基本手段。指画中形和骨干的笔力,同时又作为形象内在意义的基础或形体的基本内容。同时在书法中也很使用,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现实形象进行摹写,一定要赋予所摹写形象以某种意义,并要把基于这种形象所产生的感情和用笔融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它的每一笔画,都是这种感情活动的具体体现,每一条线,对于塑造的某种形象,都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鲜明的形象特性,气格和情调。这就是所谓“用笔”。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行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4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本来复杂的景物现象,利用书法和用笔,概括为单纯的艺术形象,一笔下去,既能充分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由能表达出山水绘画者的主观情绪和审美趣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因此,懂不懂书法用笔,应该是指熟悉不熟悉怎样使用笔力与感情相融合的技巧,不是仅指知道不知道使笔与力相结合的方法而言。中国绘画中用笔的特点,也是它的笔法特点,是以“线”作为它的主要构成。而对“线”的关心确定中国之独有,就如今写字而论,便有那浩如烟海之千古论述,至今仍有许多人为之毕生精力进从事,中国书法用笔和山水用笔永远联系在一起。它的每一有力的线条都直接显示某种感情的技法。他的造型形式,它的造型基本规律是用笔勾勒结体、点染、擦、皴特点。用这些表现都与自身的书法功底有很大的联系。历代绘画者根据这一规律的联系,在各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的方法,在绘画中要想随心所欲地运用“书画同源”必须两者间下功夫。去塑造山水画中的某种物体形象的喻之为“筋”、“骨”。指出了书法用笔和山水画用笔都需要遒健有力,浑身苍劲,力能扛鼎。唐、五代荆浩根据自己的绘画经验,在他的《笔法记》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凡笔有四势:筋、皮、骨、肉是也。笔绝而不断谓只筋,缠转随骨是谓之肉,笔迹刚正而露节谓之骨,起伏圆浑而肥谓之肉??筋四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可见要有笔、书法功底。在绘画中才能出以上效果,书法用笔和山水画用笔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黄宾虹先生说:“ 赵孟頫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这,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吴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画家,同时也是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如宋代皇帝赵佶他以瘦金书入画,自创一体,独树一帜。米元章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山水画家。他创造了米氏”戏“墨戏”对后人影响很大,清代郑板桥以篆隶八分入画。画山水用笔苍劲有力。圆润浑厚而多变。事实告诉我们书法用笔的山水用笔密切相关。在书法中用笔常说:“提得起、放得下、留得住”的态度,同样在山水用笔中也经常用。当然、笔法的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并不是几页稿纸就能讲得清楚的事,它步履艰难,走过 5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先驱却已是末汉之事。书法中对用笔的自觉醒悟当氓干汉初,成于晋:绘画则以晋为始成于宋,在古之艺术家看来,对用笔的自身的领悟程度,不亚于鉴别艺术成就的高低。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书法用笔对山水用笔的影响之深,从而把中国书法用笔和各书体技巧都用于山水绘画之中,加强了用笔的精练和独特风格 发展。另外,汉字的特点是象形字,它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形式。这就使书与画在结构上都具备共同的美感。“书画同源”就是基于这两者之间紧密联系而提出来的。在山水画与书画中的锋法都息息相通。

三、山水画家在创作中的用笔方法

在中国山水画用笔中,各个画家的用笔方法都有自己的风格,如宋代山水画家范宽在他的代表画中《溪山行旅图》中的用笔刚古朴质、不资华饰、雄便老硬、得山真骨,画中用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用浓厚的墨色描绘出山川的壮丽,雄阔的气概,大都用雨点皴、短条皴,布满岩壑,如密管繁弦,一片鼷山乐章,这是范宽的独特的用笔技法。宋代郭若虚称之为“抢笔俱均”按“抢”原是书法术语,指由蹲而斜上的用笔,元陈绎曾《翰林要决》为“直抢”、“侧抢”、“空抢”。范宽画山时先作轮廓的勾勒,再以无数短条皴雨点似地布满轮廓内外,而短条和短条之间距离几乎相等,皴法以用笔用墨的浓淡有关,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范宽用笔雄强老硬,墨韵浑厚,画面气象清旷、静寂、可见他的书法用笔之高深。 元代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对笔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变,发扬光大写意山水一路的风格。元四家之一倪瓒作画多采用侧锋、拖笔、渴墨,在运笔过程中一般速度较快,用力较轻,加之以较粗糙毛涩的纸为质地而产生的肌理效果,其间出现粗网状的斑点(飞白),运动轨迹中的深浅变化,孤冷荒率的感觉都体现出来。同时又以重复、相交、错位、间隔、相破等多种用笔方式,突出表现山水的画面效果,在用笔上丰富多变,使轻淡的画面产生新的量感,增加一层苍茫凝重的感觉,使其显得轻淡而绝不轻浮,同时和线条之间产生联系,加强体感,律动感,在关键之外的寥寥几笔, 6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笔干擦的染法,着笔不多而又显得单薄。倪瓒对体积感的追求是限定在整体追求“平”的范围内,有时他的山水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神秘感。

近现代画家黄宾虹他是继承传统文化,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的论笔五法:“平、留、圆、重、变”,和论谈七法:“浓、淡、泼、破、积、焦、宿”,这不仅是对中国画笔墨最透彻的概括,而且他的“苍茫浓重、浑厚华兹”的笔墨个性在浓黑密满之处愈见飘逸和灵性,正是中国山水用笔的技艺的体现,与傅抱石的皴法他们都和前人的不大一样,他的山水画的艺术造诣和豪爽性格,使他成为画坛中当之无愧的领袖,用笔每根笔毛皆尽抒情写意功能,将中国山水画用笔的丰富性推向极致,而且能巧妙地表现出山川的光感、体量感、空间感和特有的飞动美。可见他的书法用笔功底之深。在他的山水中用笔方法体现淋漓尽致。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用笔技法方面的追求和探索已经很完善了,我们作为中国山水画初习者,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用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中国山水画尽善尽美。要敢于突破,敢于在继承优秀传统用笔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艺术实践中,大胆地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用笔方法,来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2] 张强,《中国山水》,河南美术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xx年8月第一次出版

[4] 杨浩峰,《山水画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xx年5月第1版

[5] 李映铨,《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6月第一版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Chinese scenery uses the pen

[Abstract]: Every landscape painting, intends to the pen first,therefore in discussed when with pen, we can not but simultaneouslyunderstand the writing brush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erformanc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riting brush assumes the cone,divides the writing skill, the penstock two parts, but the writingskill divides into bifeng , the pen abdomen and the pen root threeparts, these three partial changes differently contacts the papersurface, can have the different writing technique effect, because bifeng has the elasticity, may have may put, may bounce the maneuver,is 7

中国山水画的用笔方法浅析

transforms through the skill pressure weight, candraw the change different line, causes line which draws (spot,surface), Thin had, thick, just, supple, the side, the circle, smooth,thick, is clear about, succinctly, plain, is boundless and so on thewords effect. "The pen" it is representing "the writing-set" one, wasthe importa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pparatus, the Guo uncut jadeonce praises the writing brush by the poem the huge function;"Antiquity jiexian, easily by written agreement. Latitude and longitudeworld, crisscrossed group skill. The daily expense did not know that,the merit covers ten thousand th." Since explained the innate writtenagreement, the writing brush has arise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writing brush is the production product, is the collective wisdomcrystallization,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s cannot separatewith the pen development and the writing brush use, with the penquestion is not list 11 bodies, is composed by the pen and with thepen system, discovered 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y, the writing brushwrites in the inscription on animal bones and tortoise shells in theShang Dynasty already to apply.

[Key word]: The scenery with the pen, bifeng, the calligraphy with thepen, the creation, uses the pen method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