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参观劵的设计

8、参观劵的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美术 主备人焦兆沂 执教人 焦兆沂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 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

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一、 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形式:

(1) 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反思:

 

第二篇:参观劵的设计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五)教后反思:

故事中的人

课型 工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

2、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重、难点 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讲评。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

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 课题*《故事中的人》 幻灯屏幕

四、教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