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读设计中的设计有感》

《无中生有——读设计中的设计有感》

“广告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而是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原研哉

用了一天的时间仔细看完了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之所以选择原研哉的这本是因为想对设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不仅仅是停于图形符号的表面。有句古语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 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整本书传达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书中有一章节是“无中生有”主要是讲为无印良品做设计是的感受。书中有个词是对无印良品的评价就是“虚无”。我觉得原研哉的作品中都是用简单来体现复杂的事物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个词。

之所以研究“无”是因为现在的设计很多都陷入了一种怪圈。过分的想吸引人的眼球,过分的包装和华丽的堆砌已经成为设计的代名词。设计是什么,用食物打个比方,设计不是为了吃饱饭,而是吃好饭,愉快的吃饭。设计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工具,并不是浮夸的表现而是实用的生活化的大众化的,所以将设计简单化,虚无化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原研哉在书中并没有多么的夸大设计的作业,设计的神秘感,这是我很欣赏的,很多书籍谈到设计会大篇的简述如何去设计才能成功,而原研哉把设计作为了一种生活,融入了生活。读完了之后会让人感觉设计其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当你需要解决某件事情的时候设计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并且是有目的有意义的。 作者认为设计是自然的,概念的实现。从他设计的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松屋银座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运用白色和不同的材质。日本的设计很喜欢黑白灰,其实白色是可以给人无限遐想的颜色,正印证了那句“无中生有”。通过材质和颜色让顾客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感觉,设计并不需要多大的冲击力,而是看到之后会觉得这个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能让我门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仿佛我们置身其中,感受到设计对我们的影响。原研哉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讲述“无中生有”的设计,这些例子大都是简洁的,毫无累赘的,如果不注意你或许不会知道这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缺是那么巧妙的融入了其中。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原研哉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候我们很费力的去改变很多东西,却发现原来可能只需要改变一点点一切都会不一样。设计应该朝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面临很大的问题,绿色环保资源是面临的一个新的大问题。无印良品的成功说明了人们是需要空白的,太多的色彩和复杂占据了我们的眼球,我们心底里需要有一个空间可以供我们去思考,我想这就是简约设计的魅力所在。书中有提到过世博会的设计,世博会发展到今天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初衷,因为网络时代的发达,使我们不出门都能了解世界,所以世博会看似也没有多大的必要,于是成了很多国家花大手笔去打造一个超现代的繁荣的城市,定下一个抽象的主题然后不停的为实现这个主题的视觉化去努力,于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负担。爱知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如果这个主题让很多城市来设计的话都会努力的表现出自然,绿色,把一切绿色引进到

世博会来,可是何必这么麻烦呢,原研哉就想到何不把世博会搬到自然中。如此简单的问题换个场地或许不需要别的东西,主题就自然而然的呈现,好的设计不需要别人去说,自己就会说话。

读完了这本书,觉得自己曾经做的东西也很好笑,努力的想把自己的作品赋予一个灵魂,加上很多的故事,这样它好像才会更耐人寻味更有说服力。殊不知生硬的加上去的东西不仅不能达到效果,可能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有些东西太刻意去做反而失去了感受,依附于灵魂去做设计,而不是把设计加上灵魂或许更好。“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有太多太多需要自己去感受,或许设计最后的发展便是无设计,皆是设计。

 

第二篇:大师的引导——《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大师的引导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是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著。开始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这本书写的必定是设计的哲学,晦涩难懂。然而当我带着这种难懂需下苦功夫的心态去阅读它时,发现很多思想作者都是通过一种朴实易懂的语言诉说给读者。往往沉浸在这个绝妙的设计创意中又迫切希望出现另一个惊喜。该书围绕“RE-DESIGN”这样一个二十一世纪日常用品设计理念,展现了日本环保而不失时尚,简约而不失美感的设计风格,编者说原研哉的设计即理性又感性,的确设计不止要设计者满腔热情的个人情感,更多的是要从社会的角度去设计。书中涉及很多政治,经济,社会的问题,其他的我不敢说是否理性和客观,但在看待中国问题上原研哉是以一种冷静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的,这一点难能可贵。

以“RE-DESIGN”为主线,书中介绍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及他个人的设计,并有一章谈及对日本消费欲望的引导。全书的创意虽然令人惊喜,但令我如觅良师益友的是他对日本的思考和他所推崇的精神,都令我深深地折服。

书中讲到每一个设计都离不开节约资源这个中心,更深的层次就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他说“不是要为物施加人的力量,而是等待自然的给予”,他推崇日本的简单意象——在空物一物的空间里配置一点东西。他所展示的那些案例几乎都是简单而蕴育深长的。就如日本的经济一样,处于成熟期的日本设计对设计领域的重新配置,应该

突显她成熟文化的典雅。

全书另我感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原研哉对日本的热爱。他说“每当我来到别的国家,就会更加关注日本,对自己无法完全呈现日本文化感动着急。我出生在日本,我愿意用心凝视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但不盲目,他深入剖析了日本经济科技的发展,承认不足与展望未来,字字谦卑却掩盖不住他的大师风范。另一个是对所处自然环境的热爱,不推崇同西方文化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十足的色彩斑斓的设计,他引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书中讲到一种四角形的纸管卫生纸的设计:四角形的纸管,在抽取时有一定的阻力,这个设计在于造成不便,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是节约资源。这个案例正是从细微中体现了他的这种理念。

读完全书,使我对设计对创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设计,什么设计才有创意。不再是我认为的横空出世,绝无仅有的东西。“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所以设计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是的,对社会的敏感度。“艺术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而设计的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摈弃狭隘的个人主义,用敏感的触角去思考周围的事物,下意识地将这些思考过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由此告诫自己:视野要开阔,触角要细腻。在认知和把握世界的时候,多阅读大师的作品,对自己审美水平的提高和设计理念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