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案例反思

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的案例反思

课题:八年级物理下第六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认识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以及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次较为系统的了解像的概念。对于在下一章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因而本节课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第二次参与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 了解实像和虚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验证,来揭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提升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面近成像现象,让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安排活动,让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自己,并想一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

(反思:在引导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做引导,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就比较单一,大多数同学都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因为物体远离平面镜而变小。这样单一的猜想并不能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冲突,从而会使得教学效果大大降低。而这一生活中的经验常常会造成学生在这一规律上的认知错误。此时,一部分老师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猜想而着急。

我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并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先观察数学知识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利用对称图

形和自己所观察到的平面镜成像画面,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这样就引导学生建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一部分同学会根据数学对称图形认为像与物体等大,而一部分同学则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就越小的矛盾认知。矛盾冲突的建立,会让学生更加有兴趣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问题:1、怎样判断像的位置?2、怎样判断像与物体重合?3、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学生交流讨论,形成认知。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

(反思: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明确引导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可盲目进行。同时,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展示自己。因为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盲目教学结果,教师以教代学的现象。其实,当我们给组学生时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往往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展示自己的独特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升。我们所说的实验探究应具备的七个要素并不一定得在每一节课上得到体现,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探究的内容有效的进行选择,合理分

配,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培养和训练,不单一也不盲目。既节约时间,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因而,我们可以突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和收集证据,评估这四个要素。)

完成实验收集证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评估:教师提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实验有什么不足,值得改进的地方?

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

引导:我们发现我们的实验都只作了一次,那么这样

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呢?

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数据,这

样就需要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寻求规律的普遍性。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反思实验,改良实验方案的能

力。)

(反思: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强调实验中的数

据应该做到多次测量,避免特殊值,寻求规律的普遍性。这

样一来,学生在实验终究会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但是,这样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却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开展自我反思,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的调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的不足,从而改正不足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科学素养的提升。)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认识虚像。

二、平面镜知识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让学生在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而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创设情境,破而从立,消除前概念的影响。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人认知,即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前概念。消除前概念的影响,就必须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理的环境,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思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性趣。第

二、突破学科本位,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简洁的学习思维。第三、联系生活,巩固加深,拓展提升

在完成教学后,我还发现,学生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能够建立争取的物理规律,掌握物理探究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实验不可能随时随地去做,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可能会淡化对实验的印象,而生活经验就有将重新占领我们刚刚建立的思维阵地。所以,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我就必须结合生活实际,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举例让学生实现对物理知识和方法的巩固。例如:在完成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后,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当你站在四层、六层、十层的高楼上向下看时,看到地面上的车辆是怎么变化的?”学生自然回答是变小了;我接着问:“那到底那辆车变小了没有?”学生自然回答没有;继续提问:“是什么造成了你观察的失误?”很多同学就会明白是因为眼睛的缘故。这个时候,我们在问学生:“那么,当你远离平面镜的时候,平面镜中得像为什么会看起来变小?像的大小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像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呢?”学生不仅在实验中获得了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类比,这样就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第四、打破常规、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物理教

学中强调实验教学的七个要素,但是这七个要素并不是环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一个要素一个要素过,二是突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对学生的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以来,我们不仅仅能够实现让学生经历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建立正确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交流,讨论评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案,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从而,实现学生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成,但是收获颇丰。因为,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给你更多的惊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教学的完整,更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篇:平面镜成像案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加强实验操作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分析

作 者:谭洪才 联系电话:150xxxxxxxx

单 位:沂水县夏蔚镇第一初级中学

设计思路: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先播放一段动画片视频 加菲猫照镜子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平面镜与人们的生活”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平面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活动:照镜子 让学生在课堂上照镜子找出像和真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组,每个组有一面镜子,每个组找出一个特点,有学生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启发学生寻求其中的奥秘,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三、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通过完成蜡烛实验找出其他的特点。如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等

四 、 难点解释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同学们体会生活中的平面镜及自己实验探究平面镜的奥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

1、学生器材:两只长短和粗细都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块,火柴,白纸,刻度尺 光屏

2、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二)、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路

五、教学过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平面镜成像案例

六、 教学反思

1、学生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没有形成,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指导:

结合教材编写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

(二)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主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实验探究过程,同时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辅助,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