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

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诺千金》。学生评价。

师:首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3组的3、4号同学上讲台展示,一个读生字词,一个在黑板上默写。其余各小组在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组长的带领下检查预习。)

两分钟后,上台展示的两名同学讲解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播放萨克斯曲《回家》,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这首曲子。

师:听过这支曲子吗?

生(异口同声):萨克斯曲《回家》。

师:对。《回家》它曲调悠长又带有淡淡的忧伤,像是倾诉游子思家的心情,又像是呼唤亲人回家。可有一个人他有家不能回,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屏显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教师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学习任务,一起来明确一下。

(屏显教学目标)

生齐读:1、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利用对比的手法理解小说主题。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生1:莫泊桑(1850-1893) ,法国著名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生2:他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两个朋友》、《项链》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生3: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师:你补充得很好。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下刚才他补充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生做好记录)

师:通过预习课文,这篇小说塑造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1:菲利普夫妇、叔叔于勒、二姐。

生2:大姐、“我”若瑟夫、二姐夫。

生3:菲利普和于勒是亲兄弟。

师:一天,于勒叔叔又给“我”父亲菲利普寄来了一封信。我们先来看一下信的内容。

(屏显信的内容: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生看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这封信就像一块石子扔到水面上,激起阵阵涟漪。那它给菲利普一家带来哪些不寻常的变化呢?请大家在书上勾画出来。每组的5号同学准备展示。

(组长及时提醒组内成员做好勾画,教师巡视学生学习的情况。)

生1、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生2、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生3、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生4、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生5、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师:回答得不错。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有关信内容的前后部分,看看还有没有补充。

(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生6、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菲利普一家每星期日到海边栈桥上干什么?

生1:等于勒回来。

师: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我们来品味一下。

生2:不好,“等”不足以表现一家人热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呢?

生2:我觉得“盼”字更好一些。

师:我们再来看屏幕上的这两句话,结合上下文同学们先自己试读一遍,尤其是注意加点的红字所暗含的意思。

(屏显: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生默读这两句话,思考加点红字的表达效果。)

生1:于勒此时不再是坏蛋流氓无赖了,变成了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因为于勒有钱了。

师:你分析得很好,注意到前后对于勒称呼的对比。

生2:“竟”字反映出了一家人对于勒回家的渴望。

生3:“竟”也反映出那种急切盼望于勒到来的心情。

生4:“竟”是意外之意,表明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他的面前,更加表现出急切的盼望的心情。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竟能从词义角度分析词的作用,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现在我们就抓住重要字词来反复朗读,读出菲利普一家的盼望之情。

师:每个星期日在栈桥上,父亲总说:

生朗读: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读得还不算到位,挑战一下自我,再朗读一遍。

(生朗读这两句话。)

师(简评):好,这遍同学们读出了菲利普一家人热切期盼于勒归来的心情。菲利普全家对于勒真是望眼欲穿啊,急切地盼他归来。好像这一家人的生活和未来都取决于于勒。

师:在菲利普夫妇的热切期盼中,假如这天于勒衣锦还乡了。

(屏显:

他穿一件黑色宽幅呢子风衣,他那细绸子衬衫领上打着一个极阔极时髦的黑蝴蝶结,与他那一身纯黑的衣服配合得十分得体。而挽着他的胳膊的那位女士穿着蝴蝶一般漂亮的衣服,裙摆膨胀的很大,小巧的扇子用细细的天鹅绒带儿吊在手腕上。)

师:当这样的于勒突然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请展开你合理的想象,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样语言、动作、神态呢?

(生展开热烈地讨论。)

生1:母亲激动地说:“于勒你可回来了!你可把我们想死了!我们非常想念你哟!”

生2:我和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互相用手在胳膊上狠狠地掐了一下,我们彼此都感到了疼。母亲擦了擦眼睛,真是于勒回来了,我们家要过上好日子了。

生3:就在看清那人脸的一刹那,父亲脸上的表情几乎是惊呆了,他认真地上下端详着站在眼前的这个人,才结结巴巴吐出一句话:“于勒弟弟,真的是你吗?”那人看了父亲一眼,激动地说:“是我,是我,哥哥。我真的是于勒啊。”

生4:母亲顿时目瞪口呆!母亲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说道:“于勒,您终于回来了!我就知道你在信上写的一定是真的,你不会骗我们的,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你刚从南美回来,一定很累,快回家歇歇吧!”

生5:“什么,他就是于勒?”母亲用怀疑的口吻对父亲说。“哦,上帝保佑,他真的是于勒,千真万确。”母亲的声音因为激动颤抖了。  

生6:“真的吗?那就是我们亲爱的弟弟,于勒吗?噢!太棒了,我的天!”母亲两眼放光,欣喜地尖叫起来,“快,老头子,叫上女儿,女婿,去向他们有钱的叔叔问好,噢,真是太好了!”母亲手拽了拽有些皱的长袍,整了整衣领,挽着父亲和我们来到于勒叔叔面前。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太好了,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菲利普夫妇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二女儿结婚后,菲利普全家到哲尔赛岛旅行,在旅途中,遇到了早已回国的于勒!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22——47段,勾画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语言、等句子,试着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各小组的6号同学准备展示。

(小组成员之间分角色朗读,边读边勾画句子。)(教师巡视教室,不时俯身指导。)

生1: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

生2: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生3: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生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

生5: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生6: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师:下面分角色朗读菲利普夫妇的对话。

(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

(班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读得真好。当读到菲利普夫人的暴怒时,是不是大声地读就能读出她的暴怒呢?为什么?

生1:不能大声读。因为这时候菲利普夫妇觉得不能让女儿女婿听到,尤其是不能让女婿听到。

生2:更也不能让于勒叔叔认出。

师: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害怕于勒又回来吃他们的。

师:那哪位同学能读出菲利普夫人的暴怒?

(生读)

师:真是太棒了。我们再看前文这句话: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比较一下,看看会有什么结论?

生(七嘴八舌):菲利普夫人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钱的时候他是好心的于勒,没钱的时候于勒是贼,是无赖,是流氓……

师: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1:他们的希望变成泡影了。

生2:他们的绝望了。

生3:于勒归来后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已成了失望甚至变成了绝望。

师(总结):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于勒的来信岂止是一封信啊,更是一块试金石啊。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

生1: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

生2:金钱至上。

生3:他们是自私虚荣、唯利是图的人。

师:那菲利普夫妇会和穷困潦倒的于勒相认吗?

生(七嘴八舌):不会。

师: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生:小说开头说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于勒回家,到小说结尾“我们一家改乘圣玛洛船”,躲开了于勒。

师:由热切盼望到现在行动上的躲,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七嘴八舌:认钱不认人。

(生笑)

师(简评):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一对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菲利普夫妇,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师:我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

(屏显: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中岂念骨肉

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惟有金钱。)

(生齐读。)

师:菲利普一家都是冷酷无情的吗?那这篇小说中就没有一个人有人情味,不是把眼盯在钱上,而是看到了亲人呢?

生(七嘴八舌):若瑟夫。

师:依据呢。

(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于勒的外貌在其他段落中还有没有?

(五组六组的3号同学交流展示于勒的外貌。)

生1: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的水手。

生2: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他手里的活儿。

(屏显:

远看: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的水手(注:若瑟夫无意识地看)

近看: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他手里的活儿。

细看: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我把若瑟夫发现于勒叔叔的过程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同学们看这目光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生:这目光中包含着对叔叔的同情,对父亲的不满。

生齐读这句话,读出当时若瑟夫的感情。

师:我们再看若瑟夫的心理活动,同一个对象却用了三种称谓,你不觉得啰嗦吗?为什么?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各小组的1号同学展示)

生1:“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反映若瑟夫对父母不认亲弟弟的困惑和不满。

生2:“我的叔叔,我的亲叔叔”,尤其是“亲”字,更加表明若瑟夫心中充满叔侄亲情,要不他不会送给他小费了。

师:你们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得真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尤其“父亲的弟弟”,“亲”字的重音很到位。

师:若瑟夫与菲利普夫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

生1:突出人物的性格。

生2:若瑟夫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富有爱心,富有同情心。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师(总结):若瑟夫是善良的孩子。能看到这一点的我们也是善良的孩子,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要保护好这颗善良的火种,小心翼翼地呵护她,别让风把她吹灭,别让雨把她浇灭,让她来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温暖着他人,也温暖着自己。

师:今天的作业是

1、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躲回家后的生活。  

2、课外阅读莫泊桑的《项链》,体会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师:下课。

附:板书设计

 

骨肉

我的叔叔

                                                  于勒                

金钱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遵循“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原则,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和我校的“整体课堂改革”的理念,我在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把教学设计也改了很多次。最后我以以前没有人用过也是课文中多次提到的“信”的内容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仔细揣摩、研读重点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主题。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节课我始终引导学生运用“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来揣摩妙点,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能力和寻找、捕捉、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加强朗读指导,还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深入其中,读出情感。

二、大胆尝试与创新,从其他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直记得初中学习这篇文章时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第一次教这篇文章时教参也这样说,当时我也有困惑,但由于对教参的尊重与迷信,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篇小说选取一个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人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小说的“我”的叔叔过去是不是“花花公子”,是不是“无赖、流氓”,对于“我”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当下这个“人”,这个人与“我”的关系,这是一种生来的本能,是自然流露的同情心,这也是人性的美丽所在。所以这次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把小说主题确定为“从若瑟夫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愿我们把对人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在我们灵魂深处,让她来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温暖着他人,也温暖着自己。”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

学完新课后,有两个学生追上我给我说:“老师,我认为菲利普夫妇也是很可怜的。”我说:“说说原因。”学生说:“菲利普夫妇一家忍受生活的艰辛,而这一切是于勒造成的,因为于勒占用了他们应得的那份家产。因为贫困,菲利普夫妇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可后来他们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生活会更加穷困,会扼杀女儿毫不容易得来的婚姻……因此,他们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其实他们也很可怜。”另一个学生也说:“我觉得菲利普夫妇对弟弟还是比较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们占有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财产。因为没有钱,他们全家人不得不忍受贫穷的辛酸,正如文中说‘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他们的生活已是自顾不暇,又怎么去管于勒这样一个浪荡公子呢?” 我对他俩说:“你们俩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像菲利普夫妇这样对正在困难中的亲弟弟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对的。除了我们课堂上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外,其实这篇小说还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教师用书》还这样说:“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当然,对于这篇小说环境的作用及巧妙的构思我在课堂上没有涉及到,指导学生朗读时还没有到位,学生咀嚼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设计还有注意整体性,课堂语言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诗化等,这些都是我下步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