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教学反思

《鳟鱼》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是---浪漫旋律.浪漫主义音乐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景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

这一单元的内容离现在很遥远,音乐丰富多采.为了达到欣赏的目的.我主要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变奏曲和变奏方法知识的了解、对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在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时,我先引导学生感觉、熟悉音乐的主题,然后唱会主题,最后对歌曲中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聆听、视唱、欣赏、讲解等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一般,可能是这个时期的音乐太抽象了,学生兴趣不高,我觉得在以后还要改进方法,把现代音乐与浪漫音乐揉在一起可能要好一些。

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在备课的过程中,音乐素材的收集是重要的,教学步骤的安排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个个“好”的问题,一个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欣赏音乐作品,在聆听中思考问题。譬如,对于一首作品,我们要听的是什么,感受的是什么,总结的是什么,让这些问题触动学生去探究隐藏于音乐作品背后的东西,从而上升到高层次的音乐鉴赏层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吸取艺术的养分,提升音乐的素养增强审美能力。如:我在教唱《保卫黄河》时,先将时代背景讲解清楚,然后让同学们观看电视录像《黄河大合唱》,要求每个同学看后能回答这些问题:1、“大合唱”表现的主题是什么?2、它有几个乐章?3、每个乐章采用什么演唱形式?4、《保卫黄河》是第几乐章?它表现了什么内容的音乐形象?5、你听了以后激起了你怎样的生活愿望?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穿插,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些预设的问题中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产生,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学在题――体验――探究――升华――新问题的进程中,达到“音乐与情感”的交流,作品与审美的对话,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体现教学的真正魅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备课过程中设计问题的重要性。 这次的磨课中让我感悟到我该检讨自己,是我没有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怎样发现音乐中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二篇:小鳟鱼

明亮的小河里面 有一条小鳟鱼 快活的游来游去 像箭儿一样

我站在小河岸旁 静静的朝它望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 它游得

多欢畅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 它游得多欢畅

那渔夫带着钩竿 站在河岸旁 冷酷的看着它 想把鱼儿钓上

我心里这样期望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但渔夫不愿久等 浪费时光 他赶忙搅浑河水 我还来不及想

把小鳟鱼钓上岸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德國詩人舒巴特Christian Friedeich Daniel Schubart

(1739~1791)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對於文學、詩歌,舒伯特一向易感,使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全曲共五個樂章,充滿明快、愉悅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