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公顷》资料:教学反思 (1)(名校内部资料)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新的面积单位“公顷”,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新课从教室地面、银行卡面的面积入手,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常用面积单位,然后通过填广场面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的需要。

生活实际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尽量选择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去体会,从南京明孝陵园、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到学校的面积,再到滨 湖的面积,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因为熟悉,所以学生感兴趣,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推算、想象、交流等活动,学生 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学1公顷有多大。

在 学生知道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去体会100米的长度,告诉他们像这样100米正方形围出来的面积就是一公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产生初步 的体会,从而推算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他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出边长100的正方 形,这是学生对1公顷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根 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安排学生自己计算的目的是:第一、算式 100×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他们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第三、教 给学生记忆进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通过了解自己的学校,知道它的面积大约1公顷。教室也是学生熟悉的场地,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让学生感受到大约有200个教室的地面面积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

4.在情境中呈现公顷为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在 学生认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后,在知道它很大的的基础上,展示生活中使用公顷的事例,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去体会。逍遥津公园,滨湖轮滑场等学生生活实际 的素材,让学生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 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问题很大。对现实生活中数据的测量缺乏严密性,课堂中所出现的100米、160米、60米等长度,都只是老师估计产生,没有科学性,其中的偏差难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的误导,再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原始材料的严谨性,提高课堂的真正高效性。

 

第二篇:20xx-20xx年最新审定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名校内部资料)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怎样使小学生爱学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本文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情境教学的结构功能分析,阐明情境教学之所以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原因,并从中探索如何搞好情境教学的规律。

一、运用跃进式提问引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可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是一目了然的,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然后进行跳跃性提问:“大多少”?这种简捷的跃进式提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很快便产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此时,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以动激趣,揭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怎样使小学生爱学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本文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情境教学的结构功能分析,阐明情境教学之所以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原因,并从中探索如何搞好情境教学的规律。

一、运用跃进式提问引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可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是一目了然的,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然后进行跳跃性提问:“大多少”?这种简捷的跃进式提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很快便产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此时,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以动激趣,揭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

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前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直接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思路,比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来得简捷、明快,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我改变了过去按教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先让学生应用手中已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然后引导学生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边说边画对角线进行演示)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并将其重叠在一起,说明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积应该等于底×高÷2。这样,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揭示了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具体形象且具有直观的特点,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探索性问题的情景

情景教学的一个长处是设障布疑,鼓励学生去探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验证活动。用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对用底×高÷2计算三角形面积是否可靠?我顺势引导,进行深入质疑。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底×高÷2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时,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各种学具进行摆弄、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乐学,从而拓宽了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