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我和昆虫(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表现向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

解决方法:

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自评要充分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别人的作品,提高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 回忆 发表

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昆虫的资料。

2、每人了解一种昆虫

3、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二、观察 赏析 感受

1、引导学重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

2、组织小组计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3、看书是2、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三、思考 探索 创作

1、昆虫的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3、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4、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吗?

5、欣赏优秀作品。

四、展示 评价 延伸

1、提出要求

2、教师辅导

3、课后延伸

课后活动:了解昆虫的特征

教学反思:在这一课,学生对已往的内容有所记忆,学生能了解昆虫的特点,能够正确的描绘出昆昆虫,学习的很好。

第2课 奇妙的爬行(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观察地、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已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但表现,并充满画面。

解决方法:利用书中及老教师找的一些大量的图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启发、联想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评价:通过对“爬行”题材的联想与表现,引导学生了解万事万物皆属自然,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图片、小动物的标本

教学程序:

一、表演 回忆 发表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

2、教师也介绍自己有关的资料

二、观察 .赏析 .感受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2、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

3、赏析教材中的内容

三、思考 .探索. 创作

1、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2、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

3、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4、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

5、分工合作,小组讨论

四、展示.评价.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今后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课后活动: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

板书设计:奇妙的爬行

教学反思:学生能正确的理解爬行,能正确的画出爬行的特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解决方法:学生往往注重爬行动物的外貌,忽略作品的情趣,教师应注意给予适时指导。

教学评价:体验想象、探究、创作、合作、交流、发表的乐趣为本课的重点,对每个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与对画面的处理所做出的努力。

课前准备:动画片,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集合学生到室外找爬行昆虫

2、比一比谁找到的爬虫最多,将其装在小瓶子里

3、认真观察爬虫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爬行的。

二、观察.赏析.感受

1、请同学到实物按影前讲解自己找到的爬虫长得什么样?

2、说一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3、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分析艺术作品与自然界爬虫的异同。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艺术作品与自然界爬虫的异同

2、艺术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3、爬虫在什么地方爬行呢?你见过什么更有趣的爬行吗?

4、每组设计一个爬虫的故事,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展示作品

2、全班将爬行的作品组合在一起

课后活动:把观察到的爬虫写下来

板书设计:奇妙的看待

教学反思:学生对艺术中的作品与自然界的爬虫不

第3课 漂亮的小种表(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习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对表盘的设计

解决方法: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关健是表盘的大小与设计的位置。教师要充分利用钟表图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实用价值。

教学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并能积极参与。

课前准备:各种钟表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钟表的实物

2、分析钟表外形的共性特点

3、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到过的钟表都是什么样子的?

4、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特点

二、观察.赏析.感受

1、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种类的钟表?

2、讨论钟表不同的外形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4、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5、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三、思考.探索.创作

1、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2、教师根据同普的介绍,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材料?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展示.评价.延伸

1、为什么喜欢钟表?

2、学生相互评、自评

课后活动: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

板书设计: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反思:学生不仅动手制作了自己喜欢的小钟表,出能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的钟表,样式很漂亮。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科学和学科的综合。

3、能力目标:通过本类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种钟类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对表盘的设计

解决方法:使人们便于看清时间,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教师还应提示学生注意表针长短的变化。 教学评价:能否感受不同种钟表造型的美感,能否巧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各种钟表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小动物的形象,问:你认识它吗?

2、在动物身上贴出表盘、表针等。

3、提问:它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赏析.感受

1、这个小钟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见过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3、简单介绍钟表发展的历史

4、讨论:有的造型精美华丽,有的简洁大方。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这些钟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欣赏,分析各自的小手表

3、小组合作研究,互相启发,完善个人的构思

4、你想利用准备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怎样与众不同的小钟表。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引导学生认一认钟表上的时间

2、了解不同种类的钟表为什么能计时。

课后活动:钟表为什么能计时

板书设计: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第4课 会变的小手套(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2、情感目标: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教学难点:创造丰富多样的形象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运用观赏分析手套形象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资料。

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学习,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适形造物。 课前准备: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

2、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象什么?

3、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二、观察.赏析.感受

1、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发现什么可用材料?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

3、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变成的是什么?

2、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成后的形象更生动?

3、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编排小故事。

4、根据故事用手套进行表演。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评奖

课后活动:谈一谈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反思:学生对这节课很感兴趣,都能用小手套做出不同的形象来,学生对动手制作有了更深的兴趣。

第5课 小花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三、教学准备:

各类彩色纸、胶樟或双面胶、订书器、剪刀、绳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盒子的颜色漂亮。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花饰有关的内容。

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小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井拆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4、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第6课 百变团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

2。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五.解决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2. 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布置

七.教学过程:

1.欣赏:

a.导入—大家看,我今天带来了什么?

b.出示课件,问:上面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寓意呢?

2.探究:你也想来做一个团花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

a. 剪外形:请学生出来剪各种外形

b. 剪花纹:请学生出来师生共同演示(提示还可以剪什么花纹)

3.练习: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团花进行设计和制作.

4.展示作品(展示各种不同的物品,学生用团花装饰)

5.延伸:你还可以用团花来装饰什么呢?

6.评比,小结

第7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能够多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情感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审美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解决方法:注重活动规则,培养学生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评价:能否充满好奇地参加拓印活动,能否积极努力地表现有特色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彩色铅笔、比较薄的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摸一摸,猜一猜。

闭上眼睛摸一摸,在你身边,有什么东西的表面是凸凹不平的?

2、学生找到身边的明显痕迹的物品。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拓一拓

演示拓印技法。

2、学生体会拓印要领,尝试从身边的小物体进行拓印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找一找

这个图案是从哪里拓印出来的?

2、找一找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小组长负责,安静地发现身边的美。

3、总是有同学的肌理效果拓印得又快又好。

四、展示.评价.延伸

1、你发现了哪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肌理。

2、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你刚刚没有来得及一一去拓印下来?

3、这些拓印下来的有趣的肌理效果还像什么东西?

课后活动:寻找可以拓印的实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在拓印时寻长事物不是很多,教师应该给同学多准备一些小物品。

第8课 大树的故事(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2、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爱大自然。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象。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解决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大胆进行想象,既可以从人与大树的关系、动物与大树的关系进行想象。

教学评价:

能否与小组同学密切合作,能否想象出大树的故事,并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水彩笔、复印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2、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2、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3、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利用一些学生作品,分析画面构思与构图。

2、你们小组准备画有关大树的什么故事?

3、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构思。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引导学生课后时一步大胆表现。

2、通过这节课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

3、今后应如何?

课后活动:查阅资料,大树的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民主和谐,敢于发言,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上有点欠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画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象。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解决方法:在绘画的构图上,要分清屋次,不一定将大树各部分都表现出来,可以选择大树各部分都表现出来。

教学评价:

能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对大树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课前准备:绘画用具。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谁能到黑板上画一棵大树。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棵大树。

3、谁能说说大树由几个部分组成。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教师将学生画的大树各部分补充完整。

2、有谁到这棵大树这儿来玩呢?

3、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有关树的故事?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是通过画面中的哪些形象了解了画面的故事?

3、小组同学合作,表现出大树的故事。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大树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后活动:课后可以画一幅保护绿色的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活动:学生的绘画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大树、对自然更加爱护。

第9课 新颖的泥名片(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生活中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介绍的我的一种尝试。

2、情感目标: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能力目标: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教学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解决方法: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用选择标志图案印发给学生。 本课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对本课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创新;是否有美感。

课前准备:彩泥。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从资料袋中取出一些纸名片。

2、问:这些是什么?能做什么用?你最喜欢哪张名片,说说为什么?

3、了解名片的用途。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小组研究

(1)把它们分类

(2)全班汇报交流。

2、分小组提出研究任务

(1)色彩有什么不同?挽一挽好吗?为什么?

(2)比一比它们的造型与文字有什么关系?

(3)版面中哪些内容是名片设计中不可缺少的?

(4)应注意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1、你准备为谁做泥名片?准备怎样设计?

2、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小组同学互相出出好主意。

3、快快动手做泥名片吧!。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名片。

2、互相评价

课后活动:想一想正能用什么方法制作名片?

第9课 我们来跳舞(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名个时代,民族的服饰。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

3、能力目标:增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作品。

解决方法:通过课件中舞蹈录像与美术作品的对比,及作品中线、色、形的提取对比 本课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从古代作品,中外作品中了解到古今中外,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什么

二、观察.赏析.感受

1、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

3、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

4、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将照片与绘画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2、分析国画作品,谈对线条的感受。

3、小组讨论使用表现工具,可向老师提问题

四、展示.评价.延伸

对构图饱满,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课后活动:观察舞蹈特点

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丰富,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10课 泥条头像(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课的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了创造精神,同时发展了美术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像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应会: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

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四)学习材料

胶泥、彩泥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与方法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展示师生带来的人物雕塑资料,通过秦兵马俑,古希腊、古埃及和现代雕塑头像,了解艺术源于生活。

(2)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的方法。

提问:

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雕塑头像,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3)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

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

可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五官,发型设计。

①欣赏图片资料。

②布置学生分组

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5)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

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作品,小结讲评。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生互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总结成绩,鼓励创新。

第11课 雄伟的塔(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的塔选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2、情感目标: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3、能力目标: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解决方法:

认识塔的历史,体会塔的建筑特点,运用不同形式表现塔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评价:是否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塔进行比较,并能描述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拼摆游戏。

2、说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

3、拼摆不同的图形做塔。

二、观察.赏析.感受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2、三座塔分别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3、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知道的塔呢?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4、设计一座新颖的塔。

四、展示.评价.延伸

1、每组布置,展示作品

2、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后活动:观察示同的塔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画面丰富,设计大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即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解决方法:了解塔的结构特点,不同国家的塔有不同国家的特点,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教学评价:

学生能否画出记忆中的塔并画塔的特征,学生能否设计出创意新颖的画。

课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课件《古代建筑》。

2、学生观看资料,欣赏、比较认识塔。

3、你想知道塔的什么问师?

4、塔的由来!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塔的知识:(1)作用(2)形状(3)结构(4)材料

2、说说你见到的中外不同的塔

3、说说你的感受。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观察塔的选型

2、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说出“新”“奇”

3、教师帮助解决塔的选型、美感等

四、展示.评价.延伸

1、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塔

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塔的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绘画,学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能够正确的描绘出和制作出塔。

第13课 演电视(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边环画的基本画法,学习表现有故事内容,有发展顺序的画。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编故事,学习画

教学难点:故事情节。

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多种手段拓展视野,充分知识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

利用小组表演,小观众互相评价的方法,锻练学生全面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废旧纸盒。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放映电视短片。

2、组织学和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

3、分小组每个人发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

2、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画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

3、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4、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提要求,指导参与小组合作分工。

2、编故事

3、集体合作演电视

4、分工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互相评价

2、演电视

教学反思:学生对电视很感兴趣。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连环画。

2、情感目标:会合作完成作品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解决方法:了解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利用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

对照教学目标和作业要求进行评价,重点评价设计、制作、合作

课前准备:废旧纸盒。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电视机外形的资料,你喜欢哪些电视机外形?为什么?

2、分析:电视机外形有什么不同?上面有哪些装置?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学生欣赏。

2、能按设计更新颖、漂亮的电视机吗?需要安装哪些装置?

3、收集到的材料哪种适合做电视机身?怎样进行装饰?

三、思考.探索.创作

1、短片讲的是什么内容?

2、说一说片中的故事情节?

3、教师协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节目内容。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电视节目

2、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的制作很好。

第14课 小扇子(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扇子,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

操作目标:学生能加入自己的创新,制作出不同的扇子。

认知目标:学会用纸制作折扇,并且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的折扇或团扇。

二、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难点:

小扇子的构思设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扇子。

四、教学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双面胶、贴纸、团花、纸棒、筷子

教师:课件、纸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出课题

师举起一片很大的棕榈叶问:这是一片。。。生:叶子!

师快速的把叶子剪成一把扇子。

师:现在呢。生:扇子!

对,这是一把扇子,同时出示课题,写在一把扇子上面。贴到黑板上。出示课件:小扇子

2、材料及作用

同时介绍这是一把棕榈扇,你还见过别的材料做的扇子吗?

生:。。。。。纸扇,布扇,塑料扇,羽毛扇。。。同时介简这些扇子的作用(布扇:舞台道具,羽毛扇是诸葛亮身份和智慧的向征)

小高潮:出示一把可挂在墙上做装饰用的超大的纸扇‘这是做什么用的?

生:。。。。。。

师小结:对啦扇子除了扇风纳凉还可以是工艺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呢

3、历史文化

师:你知道扇子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吗?

生。。。。

师:嗯 咱们中国可是扇子的发源地,最早的扇子出现在。。。生。。师: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扇子的老祖宗啊叫扇汗,同时出示:“扇汗”两个字,是插在马车两边遮日避雨用的,后来演变成“华盖”,有点像今天的。。。雨伞。再后来又演变成长柄大扇,名叫障扇,不过不是扇风用的,而是为显示皇帝的威严。到了宋代扇子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并流传到欧洲许多国家。

出示课件

4、欣赏并讲结构

老师这有很多现代的精美的扇子,想欣赏的同学坐直!

播放课件

讲折扇和团扇的区别

师:据说折扇是日本人受蝙蝠翅膀的启发而发明的

并请学生分出折扇和团扇来

板书:折扇

团扇

5、制作方法(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其实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团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

扇面和扇柄。

团扇的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谁能用几个动词概括出团扇的制作方法?学:

老师示范一把简单的团扇

并板书板书:团扇:画、剪、粘

扇面的形状还可是什么形?生: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比如圆形。你还能想到什么几何形

老师示范一个圆形变成小兔或小熊,请能把这些几何形变成你喜欢的形象?

请学生到黑板上来也变一变

请聪明的你看书并说出折扇的方法

学生答:折,系,粘

老师小结并板书制作过程(适时引导,可作示范)

折扇:,折,(系),粘

师:咱们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瞧瞧他们制作的扇子

出示学生作品

和这些扇子比一比,你打算怎么设计制作你的小扇子呢?学生回答

6、学生制作(拓展练习)

你还能创造出既漂亮又与众不同的扇子吗?

同桌合作,比比哪个组动作又快又能大胆设计,并保持安静和地面的卫生!

比赛开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装饰你的小扇子?扇坠等

做好了的直接放到黑板上来。

老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和很独特的创意。

7、讲评作业。

谈自己的制作思路,别的同学可以补充。

8、总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多动脑筋,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经过我们的小手,都可以变废为宝!愿我们用智慧的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第15课 会变的线条(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 情感: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能力:让学生在乐曲的感受、体验中,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线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版画用具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来,可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桌面上这根铝丝,你能把它变成不同的线条吗?好,动手变一变,变好了吗?拿起来给老师看一看。哇!你们真象一位小小的魔术师,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变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线条,有弯的、曲的、旋转的等等,出示学生不同的线条,其实小朋友们会变的线条还很多,今天呀,我们就来跟(多媒体出示):会变的线条交朋友。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新朋友的名字吧!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线,感受发现线条变化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授课埋下伏笔。)

二、审美与欣赏(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这些会变的线条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无处不在。小朋友们,找一找看(教师四处张望)你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哪里还有呀?(桌面、多媒体前台弧线、窗户、铁门、衣服、学具桶提手、墙、黑板角线)。除了我们身边的这些线条外,自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线条,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瞧一瞧,找一找,好吗?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直线(建筑)、曲线(雪景)、折线(建筑、斜线、连起来是什么线),弧线(彩虹)、立交桥(螺旋线)。这些线条还可以组合成美丽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如图1、图2

三、联想与描绘(听一听、舞一舞)

1、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

这些线条不仅看得见,还可以用耳朵听,不信,我们跟着乐曲节拍的快慢、强弱来试一试,听一听,感受一下是否有线条在舞动?(第一次播放乐曲),你感受到有线条在舞动吗?

2、学生把感受到的线条画出来,并探究问题:线有什么变化?

那你能用笔画出来吗?请拿出白纸跟着乐曲的节拍的强弱、快慢把线条画出来(多媒体第二次播放乐曲)。(多媒体出示)你为什么这样画?线条有什么变化?学生概括: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为什么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学生概括:(音乐放得慢我就画得宽一些,音乐放得快我就画得窄一些)小朋友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还有不同的变化吗?

3、把变化的线条用彩带舞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张扬个性。 来,下面就让我们做做课间操,跟着乐曲的节拍把这些线条给舞出来,好吗?

四、探究与创作(画一画)

1、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进行版画创作并明确创作要求,注意老师提示:

△ 你画的线有变化吗?

△ 线刻宽、刻深了吗?

这么美而有变化的线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来,今天呀,小朋友们能用我们喜欢的版画把刚才听乐曲感受到的线的变化用变化的线条画出一个美丽的画面吗?有信心吗?在画时除了按以前所学的版画制作要求外,还应注意老师的提示:

△ 你画里的线条变了吗?

△ 用铅笔刻线,刻粗了吗?

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画,在印时用一种颜色平涂,把线条给印出来。在画的时候,要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先画完的同学帮助没画完的同学,给小朋友15-20分钟的时间,看哪一小组最快画完。下面,就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小朋友们进行创作。看谁画中的线条变化最美。

五、评价与延伸(评一评)

1、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表达、欣赏能力

(1)、让学生说说画了些什么?线条有什么变化?哪里画得最满意?

小朋友们画得真不错,这么多美丽的作品,让我们来说一说、评一评,好吗?你能告诉我:都画了些什么?线条变化了吗?有什么变化?哪里画得最满意?

(2)、哪一幅画画得最棒?为什么?

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你能告诉我哪一幅画线条变化最棒?为什么?

小朋友们的画都很棒,但老师觉得这几幅作品最棒,最喜欢,因为它把线条的长短、疏密都画出来了,你们也有共同的感受吗?那么叶老师也奖给他们一个棒棒娃。

评出最好的四幅画,贴上奖励的图形。

2、拓展与延伸

小结:瞧,这节课我们新交的朋友:会变的线条多美呀!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回去后,用会变的线条为自己勤劳的妈妈设计一件花衣服,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线条画下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的画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