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后反思

《掌声》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个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在讲授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展示交流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激发了学文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这一环节的进行效果显著。学生的古诗文吟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训练。二、阅读知识熏陶内容:爱的故事《苏珊的帽子》形式:老师配乐《爱的奉献》深情讲述。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传递爱心的重要性。由于电脑出了故障,虽然目的达到了,但效果没有预期的良好。配乐没起到作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儿?学生读完课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出课文的内容。由于给予时间的问题吧,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够踊跃。四、精读感悟、交流汇报(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来体会英子心里变化从而突破难点)课件出示四次引申联想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英子身患残疾的痛苦心情的理解。为进一步分析掌声前英子的动作神态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动笔用横线画出描写掌声前的英子的句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的感受。老师巡视指导时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只看到学生画出来了,没有切实倾听一下孩子们是怎样讨论的,心思还是没有完全放在学生的讨论学习上。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这一部分没有挖掘人物思想、深化合作内容,虽然达到学习目的,但没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也有点儿急躁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我们终生都要不断摸索学习的学问)。在汇报形式上朗读也没达到有效的训练。演绎、解说只是流于了形式。请各小组再次合作用波浪线画同学们给与她的两次掌声及英子的变化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次合作给予的时间更少,汇报交流没有到到预期的效果,只是训练了个别学生。五、引言想象、发散思维1.课件出示。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了??这一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自己的感受。但不够深刻第二次引发四次联想,进一步体会了爱的力量)后来英子??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我本人对这方面的设计和训练深感满意。六、拓展延伸、升华寓意。学完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能说出学完课文的感受,说明学生学懂了课文。 七、课外积累、每日一句课件出示有关掌声的语句。(教师配乐《掌声响起来》解说: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一部分非常遗憾,由于上课前电脑的问题导致了拖堂,眼保健操一开始,闹哄哄的,我的结尾设计直接没有进行,哎!真是很遗憾啊!。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步步都考虑到学生,光老师充分准备好还是不够的,特别是“生本”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准备好,我这节课的遗憾就是没能让学生充分预习文本,过高的估计学生,同时也过高的估计自己。如果忽视了这些就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

 

第二篇:掌声教案及反思

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生字(重点:愿、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的变化。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引读课题:掌声

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再读。

2、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掌声?用一两句话简单的说说。

(生谈)师评:赞美的掌声(祝贺的掌声、鼓励的掌声、欢迎的掌声,感动过的掌声??)

3、是啊,掌声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篇课文中的掌声又是怎样的掌声呢。

二、学习新词,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

残疾 姿势 落下 小儿麻痹症

文静 默默 犹豫 忧郁 情绪

掌声 骤然 热烈 持久 鼓励

① 这些词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② 指名读每一行,正音。 (谁能读正确第一行?)

1) 第一行:重点:落。

落(lào )”是个多音字,还可以读(là下和luò下)板书,指名组词 什么是落(lào )下呢?我们从句子中去理解,出示: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谁能读正确?(指名读)

师:“落下”就是(留下的意思。)(是啊,多指病没有治愈而留下了疾病。) 一起再读读这个词:落(lào )下

2)二三两行指名读 (正音)

③开火车读、齐读

1

3、把读正确的字词带到课文中去,再次读读课文。特别注意刚才我们强调的地方。

4、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谁给谁几次掌声?

(课文讲了同学们给了小英两次掌声)

三、精读第一段。

1、师:那么在得到掌声之前,小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姑娘呢?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个女孩吧。轻声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英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1)出示第一段。交流。(板书:忧郁)

(2)加红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音乐课上,大家都随着音乐站起来开心的边唱边跳时,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再轻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交流(大家游戏时、交谈时??)

是,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不管是一天还是一学期,小英(总是默默地??)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个沉默的、孤独的、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的女孩——小英!

(3)小英为什么会这样?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师:是啊,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得了这种病,人全身的肌肉会非常疼痛,四肢也会没有力气。严重的话,还会落下残疾,连正常的行走都很困难。

文中的小英也是因为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所以她害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你能帮小英说说心里话吗?

出示:我总是( )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最早来却最迟走,因为我担心 ( ) 。我是多么( )呀!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是啊,一个残疾的小姑娘,她怎么能不孤独,怎么能不自卑,怎么能不忧郁呢?你能读出她的孤独吗?(读——)。你能读出她的自卑吗?(读——)。你能读出她的忧郁吗?(读——)。

一个孤独、自卑、忧郁、残疾的小女孩,她又是多么令人同情啊,下面让我们带着同情之心再读一读,好吗?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

师:是啊!此时此刻,小英是个文静、忧郁、自卑的孩子,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跟小英说什么呢?┅┅

(你们真是善解人意,真会关爱别人啊!)

小英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孩子呢?

四、精读第5自然段:

1、出示第5自然段,女生读。思考:就是那样的一个孩子,现在变成了什么样了?

2、这还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吗?(不是)这是一个———开朗(板书)自信的孩 2

子。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4、从“忧郁”到“开朗”,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什么让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

5、掌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去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愿、低

2、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提示,愿是半包围结构,第二笔长撇。低 和纸、底区别。

3、完成《习字册》

反思: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整个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块面也比较清楚。我先检查生字词的朗读,接着是课文的初读,再让学生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做一个总体的把握,最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比较小英在掌声前后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出铺垫。

但是这节课我觉着存在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小英的认识了解只是浮于文字表面。他们能抓住关键词,但是,并没有真实的感受。这一点我从学生在回答“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问题时我就发现了,后面朗读也并未真正读出感情。虽然我后面想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的感染学生,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学生并未走进小英的世界,并未真正独到小英的心理感受。我觉得是因为我前面并没有引导学生去真正了解小英。我对他们的引导也只是流于字词的表面。我想如果让学生看看相关图片,或是让学生模仿一下小英的行动,想想一下她的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真正走进小英的世界,想她所想,真正有所感悟。所以我想在下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首先应该把这一块补上。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