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园表演游戏与主题艺术活动的整合

初探幼儿园表演游戏与主题艺术活动的整合

阶段性小结(2010.3)

执笔人:王颖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扮演角色,反映作品的内容。而表演游戏中又包含了语言、美术、音乐等众多的艺术元素,因此我们尝试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教学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教学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表演中能够把在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表演中,使表演更鲜活生动,更丰富自然。 回顾以往的教学,我们发现表演游戏的开展往往是和主题活动相分离的,往往偏向表演游戏自身的特点脱离主题,相对独立的纵向操作。那么如何真正将表演游戏和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如何更好地开展表演游戏呢?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不同主题中的某一个故事或歌曲等来开展表演活动,并以此为切入口,引申出不同领域的相关活动。使活动与课程、主题紧密结合,使我们的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一、根据主题活动目标选择表演游戏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在主题目标明确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因此表演游戏与主题是从属关系,表演应为主题服务。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我们根据主题目标制订了表演游戏的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

如:刚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不少新生,孩子是很需要伙伴的,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到孤独,小班孩子的自我意识正逐步形成。在这一特殊的时刻,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来关心周围的朋友,让新来的朋友感受到集体的温馨,我们进行了《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体会微笑面对朋友的快乐;乐于和同伴交往和同伴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等等。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 1

求出发,选择设计了表演活动《下雨的时候》。该表演活动的情感目标为:通过表演活动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

又如:我们在开展《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强化了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强调了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集合。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感受着妈妈的爱,家人的关怀。他们在家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被宠爱、被保护,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和学会爱。因此根据这一主题目标,我们选择了《小兔乖乖》这一表演内容。一是因为这个故事经典的故事情节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兴趣需要,二是因为在这个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体会到妈妈的爱,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家庭成员团结的力量。

二、利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丰富表演游戏情节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各种因素,有些比较显形,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出表演游戏中和主题活动中相吻合的内容,以进一步丰富表演游戏的情节。

如:在做表演游戏“下雨的时候”中,原本在表演避雨的那一段时只有几句枯燥的对白,可是孩子们却在老师的引导下把主题活动中《共伞》的情节丰富到了表演中,他们增加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作,增加了卷裤子的动作;当雨停后孩子们又增加了主题活动中的一首儿歌《互相帮助别忘记》。

又如:在表演《小兔乖乖》时有一情节——兔妈妈去拔萝卜,本来兔妈妈提起篮子交代后就自己走出了家门。可是当老师引导孩子回忆了主题活动中《我爱妈妈》的故事情节后,孩子们就自然地在表演时增加了帮妈妈提篮子,帮妈妈开门,请妈妈慢走,妈妈回来后请妈妈喝水,坐下来歇歇等互动的环节。有一个扮演妈妈的孩子还帮一只小兔整理衣领,一切的表演是那么的生动自然。在表演中孩子还提出了: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用手机通知妈妈,大灰狼很懒惰不干活只会在家看电视等一些很符合生活实际的想法。

一些简单的表演内容反复了几次后,孩子们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但一旦有了孩子们自发的、来自主题活动内容的融合,那表演游戏的真正乐趣也就产生了。孩子们用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给表演注入了新的生命,表演的内容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了,他们怎能不喜欢表演呢?

三、关注个体发展,多样化,多样式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 2

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让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孩子先担当主要角色,以后再轮流进行表演,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得到参与游戏的机会,并提高了表演技能。 在表演道具制作,场景安排上我们也跳出了以往的框框,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表演中需要什么?每个角色需要怎么装扮?自然地使孩子们的绘画、手工、想象的技能都得到发挥运用。虽然孩子们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影响,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并不一定都合适,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也都感觉到了参与的快乐,成了表演游戏的小主人。于是桌子、椅子、袋子、报纸等都成了我们的道具。而且孩子们的一些想法还可以拓宽我们老师的思路呢!

四、多种元素结合,并将不同的戏剧元素融入其中

我们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表演游戏上,更从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唱歌表演、形体表演、美术绘画等技能上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组织多样化、多样式的活动,发展幼儿各种艺术能力,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到表演游戏之中。同时,注重幼儿的个性、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美术、语言活动,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孩子参与表演游戏的契机,以这样多元化的活动来丰富单一的表演游戏,既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又结合了在表演游戏中融合艺术教育的研究初衷。 这学期,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在孩子们的表演中融入了地方特色,将“苏州方言童谣”引入了表演内容,有效利用了家长的教育资源,通过观看各班的表演录像、共同观摩教学活动,一起探讨、交流,使教师们的教材分析能力、活动生成能力等得到了共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美术、音乐、形体表现能力等都到了优化。

五、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升幼儿表演游戏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如何将孩子的表演活动和艺术教育融入到孩子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是我们在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为了寻求更有效、更广阔的研究途径,结合上面提到的戏剧表演的组织经验,我们将研究视点转移到了亲子互动之上。

研究中,我们把家长请进课堂,观看、参与幼儿的表演活动;课后,我们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制作表演道具,一起分享幼儿的表演经验和表演乐 3

趣。通过这些措施,我们集合了各种家长资源,为幼儿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家长参加表演后,不但增加了游戏的开放性,更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表演的积极性。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的孩子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具体如下:

1、能在表演游戏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自主参加表演游戏的兴趣更为浓厚,能积极与同伴进行交往,能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表演。

2、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能用美术作品来反映他们天真的心灵,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自信心也增强了。

3、能感受到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流动的旋律中爱上音乐。并初步了解了中国的戏剧,树立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幼儿的表演兴趣日趋浓厚,并能自由、自然地进行表演,表演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刚开始时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孩子们的创造性表演还不够,表演的内容还不够深入。但是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和幼儿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孩子的表演会已不再拘谨平淡,他们会把模仿文艺作品改变为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动作重新组织表演,他们再现的角色也会具有了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1、在今后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还计划加入方言的表演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加入一人分饰两角等有趣的艺术。不断地将各种新鲜的元素引入到幼儿园的表演游戏之中,努力使幼儿得到更为全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将教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本文化。

2、在幼儿表演童谣时尝试编排一些小乐器节奏以提高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增强表演效果。

3、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配乐以及创作、改编相关音乐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拟通过外援(苏州幼师的专业教师)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4、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在艺术方面的专业素养,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资料积累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进一步挖掘家长资源在课题研究中的辅助作用,多方合力拓展课题研究的内容。 4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

一、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内容的选择

我们现行的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设置,依据的就是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兴趣,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来安排、延伸的。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分科或分领域的教育,往往导致教师只注意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如:在数学课或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的内在需求、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主动学习习惯往往忽视。其实,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探索中实现的。在现行游戏与主题整合的课程活动内容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供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将游戏与主题整合起来。

1.关注兴趣,顺应孩子真正需求

在确定游戏内容时,我们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孩子内在的真正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将视野转向孩子,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适时介入幼儿活动,关注幼儿的生成,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开展主题“我爱祖国”背景下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一些游戏中生成了一些新的情节,如“照相馆”活动中,摄相师为客人拍各地风光照片,装饰照片;“娃娃家”活动里的爸爸妈妈做起各地的风味小吃;“司机”活动中产生的“小小导游员”,带领大家乘车游览,介绍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等等。在游戏中教师更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挖掘幼儿生成活动中有意义的个体经验,在与幼儿分享游戏快乐的同时,运用各种策略积极回应幼儿的需要。此外,我们还积极创设与幼儿共同学习、游戏的空间,引发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其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及经验,顺应孩子真正的需求.

2.尊重意愿,调整确定游戏内容

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当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常会出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此时,教师们常会手足无措,随便拎一个内容便成为了幼儿近阶段的游戏素材。这样的做法往往会照成一大部分的幼儿处于被动游戏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游戏的兴趣与质量。为此,我们常在产生游戏前会与幼儿做一次讨论会“我喜欢的游戏”,评选出最具人气的游戏内容。例如,大班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梦幻西游记》的过程中孩子们同时对《大闹天空》、《三借芭蕉扇》、《逃离蜘蛛洞》、《猪巴戒吃西瓜》、《偷吃人参果》、《大战红孩儿》 ??等内容都感兴趣。为了顺应大多幼儿的意愿,我们开展了《我最喜欢的西游记故事》的评选活动,孩子们通过紧张的投票、记票选出最具人气的游戏内容——《三借芭蕉扇》。并将这个内容确定为近阶段的游戏内容。像这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挖掘出来的游戏往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即使与自己的初衷不符,但通过自己的参与评选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幼儿便能兴致勃勃地开始游戏。

3.发掘游戏,适时满足心理需求。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为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糖果》时,幼儿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戏《糖果商店》的活动,由于许多的幼儿都乐意到商店购买糖果,很快柜子里的糖果就卖完了,还有许多顾客要买糖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我们抛出幼儿在游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去娃娃家把糖果收后来。”有的说“明天小朋友可以带点来,商店里就又有了。”有的说“我们可以自己做糖果。”于是,在大多幼儿的提议下,我们生成开展了《包糖果》的活动。幼儿对这次活动特别感兴趣,都想自己制作的糖果在商店里出售,因此在制作中,孩子们特别的认真、投入。而在主题《包糖果》活动中,幼儿亲手制作了各种口味、形状的糖果。孩子们把这些糖果有的“卖”给了商店,有的则制作成糖果窗帘,即美化了活动室,又可作为娃娃家的背景窗帘,大大调动了幼儿制作、游戏的兴趣。

4、园本(地方)课程,利于幼儿经验建构

课题组认为,使用富有地方或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展活动,既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建构,同时探究获得的经验也容易得以运用和推广。园本课程使探究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具有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幼儿感受教育的价值。例如,我们闽东是畲族最为聚集的地方,拥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服饰、歌谣、舞蹈、礼仪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接触到有关畲族

的特色文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畲乡乐》及伴其产生的游戏《畲族村》都深受幼儿喜欢。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并且这些生活经验都充分的表现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模仿畲乡人民的生活习惯在班级里开展了小畲家、畲族小吃店(黑米、肉丸、草包饭、甘粽??)、畲族表演厅、畲族美发屋等。幼儿将自己对畲族人民的了解与热爱之情充分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材料的投放

1.创设弹性空间,发挥场所最大功效

由于受到场所的影响,我园无法设置大型的游戏厅。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不破坏班级主题活动的环境及区域设置,各班级根据目标的需求,将区角一角两用,成为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上午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探索的需要设置了益智区、数学区、美工区、科学区??等,下午将各区域用活性贴板或栅栏一拉,帖上游戏区标志又变成了佳佳基、超市、医院、表演厅等三大游戏的场所,使环境的设置有弹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功效。

2. 发挥区域功能,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为了满足幼儿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往往根据幼儿主题的需要创设各种符合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区域活动以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区域的优势,将游戏活动中的准备工作放在区域中去实现。例如,我们将表演游戏中的故事做成手偶投放在语言区中让幼儿在摆弄手偶的过程中掌握故事的内容,避免了过去在开展表演游戏前枯燥的讲述故事。或者将幼儿语言区中创编的故事变成表演游戏的题材,这样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真正将游戏成为幼儿的需要。我们还有意识的投放废旧材料在美劳区,将美劳区的作品变成我们角色及表演游戏的材料、道具及建构游戏的辅助物等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增强幼儿游戏的趣味性。

3.创设百宝箱,成为主题活动与游戏的材料支柱

过去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一般是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发展是事先提供和准备好的成品材料。为此,往往在游戏深入开展以后,常出现断层现象,幼儿临时生成的游戏没有材料支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各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期我们都会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有些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也许还无法使用,我们就将其存放在百宝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这些东西很快会在幼儿的主题背景产生的游戏中派上用场。变成小商店的鸡腿、汉堡、汤圆、豆腐干;理发店的洗发产品;表演游戏的服装、头饰;建构游戏的辅助物等等。百宝箱可以设置三至四个,各放纸制品(纸、纸盒、纸袋等)、塑料制品(海绵、泡沫、塑料瓶、塑料袋、塑料管等)、其它(毛线、布条、易拉罐等),材料的丰富和恰当,供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幼儿的主题及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闲暇时也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安静地制作半成品,在遇到困难时更会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较好地实现了游戏与主题活动优化整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指导的策略

教师指导在活动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能使活动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还能使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1.丰富经验 提供友好帮助

丰富的生活印象和知识经验是开展游戏的基础,也为生成主题活动与游戏提供条件。例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我要上小学》的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在班级里也创设一个模拟小学的游戏要求。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附近的实验小学,与孩子共同创设小学环境,建立初步的游戏规则,孩子们运用参观小学生上课的经验,大胆地模仿和扮演小学生上课,建立了初步的角色意识。可是在第二次游戏后,孩子们就提出了:“我们一直不停的上课和做作业真没意思??”、“小学不单单是上课,还有做操和升旗”、“我们课间十分钟都不知道该玩些什么?于是我们又组织幼儿再次去了实验小学,观看小学生的升旗仪式、做操及课间活动,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参观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就懂得开展“升旗”游戏了,在课间活动时也能模仿参观得来的经验,自发玩起了跳皮筋,翻绳、跳房子等游戏。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我们通过多次参观、收集资料、创设信息台等多种形式,保证了主题活动及游戏的顺利开展。

2.细心观察 把握指导时机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把握时机的指导非常重要,细心的观察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正确把握指导的时机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推进游戏。我们教师不是急于要去指导他们如何游戏,而是应该去观察他们如何游戏,这种观察不是盲目的,教师应该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再配合随机性教育。例如:例如:大班在开展

主题《畲乡乐》背景下的角色游戏“畲族村”时,当售票员的泓毅小朋友正在卖票,却发现几位小朋友没有买票就进去看演出,连忙制止,在拉扯中发生了摩擦。这时,教师立刻以表演厅经理的身份介入指导,“为什么不买票?”孩子回答说:“这里又没有围墙,我直接进来看都不要买票。” “那么,要想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这时,孩子想到了围墙,“但是用什么做围墙呢?”我们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很快幼儿决定用塑料小椅子围起来当围墙,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表演厅围上了围墙。后来的游戏中孩子都不会忘记要围上围墙。这次游戏评价时泓毅又提出意见:“有的小朋友进场的时候都把票扔到我的篮子里,我都卖不了票。”于是,问孩子该怎么办,很快几个孩子说出可以增加一个“检票员”、一个“保安”,其他孩子纷纷表示同意,这样第三次游戏又增加了新角色——“检票员” 、 “保安”。在这些例子中看出游戏在孩子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的丰富、推进,体现了教师细心观察、把握时机指导的重要性.

四、 主题背景下各类游戏的讲评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打破以往游戏和主题活动分割的界限,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在每次的游戏评价中常能发现幼儿心中的问号,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去继续探索,探索的结果又推进了游戏的进程。评价是本次活动的交流与总结,也是下一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要想使游戏的评价发挥拓展主题活动的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游戏中,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的“小学的老师办公室”中,这个活动教师并没有预设,可在游戏中,一小朋友把离班级附近的一张桌子当办公桌,摆上用“玩具托盘”当做“电脑”在打字。于是在收玩具时,我们让幼儿保留这一现场。积极地肯定了创设办公桌的创举。同时,又引导幼儿讨论“它离班级这么近,老师怎么备课?”进一步启发积极思维,更合理地布局教师办公室。在这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推进情节发展.如游戏中,当“老师”的妞妞小朋友发现小学生放学回家秩序很乱,到处乱窜,他就临时拿一张纸写上班名,选一个路队长拿班牌,大家跟着排队回家。教师发现后,教师对他说:“这个小老师的办法真好。”对妞妞的新创意进行表扬和肯定。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3.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进入大班,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在评价过程中可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游戏中,幼儿希望有个上下课的铃声,要怎么解决?幼儿各持己见,有的说用碰铃,有的认为让班级老师来提醒,有的说使用闹钟、手机,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用闹钟当铃声。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来发展推进游戏,而且提高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探索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