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高二 第一次月考

【教师用】 德卧中学2012----2013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 语 文试卷

(总分:150 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说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这倒不是说他撰写了多少哲学著作,而是因为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梁启超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拿两个字概括,即“自然”。他在民国十二年出版的《陶渊明》一书中,曾在一段话中接连用了七个“自然”,表达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肯定。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后指出,陶渊明的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由此认定陶渊明不仅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而且也是“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

中国本土自然哲学的代表就是先秦的老庄哲学。在中国,从古代的苏轼、朱熹,到现代的梁启超、朱自清、陈寅恪全都将陶渊明的精神归为这种自然哲学。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反而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

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海德格尔(1898~1976)本人也曾与中国老庄哲学有过亲密接触。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1911~1986)年轻时曾与海德格尔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还不时给这位正交华盖运的老师带去战后德国极其缺乏的面包、黄油、咖啡、香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世英先生曾在其《天人之际》一书中指出:陶渊明的诗颇富哲理,西方哲学家中,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诗。

晚年的海德格尔面对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渴望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他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海德格尔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在这条救赎之路上,他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海德格尔称颂荷尔德林的这些赞词,同样可以赋予我们的诗人陶渊明。或许可以说,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

(节选自鲁枢元《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1.关于“陶渊明精神哲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哲学家中,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的大有人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典型代表;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渊明的诗。

B.梁启超在他的《陶渊明》一书中,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并表达了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否定。

C.国学大师陈寅恪说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其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

D.陶渊明是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切近中国本土自然哲学老庄哲学。

解析:

选C。A 项,错在“大有人在”,原文是“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B项,“不容置疑的否定”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肯定”。D项,“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错误,原文“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在加上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

B.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后,认定陶渊明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C.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曾与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因而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

D.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这是因为他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

选D。A项,错在“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 B项,错在“《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C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原因的一项是( )

A.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是促使晚年的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

“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的重要原因。

B.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使一批现代人迷失了方向。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促使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

C.海德格尔认为,要想完成“再生之路”的救赎,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

D.海德格尔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 选D。D项不属于原因,而是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的行动以及对“盟友”的赞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

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

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

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帖《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孝文闻之,召入,令诵《五.

经》章句并陈大义。帝戏卢昶曰:“昔流共工①于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对曰:“当是才为世生。”

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司徒彭城王勰②法曹行参军。帝顾谓勰曰:“萧赜以王元长为子.

良法曹,今为汝用祖莹,岂非伦匹也?”敕令掌勰书记。莹与陈郡袁翻齐名秀出,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再迁尚书三公郎中。尚书争王肃曾于省中咏《悲.

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公可更为诵《悲彭城诗》。”肃因戏勰云:“何意呼《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雎水里。”萧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卒,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

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而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北史·祖莹传》,有删改)

【注】①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②勰:元勰,本名拓跋勰,北魏政治家、诗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 耽:沉溺 .

B.尤好属文 属:连缀,撰写 .

C.再迁尚书三公郎中 再:两次 .

D.莹以文学见重 见:见识 .

答案:D(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常密于灰中藏火 ②将有事于西畴

B.①为家人所觉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C.①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②问征夫以前路

D.①孝文闻之,召入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答案:B(B①②介词,被。A①介词,在;②介词,到。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用、拿。) D①代词,这件事,②取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莹年少时酷爱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得病.禁止他读书,而他却经常趁父母睡熟之后,点火偷偷读书。他由此声名大作,被称为“圣小儿”。

B.祖莹吟诵诗文记忆非凡。他在张天龙讲《尚书》时被选为都讲,表现出惊人的记忆能力,孝文帝听到后把他召人宫中诵《五经》并讲述要旨。

C.祖莹虽有天赋,但是他文章水平参差不齐,体裁也比不上袁翻、常景。他为人豪侠,但是因为不分好坏,都给予救助,所以有人认为他多事。

D.祖莹因才气获赏识。他被征召安排在彭城王元勰府做法曹行参军,后升为尚书三公郎中;他和袁翻齐名,人们把两人相提并论。

答案:C(“多”不是“多事”,而是“称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4分)

译文:____

(2)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3分)

译文:____

(3)盖讥世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3分)

译文:____

答案(1)这孩子的才干,不是—般的年轻人所能赶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2)您的口才真是如有神助,今天要不是您在场,差不多要被吴地的人屈辱。

(3)他大概是讥讽社会生上有些人喜欢剽窃他人的文章为己所用。

【参考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祖莹八岁时就能吟诵《诗经》和《尚书》,十二岁成为中书学生,沉溺于书籍之中。他的父母担心他得病,禁止他读书却不能制止。祖莹经常悄悄地在炭灰里藏起火种,赶走僮仆,趁父母睡熟之后,点燃灯火读书,用衣服被褥遮蔽堵塞门窗,害怕漏出光亮,被家人所察觉。因此,祖茔嗜读书的声誉十分大,里里外外的亲属都称他为“圣小儿”。祖莹尤其喜欢写文章,中书监高允常感叹说“这孩子的才干,不是一般的年轻人所能赶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他为都讲。生徒全部会集在一起。祖莹挑灯夜读十分疲倦,不知道天已亮了,催促讲学已经艰急迫,于是误拿了同宿舍的学生赵郡人李孝怡的《曲礼》卷入座。(他的老师)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三篇《尚书》,没有遗漏一个字。孝文听说这件事后,召他入官,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陈述其中的要旨。皇帝开玩笑地对卢昶说:“从前共工被流放到幽州,在边远的北方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个人?”卢昶回答说:“当是人才为了时代而生。”

祖莹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名望被授任为太学学士。他被征召安排在司徒彭城王元勰府担任法曹行参军。皇帝看着元勰说:“萧赜让王元长担任萧子良的法曹,现在让你用祖莹,难道不是与萧子良等同了吗?”皇帝命令祖莹主管元勰文书。祖莹与陈郡人袁翻一样有名气且才华出众。当时的人因此说:“京师楚楚袁与祖,洛十翩翩祖与袁。”两次升迁做了尚书三公郎中。尚书令王肃曾经在官署中吟咏《悲平城诗》道“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元勰十分慨咀叹这诗的优美,想叫王肃再次吟咏,竟然失言说:“您可否再为我吟咏《悲彭城诗》吗?”王肃于是开玩笑地对元勰说:“为什么把《悲平城》说成《悲彭城》呢?”元勰面有惭愧之色。祖莹当时在座,马上说道:“《悲彭城》一诗,王公自然没有听说过。”王肃说“可以读给我听听。”祖莹应声答到:“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粱亭,血流睢水里。”王肃高度赞叹并欣赏这首诗。元勰也非常高兴,退到出来后对祖莹说:“您的口才真是如有神助,今天要不是您在场,差不多要被吴地的才子屈辱。”祖莹去世后,被追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

祖莹凭看自己的文章和博学被重用。他常对人说:“文章一定要自出心裁,形成独特的风格,怎么能与别人相同呢?”他大概是讥讽社会上有些人喜欢剽窃他人的文章为己所用。而

且在祖莹的文书中也不缺乏天才之作,只是这些作品水平不齐,好的和不够好的兼而有之,他的文章体裁比袁翻、常景二人要差。祖茔性格豪爽有侠义,有节气,文士有生活贫困,想依附他,祖莹一定抚恤和救济他们,当时的人们也因此称赞他。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两诗同是描写春天,但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答:

9、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6分)

答:

答案:(1)①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②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③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④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

(2)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

(4)(《滕王阁序》)

(5)老当益壮,(《滕王阁序》)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2)抱明月而长终

(3)登东皋以舒啸(4)落霞与孤鹜齐飞(5)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三、文学作品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捡硬币的男孩

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

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

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

“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

“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

“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

“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48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

“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

“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

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

“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

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个孩子可

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

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

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旧打火机、铅笔头、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只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答应。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

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著。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我每天都会给伊柳沙带几块糖果和口香糖来,伊柳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少笑。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

“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

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

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

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

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命运让这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可我却无法帮助他。

在后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个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街心公园,但我再也没有见到伊柳沙,没有见到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小的男子汉。现在我很少去那个小公园了,但每次去,我都要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

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

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能。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答.DC(选D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B项,“自己的无能”不当;E项,是“我”放硬币于椅子底下;A项,“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

(2).小说中的伊柳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具有孝心,热爱父母。②天真诚实,自尊自爱。③经受磨难,性格坚强。(每点2分。要求分别结合文中相关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6分)

答:①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的无比珍惜,引发“我”以平常孩子的标准揣测小男孩攒钱目的。②突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引发“我”的同情心和与小男孩的交易。③表现小男孩意外的喜悦,也表现“我”帮助了他的欣慰。(每点2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在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4.观点一: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对母亲,遵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观点二: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小小男子汉。

观点三: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同情小男孩,叹息苦难;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观点2分,理由答够3点,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

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

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答案: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和D不给分。

解析:A项,“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项,“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项,“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①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博取富贵;②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③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每点2分)

)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宪帝制”;②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③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

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过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

五 语言运用(20分)

1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

解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疑是饮鸩止渴。 ....

解析:饮鸩止渴: 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C、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解析:南辕北辙:指某人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这...........

里错在“我俩”。

D、共 产 党员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

解析:“东窗事发” :指罪行暴露,贬义,用来指正面人物不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3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答.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 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答.B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16、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参考答案]

(1)、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当白郎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2)、当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懂得了作为人的尊严;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我懂得了知识能给生命以无穷的力量。

(3)、当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懂得了作恶的最终结果;当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懂得了人到老也仍要有雄心壮志。

(4)当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我懂得了胸怀的旷达:当周文王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我懂得了生命的力量。

(5).当李白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感受到山河的壮丽;当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6) 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既要注意句式,又要注意“重塑了我的灵魂”,“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17、 开学之初,德卧中学准备在全校推广诗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字)(6分)

[答案示例]

各位同学,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如茶,品之心旷神怡,诗如酒,饮之顿生雅兴。阅读诗歌能够提高我们的认识,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扬帆前行,展开一次渡斓壮阔的远航吧!(恰当运用修辞手法4分,内容恰当、语句通顺2分。能具体谈到一些诗歌代表人物及诗句更佳)】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农夫养了一头驴和一只狗,驴子每天进进出出负责帮农夫搬运东西,狗每天跑来跑去负责看家护院。驴子经常看到狗围着农夫上串下跳,每次农夫都很高兴,逗着狗玩。一天休息的时候,驴子想:我也让主人高兴高兴。于是它也像狗一样,围着农夫上蹿下跳。农夫大怒,狠狠地打了驴子一顿,驴子委屈地走开了。驴子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狗可以,而我不行呢?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立意提示:最佳角度是驴子的角度: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