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节课是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之后,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各种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为后面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师可利用分析的方法对课本上出现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从本质上理解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探究难度较大,教师课结合实际情况更换实验材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② 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③利用动物学习行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④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能力目标:

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认同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②通过探究实验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③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②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③探究实验的实施;

④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②探究实验的实施和探究材料的准备。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知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设计

1、主要采取问题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指导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智慧型的竞争机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本节开始—P33最后;第二课时:P34—本节教材最后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 学 环 节 情景的设置以及重难点突破方法 多媒体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图创设情境,导出课题

分析讨论,探究新知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知识梳理,画龙点睛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查缺补漏

布置新知,主动准备

片,激发学生情趣和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1、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课本P32页资料,并完成课本上P33页讨论题1-4题 2、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并找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的知识点,同时提出小组内交流时产生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和意义,引出动物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4、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5、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提供的图片都属于动物的哪种行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物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6、 学以致用:播放有关狼孩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属于什么行为?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组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抓住重点知识 多媒体展示: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学生知识掌握的怎样, 趁热打铁,只有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 繁殖 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 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狼孩” 喜欢像狼一样叫唤,爱吃生肉,还会咬人,这种行为是 学习行为。“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 生活经验 建立起来的 后天性学习行为, 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产生。 预习并主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

 

第二篇:动物的行为教学反思

“动物的行为”教学反思

王其雨

本节内容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部分内容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回顾本节课,有收获也有不足,总结如下:

在学情分析这一块,我重视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强调“科学源于生活”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关于教学流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动物状态的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用画面展示,罗列了多种动物的行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收到不错的效果。

第二,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存、繁殖,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而出现各种行为,因此,按照教材处理,先探究课本中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通过课件学生更容易理解觅食、攻击、防御、迁徙、繁殖等行为。

在学生认识动物的各种行为后,根据获得途径动物行为又可以分为哪两类呢?从而引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学习。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画面上动物正在进行的行为类型,思考动物的这些常见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归纳。再根据学案完成社会行为的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提出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精炼等,在今后教学中一定努力弥补,争取每一节课都成功,都有好的效果。

1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