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跳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五年级的跨越式跳高课,从整体效果来看,整个课的流程比较紧凑合理,学生学练积极认真,课堂氛围较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前经过分析教材和学生,我把“起跳的方法及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分组练习后的展示过程中,我统计了一下,全班50名同学有0名同学不能做到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50名同学基本或较好的做到了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但我在教学中忽略了对起跳方法和起跳距离的引导和纠正,使得部分同学起跳距离忽近忽远,起跳方法不对,从而直接影响跳跃效果。在示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观察了我的起跳过程(慢动作的示范),反复做了两次,说明了要从脚跟过渡到前脚掌,在接下来的分组练习中,我只重点强调要让学生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恰恰忽略了关注学生的起跳方法,在学生们都展示完后,也没有把起跳方法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而起跳的距离更是没有提,我觉得这两点是我本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我觉得技术类的课程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比较枯燥,好在跳高课程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新鲜感和刺激感,学生大多有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而且我觉得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只要能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大致动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扣的太细化,深入浅出是最好的教法,所以我在开始的示范后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整个动作分为几步,每步都叫什么,及助跑的角度等问题,等学生讨论后直接明确本课的练习重点——助跑和起跳的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分组练习中知道了学练主要体会哪些动作,练习的目的性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大大增强了,学生通过几次体验后,大都做到了助跑和起跳的紧密结合。 准备活动部分较好的为跨越式跳高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尤其是上一步做一腿外摆,另一腿里合的练习,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体会到了跨越的动作,使得接下来的练习较为顺利,所以我认为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安排一定要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和迁移,也就是准备活动的目的性要强。

本节课还有两点需要我在今后的课中引起注意,一是对见习生的安排,本节课中有一名同学之前脚崴了,我开始时安排他在旁边观看,本想在练习时帮一组同学扶一下跳高架,可在练习时我却把她给忘了。还有就是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各组在练习时没有安排学生扶跳高架,虽然这节课没有出现倒杆的现象,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应该让每组同学练习时轮换扶跳高架,这样才更有保障。

 

第二篇:小学数学阶段二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阶段性教学反思 镇头小学 苟宁芳 处在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经过一年级一年的启蒙教育,对数学这个大框架也有了一些认识。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数学也最容易培养出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反思。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我作为一名刚承担数学教学的老师,深感压力重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只能达到40-6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米,离学校5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我就在黑板上画出小熊上学去的路线图,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米是哪个部分?根据画的小熊和路线图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又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12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镜面对称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楼道去,面对大镜子按照我的要求照镜子,理解镜面对称,比坐在教室空想强得多;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采用直观的教具,如学生的玩具和教室的一些物体,进行演示教学,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在学习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名称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顶头饰帽,上面写有一些加法、减法或乘法算式卡片,然后同桌面对面叫准对方所准备的算式卡片中的数字名称,这样要求每人交友5次进行对话学习,在具体的游戏场景中多次重复加数、和、被减数、差、因数、积,学生便会正确加以

区分性记忆,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1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1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再用尺子画出一厘米的线段,真切的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1米尺子共有几大格,共有几小格,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张开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长让学生反复的数一数、做一做,加深印象,归纳得出1米等于100厘米。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在教学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只要有一点情境,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