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鸡》教学设计

《画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导学:

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大公鸡)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4、(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2、图上的大公鸡真美丽,诗中的大公鸡更美你们想读吗?

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1)根据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由读诗歌,要求读通、读正确。 画鸡

(明)唐寅

头上/ 红冠/ 不用裁,

满身/ 雪白/ 走将来。

平生/ 不敢/ 轻言语,

一叫/ 千门/ 万户开。

(2)注意红色的字的读音,把它们多读几遍。

2、自读诗歌。

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教读。

3、读给同桌听。

4、齐读诗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 4 )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过渡:小朋友,我们感受公鸡的美丽、勤快,诗歌的优美,那是谁为我们画鸡?谁为我们写诗?

3、介绍唐寅。

三、创设平台,自我展现。

1、四人一小组朗诵诗歌,边读边配上动作。2、上台展示。

四、拓展积累。

1、唐伯虎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古诗写得这么美,那你还搜集到哪些描写动物的古诗呢?指名回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师展示收集的写动物的诗,集体朗读。

五、总结全文。

1、你喜欢大公鸡吗?你想怎样夸夸这只大公鸡?

2、再读古诗,表达对公鸡喜爱之情。

板书:

画 鸡

红冠

美丽

雪白

叫 勤快

 

第二篇:有多少粘贴画教学设计

有多少粘贴画说课

阮艳婷

教学目标:

1、利用情景,让学生进行估计,并利用2—5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经验,让学生独立编写6的乘法口诀;探究口诀与口诀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利用口诀进行计算,会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独立编写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编写6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内在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l 教学设计思路

“有多少粘贴画”是“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编

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我认为这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写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难点是怎样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设计了教师引导,以旧引新,学生自己编新口诀,并且发现规律记口诀的总体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让学生根据已学口诀,快速抢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把9句6的乘法口诀分成两个层次来处理:第一层次:“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这四句口诀是学生在分别学习“二、三、四、五的乘法口诀”时已经学习的口诀,我引导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复习这四句有关6的口诀。第二层次:“一六得六、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五句口诀是本节课的新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处。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2-5的口诀的有关规律”主动编出“这五句口诀”,“以旧引新”。

利用“旧口诀”,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口诀中的规律,并最终利用这些规律来记忆6的五句“新口诀”。

我参阅了人教版六的乘法口诀教学,吸取了其中习题的设计,改变以往机械练习,繁多练习,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体现生活化的练习形式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l 教学步骤反思

一、利用旧知,激趣复习

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物对人学习总是伴着一定的情景,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所以我遵循这一特点,首先利用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猜猜是谁的眼睛,学生们乐意猜测,而且看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兴奋不已。1只羊羊两只眼睛,9只羊羊一共有多少只眼睛的问题,学生更愿意解决,这样就达到我设计的目的,引出口诀的作用,顺势10道抢答题考察学生对前面口诀的一个掌握情况,进而观察哪几句用到了关于6的乘法口诀,最后看着4个算式说出使用的口诀,我立即板书学过的6的乘法口诀。这个环节是我从试讲到正式讲时改动的一个部分。原本有一页课件在9只喜羊羊后专门出示2的乘法口诀,分四个部分复习口诀共性的规律。但是导课就显得拖沓,于是很不舍得地删掉制作起来最麻烦的一页课件以及环节。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再续情景,估一估

我没有用教材青蛙粘贴画的主题图,而是自己做了54张喜羊羊的图,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估算是低段小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但是在这节课不是重点,我认为只需要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即可。学生对整齐排列的喜羊羊粘贴画进行估算。

2、数一数,一六得六

估计后自然提问到底有多少张粘贴画,让学生想办法。学生可能说一个个数,可能说先数一排有几张,再数有几排。无论学生想什么办法,都落在“数一数”上,于是一起数一排,一排一个6,一个6是6,一六得六的口诀得出,并就“得”的使用提问。

3、通过旧知,寻找规律

2个6——5个6我在做课件时采取边框数边文字的结合,对应的口诀由于之前接触过,所以直接说出,由我板书。利用5句,只提问两个问题就很清晰地呈现6的口诀规律,乘数部分小的乘数在前,积的部分相邻两句差6。

4、利用规律,独立编制

发现规律后,学生绝对可以利用规律独立编制。学口诀不让学生动笔写,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试讲中9句我都让学生写,时间出现了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只写新学的4句。主次显得分明了许多。我相信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安静编口诀,我在巡

视中让个别学生上台写,在汇报时,由于我发现学口诀学生最容易在积的部分出错,于是组织学生一起检查上台写口诀积的部分是否正确。然后再利用课件巩固新口诀。

5、口诀对算式,自豪读口诀

一改以往教学先写出乘法算式后编制口诀的步骤,当口诀编制完毕时,提问一般口诀对应几道乘法算式,特殊的情况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将学生思维转移到口诀与算式的对应上。于是煽动学生自豪读口诀并说出对应乘法算式,我板书。原本想过打印好板书的内容贴上,省时而整齐,但是我考虑到我在板书的过程学生边说边看,这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全部是手写。

6、利用所学,解决主题图问题

我认为情境的利用最好能完整,所以在知识学习完成后,再次回到主题图解决问题,这样这个环节才算得上一个句号。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课已过半,学生开始有些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跳级活动既为缓解学生的疲劳,再次激发学习热情,又在手、脑、嘴并用中,记忆口诀。跳级题目可以看出难易程度的变化

本课的知识是在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了,而且6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诀在前面已经学过,新的口诀剩下不多,教材的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的单元也雷同,所以本单元教学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探索空间,运用学习迁移的原理,掌握这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材通过创设“有多少粘贴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在教材的设计上,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再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体验估计的方法以及它在计算中的作用。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数学的灵活性。

有多少粘贴画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72、73页 教学目标:

1、利用情景,让学生进行估计,并利用2—5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经验,让学生独立编写6的乘法口诀;探究口诀与口诀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利用口诀进行计算,会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独立编写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编写6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内在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让我们做一个对儿歌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4条腿,3只青蛙几张嘴, 几只眼睛,几条腿?4只青蛙几张嘴, 几只眼睛,几条腿?

二、小组合作探究

1、估一估.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板书课题:有多少粘贴画)

2、说一说

课件展示第一排: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一排6是一个6,用乘法列式1×6=6口诀是一六得六

师:3排呢,4排呢……请你把书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3、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编口诀,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

(3)女同学读算式,男同学读口诀.一起合作读一遍吧.

(4)一起把口诀读一遍吧!

验证: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编写的口诀正确吗?

汇报交流:

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不但编出了口诀而且用不同的方法还验证了口诀。你们不仅帮助了老师算出一共有54张粘贴画,自己也懂得了6的乘法口诀,高兴吗?小青蛙真相和大家交割朋友。为了得到这些粘贴画,我们还要窗过三关呢!请看第一关:出示题目:6×8=6×7+口=6×9-口

(1)小组交流讨论.

(2)请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讨论结果.8个6可以看成是7个6加上1个6,也可以看成9个6减去一个6。

师:你们真棒,观察得很仔细,又说得很完整,老师真高兴,老师有一个问题假如我忘记了6 =8的多少?你能帮我想办法吗? 你们的方法真好,其实6的乘法口诀中还有很多小秘密呢,不知你门发现了吗?二六得数比一六多一个六,反过来九个六减一个六就是八个六,也就是前一句比后一句少六,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六。

师:恭喜大家又闯过了一观。

4、记忆6的乘法口诀.

(3)采用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看谁背得最快最流利.

②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1、师:我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我们就用我们自己编的口诀解决我们生活的问题吧。课件展示找朋友

2、想一想,算一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完成第四题

(1)、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2)、个别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方格.

师:你们的表现太好了,机器猫高兴的给你们送来一些格子礼物,大家看,你们能算出每个图各有多少个格子吗?

(1)、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第1,2小题,并说出乘法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移动方格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第三小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 还连闯三关收获真不小。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只要肯动脑,你们都会是个小数学家。

有多少“粘贴画”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同学们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发言涌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中收获了知识和友谊。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最后一个动脑筋练习,是整节课的亮点,这是一个知识拓展题,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不足:

一、 课堂心态还需调整沉稳。

课前耽误的5分钟,说不影响情绪是不可能的,站在讲台上一直努力让自己平静,但是开课时语速还是有些快。铃声响起,延长的5分钟中,我受到教室外声音的影响,忘记了倒背口诀的环节,很遗憾。

二、数学语言还需严谨精琢。

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有时候为什么会半天说不清楚,我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学生由于年龄语言组织能力不够之外,更主要的是老师提问题的语言是否准确,只是语速放慢,不足以引起并引导学生思维。

三、应再多关注学生课前的经验

如何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为什么总是不放手?对学生没信心其实是自己不自信。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究竟如何,每天和他们在一起除了课堂上多听他们说,课堂之外还是可以进一步了解的。

四、课堂评价语言还应学习与丰富

常规课上,习惯常用“不错”“对”这样的语言,在公开课上有时只关注环节的设计,如果平时评价单一,公开课上一下子根本评不出什么深层的内容,心说多了会不会耽误时间,其实我现在想想不是这样,如果平时自己的数学语言精练,评价到位,是不会出现自己担心的问题。

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掌控不是很到位,语言不够简练,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