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教学本课,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又要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因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主动质疑,突出“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师围绕着“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恐龙与鸟类的关系?假说的由来?”等问题展开教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课件采用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材料等。(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质疑激趣

1.出示短语:飞向蓝天

看到“飞向蓝天”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飞向蓝天的白鸽,飞向蓝天的雄鹰,飞向蓝天的小鸟。)(出示两幅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2.板书“恐”,“恐”是生字,上面是“巩”,下面是心字底,当你看到这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可怕的恐龙等)

3.完成课文题目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出示课件:恐龙的图片)

4.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真的吗?这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5.过渡:笨重的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真切切的!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快快打开课本到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去看看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吧!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分步揭题,将“鸟儿”和“恐龙”这两种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圈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敏、仅”是前鼻音,“崭”是翘舌音。

(2)出示课文词语,指导朗读并理解部分词语。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①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低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茹毛饮血: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②分组朗读,当你读第一组词语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第二组词语呢?

3.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以“五不”要求评议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科普性读物,生字比较多,词语比较难理解。初读课文环节,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以扫除课文阅读的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3.交流并小结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后归纳。

(1)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2)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或: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把握中心,寻找两者关系

1.几亿年前的地球霸主却和今天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吗?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交流。)

2.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指生朗读句子。

(2)“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一词能去掉吗?(不能去掉,“似乎”一词告诉我们表面上二者不相干,其实是相干的。)

(3)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呢,它们告诉我们什么?(“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这样表述更准确。)

(4)这一段是怎样引出观点的?(生: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3.过渡:是啊,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一看恐龙的演化过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直奔文章中心句,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表达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学生想象恐龙的演变过程,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生字。

3.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阅读课后资料袋,扩充自己的古生物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课外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听写课文词语,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2.说说课文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那么,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生字,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中心观点的把握。

二、合作探究,了解演化过程

1.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过渡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下文,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过渡: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个漫长的过程?(生:第4自然段。)

3.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4自然段。

(2)边读边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的阶段。

4.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

5.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以及“一些猎食性恐龙”的。

6.汇报展示,全班交流。在读中体会写法。

(1)师出示句子: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①你能想象到第一种恐龙的样子吗?给大家说说它可能什么样?两亿三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没有见过,你怎么能这样清晰地想象出来?(是啊,狗、鸵鸟我们都见过,用我们都熟悉的事物来描写我们从未见过的恐龙,就能使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它长什么样子。这种说明方法就叫“类比说明”。)

②在这一句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第一种恐龙的什么?(形态或样子)

③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可是大家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却和狗一样大小,多有趣呀!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2)师出示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

①“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形态的恐龙?(课件展示恐龙图片)

②课文为什么每两类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变色)大家先读读第一个分句,写的什么?(都是讲它们的行走方式)第二个分句呢?(身材)第三个分句呢?(性情)

本来是六类,现在根据恐龙的共同特点,又将这庞大的家族分成三大类,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说明”。

③自己再读读句子,每个分句除了有共同点还有不同点呢!你发现了吗?(每一个分号中的两个语句描绘的又是相对的形态,这种说明方法叫“对比说明”。)

④同桌对读这三个分句的内容,读中感受结构,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出示句子:“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一些”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呢,请大家读一读本段后面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如:越来越长、一些种类、可能、慢慢等。)

③这段话的第一句和上一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上了分号。)一个分句就是讲了一个共同点,看一看,这里讲了恐龙和鸟类有哪些共同点?

④朗读这段话,体会分号的用法。

7.根据板书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这是它最鲜明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这是学习说明性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比较、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使学生语言得到了锤炼,提高了语言感知力。

三、升华情感,体会科学精神

1.学习第2自然段,这种假说是怎样得来的?

(1)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画出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生: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这种假说成立吗?教师出示句子引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之笔”。

(1)同桌读句子。

(2)预设:不就是一块小小的石头吗?为什么要苦苦寻找?(生:只有找到证据,才能证明这种假说是成立的。)

(3)一百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这块化石,你能想象出科学家此时的心情吗?(生:非常高兴。)

(4)“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的心情吗?生读:20世纪……之笔。

(5)“‘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3.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4.师: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经过这么多年,在恐龙演化研究上,科学家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课件出示新进展)生齐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读读议议中深入体会这块化石对于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心中产生对科学研究者的敬佩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根据已搜集的资料制作一期有关恐龙或恐龙研究的科技小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把握说明性课文文体的基本特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宗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复述表达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学习中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欣喜若狂”、“点睛”之笔等词语;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打印知识图表

教学设想:

一、以课题质疑,展示恐龙图片,创设情景导入。

说到飞向蓝天,你会第一时间想到哪些动物?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指示课题,齐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看到这样的课题你会想到什么,提出你最感兴趣的疑问——<板书:哪些?如何?为何?……>孩子们知道那些恐龙?说一说……看图片,读出恐龙的名字。(4-5张)让我们走进课文,畅游恐龙的世界吧!

1、请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读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回答)<板书:一支、演化>

2、作者用那些词语形容恐龙给我们的印象?用了哪些词语形容鸟儿,在课文中圈出来;说一说你的感受?——不可思议(齐读该段)

过渡:对于恐龙的研究,不得不提到一位英国学者——(学生回答:)赫胥黎<播放视频短片1分半钟>

二、自主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研究历程和理解“点睛之笔”。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课件出示语句:在研究了大量的……小型恐龙的后裔>(变换说法:恐龙是鸟儿的祖先)找到了怎样的证据?(迅速浏览课后资料袋)这一证据的发现何以让生物学家欣喜若狂?——理解“点睛之笔”。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该段。

过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访问中生代的地球,走进科学家描绘的画卷吧!

三、学习整理出知识图表,结合图表读懂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恐龙演化、飞向蓝天的过程。

1、分学习小组研读第4自然段,认真读该段前三句话,理清条理,用“恐龙先是……后来又是……再后来……”的句式大致说一说演化的过程。分句子逐一圈点不同时期恐龙的特点。<课件出示1、2、3句><板书:像鸟>

2、整理填写图表。汇报对证(见教案附后)

3、请根据图表的提示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抽生小组内练习后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还可以变换人称复述)

4、具备了鸟儿的特征,只是具备了飞行的条件,已经像鸟的恐龙又是怎样学会了飞行的呢?请大家找一找科学家做出推想的语句——(生找、读,老师总结,<板书:树栖、奔跑、飞行>);同时从这些语句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像鸟的恐龙为什么要飞向蓝天呢?——<板书:躲避敌害、寻找食物>。(可能原因还有很多,因此科学家只是说“可能”“推测”<课件中“可能”“推测”变红>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科学家用词的准确。)

5、对于恐龙演化并飞上蓝天的科学问题,可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怀疑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作者告诉我们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引读: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成了天之骄子——鸟类,他们飞向了蓝天)请看短片<播放:侏罗纪公园电影剪辑>画面回到多张鸟儿的图片。

过渡:不学习课文,你可能不知道今天形形色色的鸟儿竟是恐龙的后裔,一些恐龙居然是鸟儿的祖先。

四、揭示课题的高妙,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1、讨论:课文为什么不以“鸟儿的起源”为题,而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呢?——制造强烈的思想冲击,引起读者的猜想与兴趣。

2、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说一说你有什么遐想或愿望?

五、当堂反馈,兴趣延伸。

1、写一写学习感言或听课感言。(第一、二学习小组)

2、摘抄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试着背一背。(第三学习小组)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哪些?          一支    一些

如何?   演化——像鸟——树 栖奔跑——飞行

为何?      躲避敌害    寻找食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