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细胞膜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重点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没有把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放到本节课来学习。

回顾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恰当运用打比方,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国家之间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正如我们校园周围有围墙,是学校的边界;那么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有它的边界,细胞的边界是什么呢?是细胞膜。 通过重温科学家发现细胞膜成分实验和不同细胞细胞膜成分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突破细胞膜成分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细胞膜的制备,也可以重温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要特别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之后安排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先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然后学生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合理创设问题。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 ,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比较好地突破了细胞膜的功能这一重点知识。借助实验和动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当然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语言不够生动,讲课激情不高,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学习并加以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复习课》教学反思生化组刘萍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复习课》教学反思       生化组刘萍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是新课标必修一中的内容,知识属于微观范畴,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其中涉及细胞膜结构名称及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实例等内容,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本节课严格贯穿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从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的多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成功之处

本节课以启发为主讲解为辅的方式进行复习,每个环节都遵循引导-设想-验证三大步骤来安排,并且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直观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地回忆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的类型、特点以及特例。

首先,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因此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之前,首先复习了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并强调磷脂双分子层中载体蛋白的存在方式、糖蛋白的特点用途等,这也为后面复习细胞癌变、动物细胞融合、免疫中的细胞识别等相关内容埋下伏笔。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我尝试了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复习协助扩散时,把磷脂双分子层比喻成河的两岸,把可以自由通过的物质比喻成会游泳的人,并设问,如果不会游泳的人想过河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们很自然的想到,不会游泳的人可以借助船来过河,并理解了载体蛋白相当于船,对协助扩散相关内容加深了印象。这样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浅显化。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复习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时,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列表比较,最后点评并补充深层知识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回忆并唤起旧知识,同时加深对新补充拓展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表现也很积极,真正巩固了细胞膜功能及其特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后总结时,使用了概念图的形式,以表格的形式带领着学生通过回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来深化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理解以及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抓住概念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选题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导致对难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没能完全被激发。

通过这次特级教师指导活动,使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能够打破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界限,将记忆的内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或表达,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使复习更有效,使知识深深地印在记忆深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