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红气球教学反思

《窗前红气球》教学反思

一、寻找兴奋点,激发学习欲望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段时间来与孩子们的接触,我知道只有寻找孩子的兴奋点,才能真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因此,在导入时,我选择了跟孩子们游戏有关的气球这个话题,请孩子们说说气球能怎么玩,哇,孩子们的眼睛一下都亮了,一个个争着举手,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完全一付正在忘我玩气球的样子。抓住时机,我赶紧出示课题,让孩子们猜猜“窗前的气球”主要会写什么?孩子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所以就顺理成章、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调动情感共鸣,兴起对话热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使没有一句对白的文本,成为孩子乐于交流的对话呢?经过课前对课文研读,我紧紧抓住“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这条主线,让孩子熟读文本之后,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病中科利亚的心情。有的孩子说“哎,这时候应该是下课了,同学们肯定玩得很开心。只有我一个人呆在这里,真烦!”有的说:“烦死了!烦死了!一个人都没有!”还有的说:“什么时候病才能好啊?我要快快离开这个鬼

地方,回到快乐的校园中去。”??把科利亚无奈、孤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说到“气球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时,孩子说:“那是气球在说话,在说‘科利亚,你好点没有?’在说:‘科利亚,我们好想你’在说‘科利亚,你好好养病,我们等你一起玩’——多好的体会啊!孩子们已完完全全在体验中与文中的情感碰撞出了火花,达成了共鸣。

三、引导课外阅读,实现复现识字

二年级的识字量很多,虽然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都进行了巩固练习,但学生还是很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不停地复现生字,强化学生的记忆。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孩子们对每件事物的新鲜感保持的时间不长,要让孩子们长期识字必须寓教于无痕,而课外阅读恰恰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课内外,我都会有意识地与孩子们讲一些较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后,逐渐引导孩子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读,并对家访时着重与家长谈了课外阅读的功能,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多陪孩子去买些有益的书刊。

而在这一课结束后,我照例布置孩子去寻找一些关于友谊的故事,然后在班里展示,展示的方式自由选择,可以口头讲述、几人合作表演、写成读书笔记或周记、日记。当然,孩子们的展示是幼稚、粗糙的,甚至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阅读任务,但慢慢地,我还是感觉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识字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上完《两两组合》这节课后,总体感觉还过得去,但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细致,影响了教学效果。下面具体说说上完这节课后的一点反思。

一、过渡语的设计不够连贯。包括新授后转到练习题,练习题之间的连接还不够自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把各环节有效连接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问学生想不想得到智慧老人的奖励,学生说想后,后老师可以把各题练习变成智慧老人设置的关卡,学生必需冲关成功才能得到智慧老人的奖励,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兴趣。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语言激励不够丰富。本节课我设计了用升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的气氛来看还未真正发挥的作用,本人觉得主要原因是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表扬的形式有点单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用还要不断地磨练。

三、整节课老师讲得多了点,不利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体现。由于怕学生不会,从而浪费时间,有些环节我没有充分让学生去讨论、思考,有点走过场的感觉。比如练习二十五第8题小兵可能会买哪两本书,我当时认为这题很简单,只叫了一名学生说,未有充分指导学生把问题题说清晰、完整,浪费了一次很好的训练机会。

四、教学过程不够严密。如当四人围成正方形进行连线时,个别学生有遗漏,我当时应该追问为什么会遗漏,应该如何想、连线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从而突出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黑板上的板书与课件有点重复的感觉。觉得把例3的思考过程做成课件有点多余,不与不做,直接用黑板上的图示比用课件演示好,用了课件后反而觉得浪费了时间,拖慢了教学进度。

六、改了例题使教学过程顺畅了,但又有点平淡,未能加强参透思想教育,而且图片上也没有名称,表达起来也不方便,影响了学生表达的效果。

本节课不成熟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我会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