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西城、东城高考一模语文试卷评析【杨洋】

20xx年西城、东城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权威评析

——洞悉命题规则,解读作文角度

(附诗词考点及作文例文)

杨 洋

各位同学,你们还有最后两个月时间的机会深入理解高考语文的命题规律,借着一二模的题目,你们还可以再次拿下曾经无数次丢掉的分数。如果你阅读差二十分才能满分,如果你作文只有40出头,那你一定要把握最后的机会争取在高考前再拿二十。

一、押题:不是你在它处遇到的招摇撞骗,而是直击规律;

这些模拟试题尤其重要,举例说明,西城二模在20xx年所考古诗词为张孝祥《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而当年的真题为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又题阻风三峰下》,模拟卷中的散文为《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讲的是去徐渭的故居去表达敬仰之情,而20xx年的真题散文为《司马祠》,讲的是去司马迁的故居表达敬仰之情。历年西城模拟都有巧妙暗合之处,故而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很多老师说自己不押题也能命中,其实自己讲了一个又大又空的概念当然命中。就好像说今年不是考命题作文就是考材料作文一样,就好像说散文一定考表情达意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一样,这又何必讲。但在一个大的范围里,能够精准指出考试方向和内容,例如字音考哪个字、成语考哪个词,那么你还会说你不需要这样的押题吗。

05、06年命题作文《说“安”》和《北京的符号》,07、08年材料作文细雨闲花和杯中装沙,09、10年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11、12年材料作文鹿特丹世乒赛和老计,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八年都是两年命题与材料切换。今年考命题作文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最好你要命题、材料都会写,但如果你是最后一个阶段才想到来听我的课,我绝对先给你讲好命题作文的分析方法。而这次西城模拟就考了个命题作文,结果很多同学跑题。《“无我”还是“有我”》,这是个选择式的结构,相当于“爱我还是他”,你居然把两个当同等重要写,这还不跑题吗!你想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什么命题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明朗了。

二、押题:不是重复技巧,而是分析时政;

我的班里有海淀和西城前二十名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相当的是英、数达人(可以考到135以上),惟独语文向下拉分,想考状元就必须有第一门高分的保证。果然,一经点拨一模成绩飙升。当然,我的人人网公共主页和博客上有很多同学留言讲自己分数的提高过程。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学生从暑假听到寒假,知识点已有较全面的讲解,为何春季仍然要听。因为春季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时政的分析。

去年我在高考前分析了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提出的新闻战线的“走转改”口号,这个关于文学与新闻要表现平凡人真情实感的文艺路线,直接体现在高考的作文题上即坚守在大山深处的老计。如果你在纵横文史后能够从时政角度评析,“走基层”“改文风”代表了我们对于平凡世界中闪光品质的尊重,你超越的不仅是你的同龄人,甚至是我的同龄人。

这样的押题你绝对太需要了!

如果你现在还只是会写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或者老舍什么的,那么你完全无法应对现在高考的写作需要。

所以,我在一模前讲的是十八大提出关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的分析,例子即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孔子学院、李安电影和莫言小说,两天后学生去参加一模当然有文气纵横、视角宏远之感。很多篇习作都成为了全校的例文。

试看我为学生命制的题目:

今年第106家孔子学院成立,中国文化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出去,证明了我们的强大;走出去,意味着我们的责任;走出去,是一个好的开始。请任选角度作文。

你是否明白这和海淀一模是一个命题涵义(同理还有神作2012西城模拟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而20xx年东城二模“杜甫很忙”(也有人认为恶搞杜甫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则是以上题目的反命题。如果你理解以上题目的话,就可以在深刻洞悉命题倾向的基础上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否则,你面对这次海淀一模时,肯定只会写“李太白奖”多少荒唐可笑,而完全忽略了“中国的作品走向世界,中国要评点世界”这样表现命题倾向的导语,更不知道要从文化强国的角度论述事件的现实意义。

不了解命题者背后的政治话语,你永远只是一个被动的解题者。

前面同学们应该已经看过我写的海淀一模的解析,同期还有新东方在线录制的视频版可以在网上搜到。接下来,让我向你讲解海淀一模之外东西两城区的重点题目解析。

一、古诗词鉴赏:

(一)西城一模: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此诗在诗尾设题,题型为感情分析题。一般同学只会分析本句中所包含的感情,其实你不知道诗句结尾设题往往意味着你要对全诗进行分析。

例诗: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这首诗是20xx年北京卷的真题,(2)也是诗尾设题,题干都有重要提示“结合全诗”,所以提示你要从全诗视角依次梳理、解读。故而西城模拟题目在模仿20xx年北京卷,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命题者的提示信息。接下来,从“野人相赠”可知对村民的感激,从“愁仍破”和“讶许同”可知对朱樱的喜爱、作者的喜悦(此点答案并不全面),从“昨赐”“今朝”表现对往昔生活追念、政治失意的伤感,从“任转蓬”写出漂泊的痛苦与无奈。4分四个得分点,都有2010北京卷考法如出一辙。

(二)东城模拟:

请各位同学注意,纯写景的诗最常考查的是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故而从诗题“兰溪”,到全诗写景“层峦”“绿水”等和抒情字眼“兴来”“豪饮”等,可知作者兴奋愉悦的内心。

12、有评论者称“飞絮撩人花照眼”一句为词人作品中的佳句,请对此句作赏析。

解析:若是我出题可以将题干换作历来为人称道、自古传为妙句,请简析其好妙之处、效果、作用,皆同其题异形而已。因此,如果你的老师总是把它们讲成一个新题目,可真的业余之致。

句子中的好处,自然会涉及基本考点修辞,此句运用拟人。后面就是答题模板的事了。另外还有一个得分点叫动静关系,此点是去年真题《柳堤》刚刚考过的。其实杨老师都已经给你总结好了,只要是此类型的题目,必常以下四点:修辞及表现手法、两句关系(包含动静结合)、五感、情景关系。

故而,手法模板加上此诗对景物赞美喜爱之情直接满分。杨老师把高考最常考的情感也都总结好了,以下就是历年高考中最常出现在感情题目中的答案,你可以在“3、为人”的A1看到此题答案点。你在考场上看到题目是我讲过的,你考后对答案时答案里的话也是我讲过的。

情感:★★经典、高频答案整理:

1、为学

A1.得意、愉悦、意气风发

B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为官

A1.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为国效力的壮志决心

A2.耿直的性格、高尚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A3.对统治者的嘲讽、对小人得志的愤慨、对时政的批评

★B1.政治上失意后伤感(寂寞冷清、愁苦无奈)的情绪

B2.隐逸生活的恬静、乐观;内心的愉悦、闲适

B3.思乡怀远,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另:★边塞诗

A1.边塞风光的雄浑壮阔、战争局势的紧张

A2.战场杀敌、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壮志决心

A3.对胜利的信心和胜利后愉悦的心情

B1.边塞环境的荒凉寒苦

B2.对敌人的憎恨、对统治者的失望

B3.思念家乡、亲人

B4.对战争的反思(意义、频繁、征兵)

3、为人

A1.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A2.豪迈、放达、乐观;恬淡、愉悦、闲适

A3.真挚的感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B1.朝代更迭、世事变换、怀古伤今的感慨

二、散文阅读:

(一)西城模拟:

对于散文阅读,很多同学仍然在苦痛于文章内容不知所云。即使在即将高考到来前的四月,你仍然无法释怀。其实散文常考内容只有三类:乡土文学、游记、随感。此篇文章就属于怀念传统节日、传统精神的乡土文学。如果你曾经听我讲过2008上海一篇散文《灯笼红》,你就会了解作者对曾祖母的怀念不仅是情感层次,还有对曾祖母的品德、性格的怀念。那么,《大地清明》就自然获解,原来作者是借清明节日为由,引出对于祖母、祖母精神的怀念,而“清明”恰恰即是节日、又是祖母的人生信条,故而使传统节日象征为祖母的精神,产生含意隽永、耐人寻味之感。

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才是你真正能够突破满分的保证,请看下图:

题目:总领全文,行成全文行文线索

1段:确定抒情基调,即对清明的期盼之情;

2~3段:具体——说明“清明”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4~9段:回忆奶奶

[6段:具体——“清明”是奶奶大声告诉我们的话;

9段:抽象——“清明”是奶奶的人生信条(心存清明一世淡好)]

10段:与今人的精神状态关联。

你再去看文章,连选择题都迎刃而解。无论是读英文还是中文的阅读语段,把握作者的行文逻辑、结构层次,才能真正与作者对话和解答题目。而我在命制一套试卷时,一定不单纯考查你是否会写点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这样的话,而用全篇思维来考查你是否可以驾驭整个文章的思路。

例如18题:结合文章,说说第3段中画线语句的妙处。

解析:句子的好处、妙处、效果、作用,都是在考查你是否理解作家在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法来表情达意。而句子的妙处,往往侧重修辞,所以答案中有比喻。要了解每一个得分点的来龙去脉,一定注意分点作答,给阅卷者专业、清晰之感。如果你分析到了“一一跪拜”“跪成一地”,你就可以理解农人对于人口多、劳力多的喜爱、崇拜。

(1)比喻1分,将晚辈一一跪拜的画面比喻为一地的蔬菜瓜豆1分,生动形象写出人口众多、人丁兴盛的场面1分;

句子的妙处还体现在结构的层次上,特别是段首、段尾,此句有承上启下之处。特别关注:自从08、09年北京卷连考过承上启下后,近三年一直未再考查,所以今年尤其重要。承接上文,你看第二段就在写祖先们关注的是收成好坏,所以儿孙们跪成一地蔬菜。如果祖先关注财富,儿孙立刻跪成美元英镑;如果祖先关注科技,儿孙立刻跪成一地iPhone5。所以承接上文对于收成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答出的。虽然答案只有承上一点,事实上,启下之能绝对有,而且非常重要。只有跪拜才能看到奶奶坐在坟前啊,但答这个有点封建迷信的意思。其实这个才是读者真正的创作意图,你答出来,就比满分答案还全面。

(2)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1分,表现了农人对于庄稼收成的期待1分,与前文呼应;(满分)

为后文作铺垫,引出后文奶奶的出现。

所以如果你的老师讲得和答案一样,说明他只能念念答案,根本不懂如何讲解解题思路,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去解决没有读过的文章。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你看了答案误以为自己

很懂很理解,但下次还是不会。因为你很容易接受答案给你呈现出的样子,但你想不到背后的原因。

例如19题:文章为何以“大地清明”为题?

解析:此题如果设问为作者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写的好处、妙处、作用,这样写有何深意(下面东城就是个这题),那都是一个题,让你谈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去组织文章。而杨老师在课上,早已经在此类经典题型的答题模版总结好,再辅以无数道同类题型的练习,你在考场上一定驾轻就熟。

(1)总领全文,形成全文行文线索,全文围绕清明展开2分;

(2)(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具体写清明节祭祀祖先的节日1分,奶奶对我们大声说的话1分,抽象出奶奶的人生信条、精神品质1分,含蓄隽永地表达了对奶奶的怀念与赞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3)引发读者思考与想象1分(满分),即对于清明节日、清明精神的期待和对今人生活状态的反思。

解析:横线标注的就是模板,答上模板至少一半分,其它部分结合文章进行分析。面你会发现,具体和抽象的得分点在上面文章结构示意图中你都已经画出来了,你直接往上一写就成。

我班里有相当多阅读满分的同学,其实不单是得分点写得全,他写得可以比参考答案更专业更全面。

(二)东城模拟:

本文内容平易近人,无论是高中生,还是成年人都会读懂、读出共鸣。故而题目本身并不困难。有的学生做惯了像西城那样典型式的题目,做这种题反而有点手足无措。其实那还是你对于命题方式的陌生,换了一篇文章就懵了。3月份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记者问我今年是否会考莫言的文章,其实考谁的文章无所谓,重要的是了解必考题型和对应答法。就像数学题考哪些数量的运算或哪样图形总是排列组合、千变万化的,但公式、解法、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你会问今年考的图形长得是几根直线几根曲线吗。

19、第1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省略内容为“面对质疑,我甚至是有意地让自己不坚硬起心肠)

解析:我把题目中句子内容省去了,以方便学生理解此题型。作者在本文中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思考和抒情,那我设问作者为什么如此说、这么说的理由、这么说是怎么个想法,是不是就是一个事,相当于问你what?s the purpose。作者的想法、动机、意图里自有其前因后果的关联,所以你能在上文中看到对于“面对质疑”的内容,这就是原因一:让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有可以感受到温暖。“有意地让自己”直接引导后面的“意图”,即原因二,赤祼祼而鲜红的(真诚、赤诚)情怀,对小动物的善意、关怀。

20、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以“当人遇见猫”为题目有何深意。

详见上面西城模拟试卷此题型讲解,就算你第一次听我讲课也会写。

(1)总领全文,形成线索,全文围绕作者遇见猫的故事展开抒情和思考1分;

(2)通过具体写与猫的相遇表现对动物的善意和温暖2分,抽象出人类应该与一切动物平等相处、善待动物2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于动物的关怀与爱。

(3)引发读者思考与想象,即对与猫等动物相遇的美好画面1分(满分)。 赞!

三、作文:

(一)西城模拟:

“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

请以“?无我?还是?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题一定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写“有我”。那么,你可能会发现有些论证无力,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崇尚的还是忘我、舍我、无我的精神状态的。不说别的,如果在当年多次的民族危机中,英烈中没有“无我”的精神,而是把“自我”放在家国之前,估计我们现在的情况更不乐观。所以,写一篇文章要先想好全部的论述内容,然后再动笔写。

下面我以杨老师亲自为班里学生写的例文来讲解作文的构思、行文思路。

第一步:确定你的创作意图,这样你才能写出真挚的文章,而不是让老师和你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喊口号似的作文。

[尾段:创作意图]我想到自己应该用同样的精神来面对学业和人生,放下独生子女惯有的个人主义,先考虑父母的感受会更加理解奋斗的意义;舍弃一些年青人多有的感情用事和自私自利,将“我”置于他人之后会更好地融入集体、团结力量。“无我”虽然舍掉一时的荣誉与享乐,但为集体乐于奉献、为家国敢于牺牲的精神却可以体现“有我”的终极价值,圆满属于我们更大更美好的理想。

第二步:明确创作意图后将其总结为中心句,统领全篇。

[中心句]只有以忘我舍我无我的投入,才能体现人生的终极价值、成就更大的理想。 第三步:开篇致胜,创作画面感、象征内涵。解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象征词汇。注意:此处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很多很大,大部分同学根本不分析什么叫“我”,什么叫“无我”,就直接开始讲“无我”特别好,有了“无我”如何怎样。相当于你做数学题,第一问都没做出来,你就直接用第一问结论去证明下一题了。在数学中可以,在语文中就会让阅卷者认为你连最基本的解题都没完成,后面写的完全都是臆想,至少是游离于中心之处的。所以如果你作文是40出头,你很可能就是在这里出的问题。例如09年你要分析“翅膀”象征什么,10年要分析何为“星空”和“实地”,命题作文一定要分析象征词汇的内涵,否则后面的行文都是空中楼阁。

[分析题目]“无我”一词涵义丰富,揭示了舍弃个人利益、个人安危的精神状态、人生态度。

[画画感与象征涵义]“我”在甲骨文中本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在《说文》中指“以手持戈”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指“很多人”之意。相比英文单词大写的“I”,汉语的“我”在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先天就有着一种淡化自我的群体意识。

班里很多同学写“我”用的是水滴与大海的画面、种子进入土壤却长出植物的想象,都非常好,不一一讲解,以下是第一段写好的样子:

[首段]“我”在甲骨文中本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在《说文》中指“以手持戈”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指“很多人”之意。相比英文单词大写的“I”,汉语的“我”在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先天就有着一种淡化自我的群体意识。 “无我”一词涵义丰富,揭示了舍弃个人利益、个人安危的精神状态、人生态度。只有以忘我舍我无我的投入,才能体现人生的终极价值、成就更大的理想。

举例分析部分:

[正例]寒风冷雨里,我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舍弃自己舒适温逸的生活,先想到普天下人众的疾苦,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舍我以全天下,“无我”中的大爱,令人读之泣下。

承上启下段及引出群例纵横展开:

[承上启下]那些感动人心的作品,大多是作品弃个人利益于后,置家国利益于前,在“无我”中体现对集体利益的维护。

[群例]屈原两遭放逐,却心系楚国安危,最终投身汨罗以身殉国;范仲淹贬官邓州,却不以自身利益萦怀,仍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天祥身陷敌营,却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彪炳千古。“无我”是一种无私,更是一种敢于牺牲和奉献的伟大,换来的是记载史册的“有我”。

其实,以上两段也可以转折式用反例展开论证:

[反例]相反,历史中那些狗苟蝇营只图个人私利的小人,成为了今人批驳的反例;今天那些先已后人处处将“有我”前置的人,只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冷酷而无情。“小悦悦”事件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从孩子身旁走过的18个广东佛山人,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一般,只要无关“我”的利益,就可以冷若冰霜、就可以视而不见。

一般同学举举例子其实就写不下去了。其实,一种美好品质不仅个人需要,国家、民族、文化的成长更加需要。所以,能够打开视角关注家国,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否则,只是讲讲个人的小情小爱,只关注“有我”,很难进入阅卷者的法眼。同时,阅卷者非常厌恶堆砌例子的作文,尤其是一群古今文人从前到尾的套作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但如果你就会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讲讲最美老师和司机,那你绝对和大多数同龄人的试卷无法区分。而且这样写的效果还不如堆砌古人,至少可以证明你丰富的文学底蕴或者用心的准备。到底如何结合时事进行评论,这就是春季最重要的内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是一个个把故事讲出来这么用的,而是从国家渲染正面的价值取向和舆论氛围的方式进行例证的。 [结合现实、分析时事]正是如此,“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选取的是十个敢于放下一已私利,为学生、为父母、为家国而奉献的榜样。今年党中央提出新闻战线的“走转改”活动中,“走基层”旨在去发掘更多可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平凡但不平庸,他们一直寂寂无名,但却非碌碌无为,他们放下个人利益和享乐以“无我”的赤诚改变了他人的命运,更感动了整个中国。我想到光鲜的城市背后,有建筑工人勤劳的建设,你看不到他们挥汗如雨,但你却能享受到他们带给你的阴凉;我想到清洁的街道背后,有清洁工人起早贪黑的打扫,你看不到他们清理尘土,但你却能欣赏他们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城市。有太多人以“无我”生活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在我们的心底留下“我”,留下奉献与感动。

如果你能从以上视角分析现实,你已经完全超越阅卷者的期待、同龄人的水平了。你缺少一个扎实、真挚的结尾。在考场上很多学生的作文结尾都非常仓促,而且流于喊口号、表壮志似的语言。这样的结尾你自己都觉得虚伪、可笑,更何况阅卷者作为一个成人来看呢。所以鲁迅说的好,我们不如作“一泓小溪,可以清澈见底的”,要将自己对于学业和人生的真挚想法说来,这也就是在最前面出现的创作意图部分,现在将其写全:

从古人追求政治理想、今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我想到自己应该用同样的精神来面对学业和人生,放下独生子女惯有的个人主义,先考虑父母的感受会更加理解奋斗的意义;舍弃一些年青人多有的感情用事和自私自利,将“我”置于他人之后会更好地融入集体、团结

力量。“无我”虽然舍掉一时的荣誉与享乐,但为集体乐于奉献、为家国敢于牺牲的精神却可以体现“有我”的终极价值,圆满属于我们更大更美好的理想。

最后将题目写上去,请注意,命题作文要加副标题,才能体现出与其他考生的区别。 [题目]“有我”还是“无我”

——放下一已,成就大利

——舍弃小我,成就大道

(二)东城模拟:

在大自然中,每当冬天来临,有的动物会吃饱喝足躲进洞穴,度过这寒冷的季节;有的动物会成群结队地迁徙,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题延续了东城作文一直以来的诡异风格。我告诉你,北京卷高考不会考成海淀那样狭隘的讨论获奖的题,也不会考成如此偏怪的动物冬眠还是迁徙的题(又不是自主招生的“神题”),北京卷最可能在今年考西城那样的命题作文。但你必须都得会写,还得写好,这才能保证在考场上万无一失。

大家先来看一道东城曾经出过的非常相似的、轰动一时的神题,即使今天的你看来一定还觉得一阵寒颤。

(2011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以精湛的游技,冲过浅滩,划过激流,绕过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游上了高原,然而还没来得及发出欢呼,很快就被冻僵了。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但事实上,此题非常重要,没有实现理想的冰鱼正是悲剧主义英雄的象征。那些没有实现理想但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恰恰在冰鱼的身上体现无疑,于是我写出以下的首段和例段:

材料读罢,览卷长思,故事虽是围绕一条小鱼展开却引出让人无限深思的道理,在寓言式的小品文中却道出人生的味道、世事的乾坤。以鱼喻人,含蓄隽永,小鱼历经坎坷只是一时冻僵,我固执地坚信,它若是凭借从前的体魄和身手坚持下去,一颗信心饱含赤诚,终会等来曙光普照、跃入大海的一天。“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越是高处不胜寒的风景,越需要用信心来挑战、用信心来登攀。

纵览古今,百感于心,能够将名字书写青史的伟人莫不是凭借一颗坚若磐石的信心冲波破浪、逆流而上——此言不虚,方有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在人生路途之中由平凡向卓越的转变与升华。27年风霜雪雨他相信自己的选择,一句“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毅然冲过科举三败之浅滩、游向医学的彼岸;1892种草药是他坚信自己的力量,慨叹“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李东璧愤而辞官划过太医院纷乱的激流、绕过政治的渔网,一心游向医学的海洋;11096例药方是他坚信自己终将在平凡的世界中做出伟大的成就,濒湖道人“搜罗百氏”、“采访四方”,依靠信心 “远穷僻壤之产,探险麓之华”,方能完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这篇作文及悲剧英雄是我在去年高考前第三节课讲授的内容,请看当年的阅读延伸题:

19.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那么,今年这道东城的作文到底应该如何展开,冬眠的动物暗喻什么样的人生,迁徙又象征着何等的人生态度?请各位听我在春季最后六次至关重要的押题课上进行精讲。

新浪博客、微博:东方一只羊;人人网公共主页:杨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