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时期的西方文化

第五章 近现代西方文化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化 17、18世纪是欧洲爆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次革命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17世纪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充分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还比较柔软,不能完全独立领导革命,因此这次革命是由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来进行的。所谓新贵族实际上就是指从旧贵族中分化出来的与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集团。一方面他们保留了贵族的头衔,另一方面他们又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牧场、手工工场或者经营商业。这样的背景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和保守性。这次革命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而结束,光荣革命是一次妥协的革命,革命之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资产阶级虽然取代封建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大量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也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和进行过程中,在英国出现了许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活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指南。

一、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

启蒙运动时期的西方文化

1

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期间,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18年被任为英国大法官,但是乐极生悲,培根随后便大难临头。作为一个法官,培根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4万英镑的“礼物”,虽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却显然违反法律。他在议会中的政敌正想抓住这个机会把他赶下台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有期徒刑,关押在伦敦塔,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同时,还被罚了一笔巨款。国王不久就将培根从狱中释放出来,免除了对他的罚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终结。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主要著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等。 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他也因此被称为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代宗师。

其思想如下:

第一,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哲学的优秀传统,把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又推进了一步。

他指责经院哲学是从书本到书本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泛推论,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是“不能生育的修女”。

经院哲学认为,研究自然是“损害人心尊严的事”。而与经院哲学相反,培根提出应该把自然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从而控制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所以培根的这样观点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将哲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来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第二,哲学思想

2

培根对自然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他把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称为分子,并认为,又分子构成的事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

此外,培根还具有辩证法的思想。他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是与物质分不开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除“机械运动”外,还有“反抗运动”,“联合运动”,“自由运动”等。由于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培根对运动的理解有许多还是不科学的。但他的思想中却包含了物质的能动性与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的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认识论

培根首先对经院哲学的认识论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

在批判经院哲学的认识论时培根指出,有四种假象妨碍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其一是“种族的假象”。即主观主义,也就是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人的尺度去了解自然,把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强加给自然,从而作出错误的解释。如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于是经院哲学的目的论就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目的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其二是“洞穴的假象”。即坐井观天,片面论,这种假象使人们不能全面观察事物,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受到来自环境、习惯、爱好等的制约。

3

其三是“市场的假象”。即玩弄名词概念,这里的市场指人们长期生活的场所,带指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定词语。市场的假象是指人们用陈腐的名词概念和不确切的词语来解释自然现象,以至于陷于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

其四是剧场的假象。即盲目崇拜权威和教条,满足于老调重弹,不思进取。

所以,培根认为主观主义、片面性、玩弄名词概念、盲目崇拜权威和教条是人们认识真理的严重障碍,只有去掉这些障碍才能使科学复兴。

在批判了经院哲学的认识论以后,培根提出来一套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关于认识的作用,培根提出来“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号召人们用知识武装起来,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其次,关于认识的本质,培根认为,“知识是存在的反映”。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关于认识的过程,培根认为,要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关于认识的方法,培根首创了“归纳法”。即在广泛观察,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总之,培根的哲学思想近代唯物主义哲学新生代的到来。但他的思想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反复强调二重真理论,即认为科学有科学的真理,神学有神学的真理,两者可以并行不悖。

4

二、约翰·弥尔顿(1607-1674年)

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积极投身于革命,写出了许多鼓动革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论文。其中最著名的是《为英国人民声辩》。此外还有《论出版自由》、《偶像破坏者》、《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等。

第一,弥尔顿是最早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自由、财产、生命安全是人们的自然权利,其中尤以自由最为重要,其中包括财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婚姻家庭自由等。所有这些自由都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政府的责任首先在于保障人民的自由,国王和官吏的权力来自人民,君主一旦背叛了人民,用暴力剥夺了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起来革命,推翻暴君的统治。

第二,关于国家的政体,弥尔顿主张建立议会制的共和国,由人民代表组成的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在共和国里,法律应该成为人民意志的体现。

此外,弥尔顿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失乐园》和《复乐园》。其中《失乐园》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文学中的三大诗歌。

5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故事,是颂扬对以上帝为中心的天庭的反抗。其中包括以撒旦为首的恶势力对上帝的反叛,也包括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为追求智慧和知识对上帝的叛逆。作品具有非常悲壮的色彩。最后的结果是撒旦和亚当、夏娃都被赶出了天堂乐园。

《复乐园》也取材于《圣经》故事,描写耶稣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传播基督教,替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

弥尔顿的文学作品大多创作于资产阶级革命遭受挫折的时期,这事他的作品蒙上了时代的阴影。他所塑造的英雄大多具有悲剧色彩。

总之,弥尔顿是第一个比较全面阐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推动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霍布斯(1588-167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曾任培根的秘书。主要作品有:《论公民》、《利维坦》、《论物体》、《论人》。

第一,在哲学上,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比培根更为彻底。他抛弃了培根哲学中对神学斗争的不彻底性。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唯一事物就是具有广延性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物体上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6

他还公开宣称“哲学排斥神学”,哲学应该研究事物的因果关系。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这就否定了神学目的论的观点。所以他的唯物主义比培根更进一步。

第二,在政治思想方面,其思想虽然不如弥尔顿激进,但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加以系统化方面,他的贡献又超过了弥尔顿。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契约论”方面。他是近代比较系统的论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但“自我保存”是决定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为了保持自己,不惜侵犯别人的利益,于是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斗争,人们的正常生活遭到了破坏。于是人们为了避免彼此冲突,就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了国家。国家一旦建立,就在个人之上出现了国家的权力,以此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合法权力得到保障,使社会得到安宁。

四、洛克(1632-1704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出生于律师家庭。从其生活年代可以看出,他主要生活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沿着一条曲折的道路进行的。它曾经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柔软,后来又导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英国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所以,恩格斯称洛克是: “1688年资产阶级妥协的产儿”。 这种妥协性集中体现在政治和哲学思想中。1688年革命以后,洛克曾经担任新政府的法院院长、贸易大臣和殖民大臣等要职。其主要作品有:《人类理智论》、《政府论》等。

7

第一,在哲学上,洛克详尽论述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论。

洛克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认识来源于人的经验。他驳斥了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天赋观念论”。笛卡尔认为人的某些观念,如“上帝的观念”、“数学公理”、“逻辑法则”等不是从感觉经验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帝赋予的。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像是一张白纸,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经验中来的。

但应该看到,洛克的唯物主义有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他一方面承认知识来源于经验,但另一方面又把经验分为两类: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他认为,外部经验是外部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而内部经验则是人的内心活动产生的,它可以不依赖于外部事物而主观自生。这样的思想又使他转向了唯心主义。

此外,在宗教观念上,他承认上帝的存在,主张禁止无神论。他认为,无神论会威胁到国家的基础。所以,洛克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

第二,政治思想。

首先,洛克也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倡导者。但与霍布斯不同,他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并不存在“自我保存”和尔虞我诈。而是自由平等和受理性制约的社会,人们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基本权利,但也有少数人不遵守自然法则而侵犯别人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中又没有法律,也没有公共权力机关来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所以人们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便相互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由国家来解决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8

其次,洛克还是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理论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之前格劳秀斯和弥尔顿虽然提出了“天赋人权”,但没有加以系统的理论论证。洛克指出:生命、自由、财产是人人享有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于人民的契约,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这些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违背了人民的意志,剥夺了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可以“用强力对付强力”。

再次,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过分集中,使各种权力机关能够相互制约,洛克还提出了分权的学说。

洛克认为,国家的权力可以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个方面。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设立,分属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民的自然权利不受侵犯。这种分权学说后来经过孟德斯鸠改造,成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学说。故洛克可以说是“三权分立说”的鼻祖,这是他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又一重大贡献。

纵观弥尔顿、霍布斯、洛克三人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弥尔顿的思想是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时候写成的,所以最为激进,但缺乏系统。霍布斯的思想在将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系统化方面虽有树建,但具有保守性。洛克的思想则是在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有进步性又有科学性。

9

第二节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文化

18世纪是继17世纪之后欧洲爆发大规模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其中主要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到这一时期,法国取代英国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中心。

在法国,在大革命爆发之前,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爆发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文化高潮。它以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教育了民众,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启发了人们的头脑,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故称之为“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主要以哲学、政治思想、文学、史学和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但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领域,而是一场更为广泛的,更为深入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之所以发生在18世纪初的法国,可以说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根源。

1、政治上:

18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崩溃时期,封建制度的腐朽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在路易14和路易15统治时期,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纵情淫欲,挥霍无度,尤其是路易14,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专制的君主,他曾经宣布说:“朕即国家”,意为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所以他在位时期的法国封建统治非常专横霸道,非常严酷。而到路易15时期,封建统治者则变得非常腐朽,他甚至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当时的法

10

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整个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贵族和平民。前两个等级只占全国2500万人口的1%,却控制着国家大部分的土地,把持着政权,享有种种特权。第三等级的平民,成分复杂,包括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他们不仅要负担各种苛捐杂税,而且,政治上也没有丝毫的权利。故第三等级与一、二等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实际上就是封建主阶级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启蒙运动就是这一矛盾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

2、在经济上:

18世纪的法国虽然仍然是封建的农业国。但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类型的手工工场。其中纺织、冶炼、采矿、造船等行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为迅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清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而当时的法国仍然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新技术的采用,新产品的开发都受到严重的限制。国内关卡林立,据统计,南部运往巴黎的商品沿途要征收14次关税。所以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国家中,资产阶级只有纳税的义务,却没有政治权利,这种样的情况下,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制度,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在反封建、反教会这一点上,资产阶级与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的要求是一致的。启蒙运动,刚才说了,就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斗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

3、思想渊源:

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

11

光荣传统,把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又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此外,启蒙运动还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

从16世纪开始,西方的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一方面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著述、翻译等方式,将中国的许多优秀文化遗产介绍到西方。从而在西方,特别是18世纪初的法国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热。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们都曾研究过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十分仰慕。伏尔泰称中国人是“最有理性的人”。狄德罗说:“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那么,为什么当时没落的、腐朽的儒家思想会对欧洲资产阶级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这主要是由儒家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儒家文化就本质上来说是世俗文化,它具有许多不同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特征。如儒家文化崇尚伦理道德,主张实行仁政,提倡选贤任能,提倡君主应该纳谏,主张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等。此外,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还有大量的无神论思想。这些都与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理论,如神权统治、盲目信仰、等形成鲜明的反差。故从中,他们能够吸取大量的养料作为其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但应该看到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并不是照搬中国文化,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取舍,用得着的才吸取,无用的则一概抛弃。而且为了达到利用的目的,他们不惜按自己的理解,甚至歪曲中国古代文化。总之,他们是要利用一切他们可以利用的部分,改造一切可以改造的部分,使之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

启蒙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成

12

为了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

和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有如下特点:

首先,程度不同,文艺复兴仅仅是揭露教会和封建制度的个别的腹泻现象,他们并不反对整个教会和整个封建制度。而启蒙运动则是把矛头指向整个宗教和整个封建制度。他们公开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并为这一共和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的蓝图: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

其次,思想武器不同,文艺复兴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则是“理性主义”。什么是理性,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就是理性。他们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他们认为宗教和封建制度都是违背自然,违反人性的,所以都是非理性的,因此,没有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应该予以取消。“理性”这一口号在启蒙运动时期,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

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1、孟德斯鸠(1681-1755年)

启蒙运动的主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与“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出生于法国南部波尔多的一个贵族世家,曾担任律师和波尔多地方法院的庭长(其祖传的世袭的职业,他无心作官,以高价卖掉此官职),后来曾经周游欧洲各国。在英国逗留了两年,对洛克等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了详尽考察,这对他以后提出进步的

13

政治思想有重大的影响。

孟德斯鸠知识渊博,对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都有极深的造诣。代表作主要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等。

(1)、《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耗尽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巨著,是作者为未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设计的蓝图。作品影响极大,成为了资产阶级“国家与政治学说”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如下:

第一,在本书的开始部分,孟德斯鸠讨论了法的性质,他认为上帝有上帝的法,人类有人类的法,它们互不相干。通过这种方式,孟德斯鸠实际上就将上帝、宗教、神学统统从人类政治学与法学领域中驱赶出去。

接着,他提出理性作为他构建自己整个“国家和法的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各国的法律都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法律应该与国家的自然状态相适应,如地理、历史、宗教、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口、商业、以及风俗习惯等相适应。

第二,在作品中,作者还分析了各种政体的性质,对专制政体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作者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又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接着,作者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这是作品的核心内容。作者认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如果这三种权力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可怕的暴政,自由就不复存在。因此他主张实行三权分立,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其中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只要这三种权力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制约,那么就可以防止专制制度的出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财产才能够得到保障。其

14

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

第三,孟德斯鸠还提倡自由和平等,他认为人民应该享有言论、出版、信仰等的自由。但人民所享有的自由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此,他将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这是他思想的精辟之处。

第四,作品中,作者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尤其是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许多观点美国和法国的宪法,至今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

(2)、《波斯人信札》,是其早年的一部文学作品,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两位波斯贵族,他们周游欧洲各地,最后来到法国,来到巴黎,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信寄回波斯国内,作品就是由这两位波斯人所写的160封书信组成。其内容如下:

第一,作者借波斯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巴黎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尤其尖锐的抨击了路易14的统治,作者揭露了路易14时代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卖官鬻爵、穷兵黩武、恣意挥霍、佞臣当道、情妇弄权、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等。作者认为,法国的专制制度比东方各国更专横,更腐败。

第二,作者对基督教会也作了无情的揭露,作者斥责教皇专横荒淫,僧侣们个个都是只进不出的吝啬鬼。

第三,作者还对《圣经》提出了怀疑和批判,作者指出,《圣经》有多少

15

行字就有多少值得争辩的地方。这部作品在出版以后,在法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3)、《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另一部杰作,作者以史为鉴,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作者认为,罗马在共和时期由于实行了分权,维持了各政治权力机关的平衡,从而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公民的自由。加上罗马公民富有优良的道德素质:责任心、爱国、爱自由、忠诚、勇敢、勤劳、简朴等,所以罗马在共和时期达到了繁荣。进入帝国以后,由于实现了专制统治,人民的自由受到限制,公民的道德随之败坏,他认为这是导致罗马衰落的主要原因。

孟德斯鸠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是分析其实是不全面的,但作者的本意并非要去分析罗马衰亡的真正原因。刚才说了,作者是借古喻今,想要说明封建专制制度和道德败坏是法国社会衰落的根源。

总之,孟德斯鸠不愧为大革命前夕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论在当时还是对今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其思想也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 他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这使他反宗教的思想具有不彻底

性。

第二, 他所提倡的“三权分立”也只是君主立宪制下的三权分立,

他把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制度看作是完美的典范,

从而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更没有提出“主

权在民”的激进思想。

3、伏尔泰(1694-1778年)

16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启蒙运动的另一位主将。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公证人家庭,青年时代曾写讽刺诗讽刺封建权贵,曾两次被捕入狱,1726-1729年间避难英国,在英国期间,潜心研究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伏尔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著作涉及面非常广泛:文学、哲学、史学、政治学等等,而且多有树建,成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第一,在文学上,伏尔泰是一位反封建、反教会的勇士,他以文学作为启迪民智、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愚昧主义的思想武器。他创作了50多个剧本。其中的代表作为《布鲁图》。作品取材于罗马共和后期的内部斗争。布鲁图是刺杀恺撒的凶手之一。作品中,作者意在为布鲁图翻案,颂扬了他于反对专制统治,为了维护共和国不惜大义灭亲的崇高精神。

第二,政治思想上,最能体现伏尔泰政治思想的作品是《哲学书简》(《英国书简》)和《哲学辞典》。

在政治上,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特权等级。他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都平等的。从“天赋人权”出发,他认为人人都应该享有言论、出版和信仰的自由。对宗教信仰应该采取宽容态度,呼吁人类不要因为宗教信仰和宗教偏见而相互残杀。

关于国家的政体,伏尔泰仍然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他不主张废除君主制,而是主张开明君主制,他的开明君主制实际上就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只是到晚年其政治思想有所发展,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并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宽大、最自然、最合理的制度,使人最接近于天然的平

17

等,人民的自由也最能够得到保障。

第三,在史学上,伏尔泰的代表作《路易14时代》,这是近代最优秀的历史、文学名著之一。在作品中,高度颂扬了路易14时代法国在经济,特别是科学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西方新史学的倡导者。

第四,在宗教上,伏尔泰的思想是最为光辉、最为激进的。他对天主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责教会是“罪恶的根源”,天主教的教义是:“最卑鄙的混蛋作出的各种最卑劣的欺骗”。教会的历史是“一连串胡作非为,抢劫谋杀的历史”。教皇是“两足禽兽”等等。这在宗教控制严密的法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伏尔泰还没有达到无神论的高度,他反对天主教的腐败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但并不反对宗教。

纵观伏尔泰的思想,他可以称作是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他的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3、卢梭(1712-1778年)

启蒙运动的另一位主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家。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政治思想更激进,影响也更深远。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钟表匠家庭,他的祖先是法国人。其童年时代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当过学徒、家庭教师、秘书等,对城乡下层民众的生活非常了解,他的创作活动大多数在法国完成的。

最初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和文艺评论,后来结识了启蒙运动的另一主将—狄德罗,受狄德罗的影响,开始对社会政治问题产生兴趣。从1750年起,开始从事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其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主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此外还有小说《爱弥尔》,自传体文

18

学名著《忏悔录》。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创作于1755年,在作品中作者认为,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没有私有制,人人都是平等的。后来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私有制和财产占有的不平等,他认为,这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统治和奴役。富人通过国家和法律来维护不平等的现象,使少数富人欺凌和奴役穷人。随着不平等的加剧,出现了专制权力,专制权力的出现标志着社会不平的的现象达到了顶点。

(2)、《社会契约论》发表于1762年,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这部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

第一,发展了洛克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卢梭认为,人人享有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这些天然的权利是不可剥夺和转让的。

第二,他提出,国家是“自由的人民协议的产物”。人们同意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国家,所以国家必须保护一切缔约者,即人民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必须体现全体人民的公意。

第三,提出来“人民主权”的思想。他认为人们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转让、分割和侵犯的。国家、政府和法律,它们的基本职能就是保证人们的主权和幸福。政府的权利来自人民,应该服从主权者,即人民的公意,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政府违背了人民的公意,用暴力剥夺了人民的自由,人民有权也用暴力来摆脱至酷,重新获得自由。

第四,在国家政体问题上,他比孟德斯鸠、伏尔泰都进步,两人为君主

19

立宪派,卢梭提出了民主共和政体的主张,他比较了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以及混合政体,他认为最好的是民主共和国。只有在这样的政体里,全体人民才都能够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掌握国家政权,人民的自由、平等才能够得到保障。

所以,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最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中,最光辉之处就在于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用暴力推翻专制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思想教育和启发了人民,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武器。对美国、法国的宪法有重大影响。

4、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狄德罗(1713-1784年),出生于法国朗格尔一手工业者家庭,早年就读于巴黎大学。

从1745年起,主持编撰《百科全书》,其目的,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改变大家的思想方法,欣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百科全书》的编撰历时21年,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此书还屡遭禁止,他本人也曾因此被捕入狱,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最终领导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编撰工作。

参加《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有160多位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狄德罗亲自审阅后修订版本。1772年最终完成了这部28卷本的《百科全书》,后人增补了5卷,加上2卷索引,共35卷。

《百科全书》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步观点和先进成果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用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用科学和理性反对经院哲学和天主教会,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通过编撰《百科全书》,狄德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20

其中也包括伏尔泰、卢梭,还有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形成了一股冲击封建势力的强大力量,他们被共同称作“百科全书派”。

除了主编《百科全书》以外,狄德罗还有许多关于哲学、政治学以及文艺评论等方面的著作和小说。其中著名的有:《哲学思想录》、《论解释自然》、《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

其思想如下:

第一,在哲学上,狄德罗代表了18世纪世界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他认为物质上唯一存在的实体,不存在超自然的“理性实体”(即上帝)。自然界是由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物质元素”构成的。

除了唯物主义以外,狄德罗还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他还说“世界生灭不已,每一刹那都在生都在灭”。

在认识论上,狄德罗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了,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从感觉经验开始,感觉经验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有三种:观察、思考、实验。

在宗教观念上,狄德罗比同一时期所有思想家都进步,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认为,宗教是愚昧无知的产物。他说:“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

第二,在政治思想上,狄德罗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认为它们是违背人类理性的。他强调人生而平等自由,这是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他主张开明君主进行改革,通过教育启迪明智,从而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但他的合理社会制度仍然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在这一点上,他比卢梭,

21

甚至比伏尔泰又要逊色。

启蒙运动作为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人民主权等思想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舆论准备,为资产阶级共和国设计了蓝图。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但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国界,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启蒙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他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