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在选修这门戏曲鉴赏课之前,我对戏曲知识了解仅限于听过几段非常经典的名段,比如《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名段。对于戏曲也只是觉得声音婉转悠扬,偶尔听一听也略有风味,可是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但是在选修了戏曲鉴赏这门课之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总体的概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到一段戏就不想停下来,深刻的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中国戏曲种类颇多,位居第一的便是国粹京剧,其次便是以浙江为主的越剧了。

越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她把编、导、音乐、舞美、表演等诸多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使它们各自发挥特点,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个美仑美奂的艺术境地。越剧在中国的戏曲中确实很年轻,但在这些反映一个剧种优秀于否的形式上,她继承了传统戏曲精华,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善于借鉴其它剧种优点,使这门年轻的艺术具有优美、抒情、清新、细腻的特色和浓郁的江南气息。越剧在戏曲中,也应该可以算是“婉约”一派。我们在细细品味江南美的同时,又如同欣赏着中国古典文学。或许会感觉出一丁点“哀怨”,或者说是“伤怀”,越剧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或多或少带上了这种色

彩。而这“伤怀”、“哀怨”,除了越剧与众不同的音乐表达之外,她那委婉动人、流畅清新、既被诗化而又通俗的语言,也淡淡地体现了她在艺术表达上的精髓。

戏曲名著的语言,在顾及舞台演出实际效果和一般观众的欣赏能力、避免出现一味追求骈丽繁华的弊病的前提下,要做到雅而易懂,俗而不陋。很多戏曲的语言,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又往往融化古典诗词的名篇佳句,创造性地吸收前人的艺术成果,在一出戏中,经常会出现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与妙句,层见叠出,而又水乳交融,妙合无间。

越剧在继承这些古老剧中代表戏曲特色的形式的同时,她有自己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也因为她又是一种新兴剧种,更能接近观众,接近现实。越剧语言常常因剧情的不同,所表达内容的不同,从而显的层次分明。在王候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市井小民的各个人物面上,在忠、奸形象的表现上,因描写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产生了多样化。

故事总会因为人物性格、素养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各有特点。这种特点在大多数戏曲、小说、影视剧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要做到戏曲故事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特点,从而把上述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越剧是有这一艺术形式的,而且是完美的。她能从人物的语言上去解读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情感,并随之影响着整个故事情节。

曹雪芹的《葬花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是《红楼梦》诸多诗

词中佳作。不仅表现出了林黛玉这个人物性格,而且也暗示了她的命运。在《红》剧深奥的艺术手法下,此诗也有点难懂,至少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不能轻松地理解的,而且相对较长。于是也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过来,需要有一种新的方法去诠释,新的语言去表达。这段越剧的《葬花》词就相当的不错,前面四句是十字句,是三三四的句式,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唱词哀怨缠绵,抑郁婉转,悲切凄凉。成功地表达了林黛玉面对落花触景生情,借物抒情的心境。“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这里写出也唱出了林黛玉渴望知音,对贾府中看似友善亲和的面孔的不信任,会在孤独无援的情况下遭受欺凌,或许她认为已经遭到了欺凌。也为后文贾宝玉的出场做了铺叙。这段唱词虽比原著短很多,但在思想的表达上,却毫不逊色,实为成功的“佳作”。

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来继承,甚至让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戏曲艺术造福全人类。

 

第二篇:工作坊学员感悟:戏剧背后的力量

工作坊学员感悟戏剧背后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