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感悟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xx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每一篇都有不同的韵味和道理:

《狗.猫.鼠》写出了鲁迅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阿长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根据“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作者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本应该记录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第二篇:朝花夕拾 精读 感悟

名著《朝花夕拾》精读一、鲁迅(1881—193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散文集《朝花夕拾》2、杂文集《坟》3、小说集 《彷徨》《呐喊》注:1、19xx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19xx年4月——19xx年10月)[ 共14篇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19xx年2月——19xx年12月)[ 共11篇 ]3、杂文集有16部。4、散文集《朝花夕拾》(叙事散文)、《野草》(散文诗集) 二、作者轶事 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 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 合挽鲁迅) 三、1、《朝花夕拾》:是书名,带有比喻性,是说:早晨盛开的花朵晚上才来捡拾。意思为:作者到了中年以后才去回忆起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原名是《旧事重提》。2、书名更改好处是:用现题目好,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题目书名比较直白。3、《朝花夕拾》评价语: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4、《朝花夕拾》主要内容: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回忆往事,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朝花夕拾》。它是一个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十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故事梗概:作者从19xx年2月11日所作的散文10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为准备新战斗而总结思想,获得力量。①、《狗?猫?鼠》写童年仇猫的原因,写猫的“媚态”和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性格,表达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憎恨,讽刺了“自鸣清高”、“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的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从“仇猫”讲起,刻画出了“正人君子”们除了对主子的媚态以外,更有凶残的一面:“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②、《阿长与山海经》:着重描述保姆阿长的纯朴、宽厚、善良、仁慈的心灵,表达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③、《二十四孝图》记述了作者自己在童年对“孝道”的体验,以激愤的心情,揭露“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种所谓的

“孝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抨击了那些“以不情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宣传封建孝道的图画,并对“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给予讽刺。④、《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而文章的中心旨在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鲁迅对这段已逝去的往事的追忆,不仅是对摧残心灵的封建教育的谴责,也是对悖逆情理的长幼关系的责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因忍受不平而种下的种子。⑤、《无常》:借迎神赛会及舞台上所见,描写了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性”,而被“下等人”所喜爱的动人形象。文章在人与鬼的世界的对比中,又给讲“公理”、“正义”的正人君子以一击。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百草园的无限乐趣,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这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桎梏。⑦、《父亲的病》记叙了父亲患病及治疗无效的经过,揭露了旧社会庸医的腐朽无能,反映了社会的病态。⑧、《琐记》叙述了作者青年时到南京求学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新知渴求以及进化论思想的萌芽,批判了洋务主义及维新教育的失败。⑨、《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其间的生活片断,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教学,没有民族偏见,正直、质朴的高尚品质,同时写出了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经过,流露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⑩、《范爱农》记述了友人范爱农性格耿直不阿,不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工作认真负责,却受到旧势力排挤、打击,终于“溺水”而死的事实,通过这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提醒人们总结沉痛的教训。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后三篇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这个集子,完整地反映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这段时期的追求和反抗,欢乐和失望的生活经历,形象地表现了鲁迅价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热情地歌颂了给自己以深刻印象的良师挚友和劳动人民,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黑暗势力及其帮凶的针砭。大体上看,《猫?狗?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以议论为中心线索,同所描述的生活片断穿插在一起,有较浓的杂文色彩;《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以描写一个人物为中心,同描述个人的感受密切结合,有传记文的特点;《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四篇,以叙述一段生活为中心,同描写穿插起来,将议论、抒情寓于描述之中。四、 关于“五猖会” 五猖会。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间所信奉的财神。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但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赛会在这个意义上说,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舞龙、舞狮、高跷、秧歌、腰鼓……)五、二十四孝故事略举事例一二:(一)、郭巨埋儿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老莱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三)、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四)、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五)、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六、鲁迅的名言:(1)《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题三义塔》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3)《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4)其他名言:①、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③、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④、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 鲁迅⑤、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七、《朝花夕拾》十篇课文常识检查:2、填《朝花夕拾》的篇章名:(1)抨击正人君子的两篇《狗?猫?鼠》《无常》。(2)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是:《二十四图》。(3)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姊妹篇《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热爱,对知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是篇目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开端之篇是 《父亲的病》。(7) 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是《锁记》。 (8)追念师恩的是《藤野先生》,怀念友人的是《范爱农》。3、《朝花夕拾》填空题 ①、《朝花夕拾》是一部 回忆散文 集,写于 1926 年,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题”。②、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一 人称叙事。五猖会是一个 迎神 赛会,“五猖”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称五方帝君。③、《狗?猫?鼠》中,猫是 “自鸣清高”、“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的 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象征。④、《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 封建孝道故事 的书。鲁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

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卧冰求鲤” 和“老莱娱亲” 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 虚伪  和 残酷 。提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精神世界。⑥、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大戏 和 目连戏 ,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 百草园 和 三味书屋 生活两部分。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 少年润土 。文章抨击了当时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 制度。⑧、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城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南京去日本留学的过程。在文章开头先写了 衍太太 ,这是一个虚伪的散布流言的女人。鲁迅在南京先进入 江南水师学堂,后来进入 矿物铁路学堂 ,看到了对影响很大的《天演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