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书育儿心得感悟

班级:二(二)班 杨堠淇的妈妈:杨友书

育儿心得感悟

淇淇上小学二年级了,在这两年里,我们和淇淇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在寻找适合孩子的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一、千万别把学习当成任务

我们很幸运,我们也很无奈,因为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年代,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在这个信息海洋中迷失自己,甚至让孩子也失去方向。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孩子说:我也不知道我以后要干吗!家长也会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迷惑越来越低龄化,因为这个浮躁的年代让我们家长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中摇摆,“学习唯一论”和“学习无用论”经常会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在我看来现在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和能力,而不是内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习唯一论和无用论都是片面的,我对小学的看法是:学习是一种生活,一种成长,一种让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而不是任务!

由于我是从事幼教行业的,经常听专家讲座及看各种幼儿书籍,因此我受到国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大,那就是“从小不玩好,长大学不好”,在他们眼中,中国的孩子真的很会学习,但是他们真的不会生活!当然我不能完全照搬这个观点,毕竟这是在中国,谁也说不好将来会如何,所以作为家长不可能在教育方面做任何的赌注,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吸收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要针对家庭的环境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此我在这两年里总结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发现出现最多的几个概念:“学习为先,因材施教,为己读书;顺其自然,慢慢学习,学以致用;换位思考,信任理解,平等交流”。

二、学习为先,因材施教,为己读书

我们有时候同样迷茫,迷茫的时候出路就是多学习,多借鉴,现在到新华书店会发现有太多的关于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书,都是很多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反复的看其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比如针对小学时期的“做作业陪还是不陪”的问题,

为什么“不考100分”,什么是“不管是最好的管”等。还有《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一书, 这两本书我是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就很认真地阅读过,而且在第一学期真的很派上用场。这些书中的学习我想并不仅局限在学习知识上,而更多的是如何培养学习的能力。

我的女儿是一个在外不太爱表现自己,而内心是比较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我在很多时候都是要征求她的意见,让她自己做决定,“但是必须要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这是我和她爸爸说的最多的话。

三、顺其自然,慢慢学习,学以致用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因为人类的发展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把学习只是看成是学校的知识学习,而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最终学习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臵,为自己和家人,进而为社会做贡献。我和淇淇经常看“弟子规”,这是孩子必须要学习的第一堂课,我们一起理解里面的意思,只有学好做人,才能学好知识。现在每天我们做晚饭,淇淇都会去洗菜,吃完后收碗。

我的一个观念是,学习是一个慢长地过程,甚至要伴随我们一生,如果现在太急于求成,那么只能让孩子反感学习,现在孩子还小,还对很多东西很神秘的时候,让她自己顺其自然地去发现。淇淇开始去学小提琴,没多久就不想学了,又去学钢琴,现在孩子也喜欢钢琴了,我们也是慢慢来,我不要求她一定每天都要练,但告诉她有时间要想着钢琴,让她学钢琴不是为了今后能上舞台表演,而是为了让她能热爱音乐,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趁现在孩子还有可以慢慢来的时间,顺其自然,我们必须要培养好她的主动性,要保护好她的兴趣,等基础打好了,今后高楼才能盖的即漂亮又结实!

四、换位思考,信任理解,平等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生活,所以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成人的角度,所看到的所理解的美好的生活,来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如此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个做起来真的很难,尤其是现在的火柴盒式的居住环境,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总是带在身边,孩子总是跟着父母。很多时候都需要家长安排他们的生活,孩子经常会问我:今天我们去哪里玩?今天我们和谁玩?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现在孩子在物质上的富足和在精神上的缺乏,我们更加应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这个方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我在尽量努力,我总是对女儿说 “我相信淇淇可以的!”其实这也是在提醒我自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更多平等,我很赞同国外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的交流方式,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一些规矩还是要坚持,因此我想寒假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学会对长辈的孝敬,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理解我们,理解他人。

五、不足和困惑及改进

目前对于孩子的总体发展还是可以把握的,但是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不足和我自己的一些困惑:一是自己也没有做好,现在才开始意识到,也在慢慢的改进。二是和老师的交流还不够。三是也许整个社会的氛围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做法或教育理念摇摆不定。

我始终提醒自己: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我家淇淇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平常人。

 

第二篇:育儿感悟

学习“禁止?”图标

----妈妈的育儿感悟

又是周末,上午带安迪去莲花河畔小花园荡秋千,玩了一个上午,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莲花河畔的地下停车场,上面一行的禁止标志。自从知道了一个红色圆圈里面的喇叭划斜线是“禁止鸣喇叭”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只要看到类似图标就问我:“妈妈,这个是什么?”我只好一一作答。

“这是禁止通行;禁止自行车通行;禁止抽烟;禁止鸣喇叭。”路上他看到更多的图标,“这是禁止挖掘;禁止爬电线杆;禁止??。”

突然看到一辆大卡车的图标,我说这是禁止大卡车通行,谁知道,这时正好一辆大卡车载物通过,“妈妈禁止大卡车通行,你去告诉他!”然后说什么不肯走,我心想真是给我出难题。不过看到图标下面写着19:00-7:00;我只好耐心继续解释:“下面一行字是时间,在晚上7点到早上7点是禁止的,但是现在是上午11点,所以大卡车可以通过。”解释完毕,他满意了才肯继续走路。 接着继续走,他又发现派出所的门口有禁止汽车的图标,我说这是禁止汽车通行。但是,无独有偶,派出所里面显然停放了许多的警车,他继续问道:“妈妈,里面有汽车。”我只好继续解释,这是禁止外来车辆,因为这里是公安局派出所,所以只能允许警车入内,外面的车辆不能进入,我问他明白了吗?他竟然说:“我明白了!”然后满意地继续往前走。

接着他继续发现高压电线杆上禁止攀爬的标志,但是有些电线杆上有,有些电线杆上没有。他又开始问:“妈妈为什么啊?”直到我给了他满意的解释,他才肯继续往回走。就这样,平时10分钟的路,今天整整花费了30分钟还没走完呢。看来一段简短的回家路也变成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禁想起自己的论文,如果我能有安迪的这些穷追不舍的为什么,那么估计应该有很多的可写的课题呢! 昨天的教育学讲座上,一位上师大的教授提到一个观点,印象深刻,大意转述一下:教育不应该是是大人简单地给儿童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和儿童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大人不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是和自己有着同等人格的平等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今天和安迪的一路学习,感觉的确如此,儿童的身上有着很多大人已经缺失的品质:好奇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