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

高尔基说过:“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靠教读课本上的文章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阅读量,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资料太少,又很少有课余读书的习惯,所以,开设阅读课非常必要!

阅读指导课总体方案:

一、阅读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做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贯穿始终。

一般操作程序:

学生 自读 理解 评价 积累

感读 → 解读 → 品读 → 习读

教师 定向 点拨 示范 导用 基本要求:明确阅读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阅读。

1规定课外阅读的量

新大纲规定,初中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一3部)”,具体到每一天,至少要阅读两千字以上。所以,要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明确规定: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

2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只有量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一般在每学年开始由师生共同商讨来制订。制订阅读计划,可以防止学生阅读的无序和随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基础,只有保证了时间,阅读才能够落实。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每天的午自习学生们可以去图书馆自由阅读,每周给学生创造一节“自读课”。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得到保障。

阅读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4.把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xx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现代诗的学习来了解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2.读题目和作者简介,感悟诗歌。( 幻灯片一:知人论世)

3.学生自读内容一遍,初步感知内容。

4、我们来听一下名家范读,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2、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3、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4、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幻灯片二:理解情感)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探究诗的内容。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谁和谁的什么事)

3、生答师归纳:母子之别 夫妻之别 母子之别 家国之别

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5、来,捧起课本,读1、3小节,读出递进感来,读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两位学生)

6、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一位同学)

四、优美解读,把握重点词语

1、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生说师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离愁、夫妻离愁、母子哀愁、家国思愁。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3、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思乡、对祖国的思念)(幻灯片三.要把握形象。)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意境和感情

4、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 “外边”、“里边”)

5、那我们把第一节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一下本诗,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两段距离的尽头,很遥远。“这边那边”似乎隔得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6、说得不错。再来读二个小节,除了距离的远,体会一下还有什么不同?(生换读二小节)

(“这头那头”语音上给人的感觉要厚重一些,而“这边那边”发音却是轻飘飘的,厚度不够。)

7、说得妙极了!我们再找同学读一下,读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沉痛。(幻灯片四:品味语言)

五、寻美之旅,品味语言之美

1、读得好美啊!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写得好,好在??." (小组深入地讨论,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教师引导:邮票小小,乡愁“大大”

学生回答:船票窄窄,乡愁“宽宽”

坟墓矮矮,乡愁“高高”

海峡浅浅,乡愁“深深”

六、联想想象,体会乡情(幻灯片:五.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1、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味、去体验、去想象,还要去再创造。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书写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

★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乡愁是一枚青苹果,它在幼小时,有一种酸涩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种叶落归根的冲动。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归纳总结: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二.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五.模仿写诗,学以致用。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阅读诗歌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同学们,尽情的读书吧!!

 

第二篇:中考现代文阅读--诗歌篇

20xx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诗歌篇

陕西 曹公奇

模拟实战

《青春万岁》序诗

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注释】选自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之序诗。《青春万岁》是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写于19xx年,当时作者19岁。小说用激情洋溢的笔触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学生生活,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1.把握意象内涵: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现了当时中学生怎样的生活情境?

2.品味诗句韵味:具体分析第4节画线诗句的含意。

3.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析诗意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 1

吧”,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样写从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赏析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现代诗歌阅读鉴赏,要在认真诵读、仔细体味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生活、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意象,分析诗歌意境,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主旨,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例如阅读鉴赏《〈青春万岁〉序诗》时,就要对作家王蒙和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有一个基本了解。可以结合诗后的注释,重点抓住两点:一是写作时间是19xx年,正是新中国建国不久,是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开局年,全国人民都投身于大力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这就是小说写作的背景,也是序诗的背景。二是作者写作时只有19岁,正处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代,写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这是我们鉴赏这首序诗的基础。

首先,把握诗歌意象。我们鉴赏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看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从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像上面第1题,《〈青春万岁〉序诗》中的“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等意象,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幅幅场景,我们展开想象,可以看出青年学生们那种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进而形成了一种欢乐、热烈、青春的鲜明意境。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要从诗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抓住这些意象的内涵特点进行联想、想象,从而分析其表现出的意境。

其次,体会诗歌情感。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意境的描绘,抒发出来的。如上面第3题,我们从《〈青春万岁〉序诗》热烈的意象、欢快的意境中,从全诗中,能够强烈感受到那种充满激情的青春气息,根据诗歌的欢乐基调,我们就能体会出诗人那种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的豪情与信念。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准确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至于具体的诗句理解,如第2题,就可以在体会整体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去具体分析。

第三,鉴赏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要根据具体诗歌的特点赏析它的艺术手法。《〈青春万岁〉序诗》诗句简短,节奏明快,结构首尾照应,很适宜朗诵,这与诗歌思想情感的激昂是一致的。如第4、5题,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干所问来分析,学会运用必要的鉴赏术语,如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等。如果题干较为笼统,就可以抓住主要的艺术手法来赏析。

第四,品味诗歌语言。语言特点其实也属于艺术手法之列,只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具有浓缩性、多义性、跳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因而才把诗歌语言专列出来。《〈青春万岁〉序诗》,语言充满着激情,意象非常鲜明,气势乐观豪迈。赏析诗歌语言时,要抓住其主要的风格,概括它的特点,就像第5题,能简要概括出它的风格特点即可。

认真诵读,仔细品味,深入领悟,细心鉴赏,就能够做好现代诗歌阅读试题。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小船上的歌笑、月光下的欢舞、细雨中的踏青、晨雪里的行军、热烈的争论等场景或意象,表现了建国初期青年人饱满的、燃烧的、沸腾的生活。 2.在经历了战争和苦难之后,面对新中国,面对火热的生活,青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奇、激动、兴奋,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眼泪、欢笑、思索,都是全新的,因而全是第一 2

次。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 4.不矛盾。开头写“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表现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结尾写“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表示对过去的日子不留恋,同样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这样写,从诗意上看,前呼后应,共同表现对未来新生活的呼唤;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5.与内容的激情相一致,这首诗节奏明快,语言豪迈,富有朝气,很适合表现青年们纯真、乐观、热烈的心声。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