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责任---家访感悟

爱是一种责任------2011 年家访之我见 卢娟 当班主任好多年了,每年都要家访,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家访了新港、建和 村两个地方,去了将近有十几个同学家里。这次家访给我带来的深深的感触就是 让我确定的认为------爱是一种责任。有很多人都说: “爱是一种奉献给予。 ”它 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我认为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 一种责任。 首先从我们老师身上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源于爱 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我不想说我是肩负着未来、肩负 着使命之类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我的岗位,每天伴着铃声走进的每一节课。孩 子们期待的眼神,让我不能怠慢,让我备课时想尽办法,积蓄生动、焕发光彩, 认真的引导他们。也是基于责任,我们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 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只有看到学生的生活 环境,才能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才能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期望通过这次家访,我们了解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进一步掌握 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家长也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了班级的总体情况,更清楚自己 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更好地和老 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所以走进了几个家庭。 其次从家长身上来讲我也更加肯定------爱是一种责任。 这一次家访了两个 不同的村子:新港,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在白沙洲大市场打工,租的房子,生活条 件比较简陋; 建和, 大多数是本地学生, 住的多是自家楼房, 家庭环境比较殷实。 刚好这两个村子的孩子在班上的表现比较特殊, 前者父母比较忙, 平时很少在家; 后者家长比较积极和支持,多数情况下可以配合老师的工作。然而这次家访的孩 子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在课堂上控制自己,绝对不会出现旷课、打架等不良 行为习惯。这和我去年家访的对象有一点区别。所以我认真的走访一家一家,与 家长细心的交流,仔细的观察,明确的提出建议。 经过我的观察总结出: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有要求的。这就对了,我一 下子明白:孩子的表现与父母是否能够提供优越的家庭条件无关;与父母是否在 家陪伴无关;与父母是否有知识文化无关。真正有关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学习 有要求,是不是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任。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不 是溺爱,宠爱,给予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就

够了,爱是一种责任,爱自己的孩子, 就要对孩子的教育学习负责任,只要负责的家长,就会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 提出希望,就一定会教育出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 真实情况就是如此:任小龙、黄俊家里进门就是一张床,什么家具都没有, 就连写字的桌子都没有,可是家长有要求,对孩子负责任,都说希望孩子能够上 高中,平时对孩子管教比较多,不怎么让孩子去上网,所以这两个孩子学习在稳 步提升中。相反去年家访时有的家里有独立的房间,还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可是 家长说:我管不了他,先前在外面上网不回家,现在家里买了电脑,整天整晚上 玩,我们管不了,只有指望老师了。我听了无可奈何,试问家长都管不了,你不 负起这个责任来, 我们老师在努力也是个空话, 孩子毕竟在家的时间比学校长啊, 老师鞭长莫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共同付出,才有可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教育当做一种责任,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一种责任,这样 才能真正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 习成绩,而更多的是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许我们提供不了孩子良好的物质 生活,但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爱,让孩子不走歪路;也许我们能够给 予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孩子们更需要的精神上的关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 未来的道路。不管怎样家长的爱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希望他们都能负责任的去爱孩子。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再崎岖,再泥泞都会有路…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欣 然接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责任去教育 去建议。总之,家访是沟通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一座桥梁,非常必要,也非常有 效。当然这次家访率还很低,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去走一走,走遍每 一个学生家庭,我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二篇:“家访”感悟

2014校长手记(2)“家访”感悟 又是一年春风吹,在这个春天,我和学校的几名教师一起,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家访,说真的,这次家访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着实让我们始料未及,在他们期盼和留恋的目光中,让我第一次觉得,学校教育仅仅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很重要,农村的经济条件变好了,但是恰恰因为经济好,所以成为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很多学生接触到城市文化以后就开始玩游戏、上网(家访的好几个学生就是这样),而父母因为教育水平很低(一般都是初中文化),所以没能在上网、玩游戏上给予正确的指点,所以一些学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还有因为挣钱的渠道变多了,生存的渠道也变多了,所以在他们看来并不一定要学习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经商、做生意、打工都是不错的方法,家长也仅仅只是期待学生能有饭吃就可以,并不知道高等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塑造何其重要。总之因为生活条件好,经济好,而家长又没有很高的文化来如何恰当的引导孩子如何使用金钱,如何面对花花世界的能力,所以学生反过来被这种先进的力量所所祸害。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家庭、社区经济好起来了,但是与之配套的家庭教育、家庭软件、社区文化却跟不上,所以经济反过来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但我的看法是:这一现象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必须经历这个阶段,然后又回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我们家访的20多个学生都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家长都是农民。一般一家都是4到6口人,父母加上两个孩子,有时还有爷爷奶奶。家庭收入来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纯粹经商,或者经商加种地,这种学生的家庭一般比较富裕了。有一个学生家是卖猪肉生意,也种地,还养30多头猪,年收入也在6到8万吧。所以凡是经营着一点生意的家庭在农村都是比较富裕的了。第二,边种地边打工。一般是父亲在外打工,而母亲在家里干农活。这样的家庭算是中等富裕。我家访的20多家大概有10多家是这样的,一年的收入也就在3到5万吧。第三,纯粹靠农业。这样的家庭一般经济收入就比较的少,我家访的20多家中,5家左右吧。第四,最为贫穷的家庭是,父母当中有一方去世或者双方去世,然后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在我们班上就有三个学生是这种情况。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家庭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

1.家长的性格就是孩子的性格

也许说的有点绝对,但是家长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而且一个人的性格最容易在幼年时期受到影响。我们所家访的这20家。我们发现:家长强势,孩子也比较强势,家长懦弱,孩子也会很懦弱,家长不卑不亢,孩子也是不卑不亢,家长卑微,孩子无形中就会卑微。一般说来,经济情况好的家庭,似乎是家长更加的能干,更加有底气,所以孩子也显得非常活泼开朗。但不是必然有这种关系,经济情况好的家庭,孩子完全显

示出活泼、强势的性格,但是也有一些非常调皮捣蛋的。我没发现懦弱、卑微型的(也许我这个词用得不好,但是我以为它更能说明问题)。所以经济情况好与性格强势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家庭贫穷的家庭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不卑不亢,也很开朗活泼。这应该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至少我看到他们的家长几乎都是通情达理、热情好客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学生非常的开朗、活跃,不过家庭也不怎么富裕,但是她的妈妈性格真是开朗,而她的妹妹几乎和她一样,我问这个小女孩问题的时候,她总是非常大声的爽快的回答。而我遇到的很多小孩子,我问问题的时候,都很害羞。

2.家长的期望巨大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期望

20多家中,有3到4家的家长显示出对孩子极大的希望,当我问到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吗,家长非常坚决的说当然希望,而且下定决心,只要他们能上大学,自己就全力支持。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对自己的期望也就很高,学习成绩也明显很好。相反,一个对比是,当我问及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待的时候,一个家长说:读完初中就不读了。我说为什么?她说:自己的儿子没能力考大学。事实上,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中等偏上,我相信只要他的父母都坚决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那他会比现在还要学得好。

3.家庭经济情况与孩子的关系

我上面已经分析了,经济情况好的家庭,孩子几乎不会变的弱势。也许是因为有强大的经济背景吧。而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不一定意味着他会有比较弱势的性格,但总体上来说,性格变得温和很多。我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如果家里面比较寒酸,孩子的性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很多。也就是不会像家庭境况比较好的孩子那样性格非常强势。当然了,如果一个家庭因为父母离去,有某种生理缺陷,那么这个孩子会因为自己失去父母的保护、遭受别人的嘲笑轻视而变得非常的弱势。所以父母的力量会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在孩子身上。而经济力量就是一方面。经济情况与学习成绩有一定关系,但是关系不是非常大。我发现,经济情况好的家庭子女,学习成绩平均上要优于来自经济不好的家庭孩子。不过在我的20多个学生中,好几个家庭都很一般,但是成绩很好。所以成绩与经济条件不具有必然关系。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爸妈很重视教育、家庭条件有很好,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必然非常好,我们班上前5名中,3个学生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可以看出:经济条件只是提供了一个后盾,但是如何把经济转化成教育上的输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家访虽然只访问了20多家,但是我的这些思考却有很长时间了。

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最大的影响了一个人的人格性格,而学校教育影响一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社会教育影响了一个孩子对外在

世界的认识。所以如果要教育出最为优秀的人,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这三方面共同合力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

农村小学,在硬件设施上,教学方法上我以为差距与城市不是非常大。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父母的性格、修养、想法、气度很大程度上会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优秀,自己作为家长首先就要让你的孩子为你们感到骄傲。一个孩子如果有值得他骄傲的爸爸妈妈,那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的自信独立。相反,孩子会变得自卑猥琐懦弱。

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一定会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很好的成就,他仅仅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家庭的软件方面与经济条件不配套,也就是在如何使用金钱上出了问题,那么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所以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让金钱转化为高雅博识的教育。一个家庭如果父母非常知道教育方法,又有强大的经济基础,那么无疑她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贫穷的家庭并不一定造成子女在学业知识上的贫穷。但是贫穷会造成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性格的弱势。而经济压力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压力。不过如果有一位贤惠的母亲或者父亲持续教导,再加上自己的后天努力,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也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

社会、家庭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当一个地方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后,它的积极的影响力将是润物细无声。所以我们不应该忽视一个家庭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祖先高贵正直品质的深刻影响。这种东西会渊源流传。

最后有一个更为抽象的总结。人的发展有两个向度:向内走,向外走。向内走可以说是向灵魂、精神、内心、修养、灵性、智慧、知识储备的方向走,向外走可以说是向外在世界、物质、金钱、权力、地位、名气方向走。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学校、一个国家只有他向内的重量与向外的重量达到平衡的时候,这个人、家族、国家才能欣欣向荣。向内的重量超越向外的重量的时候,并不会对个人、社会、国家产生什么坏影响。但是,如果向外的重量过重,而向内的重量过轻,那么迟早这种向外的重量会反过来压住你自己。而教育应该更加的注重向内走,提高人的精神力量,让它来主宰者物质力量,而不是反过来被物质力量奴役。 希望我们共同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来改善,从而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