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沙河二小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农家文化创特色,特色建设促发展 ——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位于赣榆县西南部沙河镇东区,始建于19xx年,19xx年迁建于现校址。学校总占地面积32406平方米,建筑面积6132平方米,绿化面积12725平方米。下辖2所完小,3个教学点,教职工124人,学生1994人。

近几年,经过省四配套工程、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学校历任领导班子不断寻求特色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学校地处农村的地域优势,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着力开展“农家文化”特色教育,让农娃学农、知农、爱农、品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校始终坚持“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根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坚持走“文化立校、特色立校、质

- 1 -

量强校”之路,充分聚集师生员工的智慧,群策群力地创建学校特色,初步形成了有个性的农家文化特色,学校特色之花蕴涵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学校特色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打造校园精神文化,构建农家文化体系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我校地处农村,拥有浓厚的农家文化氛围。农家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建成了“农家故院”。“农家故院”建立十多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着力打造农家文化特色品牌,发挥农家文化特色优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提炼,并多次召开领导班子研究会议和全体教师征求意见会,初步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架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1.办学理念:立根树人

2.文化主题战略:农娃的幸福人生从这里起航

3.校风:厚德载物 承古启新

- 2 -

4.教风:且行且思 止于至善

5.学风: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6.校训:耕泽

7.办学宗旨:培养有根的现代人

8.办学目标(育人追求):流溢古风民韵 培育乡贤时杰 传承农家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

9.校徽:

赣榆县沙河二小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10.校歌:《在这里起航》

11.校树:柿树

12.校花:紫藤花

13.校园标志物:耕农

14.校园吉祥物:福娃、乐娃

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农家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丰富育人内涵的重要途径。学校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抓好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文化长廊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建成了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

1. 千年农韵融“一院”,古朴农家进校园。

《史记》有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家原本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已经逐渐被农用机械、批量商品、高科技材料所替代。这些物品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

- 3 -

已经无法被现在的学生了解、熟知和掌握。为了让师生尽快了解这些优秀的农家文化,我们着力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

学校请来当地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让他们回忆难忘的农家风物,再现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然后,把要搜集的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进行分类,精选上千件物品列入农家故院收集目录。接着,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从自己身边搜集,并一一分类、命名。如今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用具,一应俱全,充实到农家故院各室各房。

农家故院以“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精致格局,重现古朴的农家场景。“一露”指露天农家小院,设有油碾、石碾、牛槽、马槽等设施,还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二铺”是铁匠铺和木匠铺,收有以前打铁和制作木器家具的全套设施;“五室”为内室、农具室、储藏室、生活用品室、农艺室,并收有雕花床、花生脱粒机、犁、耙、耩子等几百件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八房”集油坊、豆腐房、磨房、厨房、煎饼房、编织房、碓房、茅房于一体,不仅有可供操作的生产制作设施,还有相应的生产流程图。

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近千年农家的发展历程,也是家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艰辛的见证,它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祖辈生活的辛劳,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百年童趣秀“一园”,书香校园变乐园。

- 4 -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学生成长空间被逐渐压缩、禁锢,“沉溺网络”、“逃学厌学”、“玩伴缺失”,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陷入困境。为了让农家孩子享受一个充满趣味、洋溢快乐的童年,我们建造了“农娃乐园”,把农家传统游戏注入校园,努力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序”、“有趣”、“有益”的愉快求知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中快乐游戏,活跃情绪,调节机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农家传统游戏来源于朴素的农家生活,玩法简单,动静结合,便捷有趣,健体益智。学校建造农娃乐园,将“划、弹、转、踢、跳、弈”等传统游戏玩法汇聚“一园”:“划”指划旱冰船,“弹”是指弹瓷珠,“转”是转铁环和小狗打转,“踢”是踢百分、踢瓦,“跳”是指跳格子、跳房子、跳米子、跳节节高;“弈”指当地传统对弈的五种棋类:四蹦、五虎、憋死猫、大炮轰小兵。徜徉园内,学生身心愉悦、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学校大门东西两侧的对联“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凸显了“农家文化”特色教育,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受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的熏染,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学生的眼中都充满了快乐元素,看到广场上如烟如雾的“喷泉”,便赋名“怡乐泉”;看到绿荫掩映下休憩、读书的凉亭,便称之为“智乐亭”……学校不仅是求知的学园,更是成长的乐园。学生把学校的很多地方都以快乐命名。操场上的六角亭变成

- 5 -

了“仁乐亭”,报告厅也成了“乐贤厅”,就连校园内建造的近百米的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艺长廊……也变成了“乐读廊”、“乐书廊”、“棋乐廊”……学生漫步校园,浸润在快乐的海洋,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三、依托农家文化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特色学校文化的创建,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全体教师搭建起一个积极向上、高效工作和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实施人文民主管理,铸造优秀教师团队。通过校园文化的逐步创建与完善,直接催生出民主管理、人文相济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和谐人际关系。站在这样的平台上,立足于锻造事业型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铸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师体验教育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一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科学的管理创造优异的业绩,办让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我校坚持“且行且思、止于至善”的教风,要求教师行走在求索至善理想的教育路上,边学习、边思考,在实践中,由“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逐步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教师队伍。

2.注重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求突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注重引领,搭建平台,切实抓好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初步打造了一支年龄合理、层次

- 6 -

较高、在市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农家文化特色,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暨农家文化工作室,着力打造教师领航讲堂阵地,开展了“耕泽”杯教海领航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带头和辐射作用,全面落实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和名师带动计划,强化“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的理念,鼓励老师带着问题,以研究的状态走进课堂,使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提高质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学校现有县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手1人、市县骨干教师18人。去年,我校有7位老师被评为县“311”骨干教师,2人被推荐参加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第二周期第二层次评选。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学校通过QQ群、教育博客、微博、校讯通等平台与教师实时互动,实现网络交互,发布最新课改动态。同时,学校有计划的“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学习相关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学期,以教育博客为抓手,推动本校教师博客团队的发展。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博客,建立“赣榆县沙河二小农韵博客群”,并定期地往博客里发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章、心得、困惑和作品等。一则可以推动团队博客的发展,二则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四、开发农家校本课程,传承农家文化精神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更贴近学

- 7 -

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基。实施“农家文化”特色教育,需要“源本究根”,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农家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将之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农家文化。

学校农家综合实践活动以学校为圆心,以社会、家庭为半径,形成牢固的基地圈,在此基础上,放眼圈外世界,开辟发展社会基地,向圈外辐射,形成开放型、多功能、综合型的基地网络。充分发挥校园优势,立足校内建设基地,充分挖掘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立 “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红领巾菜园”、“小小花圃”,“袖珍鱼塘”等综合实践场所,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固定的场所。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一些人员担任社团顾问,定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农娃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将社团活动与学农、知农、爱农融为一体,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悠悠农情汇《农家》,传统文化润农娃。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师生发展。学校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挖掘农家教育资源,融师生之心血,汇众人之智慧,编写了校本课程《农家》。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所有参与者不辞辛劳,奔走田间地头,向农民请教传统农家习俗,设身处地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风雨无阻,深入每户农家,记录农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分昼夜,查阅当地民俗资料,了解农家悠久的历史,掌握第一手文献资料……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一册体例完

- 8 -

备、内容丰实的《农家》破茧而出。

《农家》从“农耕发展、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板块,让学生了解当地农耕发展史,认识传统农具,触摸农家生活的衣、食、住、行,感受农家生活的演变,体会农家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农家人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精神。《农家》校本课程获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一等奖,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农家校本课程基地”,《<农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获得市、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20xx年6月,《农家》校本课程被推荐参加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比荣获三等奖。

点点农作寓真义,春风化雨惠学子。农家教育资源中有很多教育元素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点点农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我们潜心研究,深度开掘,选择有效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校本案例,传承农家文化,学校借助校本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献言献策,集思广益,编写一至六年级《农家》教学设计分册,构建衔接紧密、安排有序的校本实践活动体系。学校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评价体系,促进师生自评、互评,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完善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让“农家”走进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农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大到一碾一磨,小到一杯一碟,都是教育学生的有效元素。“农娃乐”特色教育依托《农家》校本教

- 9 -

材和“一院一园”,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强健学生体魄,引领学生创造,帮助学生掌握农家生活生存技能。农家故院的铁匠铺里,学生抡起大锤,此起彼伏,热火朝天,经历“千锤百炼”,感悟“淬火成钢”的人生真谛,塑造了坚毅、刚强的人格;露天农家小院里,学生除草护苗,施肥松土,学会“精耕细作”,掌握了农耕技艺,提高了动手能力;编织房中,学生手摇纺车,脚踏踏板,指捻丝线,眼观柔纱,在“轻拢慢捻”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二是让“农家”与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教育元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我们将之与各科教学有机融合,形成教学策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搜集改写农谚,创编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数学教学中,将流传的民俗引入课堂,如“板凳鏊子33,100条腿往上按,板凳鏊子各几何?”引导学生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科学教学引领学生对转铁环、划旱冰等游戏进行刨根问底的研究与探索;音乐教学在多方搜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并创作农家小调……这些农家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不仅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农家文化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五、实施农家文化教育,张扬学生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

- 10 -

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农家”特色建设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让学生走向社会,边研究边实践,学会生活,弘扬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农家精神,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1.追本溯源,乐浴农根探索。农根的意思在于一个“根”字,是基于农家文明之“根”。它表现在普通农民身上,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熟练的劳动技能、朴素的生存智慧。“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为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追农源寻农根”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索农家生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追寻农家生活根本,体会研究探索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校先后成立了农娃研究院,建设了农娃讲坛阵地,开展好“福乐农娃梦想秀”主题系列活动。学生开展的“赣榆特色小吃”课题研究,走访烙煎饼老奶奶,了解各种煎饼的制作方法以及一些民间传说,通过亲历农家烙煎饼过程,逐步掌握烙煎饼技能,写出了《赣榆特色小吃——煎饼》的研究报告,发表在《农村孩子报》上;学生还进行了“走进农家——农家摆设变迁的研究”、“清清白白——豆腐制作的研究”等多项研究,这样的小课题全面开花,很多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农村孩子报》上,学校还把学生的研究成果汇聚成集,编印了《农娃乐学生随笔》,让全校师生共享探究成果。

2.躬身践行,乐享农家生活。杜威说:“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为此,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

- 11 -

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组建了二十五个“农家”社团,深入开展以“福乐农娃梦想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有农娃乐园、农娃广播站、农娃足球、农娃锣鼓、农娃科技、农娃书法、农娃诵读、农娃象棋等。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将社团活动与学农、知农、爱农融为一体,促进学生长足发展。农娃锣鼓传承发扬了殷庄锣鼓——“中华鼓王” 的神韵,以激情的鼓点,恢弘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和昂扬的豪情,击出沙河二小师生的傲骨雄风。组队以来,专门邀请当地富有经验的教师亲自指导,传授“中华鼓王”——赣榆殷庄锣鼓的打击技巧,主要演出节目有:春潮汹涌、高山流水、凤凰展翅、百花齐放等曲牌,表演形式新颖独特,气势雄伟,大气磅礴,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农娃欢庆锣鼓作为“农家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一直活跃在市、县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喜庆、寄托和震撼,在市第四届艺术展演中,我校的“农娃闹春”锣鼓荣获一等奖,并且先后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及县运动会上进行展演。农娃足球社团在20xx年赣榆县首届“县长杯”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力挫群雄,夺得小学组冠军,并代表赣榆县参加市“市长杯”中小学足球比赛,获得第五名。摄影社团走进大街小巷,记录农家时代变迁;书法社团春节义务到街头为农户写春联;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舞蹈、合唱、象棋、绘画等小社团联合行动,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与老人们共同联欢;春耕秋收季节作物栽培、气象观测等小社团积极与农户联系,深入农

- 12 -

家学习农作物栽培的相关知识,并为农家作物耕收提供天气情况预测。而且小社团还主动与全国大型蔬菜基地——沙河“雅仕”农场合作,让学生走进农场,体验现代农场的魅力。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正体现了我校“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学风,劝勉学生用心要专、好学上进、学思结合、涉猎广泛、忠实践行,为幸福人生奠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学生不仅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也经受人生历练,积淀人生经验,幸福地生活在农家,践行农家文化精神。

六、落实科学有效管理,创出特色学校实效

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保障。为切实搞好农家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一是建立组织。学校成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完小校长为组员,组成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部署,调整创建措施。二是制定相关制度。学校先后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农娃社团活动制度》等多项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开展了校本培训活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学习培训,认真学校关于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理论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为特色学校创

- 13 -

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师资保障。

多年来,学校着力打造农家文化特色品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于20xx年至20xx年、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两届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预申报参加了20xx年—20xx年省文明单位评选,并先后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江苏省绿色学校、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学校、连云港市农家文化校本课程基地、连云港市农村劳动场所示范校、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奖、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领航学校等荣誉称号。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月23日,我校作为全县两所小学之一为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供了观摩现场,并承办了会议。与会人员观摩了学校的千人锣鼓、农娃乐园、农娃美文诵读、农娃科技、农娃绘画、农娃舞蹈、农娃乒乓球、农娃象棋等十四个社团活动现场,对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还承办了市“三百工程”小学英语展示活动;并先后获得省“我家幸福年”活动、市“新年心语”活动优秀组织奖,市团体象棋第二名,县首届幼儿童话剧展演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被推荐参加市级评比,在全市幼儿园童话剧评比中又喜获一等奖的佳绩。学校的农韵博客群组获市二等奖;农娃科技社

- 14 -

团在江苏省第八届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喜获团体特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获优秀组织奖。

七、发挥特色学校优势,搭建师生发展平台

今后,我校将发挥特色学校优势,依托农家文化、农韵课程的建设,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以学生在农韵课程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动手操作、研究探索为中心,建设和开发人境互动、手脑皆用的教学用具和场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1.建设高科技农业微型展厅。主要展示现代农家作物的各种栽培模式,通过多媒体以及人机互动,让学生直接观察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传统农家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传承与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小养成尊重传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2.建设“小小农学院”。院内设有农技研究所、农居研究所、农艺研究所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所等。院内所有研究所都将安装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等研究设备,让学生开展各种小课题研究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引领创新,体会农家文化的深厚底蕴,着眼农家文明的辉煌明天。农技研究所主要以研究农业器具、技术变更和发展为主,记录和传承一些即将失传的农家手工技术等;农居研究所主要研究农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迁,将陈列各阶段农居建设及发展的微型实物图及相关介绍资料;农艺研究所主要研究农村文化生活的演变情况,传承一些农村即将失传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将陈列一些微型实物图及相关

- 15 -

介绍资料;新农村建设规划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想象,勾画自己心目中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蓝图,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规划成果。各研究所的建设,将方便学生随时参与农家文化研究活动,及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建设农娃大舞台。农娃大舞台总建筑面积为960平方米,有30平米的展示舞台,可容纳300人观摩,学校可以集中开展农娃达人秀、才艺表演等,周围还可以展示师生的研究成果作品。

4.开发应用软件。完善农家文化教育教学演示设备及其他物质载体,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开发出数据统计和成果展示的软件,促进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应用,共同提高。

5.建设专题网站和博客群组。依托沙河二小网站,开辟农家文化教育专区,建立“沙河二小农韵博客群”,教师随时可以上传、下载以及浏览课件、教学设计、作品和教学随笔等,为师生打造网络交流的平台。

以上是我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的一些做法,通过我们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地加以总结,努力扬长补短,切实提高农家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质量。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