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讲课稿

17《端午的鸭蛋》讲课稿

汪曾祺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家乡是一个让人感到无比温馨和亲切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去感受一只小小的鸭蛋中蕴含的乡情乡韵。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

二、出示活动任务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端午的鸭蛋味道怎样?有什么样的特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就会获得满意的答案。

1.理清课文思路。

2.仔细品味语言。

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依次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请回答。不错,很简洁,我们为这位最勇敢积极的同学鼓掌,老师再给你加一个动词让意思更完整,好吗?板书

(1)道家乡端午——(2.3)说家乡鸭蛋——(4.5.6)品端午鸭蛋。

四、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在这些习俗里,让作者最难忘、最牵挂的是什么呢?鸭蛋。我们就重点品读第二部分。默读课文看屏幕上的要求:

1、高邮的鸭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小组内轮流说。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现在我请一组发言人回答。

(1)名声远播??,好,这里面哪两个词最能体现出高邮鸭蛋的声名?班长说。好,把“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重读,同学们体会出来作者什么感情?对,作者为家乡咸鸭蛋如此名声远播而自豪。请再读一遍,非常好。

二组组长也准备好了,请说。

(2)历史悠久??,至少200多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请坐。

假如让你向外地游客介绍儒释圣地汶上,你会说那些内容?对,据史料记载孔子曾任中都宰,佛牙来汶上1000多年了,这位同学了不起。 三组组长主动站起来了,

(3)质细而油多??,你吃过这样的鸭蛋吗?没有吧。请坐。作者家乡的咸鸭蛋看上去真是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呢。作者写的绘声绘色,我们得抓住两个字重读:“吱、冒”。我来读一下。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如果去掉这两个字,就缺少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这难道仅仅是描绘鸭蛋吗?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是啊,这是家乡的味道。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对故乡深深的爱。(板书:爱)

大家一齐来读第三段。

2、品语言特色

同学们,作者的文章里没有一句直接说我爱家乡,可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爱。请你轻声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在小组内交流。我一会儿听听你们的看法。

(1)“平淡而有味”例: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鸭蛋就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我同意你说这个句子平淡朴实而有味道,读的有表情,能加上动作再读一遍吗?好,你很有表演天赋,毫不掩饰对家乡的热爱,掌声鼓励。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好,你说的这个句子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这里有“白嘴吃也可以”这种说法吗?没有,这就是方言,让人读起来是那样自然、亲切。

(3)“有淡淡的幽默”例:

让我们班的秀才—语文课代表读一读文中文绉绉的话,“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像不像秀才?大家都笑了,作者把吃鸭蛋这么普普通通的事用文绉绉的语言和白话夹杂,你读的就很幽默。

请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位同学读的这句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作者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五、拓展:

为了让高邮鸭蛋走出中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帮助宣传一下高邮鸭蛋。1:吃高邮双黄鸭蛋,好事成双。2:你仿照脑白金的广告,很好。

出示投影——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20xx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惊人的消息——韩国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经申报后,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啊,中国人对传统节日非常淡薄,忽视传统文化。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而提起节日时,更受追捧的往往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洋节日;再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小心”虔诚地吃着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

六、小结

同学们,享受我们的节日滋味,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七、作业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你认为家乡最值得你自豪骄傲的是什么特产?写出来介绍给大家。下课。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道家乡端午

说家乡鸭蛋爱家乡

品端午鸭蛋

 

第二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二、 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思路, 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 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四、教法与学法: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①首先向学生介绍端午风俗,并出示风俗、食物图片。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

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②然后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的由来以及关于它的各种传说。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学生浏览课文。

(2)在浏览课文时,找出生字词,然后师生一起朗读。

(3)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意图:

①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②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可以说是对文史地哲等知识的一个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并思考问题。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①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②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

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

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

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可见,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之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

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本环节教师先抛砖引玉,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给你什么启示?

(1)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2)“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xx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xx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诵读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