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 常变常新的发明

徐凯

今年夏天的雨,似乎比常年来得更早。

下雨天的街上,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伞,被人们举着匆匆而过。这古老的发明,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并且常变常新。

而且,伞不仅能防雨,还能防晒,甚至更衍生成了人们从高空降落的工具,乃至在空中滑翔的翅膀??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造就了无数中国人对于油纸伞的浪漫意象。

和伞有关的浪漫,并不是从戴望舒那里才开始的。在许仙和白娘子的古老传说里,一把油纸伞,就是浪漫缘分不可或缺的道具。

当然,伞的发明绝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十分实用的目的。

()南北朝时期新造了“伞”字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传说,伞是春秋末年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的。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了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叫《鲁班造伞》的课文是这样说的: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忽然下起了大雨,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鲁班想到,要是在湖边盖几个小亭子,人们坐在亭子里观赏风景,就不怕日晒雨淋了。可是妹妹说,坐在小亭子里,只能看见附近的景色,要是能有可以移动的亭子就好了。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又从小孩子在雨中嬉戏时头顶的荷叶得到灵感,从而发明了伞。

而关于鲁班妻子云氏发明雨伞的传说是这样讲的:鲁班常在野外作业,如果遇到下雨,常被淋得浑身湿透。古籍上记载:“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意思是说,鲁班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而这就是伞。

传说毕竟是传说,已经难以考证。而有确切依据的是,据专家考证,“伞”(“傘”)是南北朝时期始造的新字。这是个象形字,其字本身包含了“伞”的全部要素。当然,如果代表这个事物的文字都出现了,那么这个事物本身一定已经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了。南北朝文学家庚信有封答友人赠“伞”的信中,就谈及“紫油伞一张”。

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当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遮阳、挡风、避雨。

()油纸伞从唐朝开始盛行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地。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文人诗句中也频频出现伞的字样。如北宋孔平仲“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狂风乱挚雨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此中“油裳”也是指的油纸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明清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创作。20xx年3月,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文徵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拍到98万美元的价格,可惜古代流传至今的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18世纪西方才开始用雨伞

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Umbrella”这个词。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的。所以,西方一直只有“阳伞”。

1747年,英国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汉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汉威的行为还激怒了依靠下雨天抢生意的马车夫,他们对他进行威胁。此外,狂热的保守的宗教领导人也评论说:“假如不打算让雨把人们淋湿,上帝就不会送它来。用伞防雨是对上帝的亵渎。”

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流行起来。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也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

1874年,一个名叫霍克斯的金属拉丝工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这种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钢架布伞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到19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时尚。

而现在人们最普遍使用的折叠伞,有人说是出自中国一位大学老教授的设计灵感。19xx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老焱若从人体肘关节能屈能伸受到启发,他想: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不就方便多了吗?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并亲手制出加工工艺并设计模具,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议,由该厂承制并销售。19xx年第6期《人民画报》在“退休的老教授”专栏里,还刊登了他发明的折叠伞的照片。

世象大观

关于伞的民间习俗

()金榜题名

据传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年轻时在赴京赶考的路上,把四书五经抄于油纸伞上,经常对伞背书,最后高中进士。于是,当时百姓中流传:“此乃油纸伞庇佑也!”

这在后来成了一种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行囊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直到今天的很多地方,亲朋、家长、同学还会给高考考生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多生贵子

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我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客家人流传有一种习俗:女儿出嫁必备两把纸伞作为嫁妆,因繁体的伞字为傘,字中有多个人字组成,以伞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孙”的吉意。儿子16岁成年之际,父母也会送给他一对纸伞,因“纸”与“子”同音,且张开后呈圆形,以示他已成年,要开始自己的事业,预示其日后事事如意圆满。

在中国民间,传说红色与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有红色的桐油的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了。

大千世界

形形色色的创意伞

现在,伞作为生活必需品,不但作遮阳避雨之用,而且也是时髦的装饰品。科技进步使伞的设计和制作更精巧,品种更繁多,款式更新颖。

夜光伞 伞顶内装上灯泡、电池和连接电路,在伞的其他部分采用反光材料制作、粘贴或涂覆,使夜光伞在夜间使用时能熠熠发光,以避免各种车辆对持伞人发生碰撞,还可辨明夜路。

香味伞 打开时,一股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

情侣伞 有一个伞柄、两个伞面,恋人或夫妇两人合撑,别有一番情趣。 音乐伞 撑开时,电路就会自动接通悦耳动听的音乐伴你而行。

催泪伞 在遭遇歹徒时,伞主人只要按动伞柄上的开关,伞顶立即喷出催泪瓦斯,使歹徒无法睁眼,只得束手就擒或逃之夭夭。

煮饭伞 这种伞的柄是很轻巧的镀铬条,除雨天使用外,它还是新型的太阳灶,只要在阳光下把伞打开,把柄对太阳,伞的聚焦点便能产生500℃的高温,可烧水、烧饭菜等。

子母伞 打开这种伞时,在伞的外沿会出现一个小伞,使用此伞带小孩走路的母亲就不会被雨淋。

可背伞 用宽带系在腰上,伞杆固定在身后的宽带上,自动撑伞遮雨,双手照常工作。

拐杖伞 将伞藏于拐杖中,平时做拐杖用,下雨时将伞从拐杖中抽出挡雨,老人们很乐于使用。

(第二段文)

降落伞 航空时代的必需品

伞,除了遮阳防雨的功能之外,延伸出的最大一种功能,就是利用伞的特殊形状形成的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降落,直至安全落地,这就是降落伞。而滑翔伞等等,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帝王舜青年时代的逃生历险记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使舜上涂廩,瞽叟从下纵火焚廩.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说的是公元前2250年左右,帝王虞舜的父亲瞽叟偏爱后妻生的儿子,而想害死舜。一次,瞽叟让舜上仓廩工作后,便在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但舜却利用两个斗笠从仓廩上跳下,从而幸免于难。这是人类最早应用降落伞原理进行减速下降安全逃生的文字记载。

另一例记载是,相传在公元1306年前后,在元朝的一位皇帝登基大典上,宫廷里表演了这样一个节目:杂技艺人用纸质大伞,从很高的墙上一跃而下,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艺人飘飘然下落,安全无恙落地.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跳伞”实验了。

()达·芬奇的设想和卢诺尔曼的实践

1495年,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曾画了一个形似金字塔的降落伞装置,并就该装置做了说明:“一个物体的阻力等于空气遇到的阻力。”但达·芬奇生前并没有公开他的构思,更没有去实际制作。

在叶根弟撰写的《降落伞》一文中写到,真正设计降落伞并付诸应用的人.是法国人卢诺尔曼。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他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像小鸟那样,张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或者要求降低一些,也要像麻雀那样从家附近的塔上飞落到地面。

在卢诺尔曼成长的过程中,那个想“飞”的梦想始终萦绕在心中.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卢诺尔曼终于在1783年设计出了一种降落伞。为了安全起见,聪明的卢诺尔曼先是做了一个模拟试验,把一块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系在降落伞的绳子一端,然后把石头和降落伞一起从高塔上推出去。结果,降落伞张开了,石头缓缓地掉在了地上。

有了模拟实验,卢诺尔曼就有了信心。他站在塔顶,双手紧紧抓住降洛伞的绳子下端,然后勇敢地跳离塔顶——他真的像鸟儿一样,悠悠地在空中飞翔着,最后轻轻地安全降落到地上。从此以后,“降落伞”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知晓。

()和航空时代一起成熟成长

还是在法国,1797年10月的巴黎上空,一个名字叫加内林的人首次从飞行

器上跳伞。所谓的飞行器就是氢气球,加内林先是乘氢气球上升到约1000米的高空,然后紧拉着伞绳跳离气球。由于伞面上没有孔,加内林的降落伞随气流晃动得非常厉害,虽然加内林最后安全着落了,但却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但不管怎样,这一次跳伞,开创了人类真正从飞行器上从天而降的壮举。

随着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在19xx年试飞成功,降落伞的研制和应用速度明显加快。19xx年3月,美国的贝里上尉第一次使用有固定开伞索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伞。同年秋天,美国人R·劳第一次使用自由开伞索从飞机上跳伞。这种具有开伞索的降落伞是现代降落伞的原型。

()“一战”后成为飞行员标准装备

20世纪初期,带有背带系统和伞包、用固定开伞拉绳开伞的降落伞基本技术已经可以付诸实用。但由于传统的观念,很多飞行员担心降落伞从高速飞行的飞机中释放后,可能在阵风中破裂,或者被飞机的尾冀勾挂,加上种种宜扬降落伞危险的传闻在飞行员中广为流传,降落伞的推广使用困难重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空战已经异常激烈,飞机的损失相当惨重,却没有一名协约国的飞行员曾经装备并使用过降落伞。

19xx年,一名法国飞行员把一架德国Fokker式飞机打得满是窟窿,迫使德国飞行员跳离飞机。当Fokker式飞机在火焰中坠落时,法国飞行员惊异地发现,德国人缓慢地穿过云层,他的身后扬起了一条白色的带子,随后绽开成一朵圆圆的伞花,舒缓地在空中飘荡。他身中数弹,终究活了下来,成为第一个用降落伞从飞机上应急逃生的人。

自此以后,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降落伞的科学研究。降落伞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广大的飞行员和指挥官所认识。美国空军开始坚持飞行员必须备带降落伞飞行。从此,降落伞陆续开始为各国所接受,成为飞行员必不可少的一种个人装备。

延伸阅读

登山家玩出了滑翔伞

19xx年,居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沙木尼小镇的法国登山家贝登,利用一顶方形降落伞从阿尔卑斯山上成功地飞降到山下。许多登山家们纷纷效仿,并对降落伞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降落伞与滑翔翼的特点相结合,制造出了利用山坡地形起飞,能够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滑翔伞。

滑翔伞与传统的降落伞不同,它是一种飞行器。19xx年法国登山家菲隆从阿尔卑斯山的勃朗峰上使用滑翔伞成功飞下,使滑翔伞名声大噪。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滑翔伞迅速在欧美和日本等国风行起来。如今,在世界各地,滑翔伞爱好者达数十万之多。

由于滑翔伞在山坡上即能起飞,可完成盘旋、滑翔、爬升、越野、滞空等飞行动作,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并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搬运的特点,它的全部装备只有20至30公斤左右,装进一个伞包里背在肩上就能“云游四方”,所以颇受航空运动爱好者的喜爱。

 

第二篇:伞该送给谁

能不能去看看一千年以后的世界?能不能和拇指姑娘挤在荷叶上一起数星星?能不能隐身或变形?Yes!Yes!Yes!展开想象力,没有什么不可以!

早上,青蛙、乌龟、小鸭、大公鸡四个小伙伴开心地在草地上玩游戏。突然乌云滚滚,紧接着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不好了,下雨了!”四个小伙伴都慌了,它们没有带伞。“唉,”大公鸡抱怨道,“天气预报又不准!”

正准备出门的猫妈妈见了,于是就给它们送去了伞。可是,猫妈妈又发愁了,它们有四个人,伞却只有一把,怎么办呢?只好挤一挤了。

青蛙一蹦三尺高地说:“呱呱,我不怕水,还很喜欢游泳呢。”乌龟不慌不忙地说:“我的头可以缩进壳里,这壳就够我挡雨的了。”小鸭子拍拍翅膀抖抖尾巴说:“嘎嘎,我的羽毛有油脂,轻轻一抖,雨水就掉下来了。”

三个小伙伴一起说:“大公鸡,还是你最需要伞!”大公鸡接过伞,大家一起谢谢猫妈妈。猫妈妈说:“你们那么小,就能为别人着想,都是好孩子!”

四个小伙伴开心地笑了,大公鸡高兴地说:“啊,下雨了真好,我们一起来玩水吧!” 发稿/庄眉舒

老师夸夸:作者写出了小动物们各自的动作特点,如“一蹦三尺高”“不慌不忙”“拍拍翅膀”“抖抖尾巴”等,活灵活现。另外小作者对小动物的神态、语言也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十分有趣。(指导老师:马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