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宣传册

关爱生命 关注脑血管病康复

1 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诊疗优势及特色........... 2

2 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诊疗范围及特色........... 3

3 了解脑血管病............................... 5

4 经常眩晕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 6

5 为什么清晨易发生脑梗塞..................... 7

6 预防脑血栓从日常生活做起................... 9

7 叩齿预防脑血栓............................ 11

8 中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12

9 中风患者吃什么水果好...................... 14

10 中风患者的心理辅导....................... 15

11 中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16

1

1 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诊疗优势及特色 康复医学现已和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而成为现代医学中的四大分支之一它主要服务对象是脑卒中外伤或各种疾病遗留下来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平衡丧失感觉丧失精确动作丧失语言丧失等它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自理达到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科室的服务宗旨是以优质的技术、最佳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本科室引进先进设备和国际先进的治疗模式,针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脊髓损伤、颅脑外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等,开展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同时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发挥自己在针灸、中药方面的优势,将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在肢体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

2 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诊疗范围及特色

【诊治的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病、脑瘫等的综合康复治疗。 内脏疾病现代康复: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衰、糖尿病、肥胖症等

其它:慢性疼痛康复、亚健康状态、抑郁症的咨询和治疗。

【主要特色医疗项目】

1. 脑血管疾病(中风)的康复治疗:针对中风病的各个时期采用药物、针灸、理疗、康复综合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康复包括中频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疗法等

2.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采用针刺、理疗,并根据病情的特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穴位注射法、针灸结合康复训练、中药外敷,中频电刺激等

3.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应用康复训练及理疗 3

仪器对急性的肌肉、韧带的扭伤、挫伤、拉伤和慢性劳损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组织修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包括蜡疗、康复训练、针灸、药浴等

4.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包括项针、吞咽功能训练、局部低频电刺激等

4

3 了解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75%以上的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低下,生活质量下降,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不了解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期及康复后的处理,所以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中风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类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肥胖、情绪等。应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包括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防治血脂异常,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适度的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等等。

5

4 经常眩晕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

如果经常眩晕,这很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应去医院尽早诊治。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心脑疾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此外,剧烈头痛;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血压突然持续升高或降低;呛咳;吞咽困难;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

6

5 为什么清晨易发生脑梗塞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却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偏瘫,或伴有不会说话等症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梗塞。

那么,为什么清晨容易发生脑梗塞呢?目前认为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 人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塞的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 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滤过,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缩,粘度更大,因此易发生脑梗塞。

(3)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的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 7

不畅,与发生脑梗塞有一定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人,在睡眠前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对预防脑梗塞有一定好处。另外,夜间睡眠姿势也应注意,防止因固定侧卧而引起颈内动脉受压。

8

6 预防脑血栓从日常生活做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热量过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会发生改变;饮酒过多,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可受到损害,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诱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不宜过多食用高糖食物,防止血液粘稠度加重;饮食不宜过咸,食盐过多容易导致血液凝滞;吸烟、饮水过少、不吃早餐等生活习惯都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而诱发血栓形成。平时饮食结构搭配要合理,荤素互食,晚上活动少,血流速度变慢,晚餐更不宜食厚味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及水果。

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如晨起空腹饮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平时还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生理需要。

适当选用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 9

仁、山楂、香瓜、草莓、柠檬、葡萄、菠萝、鲑鱼、鲭鱼、沙丁鱼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硬化有极重要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以防止血凝过高,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

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过于紧张、激动、大怒,都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因此,中老年人日常应心情开朗、乐观,以使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10

7 叩齿预防脑血栓

方法是: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每次做数十次紧紧松松地咬牙切齿。这样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改善脑血管血流循环,提高脑组织血氧含量,既能消除因血液障碍造成的眩晕,还有助防止中风发生。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齿的坚固与肾有关,所以,常叩齿还有助于肾气充盛,对预防腰痛和耳聋目肿等也有一定作用。

11

8 中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减少动物脂肪,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用量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可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多饮用含糖制品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

(5)脑血栓的病人有的合并高血压病,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 12

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方法。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8)脑血栓食物选择。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平时宜吃清淡、细软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13

9 中风患者吃什么水果好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西瓜: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柑橘: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

枣: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

苹果:每天食300g,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下降,改善动脉硬化。

14

10 中风患者的心理辅导

病人得病后都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家属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心理鼓励,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多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情,偏瘫不严重的病人要让他自己拿东西,让肢体多活动。不要什么都帮助他做,更不要娇惯病人,不要让病人觉得大家伺候他是应该的。这种不良心态如果长期存在,将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负担。

家属应该学会理解病人,想办法跟他沟通,语言障碍的患者,表达十分困难,但是听力很正常,这就要靠家属仔细耐心地揣摩出他的意思。有的病人能说话,但是往往很难让别人听明白他的意思,家人可以制作小卡片交流板,把日常用的吃饭、穿衣、大小便等动作用图片等表现出来,让他有机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病人在开始得病时都会有心理障碍,情绪表现焦虑、急躁,心理波动大,家人要理解,可配合医生用一些药物,想办法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这些对他们身体的恢复都有很大好处。

15

11 中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脑血栓使局部脑组织受到损伤,使其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但人的大脑有高度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即大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其他部位代替受损伤的脑组织行使其原有功能。而这种重组和可塑能力与康复训练有密切关系,康复训练越早、越充分,受损大脑功能恢复的越明显。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枝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并且早期康复可以减少肺炎、压疮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积极开展急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无论是对降低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还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16

康复需要我们的技术

更需要您的配合 17

 

第二篇:宣传册2

综述 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系列反应,一是气象条件会诱发或者使病状恶化,再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因特定的气候环境会使某种疾病多发,如伤寒、感冒、消化系统感染等。

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大的方面有:中暑、感冒、冻伤、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干冷的气候,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方面有:冻伤、呼吸道疾病、人体舒适度、空气污染等。

干冷天气导致气候干燥,空气中各种细菌增多,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从各季节情况来看,冬季发病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发病最少。呼吸道感染是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10摄氏度的日数多,相对湿度小时,发病较多;春天气压较高时,发病增加。气温、气压、湿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日平均温度-5—-10摄氏度时,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因此,寒冷是诱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冷能降低呼吸道的生理机能。资料表明,70%的发病与天气过程有关,其中以中弱、中度天气过程引起发病最多,天气特征是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5—8摄氏度,有小到中量的降水,并有5级左右的风,这种天气使患者猛增。呼吸道感染高发日多集中于冬季和初春,高发日为总发病日的46%。

以支气管哮喘为例,该病的发病高峰是过敏原与气象要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而某些哮喘患者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调节功能较差,则气象因素可能是促使发病的内因。从资料上看,71%的哮喘发病与天气过程有关。中弱、中度天气过程引起发病最多。在夏季90%的发病是由天气过程引起的。当冷空气入侵,气温突然下降并有降水时,哮喘发作明显增加。

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后,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哮喘病、气管炎、溃疡病类风湿病、脑血管异常的患者病征都容易有异常变化。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1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使用空调的影响和注意事项:

长时间未使用的空调,内部往往积攒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当使用时,病菌、病毒等就被空调吹送出来,危害人体。因此使用前需消毒处理。

空调可能引发过敏性疾病,空调还会引发空调肺炎。

冬季使用空调会降低室内湿度,(外面冷空气湿度低),空气干燥也会引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当室外空气污染较重时,比如室外大雾等,使用空调反而会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如果是使用中央空调的写字楼,由于空气质量不佳,病原体很容易大量繁殖,时间一长,细菌病毒和各种刺激性气体很容易使人患上咽喉炎等疾病。因此使用中央空调取暖,要及时开窗通风。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人生活在大气中,无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感觉系统等来实现的。人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可接受不同的气象要素刺激,皮肤和粘膜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降水、风、大气酸度、太阳辐射、雾等刺激;呼吸系统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风、气压、气溶胶、大气电及大气中一切化学物质的刺激;感觉器官、包括眼、鼻、耳可接受光线(如可见光)、气压、雾、大气电、气味等刺激。

不同的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不同的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生理功能变化。气温作用于皮肤,可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调温效应反应,使人体血管收缩或舒张来保持体温的恒定,气温还可以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太阳光作用于眼睛可影响人的脑垂体,调节抗利尿素、控制人的排尿量;气温与湿度相结合作用于呼吸系统,可使人的呼吸道粘膜干燥,减少弹性,排泄异物功能减退;气温与湿度还可以影响细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的生长,湿度大时,革兰阴性细菌易于繁殖,湿度小时,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病毒易于繁殖;风作用于人皮肤,对人体体温

2

起着调节作用、决定着人体的对流散热,并影响人体出汗的散热率;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风总是产生散热效果,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对人体起到加热和散热两个相对的作用。大气污染加重,使正离子增加,作用于呼吸道,使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引起喉干燥和头痛;大气酸度增加,可使人的气管粘膜细胞皱缩,出现气管炎症等。总之,天气变化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温高湿天气与人体健康 进入七月份以来,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此时,人们普遍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人,可以发现,我省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6月中下旬,如今年石家庄市的最高温度就出现在6月下旬,6月下旬温度达到38°C至39°C。

可为什么人们感到7月份要比6月份热得多呢?

原来,人体对热感的反应不但与温度有关,还与湿度有关系。

所谓“湿度”,指的是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越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在干燥有风的天气下洗了衣服后干得很快,而在潮湿或雨天衣服干得很慢。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尤其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相对湿度越大人体越感到不舒服。当气温高于28°C,相对湿度大于80%时,因体内的汗液不能迅速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服。若连续几天闷热天气时,甚至会出现憋闷烦躁、头晕乏力等症状。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夏季室温为25°C,相对湿度在40%—50%比较舒适。

人对高温的耐力究竟有多大?据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C的高温中呆上两个小时,在70°C的高温中能呆上15分钟,在100°

3

C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但如果在45°C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由此可见,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和湿度达到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便会造成死亡事故。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特别要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和湿度预报,以便做好防高温工作。工作环境和居室,可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1、喝

夏天人们特别容易口渴,需要随时喝水,应该如何喝水才是科学的呢? ①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②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③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④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2、吃

盛夏人们的吃喝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您可以吃这些东西来达到解暑的效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

4

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黄瓜:《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茄子:《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从营养学观点来看,任何含糖饮料都不如白开水的价值大,因为纯净的白开水进入人体后能很快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调节体温、清洁人体内环境。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茶水:有经验的保健医生常指导人们用喝茶的方式补钾。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如果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缺钾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无力。茶叶含钾较多,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应该是夏季首选饮品。

陈醋:夏季人们饮水较多,胃酸相应减少,使食欲减退。适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如果在烹调时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浓,从而增加食欲。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醋还能提高胃肠道的杀菌作用。另外,如在烹饪时加入几滴醋,就会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

苦瓜:有人把西瓜当成夏日解暑的珍宝,其实从理论上说最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类食品却是苦瓜。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因此,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后消暑怡神。

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和《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和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冬瓜粥: 将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少许熟火腿切成碎米状。取锅上火,放入麻油烧热,下葱末炝锅,加入冬瓜、火腿末、清

5

水、粳米,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成粥,以盐调味后食用。

功效:清热、养胃、利尿。适用于治疗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等。

丝瓜粥:将嫩丝瓜250克洗净削皮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待用。取锅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时,加入丝瓜、精盐,再续煮至粥即成。 功效:除热利肠、凉血解毒。适用于身热烦渴、痔疮便血等。

西瓜皮粥:将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残留瓜瓤,冲洗干净,切成细丁,用盐稍腌。取锅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净的粳米100克,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以盐调味后进食。

功效:消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适用于暑热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

3、凉

一防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救治了,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

防范措施: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二要防湿邪:“湿”也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

防范措施:中医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我国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处。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养生家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三要防“贪凉”:防暑、防湿是夏天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过度贪凉则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防范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4、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心情

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

6

益明显。

据测算,在如今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还有专家解释说,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还与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这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因此,在酷暑难耐耐的盛夏之时,专家提醒人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是做好夏季养生重要一环。

高温引发常见疾病及其处理 中暑

市民在中午尽量不要在烈日下工作,如果是特殊行业必须在高温下工作,一定要保持通风。

市民中午出门时,可以打把伞,避免太阳直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天热汗多,市民一定要多饮水。一旦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甚至晕厥等中暑症状时,市民一定要迅速让病人离开高温环境,进行物理降温,补充含有盐分的水,如果病情严重要赶紧送医院。

空调病

专家提醒市民,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5℃—6℃。市民不要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屋后直接跑到空调下面直吹,也不要整天在空调房里。市民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主要措施: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 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热中风

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 。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预防: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 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都可以预防热中风。 心脏类疾病

7

心脏类疾病在发病前都有一定的预警,心源性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是有一些预兆的。时时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对应对气候的变化具有中大的意义。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硬化或血管痉挛病变,致使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闷热的天气,使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加重,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坏死,严重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主要表现为胸前区的绞痛、闷痛等。

风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脏炎后遗留下来的心脏瓣膜病变,最常见的为二尖瓣、主动脉瓣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反复发作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咽喉炎是诱发本病的最常见原因。夏季空调使用普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是风心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少尿等症状。

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担加重,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盛夏气候闷热,呼吸不畅,是导致肺心病发作的主要的原因。另外,空调环境导致的肺部感染,也会加重肺心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气促,右心衰竭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

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后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夏季血压波动较显著,易引起病情反复。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到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其他气候变化引起疾病及其防御措施

前列腺疾病: 春季天气无常,温差大,前列腺也像春季最易出现的发烧感冒一样开始泛滥起来。南昌现代生殖医院男科专家解析:因为在这样的季节里,前列腺也最易“感冒”。当然,这里所谓的前列腺感冒是对春季前列腺炎高发、复发患者的形象比喻,因为它也跟“倒春寒”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这段时间由于“倒春寒”、天气忽冷忽热,加上春季细菌、真菌、霉菌、滴虫、寄生虫等病原体开始滋长繁殖,此外由于受凉感冒、久坐憋尿、贪食心辛辣食物等而导致前列腺炎像春季高发的感冒发烧一样最易侵扰人们,形成高发势头。

预防:倒春寒,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同样讲究“春捂”。注意保暖,这样就能避免全身性的交感神经兴奋;穿厚的裤子,避免会阴区受凉。

8

另外,戒烟酒、忌辛辣食品、避免久坐、多喝水多排尿、避免憋尿、注意锻炼身体。

呼吸道类疾病: 春季呼吸道病常常出没,这与天气的变化有关,早晚温差大,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此时肺气肿、老慢支、气喘就接踵而来了。而春暖花一开,就有花粉传播,这时,有哮喘的病人就受不了了。另外春天细菌轻易繁殖,若果卫生没弄好,就会有螨虫、霉菌的出现,加重哮喘病人的发病几率,而霉菌也会引发肺炎;还有气管炎、气喘、慢阻肺、流感、霉菌感染、春季过敏性鼻炎等。

预防:要防备春季呼吸道病,就应该增强自己抵挡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搞好自己的室内卫生,防止发霉的地毯家具中的螨虫,多通风透气。多喝水,让呼吸道不干燥,衣服增减要有数,有基础病的年老体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以免互相感染。

春季抑郁: 春天气温、气压、温度多变的特点,使人的情绪活跃并随之变化。易出现沮丧、抑郁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据统计,每年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期,故民间有“春天到,痴子闹”之说。

预防:①晒太阳:遇到阳光明媚天气时,拿本小说在自己阳台上晒太阳,让充足的阳光普照在身体上。

②自娱自乐:调动生活情趣,或唱歌跳舞,或远足旅行,只要相宜春季的活动都应该参加,可以令生活充实有生气。

③阴雨天气应增加糖类摄入:提高血糖水平能增加活力,减轻抑郁;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

④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高兴神经系统,消除疲惫,防止情绪低沉。

关节炎: 与气温变化有关的旧病,如关节炎等,在季节变化无常的时节自然会复发。

预防:①脚步保暖: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假如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②携带药物:为了避免旧病的忽然发作,要把日常服用药物备好。

③食补:适当地食一些进补食品增强身体抵挡力,如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可祛风通络、化湿止痛。

春天机体代谢旺盛,胃纳增强,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加,加之春天情绪不稳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因而轻易引起胃溃疡等病复发。此外,春天还是鼻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甲肝的高发季节,均应重视防备和治疗。

秋季上述疾病也是高发期,应注意防护。

感冒: 秋冬天是伤风感冒的好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办公室之间迅速传播。因此,要保持良好通风;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体质较差的则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平时易感冒者可服用一些益气固本中药制剂如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扶正胶囊等。

9

支气管哮喘发作: 秋冬季空气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哮喘,且昼夜温差大,骤冷空气吸入极易刺激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哮喘病史者应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尽量避免冷空气刺激。易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更应遵从呼吸科医生的意见,积极应用一些糖皮质激素吸入制剂和扶正中药来预防哮喘发作,而等发作后再去治疗的想法是错误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为秋冬季最常见的疾病,应注意保暖防寒,早晨户外锻炼不宜过早,一般应在太阳出来以后。日间应常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营养,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可配服一些益气补肺类中药来预防发病,冬至后用中药膏方调补。

胃病: 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因此,应防腹部受凉,注意饮食调养,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要戒烟禁酒。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此外,还应注意避免过多药物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变冷,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可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脑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平时应对自己的“生命数据”(如血压、脉搏等)有较好的了解,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