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州区第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银州区第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双高水平”汇报材料

一、自然情况

银州区第六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首山脚下,是一所较有特色的学校,学校占地13108平方米,建筑面积5517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6平方米。现我校有12个教学班,学生423人。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各大室。其中有图书13113册,生均图书31册,教学资源库达标。在提高普九的基础上,(08-09)学年度(09-10)学年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为0。

我校有专任教师47人,获省级计算机合格证书为10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有42人,其中含有13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占专任教师的93%,学校实行教职工聘用制度,生师比为9:1。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57%的教师拥有研究专题。

二、学校特色

(一)、校园特色:精心打造绿色校园,特色校园、温馨校园。 绿色校园是我们刻意打造的,绿色是校园的主色调,校园四周所有色彩都是绿色。围墙、大画面、大标语,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特色校园是我们着力追寻的,所有特色就是在绿色校园的基础上彰显办学特色。

武术进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融入我校 1

的办学特色,让武术特色凸显,如:励志标语,请牢记“少年强则国强”、喷绘大画面、孩子们在“励志、强身、报国”的口号下习武,西墙壁上的办学特色简介,一幅幅飒爽英姿的武术少年拳图解,都在弘扬武术办学特色。温馨校园是我们祈盼向往的。在学校营造家的氛围,楼内处处感温馨,白沙帘、楼梯上的蝴蝶兰花枝招展,花团锦簇的校园给人以家的感觉 ,整个校园已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的课堂。

(二)教师特色

我校的教师师德高尚,是一支拥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力争上游的队伍。学校待遇不高、学生家庭都是弱势群体、所以说老师们挨累多、实惠少,但我们的教师从不计较、不抱怨、仍旧起早贪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付出。学校除雪、抗洪及校园建设、体育“2+1”展示等教师都主动、自觉地参与,为学校的发展真心付出、出力出汗。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万能的环境下,教师们能耐住清贫、乐于奉献、朴朴实实的固守职业道德,实属不易,值得敬佩。

(三)学生特色

我校学生特色是文明守纪,勤奋向上,吃苦耐劳、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坚持持久,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地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上下楼梯右侧通行,主动成列,不大声 2

喧哗。而且纯朴的孩子们还能吃苦,今春体育“2+1”展示我校2年级以上孩子参演,只有8岁的孩子就能刻苦训练不叫苦,不喊累。小手让蜡木杆打出了血泡也咬牙坚持训练,令我十分感动。

(四)科研特色

我校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20xx年3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微格研练”活动,人人勇于探索,奋勇争先。通过二年来对微格教学法探索实践,证明用微格教学法训练在职教师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能迅速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一种职业幸福感 。铁岭电视台《铁岭新闻》《铁岭日报》《铁岭晚报》对我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进行了专访报道。并发了特稿,在社会上产生反响。学生家长、社会普遍满意,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五)校本特色

武术走进课堂“以武育德,以武励志”文武结合,已成为六小一亮点。我校大课间双剑《武林风》尽展特色风采并在20xx年铁岭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0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获得金奖,20xx年以双高普九为契机,全国体育与艺术“2+1”项目观摩展示活动在银州区召开,做为武术特色学校,我校的《少年武林风》在大会上展示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家教育部艺体司司长当场对我校的武术特色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我校的“武 3

术进课堂”活动做为成功案例向全国推广。武术特色办学已成为六小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特色兴校我们成功了,今年我校招生人数突破90人,呈现增长势头。

三、我校不存在一票否决问题

扣分及原因说明

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高水平”自查得分自评分:219.5分。得分率98.43%

扣分:3.5分

原因:

我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还不够完善。

我校与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建立,还有待加强与完善。

四、今后工作展望

“双高水平“普九工作的不断深入,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办学条件也激励我们抓紧抓实抓细,抓持久教育教学工作,我将不辱使命,奋力前行。

圣园育桃李,沃土润芳菲,一所备受关注充满希望的学校正在崛起。今后,六小人将立足今朝,坚持特色办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银州区第六小学

4

 

第二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陶雪鹤

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至今,经过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形成一些改革共识,为使这些成果和共识尽快地体现在教学中,尽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20xx年初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同时要求教材也作相应的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目前已修订到第三册。同前面几册的修订思想相同,一方面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尽量体现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

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三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厘米和米的

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角和直角。

这些内容的编排继承了原义务教育教材中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

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一、教学内容上的调整

(一)将表内除法中“有余数除法”移到了第四册。

(二)删去了除法初步认识中“两种分法的对比”。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除法的初步认识中,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因此,第三册教材去掉了“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的标题,并删

去了“两种分法的对比”。

(三)调整了应用题的一些教学内容。

1.后移“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为了降低应用题教学的难度,本册教材调整了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内容,把求比一

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移出本册。

2.分散“提问题、填条件”的内容。

“提问题、填条件”对于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都有很好的作用。原义务教育教材这部分内容,是不作为教学要求的,但由于集中起来教学容易引起误会。因此,本册教材不再把“提问题、填条件” 集中起来作为新授课处理,而是将它们分散在一

些练习之中,作为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并且题量也有所减少。

(四)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教材相似,一方面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

后面,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

数学。

本册教材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玩一玩、做一做”。这两个实践活动,都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富有童趣又便于操作的活动。如量身高、手拉手分组、拼摆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1.我长高了

这个活动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设计的,是测量长度的活动,同时还渗透了一些统计

初步知识。

测量长度的活动,是一种便于操作而又身心愉悦的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让学生互相测量身体某一部位的长度,如测量身高、两只手臂伸开的长度,一步的长度等等。这类活动是对自己身体的测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感性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另一类是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如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窗户的宽度等。通过这类活动学生既可以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如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一般身高,还可以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已生活的联系。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用统计表记录学生身高的方式来渗透的。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只让教师整理,学生看看就可以了。为了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作用,教材通过两个同学的说话“看看王力有多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让

学生初步感受统计表的作用。

2.玩一玩 做一做

这类活动是结合“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的。共两组,第一组是学生根据要求按人数和组数做分小组的活动,第二组是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

何图形的活动。

(1)分小组活动。

分小组是学生日常学习和游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形式。按照不同的要求分小组,实际上就是对除法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既可以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还可以初步

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除法的含义,分小组活动设计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给定的组数分组,看每小组有多少人。另一种是按每组的人数分组。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按人数分还是按小组的数目分,只要是“平均分”,就都可以运用已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从而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除法的含义,并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根据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安排了三种形式。①拼摆学习过的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角。对于这些图形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表象,学生在用小棒拼出这些图形时,实际上是对这些表象的具体化。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已学的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②组合基本图形。这种形式是让学生在拼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将基本图形适当的组合。学生在进行组合时,可以摆出许多有趣的图形,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感受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变化。③任意拼摆。这部分活动,实际上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学生可以用纸条或小棒拼摆出自己喜欢的或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的形状。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更好

的发挥,从而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从本册和前面几册可以看出,各实践活动都比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创设的情景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简便易行。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且活动中都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合作、交流都得到发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增加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量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收集有用的数据,怎样整理、分析信息,得出有用的结论,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数学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这种能力,加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这次修订,从第一册起就开始渗透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本册也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统计初步知识做了许多渗透,如在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中渗透了统计的意义。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运用统计知识或渗透统计知识的应用题。如六年制第××页第×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社会等多种渠道收集有数学教学价

值的数据,作为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例证。

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级只是渗透,还不是正式教学,不作为教学要求。

二、编排上的调整

1.调整了“乘法初步认识”的编排。

对于乘法算式的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在《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

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教材做了相应的修改,总的思路是:仍然强调乘法的含义,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但在写乘法算式时,不强调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位置。如求3个4的和,加法算式是4+4+4,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

在具体编排时,仍然注意加强学生的操作,通过直观从相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的含义。如例1教学乘法的含义,安排了三组操作活动:摆((2行,每行3朵)、摆□(3行,每行4个)、摆○(4行,每行5个)。每组横着看是几个几,竖着看也是几个几。如第一组,横着看是2个3,竖着看是3个2,根据加法计算的结果,它们的得数相同,因此用乘法计算既可以写成2×3,也可以写成3×2。这样,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无论是从哪个方向看或无论摆什么实物,只要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都可以用乘法算,乘法算式有两种写法,无论写成哪一

种都可以。在此基础上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概念在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很少出现,比较难以建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法以前一直是按区分被乘数、乘数进行教学的,现在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对于乘法算式的

写法,学生采用哪种写法都可以。

2.改变了 “直线和线段”的编排。

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比较低,对它们的特征不容易理解,尤其是直线“直”和“无限长”的特征,不易在生活中找到实例也不易直观演示,所以低年级先不认识直线,到高年级再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不再从直线与线段的关系来认识,而是直接给出三条画好的线段(摆放位置不同),直接说

明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线段的其它内容的编排基本没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