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部精细化管理

设备部标准化管理

一、设备日常管理方面:

(1)制度与机构的建立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起重设备管理条例》、《四大件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了设备管理人员、对架子队设备操作人员检查考核细则及设备使用人员的职责,维修保养的内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等详尽而有效的管理办法。项目部根据大西公司关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规范施工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根据现场的施工区段和作业内容的不同,根据设备的使用功能对设备建立了责任制。

(2)设备在日常管理中责任到人,责权利统一,在日常的保养过程中,实行每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保养,由项目部人员监督及督促作业队对设备进行保养,并且每个月由项目部领导带队对项目部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大检查,不定期设备部对设备进行巡检,已达到对设备的有效控制。严禁设备无人空运转及带病运转。

(3)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a)重视保养,减少维修。按照制定的设备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二保,做到了及时发现并彻底排除故障隐患,二保完成率达100%。(b) 对重点设备维修做到抢修及时。对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快速作出反应,认真分析故障,迅速排除故障,不出现拖修的现象;对设备出现重大故障,与项目部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安排设备维修,并现场进行监督,确保维修质量,顺利完成了各项抢修、维修工作。

(4)做好设备改造、大修工作。20xx年5月份架桥机完成首架方向后,及时对架桥机进行改造,完成了29.5m非标梁的顺利架设。20xx年7月根据发动机实际工况,完成了900t运梁车两台柴油机的大修工作。

(5)做好设备换季保养工作。

(6)配件管理。对重点设备配件进行清理和统计,制定了设备配件最低库存量,并与物资部沟通协调,随时保证配件的库存,保证了今年生产维修及时性。

二、设备新购安装及租赁

1、设备购置及现场安装。根据公司设备合同规定,严格按照设备采购流程,做到了市场调查,厂家沟通,招标、投标,安装及验收使用等程序。

2、设备租赁。(a)摸清当地设备租赁市场行情,多找低价备用设备资源,如汽车

吊、挖机、混凝土破碎机、货车、汽车泵、混凝土运输车等,确保在生产急需时租赁设备的及时到位,又同时保证在施工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最大减少开支。(b)根据现场生产需要,对租赁设备及时进行调整。

3、做好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三、节能减排 能源管理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使得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担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好以日常保养为主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完成公司繁重的生产任务创造更好的效益而努力奋斗。具体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定期召开能源管理工作会议,宣讲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使职工对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充分地提高。利用 “节能减排 能源管理”宣传周,大力宣传节能减排,能源管理的知识,增强员工的意识。

2、在办公、生产、生活等场所张贴宣传节能标语和节能指示标识,营造节约能源的氛围。

3、能源消耗考核管理。对车辆及工程机械采取有效的考核措施,分别下发了有关小汽车油耗限量通知及工程机械用油通知,以车辆的行驶里程、定额单耗对车辆进行油料消耗数量核定。工程机械根据设备的运转时间、耗油情况确定耗油率,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和控制。做好月度能源消耗统计。

4、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设备,杜绝返工或重复使用设备的现象。

5、节约用水:施工现场要合理用水,按时计量。施工现场用水设施的出口采用节水型阀门或水龙头控制,水管衔接处要拧紧、防止滴漏;冬天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管冻裂;办公生活用水时要随开随关。清洗机械设备要注意节约用水。生产用水时,要防止污染环境。

6、节约用电: 施工现场合理用电,按时计量。 施工现场的用电设施或设备要注意防护,确保用电安全,保证无故障运行。 施工现场的用电机具和设备根据施工需要随用随开,人离机停,禁止长时间空载运转。施工现场要合理设置照明灯具的数量和功率,根据需要开/关。 施工现场应尽量采用省电设备进行生产,淘汰耗能高的老旧设备和设施。生活办公用电做到人走灯关,下班后切断办公电源。

7、节约生产用油: 生产用油包括各种燃油、润滑油(脂)、液压油。项目部根据施工生产情况,按照设备能源消耗定额,选用省油的设备或设施。 项目部建立油品采购、领用记录。施工设备随用随开,禁止长时间空载运转;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记录油料添加和消耗情况。及时检查施工设备使用油品的质量,出现油品不合格时,查找原因,维修保养,并及时更换;施工设备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要及时处理;更换或添加油品时,先进行设备有关部件、管系的清洁,做好防护或过滤工作,同时换下的油品可根据情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废油料的处理必须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等的规定,严禁倾倒。

四、特种设备管理

1、已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同安质部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3、按照特种设备检验周期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的设备有锅炉、起重设备、安全阀、压力表。

4、认真填写设备检查保养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对在用特种设备设备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记录。

5、已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二篇:中小型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索

中小型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索

■文/李士福

目前中小型企业发展迅猛,但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设备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买了就用,坏了就修,修了就用"的传统管理水平。设备管理水平的普遍滞后性,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管理系统的粗糙简单,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重滞后所决定的,设备管理水平的落后只是冰山一角。管理者或领导者只知道要产量、保质量,却不投入人力、财力抓管理、上水平,想让马儿跑的快,又不给草吃。

尤其在制造加工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费用,而且危及到重大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认真搞好企业的设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大中型企业高管经验,从管理网络、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设备管理网络

(1)、设立专业的设备管理机构。

根据现阶段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现状,企业应设立自上而下、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层层负责的设备管理机构。即从全厂、车间到班组,都应设立设备管理组织,明确规定各管理层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别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开展工作,这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保证。

其中,全厂最高级别的设备管理机构,肩负着技术指导、故障分析、管理考核和制订检修计划等重要任务,因此是全厂设备管理的领导核心,应由分管生产的高级管理者领导,强化推动力;车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管理单元,统一组织协调本车间设备管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设备管理中间环节,应由中级干部领导真抓实干;而各个班组则是最基层的设备管理组织,对于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十分关键。如此,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并且具备强大推动力的设备管理机构。

(2)、形成覆盖全厂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

将所有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部门管理,并细分到指定人员专管。建立各工序《设备管理档案卡》,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明确操作工、电工、维修工责任人,并实行挂牌承包,由承包责任人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责任到人的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3)、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

设备管理就象汽车保养,既需要驾驶员谨慎驾驶,又需要修理工精心维护。设备运行正常与否,不仅与检修人员有关,而且与运行人员有关,因此,既要保证检修人员精心维护、认真维修,又要保证运行人员规范操作、专心监护,要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符合设备管理的客观要求,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明确规定双方设备管理职责,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无论是运行人员还是检修人员,都应承担其相应责任。

一般情况下,电工负责所有电机等电器设备的管理,机修工负责除电器设备以外的所有设备的二三级维护管理,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运行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4)、明确现场监督检查专职机构和人员。

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机构进行考核,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设备管理小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操作工、电工、维修工承包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生产部联合定期对设备管理小组进行稽查、考核,负责检查违章操作、不认真落实巡视制度、不按规定维护设备等不良现象,并按规定对责任人处罚教育。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

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由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日常巡视,规定巡视时间、路线、检查的设备和内容,一般采用听、看、闻、摸和测等检查办法,并按要求在工序操作记录上做好记录,保证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要强化监视。

为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落实,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考核制度,进行事后奖惩和事中控制,设备管理小组每天对每班进行现场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和设备运行缺陷,并对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扣分、处罚和教育。

各基层班长应经常组织电工、维修工等人员对本班设备的维护状况进行检查,结合交接班记录及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记录作重点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分,月末汇总报设备管理小组。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2、认真落实行之有效、严格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按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要求,设备管理小组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档案、设备台账;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及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建立员工日常技术培训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办法,不断的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

设备的维护保养,严格执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日常保养:由生产车间操作工负责设备清洁卫生、保持设备表面无积水、无油污。 一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保养,并填写设备维修/大修记录。保养内容包括: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对设备各部件的配合间隙进行适当调整;对失效的润滑油进行更换,填写设备设备定期润滑操作记录。

二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其保养内容包括:完成一级保养内容;根据设备的使用情 况及保养项目,进行大部分解体、检查、保养、更换修复磨损件等,保养后的设备重新确认能满足工艺要求。

制定并执行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根据每台设备的安全标准和技术特性制订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制度,详细规定设备维护检修的周期、内容和要求。建立规范的设备档案,如设备管理档案卡--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表,完整记载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部位及维护项目名称、预防性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方法及材料准备和计划技改内容等,作为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基础性技术资料。特别对于核心主体设备,要根据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科学安排预防性停产检查维护。

(2)、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联合巡视,设备管理机构坚持每班联合巡视,每班班长及操作工分别巡视。

日常性的巡视检查设备,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设备巡视检查制度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措施。巡视制度规定了巡视时间和路线,检查的设备和内容,一般采用听、看、闻、摸和测等检查办法,并按要求做好记录。通常设备巡视是由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承担的,可联合巡视也可分别巡视,通常保证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要强化监视。

(3)、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后认为,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对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极为关键,重在分析、总结,而不在于追究,追究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

笔者根据当时人员行动缓慢、决策迟钝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15(3×5)分钟嘉华决策法"的概念,即设备故障分析、判断及决策的快速反应、立即行动制度--"15(3×5)分钟

嘉华决策法":设备异常发现人须在5分钟内汇报设备使用者、值班维修或电工、维修组长及班长;班长须在5分钟内召集设备异常发现人、设备使用者、值班维修或电工、维修组长等人员,充分运用PDCA循环分析法、"五个为什么"分析工具、逐步排除法等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集思广益的分析异常或故障原因,拿出解决办法;班长须在5分钟内做出设备故障处理方案的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这不是表层意义上的5分钟,而是通过数据化的概念提升基层人员设备故障分析、判断及决策的快速反应、立即行动能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对于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事故,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由设备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广大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并于当日按程序传递《事故调查报告书》。如果设备事故较大,在企业内部可成立专门事故分析和处理小组迅速处理。设备管理小组对每月发生的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月度设备故障和事故总结报告》报企业管理部门及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将每年发生的设备故障和事故汇总成册,编辑《年度设备故障和事故总结汇编》总结教训,分析原因,作为职工的技术培训教材。

(4)、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制度。

设备维修维护费用的多少,除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外,更是设备故障率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对促进设备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是十分重要的。正常的设备维护材料费用是必要的,设备的故障检修和零件损坏费用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通常以正常的维护费用上浮一定比例为基数,或以上年度月平均维修维护费用为基数对各个车间、班组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把奖励和处罚的金额每月兑现到车间,车间按内部考核兑现到班组和个人,从而,激发各部门和各位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5)、设备维修计划、督导以及验证制度

确定设备小修、中修、大修的维修类别。小修:拆卸检查部分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零件,调整零件间隙和相应位置,更换或修复零件,修复达不到精度的部位;中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其中丧失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如部分解体、更换修复、磨损的机件必要时进行恢复;大修:所修设备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更换修复所有不合格的零件,全面清除设备存在的隐患,恢复性能指标和效率。

强化设备维修的计划性。设备管理小组依据设备日常维护、检查、定期保养等记录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设备修理报告,于每年12月25日、每月的25日编制下一年度及月度设备维修年度/月度计划。经生产部审核,报副总经理批准,由生产部安排检修时间并负责实施,相应执行人及时填写设备维修/大修记录,报设备主管备案。修理计划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规格、型号、使用单位、维修项目或内容、修理工时、费用预算、时间安排、执行人、督导人、验证人等。

建立符合闭环管理法则的设备维修体系。维修前准备,查阅设备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技术条件,调查了解设备工作使用情况和使用单位的修理要求;维修方案确定,根据维修改造项目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及维修前的准备情况,生产部、设备管理小组或督导人应在维修改造前集体确定方案;维修过程督导,生产部、设备管理小组或督导人应在维修改造过程,现场巡查督导,避免维修方案执行过程的随意变更;设备维修后验收,设备检修后,按以下程序要求组织有关使用单位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在《设备维修/大修记录》中填写验收记录,有关记录应由生产部存放管理。

小修:由车间班长、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手段为空运转和投料加工检验,验收后填写《设备维修/大修记录》,报设备管理小组;中修:中修完工后由设备管理小组及相关领导进行验收,验收手段为空运转试验和投料加工检验,修理质量应满足工艺要求,验收合格后在《设备维修/大修记录》中予以确认;大修:大修后的设备应达到工艺技术规定的标准,全面恢复原有的生产能力,由生产部组织设备管理小组、相关领导和使用部

门进行验收,验收手段为空运转试验和投料加工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例外管理制度

例外管理制度,包括突发设备故障处理、外协维修等设备例外管理。

突发设备故障处理,能自修的突发性设备故障处理及计划性的维修均按相关程序执行。 外协维修,一是质量保证期内的设备故障,若质量保证期内的设备发生无法复原性的较大故障,应立即停机,保护现场,做好相关记录,并通知制造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拆卸、分析、定性,做好记录和相关人员的核签,就善后维修达成书面协议;二是非质量保证期且需外协维修的设备故障,经分析确定不能自修的突发性、无法复原的较大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组织相关人员拆卸、分析,制定维修复原方案计划,必要时通知制造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拆卸、分析、定性,并就外协维修问题达成书面协议。

(7)、设备管理稽查制度。

设备管理稽查制度是一项现场监督检查设备管理制度是否落实的有效措施,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违章操作、不认真落实巡视制度、不按规定维护设备等不良现象,并按规定对责任人处罚教育。设备管理稽查人员需要24小时随时到设备现场进行检查,并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问题,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因此要由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担任,其工资可与每月查处罚款金额挂钩。

(8)、设备管理考评制度。

设备的管理制度除上面介绍的以外,还包括检修现场管理、检修质量管理、工器具管理和设备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等,但企业一般将设备故障次数、维修维护材料费、设备现场卫生状况和违章违纪人次等主要因素作为指标对各车间进行设备管理综合考核,每月按照得分高低对车间排序,并实施奖罚,年终将各部门的月考核得分汇总,得出年度设备管理考核分数,实施全年考评奖罚。

3、逐步培养设备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

(1)、培养以人为本的设备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也是设备管理的主体,是能否搞好设备管理最关键的要素,因此首先要让设备操作人懂得怎样操作,让维护人懂得怎样维护,需要建立员工日常技术培训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办法,不断的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执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认可制度,各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按岗位说明书录用、招聘,经过培训后上岗。主要生产设备操作者均须经过生产部统一安排的技能和技术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进行操作。对于特殊工种,须经劳动及相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格操作要求,设备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结构性能、润滑点及部位等情况,定期润滑,并填写设备定期润滑操作记录,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按设备技术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设备操作者要按"三好"、"四会"和"五纪律"的要求操作设备,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表。"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检修;"五纪律":即凭操作证操作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管好设备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重点设备及关键工序的设备,使用单位应推选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2)、树立设备人格化的管理思想。

设备管理不能笼统、粗放来抓,必须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从客观来讲,不能出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管理空缺,从主观来讲,不能出现思想上和态度上的管理松懈,须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将责任人的名字印在设备管理标志牌上,对设备实行挂牌承包,每台

设备都有人巡视、维护和检修,出了问题都有人承担责任,把设备与承包人看成统一整体,"荣辱共享,利害相连",设备考评的好坏直接决定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和工资收入,且应该将这一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企业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

(3)、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

在组织人员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损坏进行分析定性时,如果没有坚定的指导思想,常常会将原因归于不可抗拒因素、自然老化因素、非人为因素或不明因素,最终事故责任无法得到追究,员工和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久而久之使设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设备管理的失败。因此,一定要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多从管理上找漏洞,多从技术上找差距,多从工作上找失误,总之,多从人的因素上找原因,只有这样设备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

搞好设备管理不仅要从设备外部因素来抓,还要从设备的内在因素来抓,要不断地利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善设备的运行方式、工作状况和环境条件,减轻或避免对设备的损坏和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维护维修次数和工作量,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要重视对落后设备的淘汰,及时更换新设备,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提高运行可靠性。因此,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注重技术改造,为设备具有良好运行状态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

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步子迈得太大,要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处罚力度不要过大,要重奖轻罚、以奖为主,要让员工在心理上慢慢适应,思想上渐渐接受,行动上才能步步配合,否则,严格、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就难以建立。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企业的整体管理互相联系、互为促进的,因此设备管理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是互为融合的。另外,企业规模大小、员工构成、工艺流程和设备状况各不相同,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设备管理制度不可照抄照搬,应该寻求适合自身企业需要的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和创新。

【作者简介】李士福(1972-),男,肉制品、高低温大豆粕等行业大中型企业10年以上中高级管理岗位经验,具有生产管理、品质管理、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丰富实战经验。快速消费品境外上市公司实操团队常务副总经理、营销总经理、代总经理等资深职业背景。

理性、建设性思维。属于务实型创新精细化管理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