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九、说明文标题

一、【命题方式】一般有几种类似问法:①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② 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③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④ 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 生动的说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 ★ 【解题指导】 根据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考生在拟定文章标 题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A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标题概括的部分内容);B理解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C找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物件、核心事件等; D注意文章开头、结尾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E说明文注意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F标题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新颖;

二、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具体分析其作用。)套话: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

2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 3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

4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1 一篇文章的标题不一定能涵盖所有这四个作用,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切记不要盲目罗列,要?注意事项: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答题时,不要只简单地罗列四句作用,而应该联系具体的说明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否则只有空洞的套话,会导致严重失分。

三、实战演习《津津有味嚼“薄膜”》 【例题】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

【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可食用薄膜。 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缺失。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 其次,观察标题独特之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标题“津津有味嚼‘薄膜’”跟人们的生活常识明显不同,新颖别致,营造了一个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文章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点明了说明对象——食用薄膜,说明实用薄膜能吃无毒的特点,揭示了说明内容;表达效果上,薄膜可嚼可吃跟人们的认知常识不同,新鲜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同类考题举例】

☆ 《让脚告诉你》:①内容上,表明了说明对象——脚语,说明脚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理性格等;揭示说明内

容。②表达上,“让脚告诉你”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今天你低碳了吗》:内容上,“今天你低碳了吗” 的询问语气,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低碳生活;倡导

人们践行低碳生活,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用询问的语气设题,设置悬念,生动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一种能源,说明这种能源的特征“好”☆ 《天赐良“源”》: ○,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表达上,利用谐音巧妙化用成语“天赐良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四合木,并表明其特征——像大熊猫一样

珍奇稀有,揭示了说明内容;表达上,运用比喻修辞,将四合木比喻成植物界的大熊猫,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针鼹”,并说明其珍奇稀有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新鲜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内容上,点明了说明对象中国红,说明为什么中国红适合喜庆;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表达上,以设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能吞能吐的森林:标题“‘能吞能吐’的森林”点明了说明对象——森林,并说明了森林能蓄水、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水分、二氧化碳“能吞能吐”的特征,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运用拟人手法,把森林拟人化,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结合文章,请你谈谈标题“绿色的挽歌”的含义。 “绿色”指生长着绿色植物的森林草原等;

“绿色的挽歌”是表达对绿色植物消失、物种的灭绝、遗传物质、优良基因等的消失的悲叹。

 

第二篇:说明文的题目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2)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3)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4)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5)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1分)

2.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4分)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3.文章从哪四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4.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5.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6、第(1)—(3)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什么?(3分)

7、读了第(5)段,你明白了什么? (2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①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风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概括地说,是由于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产生了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因而造成区域性的大气对流。另外,加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大气流动越加复杂与多变。因此,地球表面经常存在着不同方向及速度的空气流动,此种复杂且多变的空气流动现象,也使我们统称的“风”跟着变化多端起来。依方向特性而分的东西南北风,依时间季节而分的春夏秋冬风,依强弱而分的微风、弱风、强风、台风;另外还有其它特性的大陆风、海风、落山风、龙卷风,等等。这变化多端的风,自古至今都令人类既爱又恨。

②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依据运动学理论,空气的流动具有压力及动能,这项压力称之为风力,动能称之

为风能。因此,风能是天然能源之一,并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很早以前人类就有应用风力的实例,诸如帆船、风力水车、风车磨坊等装置,就是利用这项天然能源的自然力量来为人类服务的。开始应用风力来发电,是1891年丹麦拉库尔的创举。他以荷兰传统式风车驱动发电机发电,促成人类充分利用风这项天然资源,将风力转换成电力,即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简单地说,风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将风车与发电机连结,借风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其工作原理正好与我们常见的电风扇相反。电风扇是消耗电能产生风,而风力发电却以风制造电能。

③风力发电的原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达到发电目的而造福人类,还需经过一番复杂的评估计算。必须考虑风随时间性的变化,如季节的变化,每月、日、时的变化,甚至每分钟的变化以及风的扰动程度;必须考虑地形高度及障碍物等变化。另外还须考虑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乱流、瞬间强风、台风、冰雪、雷电、盐害及风沙等等因素。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调查与评估,在能够达到风力发电应用的标准的前提下,一个理想的风力发电厂厂址才能确定。

④由于风能密度较低,开发稍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厂,需要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而且风力发电机只能在某一风速范围内才能运转,大约介于每秒4米到每秒35米之间的风速方可用来发电,再加上风速受季节气候影响而变化,及风力大小强弱的瞬间变化等因素,造成风力发电的出力十分不稳定,且无法预期;因此,风力发电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更无法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竞争。但由于风力发电完全依赖自然风力,既不消耗其它能源,也无空气排放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2、读第③段说出要达到风力发电需要那些问题?

3、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风力发电有那些优越性?

5.下列对风的解说,属于“下定义”的一项是(3分)( )

A.风是因大气层吸收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 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B.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由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风越加复杂与多变。

C.风包括东西南北风(从方向特性角度分)、春夏秋冬风(从时间季节角度分)、微风、弱风、强风、台风(从强弱角度分)。

D.风是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的天然能源之一。

6.依据上文,简要说出“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的原因。(2分)

7.根据上文内容,风力发电与电风扇产生风的工作流程,在方向上恰恰相反。请根据“电风扇 产生风的流程”的方框图,在“风能发电的流程”方框图中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电风扇产生风的流程: 电能 -- -电风扇---- -风扇转动----- 风

风 能 发 电 的流程: --- ----

8.阅读下面这段介绍风的文字,与上文作比较,从语言表达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3分)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风,对于我们来说,它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节选自《大自然的现象——风》) 答:本段的特点:

上文的特点:

9. 依据上文内容并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进行思考:你的家乡是否可以建一个风力发电厂? 请你至少陈述两条理由。(5分)

材料一: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千米,至20xx年底,人口为451.5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

68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扬州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仅在西南部有一小部分坡度和缓、岗顶宽平的丘陵。 材料三:扬州市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因受冷暖空气进退、交替的影响而出现“梅雨”“伏旱”等特殊的天气

现象。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秋黄梅”等天气现象。本市也属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过境时往往造

成破坏。 (三则材料链接均选自《扬州地理》)

答:

三、海啸(14分)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

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

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

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

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

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

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

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

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

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

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

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

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

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具有破坏性的海啸具备什么条件?(2分)

5.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

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4分)

下世纪,你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

①或许再过个十年、十五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gù 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②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包含了21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xiāng 边内的是一个位置传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③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薄片扬声器。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后,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

④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借助于导航网络,文电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⑤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象。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列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象,每一种图象代表一种文件。如按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的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会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⑥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网遍布整个世界。 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1、给加点字注音或把拼音写成汉字: 禁gù 贮存 xiāng 边

2.第①小节中的“?永恒办公室?时代”指什么”?(2分)

3.为什么说“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口号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 能实现的关键是什么?(2分)

4.移动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关键的部分?(2分)

5.全文的结构顺序是: 。第②—⑤段的结构顺序是:

6.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几种?说出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说明方法有:

作用是 。

7.说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⑴“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⑵ 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

8、结合原文第⑥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9、结合②—⑤段的说明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一种新的设计。

五、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

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3.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2分)

4.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2分)

5.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结合全文内容,适 当引用数据加以比较说明。(8分)

答: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4分)

答:

六、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

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2分)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2.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⑴

3.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