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宣传标语(25条)

国学文化宣传标语(25条)

国学文化宣传标语(25条)

1、黔娄尝粪·忧亲病危

2、孝敬公婆·子孙昌达

3、庭坚事亲·体贴入微

4、 寿昌寻母·弃官不仕

5、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6、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7、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8、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9、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0、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11、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12、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13、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1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5、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1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17、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18、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20、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21、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22、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23、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24、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25、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第二篇:国学文化

一、国学的含义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

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

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

?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

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

“中学”或“国学”等。

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

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

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

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

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但解释不同。《周礼·春

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

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

学也。”看来,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

子弟学校”。此后,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

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19xx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

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

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

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xx年9月在

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

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

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

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

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

(三)制度

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二、国学经典

南校区举办国学读书讲谈会

4月23日下午,南校区图信楼玻璃展厅气氛热烈,掌声频传。由南校区学生管理部

主办,南

校区学

生会承

办的国

学读书

讲谈会

在此举

行,来自

南校区

十个学

院的学

生代表

参加了

此次交

流活动。

此次活

动是

“分享、

信任、传

播”修

己图书漂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特意选择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举行,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让更多同学体会书籍魅力,加入到读书热潮中。 活动分经验共享、互动交流、倡议签名三个环节展开。经验分享环节,来自文法学院的一名同学结合自己学习国学的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交流,将学习国学与听相声进行了形象的对比,同时引用实例说明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将整个过程总结为“信、解、行、证”四步,并配以详细的注解,精彩的演讲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随后,各院同学代表针对阅读国学书籍中遇到的问题行了讨论和探索,并将自己学习国学的感受进行了交流,将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活动最后,同学们纷纷在“分享、信任、传播”修己图书漂流活动条幅上签下名字,表明自己读好书、学国学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向记者表示,此次活动使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与不足,今后一定要深入研究国学经典,并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丰富个人内涵。

国学文化

“文学魅力记心中,国学经典在传承”

——外国语学院国学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10月30日晚,外国语学院“开心学国学”知识竞赛在东校区教学楼217成功举办。

本次知识竞赛由每班推选三人组成一支代表队、共八支队伍参赛。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加速题三个环节,每环节题目难度不等、分数不同,参赛队伍根据自身实力自主选题。竞赛内容涉及文学常识、诗词、历史人物的伟绩与典故等丰富的国学知识,融趣味、常识、文学为一体,同时辅以现场互动游戏,全民参与,寓教于乐

国学文化

在必答题阶段,参赛队员冷静沉着,用丰富的知识、严谨的回答显示了各自的国学底蕴;在抢答提环节,各参赛队伍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默契配合、反应敏捷,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的风险加速环节各队更是敢闯敢拼,果断从容,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为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比赛过程中还穿插了才艺展示,歌曲《中国人》、《青花瓷》,相声《查卫生》等节目不仅缓和了比赛现场紧张的气氛,也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盛宴。最后,日语一班代表队凭借队员们丰富的国学知识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夺得了桂冠。

本次活动以知识竞赛为载体,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使学生感悟到国学的魅力,寓教于乐,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丰富同学们的国学知识,并在全院上下形成崇尚科学、奋勇拼搏、知荣知耻、创优争先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京剧艺术进校园之“梨园风情”大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

凤冠霞帔展国粹风采,婉转悠扬喝梨园风情。11月25日晚,由学工处、校团委主办,南校区学管部、南校区学生会、大学生京剧社承办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之“梨园风情”大型文艺汇演在第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学校的相关领导和泰安市戏剧家协会的老师与农大学子欢聚一堂,共赏梨园风情。

生旦净丑,一舞一唱锻造千年传奇;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彰显中华底蕴。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包含了“国粹风采”京剧艺术展、“梨园风情”大型文艺演出、“菊坛采风”京剧艺术讲座三个部分。25日,京剧艺术展同时在南校区玻璃展厅进行,雍容华贵的京剧行头、典雅古朴的乐器脸谱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参观。京剧艺术堪称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次“梨园风情”文艺汇演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精华地重要体现,受到了同学们

的热烈欢迎。

“梨园风情”文艺汇演在农大学子京剧合唱《红灯记》中拉开帷幕。“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由大学生京剧社刘明建带来的《铡美案》高亢悲壮,响遏行云,腔正音圆的京韵搭之精美的PPT唱词,让观众更深入的领会了京剧近距离的魅力。老一辈艺术家与新一代小梅花精彩对唱《沙家浜》

选段“军民鱼水情”,演唱铿锵有力,表演声情并茂,泰安市著名票友黄延玲老

国学文化

师所扮演的沙奶奶重现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普通百姓对军人的爱戴,

国学文化

将人

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精湛的演技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由郭星辰同学带来的《贵妃醉酒》唱段,唱腔端庄典雅,时而婉转,时而铿锵,卧鱼闻花、衔杯醉饮,一颦一笑将醉态之下悠绵宫怨的人物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晚会推向了高潮。爱恨鲜明,生动感人的《上天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红色娘子军》,婉转迂回、苍劲有力的《钓金龟》,荡气回肠,婀娜多姿的《霸王别姬》等,一曲曲脍炙人口的京剧选段向观众展示了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经典作品,尽显京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最后,由王文圣老师带来的《状元媒》选段《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姻眷》,一回眸,一怒目的眼神传递,感情真挚、出神入化,精湛的演技令观众叹为观止,台下叫好声一片。

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粹热情,有利于促进广大学子对国粹的关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为农大学子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皮影艺术?扬中华文化

——“启益人生”名师名家讲坛活动之皮影艺术表演

4月16日晚,南校区图信楼第一学术报告厅异常火爆,南校区学生管理部、

南校区学生会有幸邀请到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泰山皮影研究院院长、泰山

曲艺协会副会长范正安老师

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前所

未有的艺术盛宴。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

处副处长、南校区学生管理

部主任李广松老师出席并讲

话。接着,范老师的皮影表

演《石敢当捉妖》为大家带

来了一道开胃菜,山东快书

《武松打虎》也让大家大开

眼界。现场掌声不断,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之后,范老师与广大同学互动,请同学亲自上台感受皮影魅力,进行现场答疑,揭开了皮影的奥妙,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在老师的表演过程中,还穿插了曲艺协会的同学带来的精彩表演,展现了我校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最后,南校区学生代表向范老师赠送百年农大纪念徽章和书法作品“德高艺馨”。范老师如山的师德、如海的师恩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是全面贯彻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践行“农大精神”要旨和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下一步,南校区学生会将继续推进“启益人生”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同学以此为契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学文化

三、国学的当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认为重振国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以下四点:

1、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

重要意义。毛泽东同

志在19xx年撰写的

《新民主主义论》中

就明确指出,“中国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应用也是这样,必须

将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和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完全地

恰当地统一起来,就

是说,和民族的特点

相结合,经过一定的

民族形式,才有用

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我记得池田大作先生在与汤因比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就曾经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他说,“中国之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可能是中国人在传统上具有合理主义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资源丰厚的文化,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非但不会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能够与之交融,促进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许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创立了新中国;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

国学文化

“仁

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4、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当今时代,虽然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已成为全球性的呼声,然而,现代社会的话语霸权、文化霸权同样存在。在与强势文化的争夺中,放弃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全盘西化,就意味着放弃

自己的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

来讲,弘扬中

国民族传统文

化、振兴国学,

不仅是我国政

治、经济、文

化协调发展的

需要,而且也

是应对日趋激

烈的国际竞

争,增强综合

国力,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汉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并加以利用,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不去推动,不去发展。

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国学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