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标题对于吸引、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和记者(通讯员)制作新闻标题的侧重点不同,编辑制作新闻标题要着眼以打动读者的心,而记者和通讯员则是要着重展现报道的精华以打动编辑。有时一个标题就可能决定一篇消息的命运。编辑部每天会收到大量稿件,编辑不可能一篇一篇全部细读稿件,他们通常是先看标题,再看导语,然后看结尾,标题通不过,这篇稿子就有可能被“毙”掉了。(兴牧富民陈旧,差点被毙,换了题目)。

新闻标题分为主题、引题、副题三种。主题是标题最主要的部分,它所用的字最大,不可或缺,用以点明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和观点。引题位于主题的上方,又被称为眉题或肩题,字号比主题略小,用以引导、说明、烘托、渲染主题。副题是位于主题的下方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对主题起补充、注释的作用。例如:

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到人(引题)

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题)

又如:

印厂通宵赶印,书店专柜销售(引题)

市民竞购十七大报告(主标题)

本市两天销售单行本13.2万册(副题)

制作标题时要注意主题、引题、副题三者的虚实关系。制作一行标题时,主题必须是实题。制作二行题,即主题+副题或主题+引题的时候,二者必须有一个是实题,另一个可实可虚。(所谓虚题,就内容比较抽象含蓄,以说理为主,侧重说明某个原则、愿望、道理)制作三行题时,必须有一个实题,其余可实可虚。一般说来,引题为虚题,副题为实题,主题可实可虚。

制作标题要注意三个原则:1、要贴切传神;2、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的新闻要素;3、要简练生动。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消息都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分为讯和电两类。讯是通过邮寄或书面的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若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采写的本埠消息,就表明“本报讯”,若是外地发来的,还应表明时间和地点。电是指通过电报、电话、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现在一般通讯社的新闻稿件都会采用以下形式,称为“电头”。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的单位名称,发布新闻的地点,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发布新闻的形式这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消息头有四个作用:1、使消息区别于其他问题;2、是“版权所有”的标志;3、标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作出判断;4、消息头标明了采写的媒体,消息的质量与否,也就关系到媒体的声誉,有利于促进媒体提高报道质量,谨慎对待每一条消息。

新闻导语也是消息的标志,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例如,假如你乘旅游车去郊外游览,正在过铁路之际车子抛锚于铁轨之上,而火车正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过路群众奋力将你的车子推出了铁轨。化险为夷之后,你要把这件新闻告诉别人,如果从自己怎样梳妆打扮、如何鱼贯上车说起,肯定无法一下子就抓住人的注意力。你如果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差点被火车轧死”,听众的好奇心肯定会一下子被你给高高掉了起来。

新闻导语担负着三项使命:1、以极俭省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使读者一见即知其主要传递的是何种信息;2、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导语的写作往往直接影响到新闻其余部分的写作方向和舒展程度;3、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大家先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导语:

一是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的报道: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斯特剧场,当总统正在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

向总统开看一枪。

二是19xx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第二篇新闻导语就这么一句话,但比第一个导语要好得多,这就是“立片言以居要”的魅力所在。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五点: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些好的新闻导语往往别出心裁,一上来就抓住读者。例如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写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鲜花、翠柏从中,安放着中国共 产 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度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条导语打破了以往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以往追悼会消息大概是所有报道中最刻板沉闷的品种,其导语往往是“某月某日某某人的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千篇一律。郭春玲这条导语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鲜花、翠柏从中……金山同志的遗像。邻人身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

2、抓住新闻事实的精华和核心,突出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人民日报有一条关于“换房集市”的消息,导语颇有意思:一个商品不露面,顾客却整日熙熙攘攘的集市,6月15日在北京第二次出现,这里交换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住房,所以被称之为“换房集市”。这则导语如果直通通的说“北京市第二次换房集市于6月15日举行”其魅力就会顿失。

3、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就要做到:1、报道的内容要新,要提供新的信息,要讲人们闻所未闻的东西;2、要讲究时效和契机,在导语中突出最新的时间要素。这就要寻找新闻由头。新闻由头就是在时效和内容上比较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寻找新闻由头有三种方法:1、由近及远法;2、现场观察法;3、避旧出新法。比如最近在农民日报发表的给庄稼治病的“土医生”。魏铁良退休从事科技推广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报道时要是从十多年前说起,肯定有很陈旧、不新鲜的感觉,因此我们采取了由近及远法:“老汉今年七十八,原在大刘问十乡,退休以后搞科研,苦心研出七成果,第一包治丈蟆虫,药打一遍虫死清”在革命老区源汇区问十乡、大刘镇一带,逢乡村庙会,有一位叫魏铁良的老汉都会登上舞台,在剧团乐队的伴奏下唱上这么一段“垫场”戏。别看老汉其貌不扬,十里八乡的群众可都认识他,他们说:“魏老汉可是有名的医治庄稼病的?好手?!”从魏铁良登台唱戏搞宣传这个新近发生的事情入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清晰、简明、生动。叙事清晰,是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人曾写过这样的导语“我国外交部今天就阿联酋驻中国大使馆5月7日交来阿拉伯联合国外交部4月25日关于答复英国外交部4月24日声明的声明和阿联驻中国大使查卡里亚.阿利德.伊玛姆5月7日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某某某的谈话照会阿联驻中国大使馆”。一句话长达106个字,而且中间不带标点,读者匆忙之中恐怕很难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其实作者也无非是说“中国外交部今天给阿联驻中国大使馆一个照会”。

要清晰、简明、生动,就要做到:1、突出主要事实,尽量少写附属事实和琐碎细节;

2、要删去看似很华丽实际没有多大实际内容的空话、套话,力求使导语显得精练;3、涉及的人名、头衔不能太多,不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4、专有名词、单位名称也不能太多。例如有这么一件事:哈尔滨动物园有一头黑熊逃了出来,后来钻进了该市一家工厂里,被几名青年捕获。有一条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哈尔滨市煤炭第二供应站蜂窝煤加工厂的7名青年工人,今天在车间抓住了一头熊。”导语开端是一个知名度甚低的很长的单位头衔,一直到最后才点出主要新闻,这样效果不是很好。路透社报道这一事件的导语就要生动的多“中国东北的两名女工人受惊大叫,因为一只黑熊在她们工厂的机器下面突然冒了出来。这只熊逃走时掉在一个机器坑内,7名男子用铁罐盖住,把他活捉。”描写一头黑熊从机器下面冒出来,要比空泛地讲一个城市里的黑熊给人印象强烈的多。(多用动词、多用短句)

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二是补充新的事实。

写作新闻躯干的要求有: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2、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或事件有一个完整真切的了解;3、叙事要生动,行文要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4、段落层次

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其中,叙事生动的要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而新闻细节正是在新闻躯干部分展开的;2、新闻躯干的篇幅比较长,回旋余地也就比较大;3、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交替使用,容易产生生动的效果;4、除了叙事生动外,还要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节外生枝,谈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下面我以《情系沙澧爱无言》为例分析重点给大家谈一下新闻细节问题。在20xx年7月沙澧河拆迁过程中,区政协副主席王新波身患肿瘤的妻子多次去郑州住院,他却依然忙碌在沙澧河开发建设一线,直到7月28日,在郑州做完一个化疗疗程回来的妻子病情突然恶化,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抢救的时候,他才匆忙赶往医院,而妻子却永远闭上了双眼。这件事情传出来后,区里有对新波主席敬业精神打动里,但也有认为他冷血,没感情,不近人情里。当时区领导将宣传新波主席的写作任务交给了我。经过深入采访,我紧紧围绕情系沙澧爱无言这个主题,深挖了几个细节,在新闻躯干部分就一些人的误解做一个交代。一个细节是在新波主席的爱人住院后,我特意描写了省级劳模杨桂萍和新波主席的对话“?嫂子住院了,你咋还来啊??王主席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有些情况我比你们熟悉,我一走,你们还要从头再来?”一席话,交待了问什么要继续坚守岗位,体现出了新波主席的敬业精神。紧接着,我又来了一段杨桂萍和新波主席的对话“?那嫂子咋办哩??他说:?白天让她姐妹辛苦辛苦,我晚上尽可能过去陪她?”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他妻子走后,我有描写了一个细节,杨桂萍在见到办完妻子后事第二天就上班的新波主席后很意外,就劝新波主席多在家休息两天,他(新波主席)说:“在家看着恁嫂子的东西,我心里难受,忙着,心里好受些,别劝我了”。(全文收录在源汇区沙澧河开发建设纪实一书中,时间关系在此不多讲了)两端细节描写都不长,但一个充满感情,有血有肉的党的好干部形象立刻树立在了人们面前。王新波的事迹在媒体报道后,市委书记靳克文作出重要批示:“王新波同志为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顾家庭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新波同志学习……”

新闻背景是指和新闻人物或事件有一定联系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环境和历史材料就是新闻背景材料。狭义的新闻背景即指在新闻报道中直接涉及的背景材料,而广义的新闻背景包括三个方面:1、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2、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彻底能够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3、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例如农民日报发表的漯河市硕士“村官”王红兵治村记。“自打红兵来了以后,村里稳定了,人心又重新聚起来了,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起色。”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兵为村里带来的变化,毛寨村群众谢军伟脸上就乐开了花。4月4日,笔者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毛寨村采访时,群众都争着抢着夸奖他们的硕士“村官”王红兵。(导语)毛寨村拥有670户居民,1700亩耕地。前几年,村子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下,村“两委”班子长期瘫痪,经济发展滞后,是出了名的上访村、乱村、穷村,乡里曾派驻几批工作组都无功而返。(毛寨村背景材料--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彻底能够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20xx年4月,源汇区为了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漯河市率先开展了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他们从区直机关和乡镇选派了10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助派驻村改变面貌,尽快走上致富路。34岁的法学硕士、时任干河陈乡副乡长的王红兵,从此添了一个不拿村里一分“俸禄”的新职务———毛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红兵当村官的背景材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

新闻背景有三种类型:1、衬托对比型背景材料;2、注释说明型背景材料;3、解释分析型背景材料。衬托对比型材料往往能产生戏剧效果。注释说明型材料的作用有四:1、点出事件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交代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有助于读者对新闻的理解;2、注释说明型材料是使读者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3、用来交代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4、有时候还能暗示作者的观点。

新闻背景的作用有四:1、能够解释、烘托、深化新闻的主题,使新闻的内涵更加明白显豁;

2、能突出新闻的特点,提升新闻的价值;3、能代替不必要的议论,使新闻显得客观;4、还能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增添情趣。

运用背景材料的注意事项有三:1、要紧扣新闻主题选择背景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不要喧宾夺主;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3、要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写作新闻结尾的注意事项有:1、结尾的新闻的组成部分,要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2、要以叙述为主,力避空泛;3、要顺势而行;4、要简洁,不重复;5、结尾要使人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较为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绕梁,使人掩卷暇思。

新闻结构形式有四种: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式结构;3、悬念式结构;4、并列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有五:1、它打破了写作的常规,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写作顺序;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导语中,而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有次来安排的;3、它往往采用部分要素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概括,各段文字都很简练;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倒金字塔结构的好处是:1、要利于快速组织写作;2、有利于编辑和读者了解新闻的全貌。不足在于:对某些非事件性新闻、有人情味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了。因此它适合用来写突发性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

时间顺序式结构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它适用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它的优点是条理清晰,现场感强。它的缺点是:1、开头太平淡,往往不能吸引人;2、消息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淹没在冗长的叙述中。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它的优点是: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见长的新闻事件,如亲历记、现场目击记、新闻故事等。例如2007-8-2漯河日报发表的“拆迁工作中的大忙人——徐照中”,导语就一句话,徐照中很忙,记者几次相约采访,他都没空。徐照中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麽这么忙?引起了一系列的悬念。于是读者就会迫不及待的去看第二段:“徐照中是源汇区建设局纪检书记,在拆迁工作中主要负责老街辖区的丈量验收、具体拆迁和为被拆迁户安置住房序号工作,每天都奔波在丈量现场、拆迁现场和拆迁指挥部之间。”

并列式结构是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并列式结构适用于经验式、公报式的新闻报道。例如河南日报2004-03-31发表的党旗飘飘映社区:漯河源汇区社区党建工作侧记。先是一个总括性的叙述“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愈来愈多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转向街道和社区,因此,积极探索和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保证城市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源汇区从建立网络、完善制度入手,保证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他们还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畴。”“为保证社区党建责任的落实,源汇区配套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包建联系点制度。”“春华秋实,源汇区社区党建工作开展3年来已结出累累硕果。”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

新闻结构的形式有很多,不论采用何种新闻结构,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新闻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确定新闻结构形式;2、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3、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句式最好要短些,每段也以一两句话为宜,这样在版面上疏密有致,便于读者有选择地阅读;4、要赋形定势,匠心独运

 

第二篇: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汇总

新闻学论文汇总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新闻-宣传异同论

论中国在信息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论美国“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新闻”的概念界定

论“三贴近”

党报改革对策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新闻的真实性

论电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古典文学修养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从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看当代反虚假新闻的重要性 梁启超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评析

黄远生“新闻记者四能说”今解

论头条新闻的当代意义

论深度报道的当代意义

中国新闻立法历程及反思

1

“法制新闻”概念的界定

重庆都市报专题研究——以重庆任何一家都市报为例

从宋代“小报”的产生原因论大众信息需求

谈司马迁人物传记对新闻通讯的启示

论电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新闻阅评制度的规范研究

新闻报道中法律专业用语规范化研究

古典诗词曲赋与新闻标题的关系

法制新闻教育模式探索

范长江评析

邹韬奋评析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法制新闻的发展和现状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法制新闻的发展和现状

报刊法制新闻栏目评析(以一个你熟悉的报纸为例)

电视法制新闻栏目评析(以一个你熟悉的电视台为例)

法制新闻精品研究(分析一篇或一个系列法制新闻名作)

《重庆法制报》(或《南方周末》.《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任何一份都市报刊)20xx年法制新闻报道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报纸研究:XX报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报纸,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报纸)

期刊研究:XX刊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期刊,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期刊)

2

电视台研究:XX电视台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电视台,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电视台)

陪都时期的《新华日报》研究

CCTV“新闻联播”与香港凤凰台“时事直通车”报道内容和风格比较

重庆五大都市报(晚报.晨报.商报.青年报.时报)评说

重庆电视总台4大新闻栏目(重庆新闻联播.天天630.重庆发现.直通现场)评说 论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20xx年中国法制新闻报道大事综述

论法制新闻的品位和格调

法制新闻写作和制作的“分寸”把握

名记者.名编辑研究:XXX传(写一个你熟悉的记者或编辑的传记)

手机信息传播对当代传媒事业的影响

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解读

论“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的中国适用

论知情权问题

印刷媒体如何与数字挑战

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浅议新闻异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探讨

从吆喝“棒棒”到第一个“农民工日”谈农民工媒介形象变化趋势

论社会弱势群体的媒介应然形象

问题新闻与新闻的时代感

3

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政治

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论传媒与司法公正

对中国电视文化的透视

对我国新闻立法的思考

论我国媒介当前的生态环境

试论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008北京奥运会媒体怎样重塑国家形象 媒介素质与公民素质

关于新闻教育的个性化探讨

媒介资源使用与政党执政能力的关系

浅议北京奥运报道的新闻价值选择

媒介的隐性功能

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

怎样真诚地塑造社会自我

媒介文化构建人类新环境

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介的文明追求

“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是记录当代还是影响当代——论记者的社会角色 论政府新闻人发言制度的作用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人职业道德操守

4

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解读

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政府与民众的沟通

政府公关的品牌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新闻策略与媒体框架:以某某个案为例

消费意义之符号建构:以电视广告为分析文本

马帮人生活与心态的真实记录:人类学视野下的记录片《德拉姆》

女性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新女性》与《渝报》为分析文本 女性传者笔下/镜头下的女性形象

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以男性时尚产品广告为例

组织传播中的沟通原则

民主参与理论与公共新闻学实践

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与受众

选择与诠释: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

某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新闻图像符号解读

《重庆晚报》与《华西都市报》文化价值呈现的比较分析

矿难议题之新闻框架分析

负面报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灾难中的大众传播功能(以媒介依赖论为分析基础)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社会认知

5

重庆报纸内容对城乡统筹议题之报导框架—以《重庆晚报》为例 关于低俗新闻的批判

党报典型报道的艺术分析

对“民生新闻”的研究

舆论监督报道尺度研究

新时期新闻人的职业精神

批评报道的量与度

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

正面报道与新闻公信力研究

正面报道的隐性失实

中国报纸批评报道现状研究

正面报道如何创新研究

市场经济下党报的宣传艺术

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性关怀研究

突发性事件中媒体自律与他律

会议新闻与新闻发现力

新闻周刊走强探秘

新形势下社会问题新闻写作初探

隐性报道涉法研究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我国新兴财经报纸的定位探究

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理论的挑战

6

典型报道的得与失

试析我国大众媒体新闻传播的媚俗化倾向

新闻背景升华新闻主题的作用分析

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对体殊群体(艾滋病\同性恋\服役子女等)的报道研究

关于新闻舆论导向的研究

正面报道传播效果研究

经济报道中的平民视角

新闻工作规范缺失研究

关于连续报道研究

关于虚假新闻的批判

诱惑侦查与新闻暗访调查之比较

恶搞短片的传播与规范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权维护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

论刑案报道中的善恶观

司法报道与司法审判之关系

程序正义与媒介正义之比较

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广电节目色情内容的法律规范

中美广电色情节目法律规范之比较

法制新闻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之比较

7

新闻官司中的诉权滥用

媒体与商业诽谤之关系

产品质量负面报道与企业的公众形象 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模仿与创新 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探析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浅议《纽约时报》网络版收费制的存废 论电视版式的法律保护

论媒介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中“肖像权”与“公益使用”之冲突 宪政视野下的舆论监督

电视法制节目跟拍中的合法与合理 宪政视野下的中美表达自由

舆论监督中的“有力”与“无力”

近代中日两国新闻立法之比较

欧洲人权法院判决对欧洲媒介的影响 诉权滥用与新闻自由保障之冲突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新闻侵权中“公众人物”之界定 论观察在庭审报道中的作用

论我国庭审报道的采访权

FCC与美国电视节目的规范

8

电视、广播与报纸在民意形成中的角色 电视暴力节目与未成年犯罪之关系

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与青少年行为的模仿 大众媒介与中国院士形象的塑造

张季鸾报业思想初探

中美讣闻报道的比较

法拉奇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意识

消息来源保护中的伦理困惑。

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

论采写目的与手段之冲突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

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区别以及联系 论客观报道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试论社会价值观对新闻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 中西新闻传播控制的比较分析

试论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基础

试论近代报刊诞生于西方的历史必然性 试析中国近代报刊的法律控制

论新闻法制报道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简论传播与社会民主的关系

麦奎尔受众理论及其应用

9

《南方周末》市场生存的社会心理基础剖析

《南方人物周刊》的人物报道理念

政治经济变革中的《财经》杂志

重庆电视节目的方言化趋势探析

中国当代都市报的新闻价值观剖析

试论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立对重庆报业发展战略的冲击和影响 论“媒体娱乐”的社会后果与道德责任

论假新闻以及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试论灾害新闻的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新闻记者的生存状况及其法律保障

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信息资源共享现象剖析

媒介生态中的新媒体及其发展前景

数字化电视与中国电视产业发展

网络传播中的博克及其发展前景

“华南虎事件”中的媒介角色与公众角色

论隐性采访中的公众隐私权

论新闻法制报道的模式及其创新

报纸摄影图片报道的创新理念及其美学追求

论都市报纸地方新闻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主流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特色剖析

当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冲突和困境

西方跨国传媒集团中国市场战略的比较分析

10

新记《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对中国当代传媒变革的启示 中国新闻记者权利与责任的法律依据

中国当代新闻立法的历史和现实

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保障

西方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影响 简论西方主流媒体中的中国现象构建

公共广播体制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分析

中西新闻媒体政府信息来源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当代新闻侵权的典型案例及其法理分析

中国传媒新闻策划中的宣传性现象剖析

试论广告创意与时尚观念的互动

新闻中的隐蔽拍摄与侵权的探讨

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探讨

当前新闻教育的审视与评判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

灾难报道中的事实真实与新闻原则

如何看待正面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试论新闻媒体的监督责任与职权越位

试论媒体在广告宣传中的社会责任

如何正确评价西方媒体的“狗崽队”

灾难摄影报道中的审美倾向

如何看待负面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11

媒体自律与监督媒体之我见

从虚假广告的猖獗看媒体责任的缺失

从重庆今夏的暴雨报道看我国舆论的导向作用 试论灾难报道中的价值取向

试论媒体在广告宣传中的法律责任

现有体制下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探讨

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抉择

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创新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2

对利用征婚广告进行诈骗的法律思考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13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电视法制节目的困境及出路

对电视读书类节目发展走向的思考 对大众文化传播中低俗化现象的剖析 对新闻道德失衡与错位的原因及其分析 论新闻媒介的传播权利

对广告定位理论的再认识

试论比较广告中的法律问题

大众意识与法制电视节目的制作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论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

论媒介影响力与广告经营效益互动关系 对广告低俗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街头小广告治理的法律思考

从一具体新闻事件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新闻语言特征论

1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新闻风格论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15

新闻价值论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现代传播学论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16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试析央视《百家讲坛》选题策略

试析易中天现象

浅析网络话语暴力

网络游戏依赖之原因初探

试论Web2.0的发展与困窘

试论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广告市场的影响 关于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思考

试谈负面报道限制与记者职业操守的矛盾 主持人品格对栏目效果的影响

试论新媒体广泛使用对职业记者产生的冲击 试析编码技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试析大众传播中隐性广告的应用特点

关于网聊依赖的思考

试析我国传播制度的特点

试论互联网络中把关人特点及把关效果 试论我国组织传播的特点

试论数字电视发展与新国家干预主义

浅析大众传媒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试析我国受众媒介使用权利的实现状况

新媒体广泛使用对传统传播理论产生冲击的思考

17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浅论网络环境净化策略

关于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的对“社会责任理论”再认识的思考 从《百家讲坛》内容形式的变化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制约

试析我国“少年作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试论传播媒介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试析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观念

试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从余华的《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试析我国同名电视剧对小说改编的特点

浅议惨遭话语暴力的“网络暴力游戏”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分子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官员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农民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工人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商人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图像(——对某媒介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城市的文化品格与市民的媒介消费(——成渝两地市民媒介消费比较) 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

大众文化传播与网络媒体

18

大学生网络接触状况分析

博客传播与公共领域

浅析“恶搞”的文化语境

试析“选秀”娱乐文本

试析传媒歧视现象

试析大学生流行文化

偶像崇拜的符号学分析

青少年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资本竞争力

试析消费主义时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表现 浅析网络媒体与人的生活方式变迁 论新时期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报纸消亡论之我见

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的反思

重庆最牛钉子户报道的媒体责任与立场 都市报专刊经营思路探悉

厚报时代的杂志如何做深度报道 论市场竞争力与党报生命力

新闻色情化问题思考

论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论新闻娱乐化的危害

行业报的出路在哪里

19

论都市报的分化

媒体信任危机刍议

新闻广告化现象思考

媒体偷窥之我见

论媒体暴力现象

谈时政新闻的大众视角

当前新闻教育之我见

谈谈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试论都市报的前景

略论党报创新

厚报时代如何有效传播

论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党报与都市报公信力比较分析 论新时期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免费报纸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农民工报道的表面化和类型化探悉 论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论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

刍议人文关怀与当前新闻价值理念 都市报与晚报比较分析

论新媒体的市场空间

浅析报纸副刊的发展前景

20

论时政报道的创新

论新时期新闻语言的新特点

中美周末报纸比较研究

浅谈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重庆都市类报纸观察与思考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论苏东坡散文的理趣

苏轼与辛弃疾词的豪放特色比较分析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论沈从文散文的艺术个性

论闻一多诗歌的思想特点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孙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新闻“深喉”论

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技巧

“80后”观众特点与电视节目节目的发展趋向

“百家讲坛”还能火多久-------兼论其类型与影响力

论韩剧的美食文化结构与传播理念-------以《大长今》为例

21

试论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

试论新闻发言人的语言技巧

论互联网视频网站的著作权纠纷及其解决办法

二00八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地方媒体的报道策略简论

迷失红尘:谢灵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诗意飞扬:中国古代文人雅集与文学传播

大学生对国内就业信息的传播与认知

论重庆城市二元结构与都市报的农村报道策略

论二00八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手机报的体育报道模式

论近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奖标准

论新闻的公共服务理念

论多媒体时代的记者素养

论法拉奇的新闻理念

“公民记者”辨析

人物采访技巧研究

匿名消息源与新闻真实性研究

境外媒体中国报道消息来源研究(以《参考消息》第八版为研究对象) 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特点分析(可选重庆地区任一平面媒体) 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转型

从普利策奖看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

付费采访的困惑与思考

隐性采访与信息公开

22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互动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南风窗》封面故事的叙事策略

《财经》封面报道特色研究

重庆报业广告营销策略实证研究

《劳动合同法》与新闻民工

“纸箱馅包子”事件背后的传媒教训

我国时政新闻研究---以<财经><南风窗><嘹望>《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为例证比较研究

《南方周末》头版研究

体育传播发展策略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证

《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7-2007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

试析新浪网对"神舟"五号、“神州”六号、嫦娥奔月报道的议题建构

《纽约时报》体育报道实证分析

媒体信誉的自我重建--解析《纽约时报》与北京电视台假新闻治理思路与策略 论传媒的公共性

科技报道中的人文因素---以"神舟"五号、“神州”六号、嫦娥奔月报道为例证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基于传播的视角分析

新闻发言人的法律保护研究

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

谣言的治理研究

“中国制造”的形象建设---基于传播的视角分析

23

奥运典礼、仪式与国家营销

《中国青年报》栏目《冰点》研究

杂志封面女郎研究

我国电视的过度娱乐化及治理研究

电影分级管理研究

电视剧吸烟镜头研究

电视、电影激情动作与传播影响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的媒体报道策略

性报道研究

《法制日报》的栏目研究(任选其中之一:“法制时空”、“消费再线”、“法眼现象”、“国际新闻”、“地方传真”、“法学视野”、“法律服务”、“读者视线”)

小广告的规范与治理研究

小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央视《法治在线》研究

公交车、出租车视频媒体的营销价值研究

我国动漫画产业现状研究

日本动漫画的创意研究

舆论主体的地位、权利研究---以米尔斯的《权力精英》为思路

李普曼的舆论观

股市与媒体-----以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为思路

股市恐慌与媒体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困境与策略

24

股市行情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公共政策制定与媒体论辩研究

“软实力”中的传播因素研究

政府行为媒介化研究

媒体形象研究

媒体责任研究

重庆城市形象研究

NGO的媒体策略---以自然之友为例

官方消息来源研究

我国城乡新闻资源配置研究---以成都、重庆两地为个案研究 网络杂志的前景与策略研究

评析基恩的《媒体与民主》

埃德加·斯诺的新闻写作艺术研究

陪都时期各政治派别新闻观与新闻策略研究

上海文广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的办刊特色比较研究 《读者》的办刊特色研究

《南都周刊》研究

《三联生活周刊》的新闻写作风格研究

《周末画报》读者定位研究

约翰·密尔顿、马克思、约翰·密尔的出版自由与书报检查思想比较研究 “山西黑砖窑事件”中的媒介舆论引导分析

25

从“山西黑砖窑事件”看政府的危机公关策略 从“山西黑砖窑事件”看传媒舆论监督的困境 重庆自主新闻发布制度研究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的媒介议程设置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的媒介舆论监督

从“茶水发炎”事件看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与规范 网络舆论在政治决策中的角色与功能 明星代言广告的舆论效应

公众人物代言广告问题研究

报纸法制报道与电视法制节目的比较研究 都市报法制报道的创新

电视案件报道的涵化作用分析

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

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传媒改革

明星报道与“狗仔队”现象研究

都市报法制版的版面设计研究

都市报法制报道的现状与趋势

法制报刊的舆论导向

社会新闻法制化报道与都市报的主流化 报纸的赢利模式及其创新

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及其创新

电子媒体的赢利模式及其创新

26

期刊的赢利模式及其创新

法制节目的舆论导向

都市报法制新闻的优化与创新

都市报法制版的定位与前景

都市报法制版现状与改革

凤凰集团的经营模式研究

现代民谣的舆论引导研究

突发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社会转型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都市报法制版的舆论导向

论《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

论民国时期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

论《观察》与“第三条道路”

从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看现代都市报的副刊革新 新闻媒体隐私问题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察 中美电视法制节目之比较

分析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比较分析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从个案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境与对策

网络法制新闻的发展初探

论“电视剧立台”与“娱乐立台”的出路

从新闻失实看记者的人格缺失

27

论娱乐记者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

“你有数了么?”——数字电视的节目发展对策 东方卫视新闻节目特色分析

如何优化电视节目声画结合的效果

论新闻性电视节目对现场纪实手法的采用 浅谈电视的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 谈法制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论媒体如何有效承担其社会责任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浅析

浅论媒体与暴力的关系

浅谈娱乐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分析央视直播报道的成败

论电视传媒在现代法制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网络传播中的新闻自由问题

从受众角度试析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节目主持初探

谈电视直播报道及其发展趋势

新闻媒体如何增强法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探讨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制

凤凰卫视节目特色分析

论如何抵制有偿新闻

28

论时代需要怎样的电视新闻法制节目 谈法制新闻及其发展前景

论新闻传播法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论新形势下需要怎样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浅论电视纪录片摄制工作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29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30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31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

32

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33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34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35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36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37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

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辩证看待“收视率”

《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

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

论名人广告效应

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

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

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 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

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8

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

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

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传媒现代化研究

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

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

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

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

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

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

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

39

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中国分类广告探析

广告文本中的意象

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

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

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

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

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

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

DM广告发展研究

儿童广告创意研究

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40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41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