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一风二赋三士四书五经六艺七星八卦九宫

一风:《国风》

二赋:秦赋和汉赋

三士:苏询,苏轼,苏辙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七星:风,骚,雅,颂,赋,比,兴

八卦:乾离兑巽坤坎震艮

九宫:九运九乘的一种算术法则

“九宫”的说法,古有:历中九宫;九宫贵神;曲中九宫;明堂九宫等。风水学中主言“明堂九室”,原为天子宫室之名,作为“政教”、“祭祀”、“朝圣”、“养老尊贤”等,后来却作风水术之用,称为“玄空术”。

九宫最早是取意于“洛书”,后来,“洛书”与“后天卦”互渗,才出现“后天卦”数,进而,加上五行内容,形成一种体系,有称“五行易”,其实,“五行易”不能与《易经》相提并论,前者属五行系统,应属自然哲学体系;后者为阴阳系统,应属中国哲学体系。再者是“洛书”与“术数”挂钩,主要有“历数九星”,如“奇门遁甲”中:天蓬星太一坎水白,天芮星摄提坤土黑,天衡星轩辕震木碧,天辅星招摇巽木绿,天禽星天符中土黄,天心星青龙干金白,天柱星咸池兑金赤,天任星太阴艮土白,天英星天一离火紫等,其中颜色部分有称“紫白九星”;“北斗九星”,即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辅星(左辅),弼星(右辅)等。另者是“洛书”与“数学”结合,可见《术数记遗》所载的古算法“九宫”数。其特点是:纵横交叉皆为十五。后代风水术者则抓住这一机会,用除中五之数皆可“合十”,为成数的规律,自认为是万物化成规律。沉氏走得更远,他认为,这是夫妇合十的大道理。因此,他还很神秘地解说:“世俗但知一白坎与九紫离对,二黑坤与八白艮对,三碧震与七赤兑对,四绿巽与六白干对,颠之倒之,均得合十;而不知坎宫藏一二三,离宫藏七八九,壬为三,丙为七,癸为一,丁为九,合之皆十也。干宫藏四五六,巽宫亦藏四五六,巳为四,亥为六,戌为四,辰为六,合之皆十也。艮宫藏七八九,坤宫藏一二三,申为一,寅为九,未为二,丑为八,合之皆十也。震宫藏一二三,兑宫藏七八九,甲为一,庚为九,辛为七,乙为三,合之皆十也。此一卦三山配夫妇之法也。”

这些说法使我们可以提出质疑:一则,“合十”就是夫妇之数吗?若说坎一与离九可合十,那么坎中男,离中妇可成配,而一与九皆阳数,又是如何相配呢?阳与阳相配乎?同样的,四与六、五与五、三与七、二与八相配能成吗?二则,壬丙、癸丁、巳亥、戌辰、申寅、未丑、甲庚、辛己等能配成夫妇吗?此阳配阴,阴配阳乎?我认为这是悖理,确实不敢认同。三则,所谓互藏,如坎藏一、二、三;离藏七、八、九。坎本为水,为什么要藏二土、三木呢?离本为火,为什么要藏七金、八土呢?或有人提出,坎率亥子丑,亥中有木。那么离之丙午丁呢?八土七金又是在哪哩?依次,我用坎之左右,藏八与六,不是一样也可以吗?诸如这些,都只能说是一种人为“迎合”的做法,不足为凭。

沈氏“互藏”的演法,说明他确实没有研究到它的真“藏”。我认为这一藏的真实所在应在中宫,中宫非是单一的“五”,还有“十”等,(这是我多年研究的结果,可参见拙作《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无字天书》等)。统观“玄空学”,其最突出的是“九宫飞星”(有称“紫白飞星”),以及“三元气运”。所以人们神其说,谓之“三元玄空”,有称“三元飞星”。其简单步骤是:先立“九宫”,加“紫白”。

戴九履一(即九南离紫,一北坎白),左三右七(即东震三碧,西兑七赤);二四为肩(即二西南坤黑,四东南巽绿);六八为足(即六西北干白,八东北艮白)。

然后进行互换,称“易位”,如原“九宫”数为戴九履一,调换成为一南九北。这一变化所产生的新数字,正与原数字相反,若元运合原数字,于时新数字则称为“零神”。这一变法,沉氏称“玄空大卦之法”,也是“玄空要诀”。其实这一“易位”,是沉氏试图为说明宇宙“通气”格局,为了证实该法的原委,他还强调一下说:“易位”之法亦源于先天卦。是这样吗?我不妨引与之有关的“易、说卦传”作说明。如言:

天地定位(南为天,北为地);山泽通气(东南为泽,西北为山);雷风相薄(东北为雷,西南为风);水火不相射(东方火,西方水)。

这种排列,是“易”对自然界的定位与演化的一种归纳,如天地定为上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运化于天地之间,非是上下易位。山地气随天运行,为内流,润下到泽地凝成水,水再上升于天成云,实在是一种气的流行,这种流行仍然范围于天地之间,非易位。风者,气动成风于上,雷者,二气相交所引发,古人认为,雷发于泽,实事上,风雷都是气动的不同形式,两者在一定的时候,又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决非“易位”能说明。水火在此是指日月,“日东升,月西落”,其运行规则称为“不相射”,那有什么“易位”可言呢?因此,沉氏的说教,未必能说服人。不过古人有讲过“先后天八卦”“易位”事,然而它是指“先天”之“离坎”,易位成“后天”之“南北”,这是另一种意义,也决非沉氏之“易位”所同语。

第二步定“三元九运”。沉氏在“易位”后,就进行定“零正神”。它不是什么神秘的法宝,原来“玄空学”安排了一项以“元”作“相对说”的规定。“元”就是指“三元”,每元六十年,每二十年为一运,共三运,上中下三元,共一百八十年,有九运,故称“三元九运”;一到九运以“后天八卦”加“洛书数”定“九宫”数序,并以正运加临为正神,对宫为零神,如:

一运一(坎)位为正神,对方九(离)位为零神;

二运二(坤)位为正神,对方八(艮)位为零神;

三运三(震)位为正神,对方七(兑)位为零神;

四运四(巽)位为正神,对方六(干)位为零神;

五运有二十年,五运属土,而上元二坤及下元八艮也属土,故五运前十年运与二运相同,以八(艮)位为零神,后十年运与八运相同,以二(坤)位为零神;

六运六(干)位为正神,对方四(巽)位为零神;

七运七(兑)位为正神,对方三(震)位为零神;

八运八(艮)位为正神,对方二(坤)位为零神;

九运九(离)位为正神,对方一(坎)位为零神;

此步明显地看出,它是以“相对说”定“零神”与“正神”为名,谈山水,谈“运化”,然而他谈不出什么原因和理由,只是用“以我的主观规定”而已,这一点,可以从第五运二十年中看出梗概,即为什么上元依二坤,下元寄八艮,而且还要每分十年呢?有的风水师更有风趣,他干脆把前十年挂到第四运,后十年挂到第六运,这为什么呢?解释无非两种。一则,以“五行说”:中宫为土。然而八卦中已有坤艮二土,怎么办呢?他大概认为,反正有“依据”就行了。二则他可能发现一卦中有三个土不好说,就来个两分法,总可以说得通吧。事实上,这种弄巧成拙的现象,乃是对中宫不理解的误会。更有甚者,当零正神确定后,他又来一个新的规定,即正神顺依山,零神逆据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非是说明,山水非固定的说法,并尽可能提高“神秘”度,而让人胡涂。在这个基础上,聪明的沉氏接着就提出“飞星说”。 第三步,演“飞星”。“玄空学”谈“飞星”者,无非是以零正方位作为排龙排水之固定地盘和因运而异的运作而已。沉氏认为:“山向飞星一概随运流转,亦因向变迁,乃变化无定者也”。这一说法已明白地指出“飞星”的意义,既“无定”与“变化”和“对象”(即谓“运”与“山向飞星”)。虽然他没有直说“运”变,事实上“零正神”之“固定地盘”是以“运”转后才确立本具“变”的概念。如上元运的列序:一入中宫二干,三兑,四艮,五离,六坎,七坤,八震,九巽。 这就有异于原来的“九宫”数列,(以沉说该数实为“五运”列序)如:五于中,六干,七兑,八艮,九离,一坎,二坤,三震,四巽。

现举上元一运“子山午向”定“正零神”为例(上元一为正神,九为零神,下元相反)即:以山向分别作出“飞星图”:

“正神指山上排龙者”:子山得六(属干,属阳,顺排)继之七干,八兑,九艮(此七八九为上元衰气,其方宜低,宜见水)。

“零神指出上排水者”:午向得五(属中,属阴,逆排)继之六巽,七震,八坤,九坎,一离(“一”方有水则为吉水)。

“飞星”的演法似乎很神,确实把人搞得眼花缭乱,但静思一下,我们要问,什么叫“飞星”呢?大概它是可以随意地取“运”与“山象”而飞吧。有了它,就管不得“当元运”之“合十”格局了,也管不得天地运行时的“春夏秋冬”与“地律”了,那些山形地势,深谷急流,河流顺逆,日月东西,天地经纬,八卦阴阳,身心“素质”,阴阳宅的“阴阳”有别等等更不足论了,只要凭我“飞星”一转,就可长寿、发财了。“飞星神矣”。到底是怎么回事?又“玄”又“空”矣。 统观“三元”与“九宫”的创立,本具深繸的科学内容,而秦汉后,人们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它,研究它,因此产生了诸多误会,加上术者多跪秘、让它披上神秘的外衣,大师又不多加思考,亦步亦隐,因此,才有今天的“飞星”世界,有人若问,“三元玄空”如何:回答是: 三元圣定三五数,

二十春秋思何苦,

九宫假眼迷九窍,

 

第二篇: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

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

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

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

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

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

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

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

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

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

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

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贺新郎 读史毛泽东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反思历史

由于每个人的目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借用别人的眼睛。但这就可能产生一个后果:当别人的眼睛把虚假的视像传递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容易

结拜了假相而疏离了真相。 要不是现在有人用全国百余个水文气象站的实际记录来较真,我们绝对不会想到1959-19xx年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居然是风调雨顺的三年。所谓天灾,其实是用来障眼人祸的幌子。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胡适的“谬论”:历史是个羞答答的

乡下姑娘,你把她打扮成什么样她就是什么样。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所谓“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就是被官方史官“打扮”过的历史,鲁迅曾经激烈地抨击其“等于为帝王将相修家谱”。所以要明白古代的真事实,野史是不能不读的,但也是其实也是被打扮过的历史。所以,要明白真历史,还得

从正史与野史的“夹缝中”揣摩大概。 “打扮”历史的方式如果只是敷一层白粉,那么,随着岁月的冲洗,铅华流逝,历史终会再现“庐山真面目”。但是如果不是“敷粉”,而是“狸猫换太子”呢,不只我们是

否还能有见到“真面目”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