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愉快的作业,发展个性的空间

享受愉快的科学作业,发展个性的学生空间

各位七年级的科学老师,校本作业已在我们教研组使用有半个多学期,我们是第一批使用的年级,这既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一种责任。第一次的校本作业可能较粗糙、难度较大,我们有责任把我们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意见表达出来,便于下次校本的修订以及七下学期校本的编写。

刚才几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下小结。

一、课前预练部分

1、重视前概念知识。前概念是课堂概念形成的基础,帮助学生扫清那些似懂非懂的前概念障碍,统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后续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七上课本中“显微镜的使用”、八下课本中“指南针为什么指方向”、八下课本中“土壤的成分”等。

显微镜的使用 (校本A P15 课前预练)

小学六年级下册就有《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节 (3课时)

。。。

再例如:我们课前环节就可以把显微镜的结构做为练习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 七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中有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等知识点。 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有相应的前概念知识。

2、课前预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今天薛海珍老师的课前问题“木头与铁哪个重?”就是个很好的预练问题

3、难度不宜过大、不出现不出现难从课本中获取答案的问题

A P18 消化道有、消化腺

A P37 等高线的特点

二、课堂精练

1、 重在当堂练

“上课”和“下课”对学生来讲,其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及时巩固

课堂精练可以将幻灯形式到存档形式

2、重在“精”

我们可以在提供的题目中进行再选择,找出能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题目

可以是重点的巩固、或变式、

可以是能激起深层思考的问题

(通过搭建“脚手架”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明晰、纠偏或重构)

例:A P42 小明在天平测物体质量

这个题目在试卷中学生很容易做错。我在学生“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之后,当堂进行练习,把学生的错误暴露在实际操作中,并能在同伴的操作演示中得到纠正。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称量前、称量中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课外拓展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普遍感觉:过难? 学生负担过重? 课堂无法全部讲解?

其实这部分题目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需全体学生都要做,可以像今天薛海珍老师一样布置成选做题。

“某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种情形下的天平称得物体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___”。

这种题目就可以是部分学生的“套餐”,而不能成全体学生的“标准餐”。

(B. P6) 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热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变化时,玻璃管中的液柱就会沿着管子升降。想一想,当外界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还是下降?回家仿做一个伽利略温度计,试一试,看你的想法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课外拓展不一定是难题,也可以是动手实验题,把课外的活动当成课堂的延伸

(A. P1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上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来自20xx年温州中考卷, 避免题目的陈旧度 (3)题对于初一学生过难

四、开展科学课拓展活动课程,改变“读科学”的学习方式

科学教育是让学生“ 读书” ? 还是让他们“ 做事”?

“ 读科学”教育导致的结果是知识丧失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解决问题的工具和进一步探究的基础,而变成供人记诵的材料和应付考试的工具。

刘春老师的拓展课程

希望我们的老师也能把自己的课堂加以改善,多些“做科学”,少些“读科学”

张州

 

第二篇:多元的合作为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多元的合作为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