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句子

?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

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

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张咏

?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 朱舜水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

? 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 张廷玉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 孟德斯鸠

?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

?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 季米特洛夫

?

?

?

?

?

?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柏格森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 黄石公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 吕坤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魏徵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 申居郧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第二篇: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述而集》卷一)

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随笔)

撰者:李树明

1

第一章 孔子掩面而泣

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春,鲁哀公狩猎于山东巨野县一带,贵族叔孙氏驾车人子鉏商捕获到一头怪兽,大家认为是不祥之物,就赐给了下人。可是,孔子看到,曰:“麟也。”继之悲伤而言:“你为谁来的!你为谁来的!”于是掩面而泣,泪水沾湿了袍子。

——这就是历史上那个颇为著名的“西狩获麟”事件。

是年,孔子七十一岁。

“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春秋公羊传·哀公》)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天地》)

祥瑞之麟,来不逢时,人皆不识,大受戏弄伤害,屈辱沦落至此。圣人孔子为之感伤良深,于是“因史记”修《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笔则笔,削则削”??以“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九个字绝笔于竹简处,终结了这部“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伟大经典(《史记·孔子世家》)。

《春秋》经文一万八千言(世传今本一万六千五百一十二字,辗转抄刻脱落故),纪事真实可靠,当毫无疑问。

仅就天文现象论之,《春秋》经文记载日食三十又六,其中三十 2

三次为现代天文学所证实,余者实属情况特殊而不能予以科学确认,或是出于错简,或是天文学计算之误差,说不清。《春秋》记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此乃公元前六百八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天琴星座流星雨爆发的生动实况记录,属世界最早记载;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哈雷彗星之最早纪事。另外,彝器等古代文物不断出土发现,很多史实都能与《春秋》相互印证。

《春秋》“微言大义”,恶恶、善善、尊尊、亲亲、贤贤、贱不肖,以息邪说、以禁暴行;《春秋》即礼即仁,定名分、制法度,以是而为天下准则。

仪封人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

是以,子夏云:“有国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又曰:“《春秋》重仁,诸讥皆本此。”(《春秋繁露·俞序》)

是以,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修《春秋》,发乎“西狩获麟”,绝笔于“西狩获麟”。 由是而言,“西狩获麟”乃中国历史上拯救世道人心长河运动之中,冲破重重雾霭而最具明确清晰意义的第一叶方舟。

3

方舟始发,大河滔滔,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经两千五百年之久矣。那世道人心又是如何了呢?

无需多言,我们仅一窥王朝更替之理由及其文献感叹即可知晓。且不远说,自大秦帝国一统天下以来,历朝历代无不以“济世救民”起家,但又无不为后来者以“济世救民”为理由打落尘埃。何以得天下,就以何失天下。因而果,果而因,其因其果,丝毫不爽。此无所谓乱臣,亦无所谓贼子也,有道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期间那文人骚客,或明或暗,多如河汉,无以数算。虽未全部尽力于秉笔直书,多有含蓄委婉、语焉不详乃至勉强涂鸦者,但亦不昧良知,纸墨间流露着太多太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诸类感叹。换而言之,文献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世道人心江河日下,一朝不如一朝,一代又比一代差,每况愈下,愈演愈烈矣。

世道人心竞相沦,谈何“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乎?那“于斯万年,受天之祜”又将从何说起呢?(《诗经·大雅·下武》)

历史好像从未向前走过,而是作断层、模拟、倒挂坠落运动,犹如孩子们爱看的“猴子捞月”故事。

人类好像从来就没有创造过历史,一直以来为历史所驱赶、追杀。或者说,人类是一群羔羊,而历史就是那个隐蔽在羔羊身后,一手青草、一手大刀的阴谋家;或曰历史是那口“往昔之井”,我们人类完全在其操控之中:“我们以为在想,我们以为在做,而实际上只 4

是另一个或另一些东西在替我们想与做:远古的习惯,变成了神话的原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获得一种巨大的引诱力,从‘往昔之井’??遥控着我们。”(《被背叛的遗嘱》第12页;米兰·昆德拉著、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历史是过来人,我们是未来史。

可是,作为我们,我们还有未来吗?今天全世界之混乱,社会灾难之深重,有目共睹,实属空前,连吃的饭、喝的水甚至是呼吸的空气都令人惶恐不安起来了??

人们不禁要问:“人类还能生存多久?我们还有没有在这颗星球上继续存活的道德能力资格?”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打倒了旧道德,却根本没有能力创建新道德规范,从而不知道“作为人,何谓正确”生活(《活法》“修订版”第7页;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20xx年版),因而每个人都好像感觉很迷茫,活得不幸福?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自以为“冲破了传统束缚”,获得所谓“自由解放”的同时,却又欣然雀跃臣服于权利与科技、名誉金钱之奴役?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明天未来的幸福生活去操心、焦虑、担忧,甚至是努力争斗弄得头破血流的时刻,反而失去了今天眼下那平安、那和谐、那美好、那诗意的幸福家园?当明天成为今天,我们再次焦头烂额奋不顾身争斗,再次失去??等到垂垂老矣疲惫不堪之极,才蓦然发现:“人生一无所获!”可是,一切又都来不及了也?? 5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的一切抉择都仿佛带着极端自私自利色彩?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的一切美好都仿佛遭遇着集体性践踏蹂躏?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的一切价值亦皆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共同继续着贬值命运?

如果有,“为什么良好的意愿总是导致相反的结果,人们共同的道德品质总是有诸多令人不满之处,人类世界总是违背造物主的意愿,拒绝仁爱和友善?”(《西方文化的终结》“序言”第1页;拉尔夫·费弗尔著、丁万江 曾艳译,“序言”作者系齐格蒙特·鲍曼,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一出生,就好像是被扔进一辆破破烂烂疯狂奔跑失控的马车,颠簸于险途,在惊恐万状里等待着那不可预见的凶恶后果?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身为人类社会之一员,好像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为人类负过任何责任?好像人类与人类社会是永远的两张皮,人类社会根本就不属于人类所有,是专门与人为敌的。所以,不论我们怎么大呼小叫,又怎么变革,怎么发展,怎么环保,怎么怎么着,社会该怎么社会还是怎么社会??

我们似乎已经被社会开除,远离那块安全且温馨的祖居地飘摇而去了??

——人类人类着,社会社会着。

一切全乱套了也!

因此,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曾极具庄严性质地告诫:“任何人都 6

逃不掉因出生而受惩罚!”(《哲学的慰藉》第180页;阿兰·德波顿著、资中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版)

甚至,连那个坚持“与其要一个丈母娘不如要十个”可爱且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也亦步亦趋,凭其有限而不确定的可怜已知,煞有其事地宣判无限未来:“人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可以说今天很坏,一天比一天坏,直到最坏的事出现。”(《哲学的慰藉》第189、190页)

“西狩获麟”,《春秋公羊传·哀公》曾阐释道:“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西狩获麟”,《春秋榖梁传·哀公》亦曾解说:“经文中没有说麟‘来’,这是为了不将麟这种祥瑞之物看作是中原以外的动物;经文中没有说‘有’麟,这是为了让麟这种祥瑞之物永远生活在中原地区。”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公羊传·哀公》) 圣人一语成谶。

由此而论,“西狩获麟”可谓自伏羲以来历经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诸圣贤所努力构筑的人文景观巍峨大山即将崩溃的首次响亮预警;或者说“西狩获麟”是道德滑坡之初,第一块轰然滚动而最具真实可信意义的巨石。

7

难道是圣人错了?

非也。

倘若没有《春秋》诸类经典维持,中国将难以继续两千五百年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硕果”之类话题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已成为不争之事实。何况古国文明历史上还有过大汉江山,还有过具有领导世界地位的大唐帝国等!南宋一朝尽管政治腐败、军事衰弱,但仅从税收数字核查,亦是令西方诸国不能望其项背??

近世以来我们断然丢弃《春秋》为代表的方舟,还没用百年时间,世道人心就乱成怎么说都不过分的样子。难道这也能说是圣人错了吗?

错在我们后人,错在置圣贤慈悲教导于不顾,骄傲自大,不务智慧钻营聪明,自以为是,到头来聪明机关算尽,智慧迷失,吃尽苦头。

智慧与聪明并非一个概念。

智慧与聪明亦如知识与学历,文化与知识,学佛与佛学等等,有着天壤之别。智慧者不一定就聪明,聪明人也不一定有智慧。

智慧与聪明之根本区别在于智慧能辨别是非对错正邪,聪明则不然。智慧闪烁着人性光辉,属于道德概念;聪明则归类技能范畴,无所谓道德与否。智慧往往来自于谦让知足与淡然安定,而没有智慧的聪明则常常始于骄傲贪得和躁动不安。有智慧的聪明人,发乎情止乎礼,上报国家之恩,下思造家之福,造福人类社会;而没有智慧的聪明人,完全可以把任何美德悬置在其疆域之外,放任自流,为所欲为 8

而祸乱社会。

没有智慧的聪明人是会说不会做的人,甚至是拒绝高尚、拒绝信仰的人,乃至没有祖国、没有亲人、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不得谦虚诚敬、不懂知恩报恩、不会知足耐烦、不知羞耻而无惭无愧之徒。从而失去了拒绝罪恶的能力,在堕落中寻求着所谓快乐刺激,在快乐中寻求着更为深层次堕落。越堕落越快乐,越快乐越堕落着,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把全世界来堕落,并且不负有任何责任。

如果大家不介意,可以说一句题外话:“一切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在其罪大恶极,而是在于根本智慧的缺失。”

人类的一切道德文明在聪明人手里并不安全。

且不论鲁哀公及贵族叔孙氏等辈,仅就地位低下的驾车人子鉏商而言,可谓聪明人也。

古代驾驭马车并非一般人所能,起码要掌握“礼、乐、射、御、书、算”六艺之一的御艺。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曰:“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驭”即御艺,包括鸣鸾和、逐曲水、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五种马车驾驭技术。意思是:驾马车能使鸾和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车随曲岸行驰而不坠水;天子或因打猎、或会同、或征伐等在外,其所在之位必有标志物,驾车经过要有礼仪;驱车行至交叉路口转弯时,要像舞蹈那样优美而有节奏;田猎时,驾车行猎 9

追逐禽兽当便于人君(车主)从禽兽左面射获(可参阅《周礼译注》第200页;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驾驶马车技术由这五方面构成,此可谓当时“驾驶员获证资格”。

子鉏商有着驾驶员的聪明技能,捕获到麟,然而却没有认知麟之智慧。但是,子鉏商还算幸运,尽管那个时代是“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所谓乱世,但毕竟还有孔子能够认知麟,并且修《春秋》规范天下秩序。

两千五百年后,我们的聪明技能,令子鉏商之徒望尘莫及之又莫及,不可同日而语也。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遥控“封杀”任何仁人君子(麟),亦可颠倒黑白“秒杀”任何美德善举。然而,今天我们还有没有一位,是有没有一位,如孔子那样具有认知麟之智者?还有没有一部,是还有没有一部,令“乱臣贼子惧”之经书?虽说我们有着卷帙浩繁的法规明文,有着所谓压倒一切的高科技现代武器装备,并且为维护稳定多次付出惨重代价,然而效果又如何了呢?

作为两千五百年前驾驶员子鉏商等,有聪明技能没有智慧,但圣人告知“作为人,何谓正确”,子鉏商辈还能够老实相信。因此圣人之言得以流传,彪炳千秋。可是,今天我们这些聪明非凡的后世子孙,还有古代驾驶员的那份老实厚道,那份相信圣人的能力吗?

不要拿出生于圣人前或后而为理由拒绝真理,因为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真实:一切圣贤皆因经典而存在。圣人尚在那里,黑字白纸清清楚楚明明摆着,我们却根本不理不睬,甚至还时不时要调动“一万 10

只脚”的积极性踏在圣人身上。

小孩子碰到问题,还知道求助请教于爸爸妈妈,难道我们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社会遇到疑难,就不会去求教于圣人老祖宗吗?

不要作圣人落伍之思,圣人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其思想光辉照耀两千五百年不衰,亦是经历两千五百年之考验,如果有什么落伍或糟粕之类早已淘汰去了也。

更不要作圣人创造了什么发明了什么之想,因为一切古今中外圣贤皆是唯一真理的发现者与陈述者,分别于形式方法不同而已。

圣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谦虚诚敬,相信古圣,祖述古制,集其大成,将人生圆满方便、根本究竟之简易大道告诸来者,一以贯之而应万变,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超越时空,成为永恒。

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真理明白方便且简单,但我们却聪明复杂而麻烦。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于是,灾难四起,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疯狂地追逐经济利益、聪明得拥有宇宙飞船的科技时代,却没有辨别是非对错邪正之智慧,而失去生活指南,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比两千五百年前古老“低贱”的驾驶员生活得幸福且诗意。

11

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得头破血流不能自拔的深重灾难境地之中,不知道人类还有没有再维持两千五百年甚至是二百五十年之生存能力。

因此,我们面对人类灾难困境做着种种艰苦努力探索与尝试,曾一度怀疑科技是罪魁祸首,也曾怀疑过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乃至于法律方面等等,甚至联合国不惜举世界之力召集大会,年复一年地讨论争吵不休??然而,一切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人类社会该怎么变本加厉继续其恶,还是依然怎么变本加厉继续其恶。

所以,埃里希·弗洛姆就很有理由地说:“今天,人成为大机器的一个齿轮,成为一个机器人,生命变得空虚无聊,失去意义,这个事实给人造成的痛苦远远大于贫穷造成的痛苦。”(《精神分析经典译丛·逃避自由》第197页;埃里希·弗洛姆著、刘林海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xx年版)

所以,上世纪之初,著名社会学家皮特林·索罗金就“以大预言家的姿态预言整个文明即将崩溃。”(《西方文化的终结》第16页)

当时好多人还以为,这位俄裔美籍的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是在重演杞人忧天把戏吧。然而,随着岁月的脚步声,其预言之准确性却日渐凸显。好像岁月魔鬼快速得没有过程,一下子就触摸到人类门槛了,一个物欲横流、黑白颠倒、恶浊苦难时代不期而至??

于是,孔子那仁爱深邃的目光穿越两千五百年时空隧道,目不忍睹,掩面而泣。

12

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美与丑、善与恶、长与短相互长养,甚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拯救与堕落亦然。

孔子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

人皆自作自受,何去何从全在自己,埋怨不得圣人。

——“西狩获麟”,江山间,一叶出没风波里的拯救方舟。 ——“西狩获麟”,天地中,一块大山崩溃前的堕落巨石。

13

第二章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

拜读《二十四史》,观《资治通鉴》,看《中国皇帝全书》之类,很容易使人想起一串串“猴子捞月”的因果故事。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猴子捞月有失荒唐可笑,但帝王捞月则目不忍睹,尤其是隋炀帝。 然而,每一位皇帝都想成就有道明君的事业,隋炀帝亦不例其外。

公元六百零四年七月十三日高祖隋文帝驾崩于大宝殿,七月二十一日发丧,隋炀帝登基仁寿宫,次年改元,号“大业”。

时年,隋炀帝三十六岁。

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就有诏书言: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厘百姓!《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是故姬邑两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若不因人顺天,功业见乎变,爱人治国者可不谓欤!(《隋书·炀帝》)

14

于是, 隋炀帝身怀恢弘治国抱负,努力付诸实践。在驭御华夏十四年时间里,他那一个又一个空前绝后的举措,对后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置身于中国大历史背景下观察隋炀帝。他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特色,应该是雄武出众以及在帝国相对平安且优越物质和精神条件下那不平常的政治才能。

即位初始,便开创进士科,从而使科举制度得以完善并成定制,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止于一九零五年,一直是中央政府选拔干部的主要途径。隋炀帝改制律新,修改《大业律》;兴建学校,恢复乃父一度取消的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和州县学;搜遗书,于洛阳观文殿建构精致书库,其幔帐、书橱及书库门皆能自动关闭,藏书以甲乙丙丁为目,分统经、史、子、集四类,后世藏书四部分类法以此为始??隋炀帝如此整理古书典籍措施、方法,对中国文化贡献之大应该予以肯定。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仅仅费时六年就足以与秦万里长城相争辉。滔滔大运河,一泻两千五百公里,培育起了后世中国千余年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丰厚了中国文化积淀??这亦是无可否认隋炀帝之功。

表现其争霸天下的雄武之心,历史多有记载。

《资治通鉴·隋纪五》记:公元六百零八年,派常骏为首的官方使团赴东南亚至赤土(今泰国境内),赤土王派使者以三十艘船恭迎,进用金锁链缆常骏坐船,“泛海百余日,入境月余,乃至其都。其王 15

居处器用,穷极华丽,待使者礼亦厚,遣其子那邪迦随骏入贡。”是为中国官方使团首次通“绝域”——赤土。

《隋书·东夷·倭国》记:隋炀帝于六百零八年任命林文郎、斐世清等出使日本,刚至其边境,就有“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行走十日,又有“二百馀骑郊劳”恭候。当时的日本国王为接待大隋使节还新建了宾馆,其隆重情形可以想象。可以说,中国官方使团赴日之先河由隋炀帝开启。

《资治通鉴·隋纪五》记:公元六百零九年,杨广巡至燕支山,以“中原富有”之计,吸引了二十七国使者同时朝觐,皆“谒于道左”。不凭借任何武力一时间征服西域二十七国,这的确令历代帝王汗颜。

大隋帝国的国际影响力,由此管窥。

《资治通鉴·隋纪五》记:“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摘掉帝王冠冕,从“平常人”角度察之,隋炀帝杨广可谓才华横溢。

隋炀帝杨广才学颇高,文以“文辞奥博”名闻(唐太宗评语,《资治通鉴·唐纪八》),诗以绮艳美丽、柔曼动人而著称。史学大家黄仁宇先生论言:“隋炀帝杨广,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这些长处,虽批判他的人也无法否认。”(《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第90页;黄仁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6

年北京版)

其文章有《手诏劳杨素》、《劝学诏》、《与释智顗书》等存世;诗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等流传(《中国皇帝全书·隋炀帝诗文选》,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版;下同)。

隋炀帝杨广曾创作过两首《春江花月夜》。

其一云:“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曰:“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此诗直接影响了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创作出不朽诗篇《春江花月夜》,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公元六百零八年九月,隋炀帝杨广征召天下鹰师,“悉集东京,至者万余人”;公元六百一十年一月,因西域酋长毕集洛阳,诏令于端门大演百戏,“天下奇伎异艺毕集”,“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近两万人,“声闻数十里”,灯火烛光天地,“终月而罢”——元宵节始盛于此(《隋书·炀帝》、《资治通鉴·隋纪五》)。另外,杨广命宇文恺等造能容百人、下装轮轴可以行走的“飞行殿”,以及龙舟、迷楼等等亦皆属千古奇绝。

《隋书·炀帝》称:“上美姿仪,少慧敏。”

隋炀帝杨广可谓“才貌双全,文武全才”,因此后世有人写诗感慨:“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17

隋炀帝终年五十岁,不是自杀,亦非亡命于“敌军”之手,而是为恩宠“群小”(身边亲近随从)残害。

《资治通鉴·唐纪一》撰有隋炀帝遇害一事,基本情节如下: 宇文化及聚众反叛,隋炀帝被“群小”持刀逼入内殿。

隋炀帝感叹而问:“我有何罪,你们竟然这样对待我?”

叛贼马文举说:“皇上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则勤于征战,内则奢侈荒淫无度。使得那些年轻力壮者皆亡命于战场,老弱妇幼死了都没人埋;老百姓失业,盗贼蜂起??皇上还专门任用巧言谄媚小人,粉饰太平,拒绝忠言??这怎么能说是无罪?”

隋炀帝说:“我实在是有负于天下老百姓的!可是,至于你们??我让你们享受荣华富贵至极,你们怎么能够如此对待我?!今天这种事情,是谁带得头?”

叛贼司马德戡说:“天下共恨,何止一人?”

叛贼宇文化及又派封德彝前去历数隋炀帝之罪,被隋炀帝一句话就顶了回来。

隋炀帝说:“你是个读书人,怎么也干这种事?”

封德彝马上惭愧得涨红脸面退下。

【撰者感言:封德彝老谋深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藏而不漏,虽后来自己寿终正寝,但祸及子孙。其人死后亦千年不安,多为史家所奚落谴责。如果封德彝是当今知识分子,还能够知耻惭愧而退吗?】

皇帝爱子杨杲才十二岁,站在父皇身边“哇哇”大哭不止,被皇 18

帝的“老朋友”裴虔通举刀砍杀(裴虔通乃隋炀帝当年为晋王时的亲信随从,隋炀帝称之为“故人”),鲜血溅到皇帝衣服上??

叛贼要砍隋炀帝,隋炀帝说:“天子之死自有其法,怎么能够用那快刀呢?拿毒酒来!”

叛贼马文举等不允许,指使令狐行达强行把皇帝按在座位上。皇帝长叹一口,无奈之中解下自己的绢巾递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就用绢巾把皇帝勒死了。

隋炀帝懂得占卜术,喜欢说吴语。“缢杀”前,“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隋炀帝亦“自知必及于难”,身边备有毒药,“谓所幸诸姬曰:‘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

《隋书·炀帝》记:“萧后令宫人撤床箦为棺以埋之。化及发后,右御卫将军陈稜奉梓宫于成象殿,葬吴公台下。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

如此“文武全才”之杨广,如此大隋天子之隋炀帝,竟然落得如此结局,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杨柳心伤桃花断肠。

尔后,唐王朝以“当仁不让”为理由,论证其取而代之的合情、合理、合法性质,在“唐吃隋粮”的丰美物质条件和“死无对证”、“成者王侯,败者贼下”等特别良好精神舆论氛围下,绞尽脑汁杜撰 19

了许许多多关于隋炀帝杨广“亡国昏君”、“独夫暴君”、“残贼天下”、“禽兽”之细节,并且其人其事一直以来遭遇一而再、再而三地过分篡改渲染,又历经近一千四百年滚雪球式演义,实在是让我们难见其实,无法看清真正的隋炀帝杨广了。因此,只能权作寓言故事视之。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不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好像是胡适老先生说过的话。

尽管我们在千余年后,很难看清隋炀帝本来面目,但仔细观察还是能猜测得二、三:

其一、毫无谦德,不得用人治国之道。

在执政才能方面,隋炀帝求大好空,舍弃孝亲尊师大根大本,背叛祖宗遗嘱,谁都不放在眼里,自以聪明为是,并且拒绝纳谏。

薛道衡不识时务,曾呈上《高祖文皇帝颂》(歌颂隋炀帝父皇),没想到隋炀帝看后很不高兴,回头告诉苏威:“薛道衡极力赞美前朝,这是拿《诗·小雅·鱼藻》作讽刺。”马上就想治薛道衡罪,后来总算还是给找到个小小理由除掉了薛道衡,“天下冤之”。可是,光禄大夫郭衍劝隋炀帝五天视朝一次,并且说:“不必效法高祖,徒然劳苦。”隋炀帝就认为他很忠诚,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隋炀帝曾很坦 20

白地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性情就是不喜欢别人诤谏。假若地位声望已经显贵,可是还以诤谏求取声名,就更加令人不耐烦??”(《隋书》卷五十七、《资治通鉴·隋纪六》、《资治通鉴·隋纪五》)

在学问才气方面,隋炀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曾经对侍臣说:“天下人都认为朕是凭借先帝余业而拥有四海,其实不然。如果让朕和那些士大夫一起参加‘公开考选、竞争上岗’的话,朕必是第一名,当为天子!”(《资治通鉴·隋纪六》)

不具谦德,就不可能通达人情世故。不通达人情世故,何以使人? 隋朝时代倭国(日本)尚处原始荒蛮之际,开皇二十年(公元六百年)曾有倭国使者来朝。高祖隋文帝派人问其国风俗,使者说:“国王把天当作哥哥,把太阳当弟弟。天不亮,国王出来听政,跏趺而坐;等到太阳出来,国王就停止处理政务,说:‘政务委托给我弟弟处理。’”“高祖曰:‘此太无义理。’于是训令改之。王妻号鸡弥,后宫有女六七百人。名太子为利歌弥多弗利。内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次小义,次大礼,次小礼,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员无定数。有军尼一百二十人,犹中国牧宰。”

时隔七年,也就是大业三年(公元六百零七年,《资治通鉴》记“大业四年”),倭王“遣使朝贡”。使者曰:“闻西海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等言,隋炀帝就又不高兴了,对鸿胪卿说:“蛮夷书信只要是没礼貌的,就不要再拿给我看了!”(《隋书》卷八十一) 21

一个小小日本,刚刚处于教化启蒙之初,能懂什么礼貌?可是,聪明的隋炀帝却不察其情。

其二、任性随意,毫无自我控制能力。

隋炀帝说话非常随便,不识大体。内史侍郎薛道衡文名冠绝南北,已经死了,而作为堂堂大隋皇帝仍不放过他,觉得很好玩儿,于是讥讽道:“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著作佐郎王胄,文词为天下准则。隋炀帝曾“览而善之”,曰:“气高致远,归之于胄。”有人“屡谮之于帝,帝爱其才而不罪”。但是王胄死后,隋炀帝诵读王胄佳作,就是管不住他那张忘乎所以的大嘴,很有点得意地说:“‘庭草无人随意绿’,你王胄还能作这样的诗句吗?”(《隋书》卷七十六、《资治通鉴·隋纪六》)

或许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起居官”记录在案。但你可是皇帝,言语举止得拿捏着,钉是钉铆是铆,金口玉言啊!这哪里像个大隋帝国君王说的话?很像现代化的城郊村长,一下子卖了祖宗坟地,腰间突然硬硬地膨胀起来,就找不到感觉了;或者像一不小心网上走红,出口“雷语”阵阵之“自由人”。

隋炀帝酷爱游乐,可以说是达到一种疯狂病态式“游乐癖”程度。隋炀帝好玩、能玩、疯玩而目空一切,就像当今患有深度“网瘾”症一头钻进网吧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逃学孩子那样,并且还兴趣爱好广泛,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肆无忌惮。天下都是他家网吧,那里好玩就往那里钻。

22

《隋书·炀帝》载:隋炀帝大业元年八月(公元六百零五年)就迫不及待离家出走,坐船去江都玩,直到次年四月才回到洛阳家中;大业三年出走榆林,一直玩到突厥少数民族帐篷里;大业四年驾车五原、爬长城、出塞外;大业五年西游,出走河右,到扶风旧宅子还扎了一头,尔后渡黄河,一直马踏张掖,威风八面凛凛,与西域许多外宾共欢乐;大业六年,再逛江都等;大业七年至十年,三次领众出国打架,过瘾高丽,期间穿插跑龙套无算;大业十一年走至北塞,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雁门,吓坏了,第二年就躲到江都几乎不敢出门了,与老婆孩子玩得没白没黑,一直玩儿完??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在外逛荡十三年之多,统计在京出勤率还不足一年,其“学习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其三、多疑恐惧,自欺欺人,逃避现实。

《资治通鉴·隋纪七》记:

自大业八年后,隋炀帝每晚睡觉就心惊肉跳,叫喊有盗贼,让几个妇人摇动抚摸哄着才能入眠。大业十二年四月,大业殿失火,隋炀帝以为盗匪打进来了,惊慌出逃,一气窜到西苑,一头扎进草堆里,直到火灭才敢回去。

后来叛军四起,隋炀帝不喜欢听到该类消息,禀报者因此或丢官或入狱,有甚者连性命也搭上??“内史侍郎虞世基以帝恶闻贼盗”,“不以实闻”??深得隋炀帝欢喜信赖。

隋炀帝不是不知道,是自欺欺人,恐惧逃避。犹如现在某些癌症 23

患者,也非常清楚自己患有什么病,却就是不敢承认,不敢直面现实对治。此实乃“恐惧症”患者之表现。

隋炀帝之所以有诸类致命弱点,与其出身经历有很大关系。隋炀帝出身豪门,从小有皇上、太后等娇惯,一个十三岁的毛孩子就当上晋王且并州总管(山西省省长),不足二十岁就是行军大元帅??可谓一帆风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挫折教育。

当初,隋炀帝在被册封太子之前,表现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废太子杨勇而立之。时为晋王杨广“好学,善属文”,“朝野属望”。高祖隋文帝到晋王家里,看见乐器琴弦大都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晋王杨广曾观猎遇雨,侍从送来油衣,命令退回,说:“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隋书》卷三)

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这样现象。有的干部在相对一般岗位上还可以,一旦提拔重用到重要岗位,马上膨胀起来,很容易出问题。犹如小马子拉辆小车还可以,套上大车就洋相百出,尥蹶子瞪眼,搞不好车毁马亡。此乃德不配位,而厚德方能载物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可见,隋炀帝当初也并不没有什么真正大德大能,花拳绣腿而已,当个“王爷”又有“老爸”等照看着还行,一旦皇帝起来,就很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意思了。

史家评曰:“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 24

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隋书·炀帝》)

虽说如此评价有嫌勉强,但亦非空穴来风,更不是纯粹杜撰。 所以,黄仁宇先生称:“以后他一处逆境,即心灰意懒,逃避现实,所以他的悲剧情结,也有长期积养的前因后果。”又论曰:“隋炀帝虽有想象力,到底不是大思想家,他也不像我们能看到古今中外历史纵深。他最后退居江都一年多,竟想不出一种主意,也可见得他始终没有透彻地了解他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第91页、96页)

隋炀帝能想出什么主意呢?

一个成功者的表现,往往在于擅长收拾急难险重诸方面残局。隋炀帝没有谦虚好学精神,哪里会得此道?碰到问题,又一味逃避,并且患有“恐惧症”,以“找玩”来麻痹掩饰,得过且过。所以,一遇乱世,隋炀帝平日里那些吹胡子瞪眼狐假虎威的本事就全都鸡飞蛋打了。

——俗话说,这就叫不顶打。

就像有些人只能生活在顺境里,不能活在逆境中;有些人则反之,生活一饱暖就会出问题。亦如有些人得意不忘形而失意忘形,有些人却失意不忘形而得意忘形,有些人是得意失意都忘形。

隋炀帝属于得意失意皆忘形者。

何况隋炀帝还像只剁了尾巴的猴子,屁股坐不住龙椅子,一点定力都没有呢!

25

总之,隋炀帝丧身亡国失天下,究其悲剧根本原因乃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即内外具失谦虚这一道德之柄,不得修身治国之道,“骄矜自用”之故也。

——无有谦虚,也就失去了学习真本事的根本前提。不得学习之道,何以修身?身不修,又如何自我约束?所以,放任自流在所难免。

——无有谦虚,也就失去了容人根本。不容人,何以得识人之明、任人之道?识人任人不当,国何以得治?所以,专任奸佞、饰非拒谏更是在所难免。

不谦虚也许暂时能成点事,但不究竟。沙上建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贞观二年某一天(公元六百二十八年),唐太宗问:“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魏征评价可谓正确,但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谦,德之柄也。”(《周易·系辞下》)

当年周公旦曾告诫伯禽:“《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 26

《周易·谦卦》亦言:“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尽管隋炀帝谙熟《周易》、《春秋》等经典,可见也大都是些口头卖弄文章,派不上用场,丧身、亡国、失天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诚哉,吾师!

27

第三章 稻盛,一位谦光可掬的救世尊者

公元两千零十一年七月份,撰者应邀参加由北京某单位举办的“创建中国式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研讨会。会前放了几段近年由中央电视台采访稻盛和夫的视频,会议期间对稻盛经营之学开展了热烈讨论。

会后有企业家问什么感想,撰者老老实实地说:“非常惭愧!我是第一次看有关稻盛老人家的材料。老人家那些辉煌之举,以个人经验而言,我们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做过,只是事上大小之差别,究其本质并无二样??但是,深深地为之震撼和强烈吸引我的,是老人家那种平常而谦光可掬的好学神态。”

会议圆满,回到家,撰者再三欣赏那几段视频。后来,花了整个半天时间反反复复品味其中一个不足五分钟片段和两秒左右特写镜头。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份中央电视台“商道栏目”组采访了踏着皑皑白雪而来的稻盛老人。

报道内容简述如下:

28

家庭出身非常一般,没有受到所谓良好教育,为生活所迫差点成为“知识型黑社会”的稻盛和夫,凭其坚定信念,艰苦卓绝努力,到一九九七年事业如日中天。

是年,稻盛六十五岁。

稻盛老人于这一年,出人意外地突然抛弃亿万财产,九月七日在日本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法号“大和”。以老人话说,目的只有一个:“我希望我的灵魂,以一个纯净而美好的方式,开始新的旅程。”

在采访过程中,老人家回忆起一段出家化缘亲身经历。

大意是在深秋的一天,稻盛赤脚着草鞋,身穿僧衣,头戴斗笠,手里托着化缘的钵。对从未有此经历的稻盛来说,是痛苦煎熬??脚趾从草鞋里伸了出来,磨破了,渗出了血来,忍着疼痛走了半天,一家一家去化些钱和米??在返回寺庙时候,公园里有位扫地的老妇人从路对面向他走过来,说:“你是修行的出家人吧,你的肚子一定很饿吧。这个,你拿去,买点面包什么的填填肚子??”就给了稻盛一百元钱(老人以《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为题记载了此“事件”,收入《活法》“修订版”,而文中称老妇人给的是“500日元的硬币”。瑕不掩瑜,无关宏旨)。

时光倒流,老人突破时空,再次沉浸品味其“事件”之中,断断续续说:“在拿到一百日元的瞬间,我激动地全身颤抖,就像全身被电击一样。非常感激!真的是感到了那种幸福,贯穿全身的‘这’种幸福感??那一瞬间全身心的幸福??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是幸福 29

的眼泪流下来??达到了幸福的至高境界??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全身细胞都感到了幸福快乐??”

老人说,如此至高的幸福快乐,以前没感受过,以后也没有,就这一次,一次。

此可谓法喜充满。一次足矣,老人家不枉此生!

特写镜头内容:

两千零十一年六月份,稻盛老人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让来自日本航空上海基地客室乘务员童超彦小姐发言时,稻盛老人笑眯眯看她说话样子:如祖父看见了久别归来的可爱孙女,那份亲情,那份牵挂,那份珍爱,那份祝福,那份鼓励,那份希望??只有“祖父”,才能感受到的。

——稻盛君子,做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难怪他老人家经营三个“世界五百强”(加上已经“浴火重生”的日航),犹如“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还有那份安详,那份慈悲,那无可名状的谦谦君子之风,瞬间凝固在记忆深处,令人终生铭记。

稻盛老人亿万富翁,舍弃所有,放下一切,出家化缘,面对一个普普通通不可能富有的老妇人竟如此谦卑;面对他最基层的,也许是初次谋面的普通员工,是那么亲切,那么关爱,那谦光表情甚至是有些祖父讨好孙女的样子。因此,稻盛老人收获了无上幸福。 30

——誓愿做幽冥教主,保持永恒谦卑之美的地藏王菩萨,亦无非如是!

谦虚到极致,把一切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全部舍弃了,就是菩萨,就是佛,即是明白人也。

我佛圆满谦虚学习之美德,因此而“了无私心”(稻盛老人法语),因此而慈悲智慧。

如是稻盛,如是示现,如是教导——务必“在坚持之中”谦虚!

当天,撰者便马上花了一百二十多元从书店买来四本一套的稻盛和夫著、曹岫云等译,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活法》书系”,破四年来只读佛经之惯例,顶礼后埋头拜阅。当读到《活法》“修订版”七分之一时,便决定送给在异国读书的儿子,第二天就费金二百六十多元特快传递出去,并附书信一封,其中有言:“爸爸以前曾和你说过以及想对你说而没说的,稻盛老人家全都做到又全说了出来。做到了再说是圣人,说了就做或者边说边做是贤人君子,说了不做是骗人??稻盛老人家会帮助你奠定人生幸福走向之基石的。”

是日,立刻再买来一套。拜读到三分之二时,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攻读“党政干部研究生班”的贤侄李晖来了,就立马送给他,并题言:“从这里开始吧。”

《活法》“修订版”集中说谦虚的是《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 31

好的心灵”》篇。老人下笔就语重心长地说:“谦虚是日本人失却的美德之一。”几近最后,又言:“随着谦虚精神日趋淡薄,把才能私有化的人有增无减,特别是身居要职,理应成为众人楷模的领导者??曾经具备优秀传统、出色业绩的大企业,原有的组织规范、伦理道德已经废弛,以至违规违法的丑闻层出不穷。还有那些受国民委托的公共行政??”

稻盛和夫的人格魅力乃至光辉事业,老人家八十年来所探讨的“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唯一人生课题,无不以谦虚学习之美为第一前提。

无论皇帝大臣还是村野鄙夫出身,其人生生活及事业发展无不从谦虚起始。

——一谦虚,就智慧,就会事事顺利。

大德稻盛,一位救世尊者!

32

第四章 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

《周易·谦卦》云:“谦:亨,君子有终。”

“有终”者,恒也,即持之以恒。意思是屈己下物的谦让之德,只有君子才能坚持始终,一般人则反反复复不能长久。如果其含义仅仅如此,那么一般人就与“谦“无关了。“谦”是君子事,事不管己,高高“卦”起,这样就失去了《周易》之唯一教育目的——“趋吉避凶”。

谚语云:“人皆可圣。”

《弟子规》云:“圣与贤,可驯致。”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稻盛和夫如是说。(《活法》“修订版”第209页;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20xx年版)

君子圣人,皆是一般人通过谦虚学习训练而成就的。反复不要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坚持之中谦虚,决定会成为君子。如是,则亨通,则吉祥,是以“君子有终”也。

因此《礼记》开篇即云:“《曲礼》曰:‘毋不敬’。”(《礼记·曲礼上》)

“毋不敬”,就是对待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要有诚敬心,说 33

到家就是自谦而敬他。这是最起码具备的人生处世态度,是一切人生事业学问成就的大总持法门,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前提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所以,《论语》“学”字开始并一以贯之,并且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所以,作为佛门“公共基础教科书”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喜学”、“ 学喜”者来译而来仪(是经由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其名号汉译为“喜学”或者“学喜”;取典“《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参见《尚书·益稷》、《史记·夏本纪》等);所以,有“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诸谚语,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首乃“礼敬诸佛”,其亦含自谦而敬他等谦虚之理??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菩萨能成佛的唯一善根是“精进”,亦是坚持谦虚不懈,一门深入学习。

好学者,以谦虚为首要,非此则无以立也。

谦虚非同畏缩,亦非胆小如鼠。

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在其广为流传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里将“信”开具为六,云:“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不是自高自大,亦不自满,是坚信自己战胜自己,是放下一切自私自利,“决定得生??更无疑虑”之过程。究竟 34

说,即“格物致知”也。“信他”乃“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虑。是名信他。”(《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明宗》)

诸佛者,一切众生也。

由是观之,谦虚是内圣,是坚信征服“自我”之过程,是“信自”;是外王,是自谦而敬他,是“信他”。

“信自”必须以“信他”为依托,更明确谦虚之基石义也。“信他”当然要谦虚,惟谦虚者方难信能信、难愿能愿、难行能行,方能心想事成??“信他”者,即“在坚持之中”谦虚学习是也。

“信自”是根本基础,“信他”乃根本手段。无有谦虚之美何能“信自”,何德“信他”?

谦虚者自有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章)

所以,谚语云:“无所怕就无所成。”

科技化的现代人,无所敬亦无所怕则无所学,笑问:“《四书五经》等有没有糟粕?”

答曰:“有。”

白言:“读不懂,就是糟粕。”

大笑而去。

——大笑大道。

35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那谦虚之礼就在《弟子规》,在《太上感应篇》,在《十善业道经》,三者归一即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近人曾文正公,深得谦德之柄,坚持谦虚,以此成就中兴事业。自己做到,给亲朋等看,又说给他们听,反复叮咛嘱咐其兄弟子侄,务必戒骄戒傲。言“傲为凶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视谦虚为修身处世之首要,书曰:“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者而已。”(《曾国藩家书》卷一)

稻盛尊者非常欣赏赞叹“做一辈子学生”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了凡四训》终于《谦德之效》圆满;撰者恩师谦谦君子之风已入至境,但老人家八十一岁时,还是给自己写下是言:“二00七年主修课程:我必须学会谦卑!”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说:“几乎所有伟大心灵的秘密都包含在这个词里面:在坚持之中。”(《海上劳工》第252页;雨果著、许钧译,译林出版社2000版)

【撰者记得还看过《海上劳工》的其他两种不同中译本,一种把“这个词”——“在坚持之中”译成“持之以恒”,一种译为“坚持”,而原文为拉丁文。撰者惭愧,不懂法文,更不懂拉丁文,仅凭个人爱好,欢喜“在坚持之中”,请君见谅。】

有着“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莫泊桑之所以是莫泊桑,道理也是 36

“在坚持之中”。莫泊桑初次拜师“自然主义文学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福楼拜时,福楼拜就告诫:“??年轻人,不要忘记,照布封(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和作家)的说法,才能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吧!”(《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译本序”第2页;郝云 赵少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莫泊桑终生努力,坚持谦虚学习,实践了老师教导。

如是如是,谦虚者自有王者气象。

如是如是,幸福吉祥人家无不以谦虚为要。

坚持谦虚——“在坚持之中”谦虚,世出世间、中外古往今来一切成就者,莫不如此。

无论上报国恩,还是身心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事业的顺利等下造家福,还是为官为民做人做事,还是学儒学道乃至学基督、天主等等,乃至出世入世一切德能、一切美好和谐的生活事业等,无不以谦虚而持之。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魔王波旬也常常来听。可是后来,魔王发现自己队伍里的人员日渐减少,被佛一个一个度走了,就不高兴了。

37

于是,魔王对佛说:“我要破坏你的法。”

佛说:“我的法是正法,你是破坏不了的。”

魔王说:“现在是破坏不了,等到了你的末法时代,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讲经说法,就能破坏了。”

释迦牟尼佛听后,一言不发,流下了慈悲泪水——末法时代,众生要受大苦了。

所以,有阿难尊者告诫末法众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末法时期已经早早来临,魔王波旬的子孙们亦纷纷出动,在给我们以魔鬼聪明的同时,却又偷走了我们以及我们孩子们的全部智慧。我们不得不痛心疾首地承认这样现实:魔鬼的教育教学,已经遍及全世界。

然而,魔鬼是谁?魔鬼就是自高自大,因此而自私自利,而黑白颠倒??魔鬼就是我们自己啊!

然而,佛是谁?佛就是自谦敬他,因此而自利利他,明明白白,佛亦是我们自己啊!

正法衰微,邪法猖獗,道德沦丧,人将不人。这亦不是一国一家一朝一夕之事,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悲哀了。所以,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积极努力建议“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且大声疾呼“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活法》“修订版”第174、178页) 38

教育之本来面貌,实乃伦理道德诸方面之教学,而首要是谦德道义的教学。简而言之,是教人首先学会谦让做人,而非为利益竞争。因为竞争的升级是斗争,斗争的升级就是战争,战争结局只能死路一条。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谦虚,实乃世出世间一切美善德能之大柄也,惟此大柄方能持,无所柄则无所持,失其柄则失其器,倾盆颠覆,一事无成也已!

持是惟一两昆仑(智慧文殊菩萨有两侍从,谓之“昆仑奴”)。神当以此归其位,人亦当以此归其位。如是,我们即可得到那认知麟的根本智慧;如是,人类社会则必将走向美好。

因此,在这个灾难深重时代,没有比回归谦德之美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回头即是靠岸,只要我们真正谦虚下来,一切本具的德能乃至美好生活即可得以恢复。

因此意义,一念即转,由魔而佛全在我们自己;因此意义,一念即转,我们请圣人不再哭泣??

如是如是,天上地下皆得大安稳大欢喜也。

囊括一切历史戏论,斩尽所有现实琐碎,归结片言如是:

“世界的意义必须在世界以外去了解。”(《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 39

本·英美哲学卷·逻辑哲学论》第174页;维特根斯坦著、俞金吾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禅宗六祖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佛在言外,一切圣贤亦无不在其言外。

在坚持之中谦虚,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