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

学习书法的顺序:

先摹后临再描红(描绘)

习字选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法基础学习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一、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学习,

二、字的间架结构的学习

楷书百花齐放,名家辈出,各具特色,尤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最负盛名。其楷书碑帖法度严谨、端庄苍劲,成就之高,至今无人逾越,是历代学习楷书的典范。

颜体字以端庄雄伟的圆笔为主,方圆结合,起笔多藏锋,行笔沉着稳健,横细竖粗明显,提按顿挫分明,转折时常略带轻按,内方外圆,收笔回锋,厚重圆浑,自成一体。

执笔常识:执笔法是初学者必须遵守的方法,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古代书家根据实际经验,按照五个手指的生理特,总结出了执笔五字口诀:(拓)、押、钩、顶、抵。

书写姿势:初学者应遵循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方法。开始学习书法应以坐姿为好,即端坐,身体勿倾斜,而写大字时可用站姿,且悬腕、悬肘,其高度以自如为准。

执笔五字法:(拓),用拇指指节首端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押,用食指指节末端斜贴笔管外侧,由右向左用力;钩,用中指紧钩毛笔外侧,由外向内用力;顶,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右侧,由内向外用力;抵,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笔的常识:毛笔分为软、中、硬三种。软性有羊毫,硬性有狼毫,中性又称“兼毫”,有羊紫兼毫等,均以“实、齐、圆、健”为优。使用新笔时,须用温开水慢慢发开,忌长期浸泡。用手要洗净,去残墨、残水,悬挂为宜。

纸的常识:在远古时代没有纸,文字只能记载在甲骨、竹简、帛绢、金石上。到了汉代,才发明了纸。纸的种类很多,可根据吸水性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也可根据纸幅大小分为二尺宣、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等。而对于练习用纸,初学者可选购一些廉价的元书纸、毛边纸。书写作品时最好选择一些吸水性较好的安徽宣。

墨的常识:早在战国简牍上就有墨迹的证明,唐代有制墨官,到了清代则出现了墨汁。墨锭的种类也很多,可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大类。而自清代出现墨汁以后,墨锭逐渐被墨汁所代替,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的墨汁有“一得阁墨汁”、“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砚的常识:砚是研墨、舔笔的工具,又称砚台。早在新石哭时代就有研墨工具,唐代则开始制石砚,后来制作的砚台在采石、选砚、雕花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就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砚台。现在最有名的砚台是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shè)砚”等。

读帖:练习书法时,先不急于临摹,可首先观察字帖。观察字帖一看其用笔,即起笔/收笔/笔画的方圆/笔锋的藏露/提按等;二看其笔势,即长短/曲直/巧拙之别;三看结字的正侧/向背/疏密/大小等;四看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白。在深刻领会之后,才开始着手临摹。

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是每一笔的开始,要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然后铺毫;行笔要求中锋,为使笔画圆浑有力,富于节奏变化,须掌握好力度;收笔是一笔的结束,力必须用到写完为止,笔画才显得圆满结实。 中锋、侧锋:中锋是指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是书法中最根本的笔法。为使点画遒劲圆满,历来书法家都主张“笔笔中锋”,并喻之为“锥画沙”;侧锋是指笔锋偏离笔画中间倒向一边书写。侧锋可结合中锋书写,使笔画圆浑而不失锋利。 方笔、圆笔:方笔指笔画的起笔、收笔、折笔处呈方形,有棱角,具有力量美;圆笔指笔画的起笔、收笔、转笔处无棱角,起笔用裹锋(书写时整个笔锋保持圆锥的用锋方法,其线条凝练,富于立体感),收笔用转锋,显得含蓄圆润。 提笔,按笔:毛笔在纸上作上下运动,称为提按,提按是用笔的重要手段,是笔画产生粗细、浓淡、节奏等变化的关键。

横披:横披就是横幅,其纸幅的宽度大长于高度,其内容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主要用来书写斋名、古迹胜地题字、成语或古诗名句等。书写时笔画宜粗不宜瘦,书写内容要置于中间,上下要留有空间,两边要有较宽的空边。

中堂:中堂也叫全幅或全轴。中堂的称呼,是古代人为布置厅堂正中的位置而得名,中堂可使室内有种宏展的气势。书写中堂可使用三、四、五尺整张宣纸。内容主要是长诗、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以表示祥瑞的意思。

团扇:团扇又叫做纨扇,多为平坦的圆形或椭圆形,古时常用绢素制成。团扇中的书法就环取势,书写内容及字数皆因扇形及执扇人的喜好而定,一般团扇左右两边的字数相等、排列对称。

折扇:折扇又叫做摺叠扇,古时称聚头扇,是上宽下窄形状。据记载这种扇子早在隋唐之前就已经有了。扇面既可作画,又可写字。明清以来,有些书家采用扇状设计创作,精心布局,用以抒怀,玲珑剔透,别有一番风韵。

长卷:长卷也叫手卷,是一种比横幅长数倍的格式,其纸幅还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延伸。长卷既可用纸料书写,也可用绢帛;可以放置在书案上欣赏,也可随时展卷观赏。书写长卷,须注意前后笔调一致,首尾气脉相连。

条幅:条幅也称直幅或立轴,是长条形的单幅,其字幅格式决定其书写内容。条幅内容大都选取一首律诗或一段古文。一般把四尺宣或五尺宣对开书写中等大小字体为宜。楷书条幅一般字的行距宽于字距,也就是说,竖行上下之间字距较小,左右之间行距较宽。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应用广泛。一般对联将整张纸对开使用,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内容书写两句诗词或古诗,文辞工整对仗,左右字数均衡,书体端庄朴实,大小基本相等。对联除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外还有龙门对。龙门对适宜于字数多者,上下联各能写两行,上联的顺序是从左向右写,下联恰好相反,里行的下方皆留空位落款,左右均匀对称。

瓦当纸:对联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传统表现形式,书写对联时除了可以用普通的白色宣纸以外,还有一种专门为书写对联准备的纸,我们通常称其为“瓦当纸”。“瓦当纸”也分为七言纸和五言纸,书写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用“瓦当纸”书写对联,可以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春联: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体裁,书写春联时要注意联条的长短,再酌定长短的句子。通常春联都是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一般用红纸书写。 落款位置: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

乱石铺路法:乱石铺路法指的是一种落款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在书写一个字或两个字的榜书时用。在作品正文写完以后,纸的下半部分留有大块空白,用落款来补白。通常落款字数较多,分为五六行或者更多行书写,字的大小、高低可以不同,像乱石铺地的样子,因此叫做“乱石铺路法”。

题款字体:题款所用的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一般来说,如以大小篆为正文者,落款就用隶书、章草书写;如以

隶书、魏碑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书书写;如以楷书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书、楷书书写。这叫做“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双款:款式不仅有单双之分,也有上下之别。双款,就是在右上位置书写赠送对象,在左下位置书写自己的名字等内容。如对联,则须将上款写在右联的右上方,下款落在左联的左下方,以示礼貌谦逊。

双款内容:双款内容是颇有讲究的,须合乎身份与辈份。对于熟人、朋友或同事,一般在上联中可用“正××”、“嘱××”、“××雅正”等;对于长辈、领导、尊敬的人,应该用尊称,如“××教正”、“××鉴正”、“××指正”、“××大雅”等;对于书法界中的行家,可以视情况称呼为“方家”、“法家”等。下款内容一般包括作者的姓名、字号、书写时间地点以及一些与书写有关的其它内容。 印章使用:印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与题款字体的大小匹配,印不宜与款字相等,更不能小于款字,要略大于款字。同时,印章不能盖得过多,应求“惜红如金”。由于红印在黑白当中异常触目,如用得恰当,确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倘若滥竽充数,也会变成画蛇添足。

穷款:在作品所余空白非常有限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穷款”。所谓“穷款”,就是指落款内容只有作者姓名或只有字号,甚至有时只有名章而没有文字。 姓名章:姓名章主要是起着作者对作品负责并进行疏密调节、虚实补救的作用,一般一幅作品使用一枚。若为补白起见,可用朱白两枚,互为变化。

闲章:闲章主要起着衬托、点缀和平衡轻重的作用。其内容通常采用警句、名人名言、景观成语、幽默佳话等。闲章的内容不仅与正文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往往能体现出书家的思想情怀。

起首章: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内容为警句、雅语等,盖在起头的第一与第二字中间右侧,补于空档。

压角章:压角章多为刻有斋馆名或籍贯的方形章,盖在左下角,表示压角,镇边不漂浮的意思。与起首间遥相呼应,起着适当平衡作用。

盖章注意事项:(1)一幅作品用印之后,即表示全盘结束,不能像签发文件那样,再补写是时间地点等字句;(2)落款名章及其它闲章,不能像更正图章那样,盖在书写的字上;(3)要用篆书印章,不能以隶书或者楷书的印章来代替;

(4)要有书画印泥,不能用会计的红印油,以免作品渗透浮油。

章法:章法就是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安排,又称作是大布白,或者叫篇章结构,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幅作品的艺术要求,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结合成完整的篇章。无论字与字间、行与行间,以至无头地脚、题款用印,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

首字领篇:作品开笔的第一字,是由谋篇布局所决定的,它起着排头兵的管带作用,它的笔调轻重、结构大小及体势意态,将引导着后面的一行字,进而牵涉到数行字,意义重要。也就是说,第一行字的大小,一般不超过首字范围,无论欹(qī)侧歪斜,都要以首字的中心线为准,第二、第三行都以首行为标尺。

布白守黑:就一个字来说,点画着墨经过之处为黑,笔画之间的小空隙为白。而在整幅作品上,写字的地方为黑,空余的地方为白。一张完整的作品,首先必须在四周留出一定的空白,其次是正文与落款要各占合适的位置,既表现出统一的整体,避免散乱,又不彼此排挤,显得局促。目的使整幅作品雅致自然,落落大方,观赏起来感觉舒适明快。

向背顾盼、点画呼应:书写作品时凡左右相迎的字,称为相向,则应注意既要舒展,又要回避,互不侵犯为佳。点画讲究呼应,这是书法审美对结字的基本要求,如上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或上一部分与下一部分之间,都须笔断意连、气势贯通。

兼合茂密、协调匀称:一幅作品在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结构,必须疏密匀称,宽窄肥瘦具有适当的比例。笔画小的字,写得开展一些,笔画多的字,写得紧缩一些,才符合结构的平衡规律。否则,太疏则间架松散,太密则体势臃肿。

补笔与救笔:书法创作中每一笔都要写得称心如意是不容易的,往往写着写着会出现“走神”之笔。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在后几笔中随形就势的进行补救。补救时要注意取其形态之势,有时也可收到妙趣天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书法创作六忌:一忌雷同,缺乏变化,如线条都一样粗细,走势都向一个方向,缺乏生机;二忌剑拔弩张,造作滞板,缺乏自然情趣;三忌肥胖臃肿,形似墨猪;四忌筋骨外露,枯燥乏味;五忌狂野放荡,不守法度;六忌非字非画,不伦不类,无法辨认。

柳体笔画特征:柳公权用笔方圆并施,骨力遒劲。大多数笔画以中锋行笔,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笔画中棱角分明,或圆润婉转,或挺拔瘦劲,或雄浑粗重,变化丰富,风格鲜明。

柳体楷书特征:柳公权的楷书结构工整,中宫收紧,四周放开,处于颜体与欧体之间,既不过分肥胖,也不过分瘦峭,方圆适宜,骨力遒劲,被后人称为“颜筋柳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

 

第二篇:书法落款的常识

书法作品落款的基本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一、落款的格式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二、上(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 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

三、称谓

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

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在书画或某方面有专长者)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贤)弟

老师对学生:学(贤)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 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四、落款时间的写法

落款用农历(阴历),则全是农历;用阳历则全用阳历 。传统内容不宜用阳历。从左开始书写,落款在右;从右开始书写,落款在左。

落款时时季的雅称:

【农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 朝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农历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农历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

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农历十月】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农历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