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书法的生意人

迷恋书法的生意人 韩云清/撰文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商人的评价似乎只有“重利”,似乎只有浑身上下充满铜臭气息,似乎胸无点墨是对他们最中肯的评价,似乎书卷气息与他们无缘。

认识高来标君,是缘于偶然。无意中在网络信马由缰时,觉得眼前突然一亮,那么熟悉的“舒体”,那么深厚的艺术功力,其书法通篇潇洒飘逸而又不失浑厚大度,气势磅礴中间又有娟秀妩媚之风。交流之下,乃知此君为谦谦君子,翰墨书痴,与舒同先生是同乡,都是东乡人也。

对高君的印象,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值得欣赏的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高君自幼喜欢书法,读书的时候,他便对书法表现出特别的痴迷,学校举行书法比赛,忍不住手痒,便不知天高地厚的投了稿,竟然获得了大奖。这个特殊的机遇和因缘令高君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扬起理想的风帆,鼓足干劲,直指彼岸。经过不知多少个“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拼搏,不知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经过多少个“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赢得了书法大师们的首肯和好评,终于能够在书法前辈的指点和书法同仁的帮助鼓励下,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挫折,再苦再累,都没有动摇他追求艺术的信心,更加增强了他努力进取的勇气。

高来标先生对于自己取得的艺术成就从来都是淡然一笑,这位70后望着书案上一本本获奖证书和收录自己作品的书法专辑、大辞典、名人传等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他认为,那些只是属于过去,那些只能证明自己更需努力,那些更应该是自己不断前行的号角。他常常引用古人所说的那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己永远是一名书法领域的小学生,登堂尚不可得,何况入室?自己只不过通过一个管子,窥测到一头豹子身上的斑纹。

高来标先生深知,书法非小道,是各种艺术综合性的表现。他一方面勤学苦练,另一方面刻苦攻读古往今来的书法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寻找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他从公孙大娘舞剑的诗词中吸收舞蹈的神韵,他从雨水顺着墙壁流淌下来的景象中感悟什么是屋漏痕,他从歌唱中感悟什么是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他从气功吟诵中汲取什么是动静自然、阴阳相向。经过不断的探索,高来标先生终于寻找出了一条路径,自己非常喜欢舒同老先生的书法,自己的风格也同舒体有相似之处,于是他便以此为契机,沿着这条金光大道努力前行。

舒同先生的书法功夫在其外,高君深知自己的不足。他还加强了文化方面的修养,从《诗经》、《汉乐府》、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歌中汲取营养,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下足功夫,甚至从茶道中寻觅书法的意境。高君多方搜罗舒同先生的字帖,他还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遍祖国名山大川,凡是听说哪里有舒同先生的题字,他都会不远千里前往观摩。高君还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力量,组建书法QQ群,将自己的书法发表到群里,倾听广大书法家以及同仁的意见,不断更正、不断促进。他还大量反复临摹古今碑帖,真草隶篆,行书草书,他都涉猎,能放得开,能收的住,厚积薄发,才有成就。

从事书法创作,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厚重的财力作为后盾。高先生深知这一点,他经营橱柜,因此无后顾之忧。他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而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一位书法的忠实拥趸而感到自豪。凡是来购买橱柜的,他都会向客户奉送上自己的书法,这些客户也为自己能够结识一位书法家,获得墨宝而庆幸不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君的追求如同春天的花朵姹紫嫣红,他的作品赢得了书法界的赞赏和认可,更赢得了市场的检验和回馈,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的函件证明了他在书法上的追求终于硕果累累。

高君,我们分明又看到了一个璀璨的书法之春。

 

第二篇:书法技巧

书法技巧

1.笔断意连

2.匀称

“匀称”,是指按照字形笔画,对每字、每笔作适当安排,而不是“均匀“的意思。因为字形有长短、大小的不同,笔画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稳地写成同样大小,每笔都写得一样长短,均匀是均匀了,可是看上去不顺眼。总的说,笔画多的,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宜写得肥些;每个字里,点画的安排要长短合宜。

3.平正

“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

4.章法

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5.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 1

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6. “用笔”方法谈

“用笔千古不易”,一句名言,道出了书法“用笔”的真谛。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从这个“易”字开始。“

穿插:

凡上下叠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 之间,应相互挪让穿插,避免点划不当相接重叠。

下笔前,先构思点划安排之位置,预留空间,使点划均能有最适当的地方。

并重:

2

上下重叠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下段比较粗状,承载有力。 左右相并的字,左边须窄小一些,以让右。

笔法的变化:

个字,若有两个以上的笔画相同,或两个部分的形体相似都应力求变化。

减捺:

一字里,若为两个以上的捺,只能保留一个,其馀的捺 用点来表示。

有时只有一捺,但为美观,也会把捺写成点。

减钩:

一个字,为求变化有两个以上的钩时,保留一个钩,其馀省略。 笔画间的映带:即「笔断意连」。

字由一些点划组合而成,而这些点划必须依照其运笔路线, 自然地产生映带的效果,才会显得有生气。

左右的照应:

字里,若有左右对称的笔画,需注意彼此的映带关系。

除了隶书、魏碑 其他的体、碑帖。。用笔尖写字、要有用感觉:就像笔尖是小刀、在纸上刻得感觉。别慌、慢慢练、慢慢写

隶书、魏碑:这两种字体 较为好看、耐看。。用笔多为臂力和腕力 使手抖动、这样是不能用笔尖写的、要用力。。手抖 也不是故意的、要握笔 用力 自然抖

3

书法技法技巧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繁育,现已非常成熟,形成了各式各样,各大派系,各种形体的书法,主要的分法大家常见的就是颜,柳,欧,赵。按书体的不同,可分为篆、隶、楷、行、草四大类。书法是我国传统的汉字艺术,是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神意的艺术,释放心情。按书写工具的不同,可分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大类。硬笔书法,现在已经走向成熟,虽没多少年,但发展之快,发展之成熟,无不令人惊讶,毕竟新的时代,硬笔是人们最主要的书写工具,毛笔已经淘汰,毛笔现主要用于春联,书法练习,创作等,还有很多用途,在这不必讲了,现在练书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对书法不感兴趣,对此,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跟我一样喜欢书法,来共同分享书法的艺术与快乐。下面主要介绍一些毛笔最基本的书法的技法,适合初学者,鄙人才疏学浅,望高手看到不要见笑。

一、书法的基本要求是: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它借助于汉字的形体,但不受文字内容所制约,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的三个要素: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掌握科学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中表现出书写者的情趣、气度和人品。

三、书写要领和技法:

(一)、隶书技法

隶书是一种扁阔形横向发展的书体,远在战国时代已经开始有了。它与古代作为书写用的竹简有关,为了节约竹简狭长的书写面和运笔的便捷,变篆书纵势为横势,并增加了挑捺,形成八分相背之势。汉以前这种书体是作为篆书的辅佐之书,多用于市井、边戍、徒隶之牒,故有隶书、八分、佐书之称。

隶书的点画书写要诀为:"横平竖直,左折右波;蚕头雁尾,蚕无二设,雁不双飞。"其主要笔画的书写技法是:

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其书写要领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

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

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基本相同。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

3、挑画:就是折笔。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此二法为:

①出锋。

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

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

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

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

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

4

隶书有挑捺波发故中宫宜紧凑,不同于篆书是一笔书,宜匀净流通。学隶书宜学汉隶,魏晋以下不如汉隶久远,时代风格无汉隶强烈。汉隶有写在竹木筒上的墨迹和碑刻两大类,其中风格多样,如《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等。

(二)、楷书技法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是从隶书蜕变而来的。据记载,最早的正书家是东汉的王次仲,而现在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正书是汉末魏初时钟繇所书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魏晋六朝的正书古朴自在,称为魏碑。至隋唐而渐趋整饰,臻于成熟,所以又叫唐楷。

正书的笔势比篆隶较为复杂,唐·韩方明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此处所说的"隶"是指正书而言,也就是说八法与正书同时诞生。所谓八法,就是正书的点、横、撇、捺、竖、钩、挑、折等点画的八种写法。

(三)、行书技法

行书始于汉末,是正书较为连草的一种写法。我们从东晋时代的王羲之《兰亭叙》等作品中即可领略到,所谓风行雨散、润色花开、不急不缓,最为流便的一种书体典型就是行书。它较正书流动,连笔较多;较草书规正,是介乎于正、草之间的一种书体,故叫做"行书"。

行书的写法与正书基本相同,由于较正书写得快速,故点画之间的牵丝往往流露于纸面。收笔和起笔处往往相连不断,是至今尚十分流行的一种书体。行书近于正者称为"行楷",近于草者称为"行草"。

(四)、草书技法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行草、大草(狂草)数种。章草从隶书蜕化而来,是隶书的草写法,故亦称"散隶",是草书中最早的一种。今草的笔法与正行相同,只是省去挑和捺的笔势,增加物定的偏旁,删繁就简,接续连绵。行草是草书之近于行者。大草又名狂草,较一般草书更为狂放。草书虽极草率,而规范严谨,都有一定的写法,俗话"草书出格,神仙不识"正是此意。故必须熟闇草法,不可随所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