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防损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某饲料公司于某年的2月x日将其固定资产、原料及存货等财产向某保险公司足额投保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期限为一年。保险公司签发了保险单,饲料公司按约定交纳了保险费。同年x月x日,饲料公司所在地的县防汛指挥部下达了本地进入防汛紧急状态的通告,通告称:预计6月x日本地水位将达到或超过25.7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经上级政府批准,实施应急转移方案。该方案要求所有非防汛人员转移,其财产也一律就近转移到安全地区。第二天,保险公司根据此方案,对饲料公司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该通知书督促饲料厂尽快转移财产,并强调如果不按整改意见办理,保险公司将依保险法的规定解除保险合同,并对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将整改通知书送达饲料公司的当天,就派人对饲料公司需要转移的原料及存货进行了清点、登记,饲料公司立即雇车将这些物品运送到安全地区。由于当地政府组织及时,饲料公司并未遭受洪水,但饲料公司付出了财产转移费用13万元。汛期过后,饲料公司即向保险公司索赔,遭保险公司拒赔,遂上诉至法院。

不同的观点:

(1)饲料公司认为,财产的转移是根据保险公司的通知而实施的,故开支的13万元财产转移费用应由保险公司承担。

(2)保险公司认为,这笔财产转移费用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其向饲料公司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是协助饲料公司转移财产,这既是保险公司行使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权利,也是饲料公司尽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义务,故对该转移费用不予赔偿。

(3)财产转移行为的实施是为了饲料公司和保险公司二者的利益,并由二者共同实施,故双方都应对财产转移费用承担一定的责任。

分析:

(1)防灾防损费用是保险补偿支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防灾防损是指在财产保险运行过程中,保险人自己采取措施或者促使被保险人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防止或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保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主要包括预防和抑制灾害损失两大措施。财产保险进行防灾防损,首先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灾害损失发生的可能。饲料公司接到洪汛通知后及时转移保险财产到安全地带,这也属于预防措施。为鼓励被保险人采取措施防灾防损,保险公司通常应对被保险人因施救、整理、保护被保险财产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予以补偿。但保险公司的补偿

以保险金额为限。

(2)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在本案合同双方所使用的《财产保险综合险条款》第五条、第六条中,也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及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支付的必要的施救费用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鼓励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保证社会财富的安全。由此可见,防灾防损费用是保险补偿支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条款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赔偿施救费用是以保险事故的发生为前提的,属于事后赔偿。然而在本案中,饲料公司转移保险财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实际上应被视作双方基于保险合同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洪水事故而事前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生的经济损失。如果保险公司对没有发生保险事故时支付的转移保险财产的费用损失不予理赔,这又明显有悖于防灾防损的实质。因此,对于防灾防损的措施之一——灾害预防所发生的合理费用,保险公司应该予以合理补偿。

(2)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三十六条第4款规定:“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本案中,保险公司向饲料公司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尽快转移财产,

这是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这个措施,被保险人饲料公司同意并配合保险公司实施了这一防灾防损方案。因此转移费用也可以看作是饲料公司代替保险公司支付的防灾防损费用。

(3)江河洪水猛涨,可能导致溃口,饲料公司的投保财产可能遭受损失。在这一紧急情况下,保险公司向饲料公司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尽快转移财产,这应是其对饲料公司发出的新要约。饲料公司接受这一要约实施了投保财产的转移则属承诺。因此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形成了新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情况紧急,双方对转移投保财产的费用如何处理未作约定。这时,根据我国民法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被保险人所发生的合理的防灾防损费用也可以得到适当处理。

结论:

保险公司督促饲料公司转移财产,饲料公司实施了转移。可见,财产转移是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并共同实施完成的,双方均无过错。根据公平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保险公司和饲料公司应共同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我们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审理过程中,饲料公司与保险公司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承担8万元费用,其余费用由饲料公司自行承担。

启迪:

防灾防损,既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必须遵守各有关安全法规,同时在保险期间保险方提出了防灾防损的建议,均应及时采取,否则由此引起的损失将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自己负责。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采取有效的防灾防损服务措施,既有利于降低自身的赔付率以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够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或浪费,提高保险的社会效益。

 

第二篇:5s管理案例分析

“5S”管理案例分析

一、“5S”管理的含义

“5S”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源自日本的一种家庭作业方式,后被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是企业实施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在建筑企业大力推行“5S”管理,能激发企业管理潜能,培养出企业员工良好的工作作风,有效改善企业的现场管理,使现场变得更加有利于管理,让企业的一切都处在管理之中,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整理是将现场(包括生产现场和办公现场)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它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开始。整顿是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有序的状态。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还要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可采用色彩、标记或挂牌方式加以区别。

清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二是员工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干净,仪表要整洁,还要做到精神上的干净,要讲文明、讲礼貌。清洁是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辅以一定监督检查措施,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可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养也称素养,就是要努力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实施“5S”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

通常情况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大多时候是多工种、多工序交叉进行,可能发生物流不畅、工序矛盾等问题,尤其是相互之间容易造成干扰甚至是影响施工质量。实施“5S”管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通过严格控制建筑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原料采购、运输、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等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提高建筑产品的合格率,避免物流不畅和工序矛盾等问题,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

2.有利于减少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企业。实施“5S”管理能够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从施工隐患的发生到整改,再到不断检查、处理的循环过程),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提高完好率,完善事故分析通报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无论大小,都要逐项进行分析处理;并实行按施工设备部件使用周期与日常巡检动态发现问题相结合的超前维修、预防维修机制,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有利于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一方面,通过推行“5S”管理,建筑企业能够在整理、整顿阶段清理闲置材料,对单位内积压多年的废旧材料进行了分拣/清理,广泛开展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清理原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的各项清理工作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因污染环境而造成的各种罚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实施“5S”管理,可以缩短项目周期,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一目了然,使异常的现象明显化,避免人员、设备、时间、能源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员工修养的提高,协作精神的加强,物流的优化,故障率、事故率下降,作业合格率提高,项目效率必然就会提高,项目周期也就相应地缩短。

4.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素养

“5S”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造环境,环境育人。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环境改善了,从而带动员工素养的提高;并通过素养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一个人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能相应地提升工作情绪;提升了工作情绪,再加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有了高素质且有修养的伙伴,彼此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士气自然也能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5.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在建筑企业实施“5S”管理的目的是要努力提高建筑公司的整体形象,形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管理可以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焕发一种强大的活力。员工都有尊严和成就感,对工作尽心尽力,并可以改善自己的意识形态,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废品回收制度,杜绝废物流入污染环境,可以改进现场作业环境;通过提升员工素质,杜绝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现象,这些也都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因为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井然有序的作业流程,较高素养的员工,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消费心理;优质的工程质量、安全的生产,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投资者或合作者的好感和信心,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创造更高的效率,从而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相反,如果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混乱,在企业内部无法追踪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付使用后将给建筑企业信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实施“5S”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我管理原则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设备或领导督

促实现的,而是由现场人员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意识,提高自己的素养,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

2.持之以恒原则

“5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并且不断改进非常困难。实施“5S”管理,贵在持之以恒。为了使该项管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将“5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3.不断优化原则

建筑企业要强化“5S”管理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素质的逐步提升。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实施“5S”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现场的管理水平波动甚至下降的情况。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职责分解到班组,以班组为单位定期开展“5S”检查工作,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强化管理。要坚持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循环,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检查考核后必须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

4.勤俭节约原则

在施工现场整理阶段,会清理出很多“不要的”东西。这些“不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无用的,有的可能是暂时无用的,以后还有用,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收集起来,存贮在仓库中;有的可能在这个现场无用,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也应本着循环利用的原则,变废为宝;对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应按报废手续办理,收回“残值”。

四、建筑企业施工现场“5S”管理的实施

1.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员工的培训

建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把学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建立学习型企业。因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大部分是农民工,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场的管理者也要进行“5S”管理知识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员工做出表率。在进行“5S”管理的培训时,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有针对性,不搞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2.加强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善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无论是企业总部,还是异地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层,都要有理想,有知识。同时还要制订制定一系列的公开和保密制度。如:领导干部的工资收入公开;企业装修改造等工程项目招标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公开等。不管哪一级的项目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实施“5S”管理,就要盯紧现场,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必要的时候应该亲自为员工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帮助员工纠正不良动作,使其在短期内能熟练操作。

3.用“严、细、实、恒”的高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

“5S”管理是用高标准的制度规范操作,并标准化,使职工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员工素质。这里的高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严,即严格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标准逐日达标,日日清理;二是细,即分工细,各项工作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每一天;三是责任实,即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清楚地表明责任人与监督人,都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做到了奖有理扣有据;

四是恒,即持之以恒,成年累月,百做不厌,一丝不苟。这样坚持下来,平凡的小事,变成了不平凡的事业。实施“5S”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要善于把成果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标准来指导日常工作。

4.各级检查、督促要做到持之以恒

有人认为“5S”管理就是扫扫地、擦擦桌子,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5S”强调细节,但并不代表它是小事。“5S”的操作不仅规范了物品的位置,而且还规范了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人员是良好习惯的直接监督者,要经常检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将前功尽弃。

5.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立公开栏,公开与有关“5S”管理的内容。一切检查结果即时公开,让员工随时了解违规事件,并当场改正;对于执行好的员工及时表扬;轮班也要及时召开总结会,纠正偏差,共同提高;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则要及时解决。

6.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施初期,企业员工经常会不理解,也可能做不好,要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真正接受“5S”管理理念,并将其变成自觉的行动。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等;了解员工所想所思,因势利导;也可以开辟“5S”宣传专栏,让职工畅所欲言,谈认识、谈体会;还可以张贴漫画、警示语等,大力宣传“5S”,营造出浓浓的“5S”管理氛围。

相关推荐